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功能型丙烯酸乳液的合成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辛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为复合乳化剂,在基体配方中加入多种功能单体,采用半连续滴加方法制备了室温自交联型丙烯酸乳液,讨论了功能单体丙烯酸含量、单体滴加时间对丙烯酸乳液的流变性能、乳胶膜的交联度及耐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丙烯酸含量增加,其乳液粘度上升,乳胶膜交联度增加、吸水率先下降后上升;增加单体滴加时间,可使乳胶粒平均粒径变小,分布变窄,相应生成的乳液粘度变小,同时其乳胶膜交联度上升,吸水率下降。  相似文献   

2.
氟乳液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的方法与胶膜性能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为提高聚丙烯酸酯乳液的性能 ,采用共混和原位乳液聚合两种方法制备了氟乳液改性的聚丙烯酸酯乳液。探讨了引发剂加入方式 ,乳化剂种类 ,氟乳液含量对反应体系的稳定性 ,单体转化率以及胶膜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测定并对比了改性后两种胶膜的吸水率和涂膜硬度。结果表明 :共混改性乳液当氟乳液质量分数较大时 ,胶膜的耐水性和硬度有明显的提高 ,而用原位乳液聚合法改性在氟乳液加入量很少的情况下胶膜的性能就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醋酸乙烯酯共聚的改性方法,用醋酸乙烯与丙烯酸系单体共聚,采用无皂乳液聚合,后用乙二醛交联,使乳液形成网络结构,制备了一种无甲醛的新型耐水性乳液.研究了共聚单体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并采用DSC、透射电镜等手段对乳液结构及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各单体用量对乳液的粘度及剪切强度均有一定影响;DSC表明乳液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降至-46℃,有很强的耐寒性;TEM照片显示乳胶粒子粒径在200nm左右,粒径分布均匀,稳定性好;加入乙二醛交联后乳胶膜与水的接触角由71°增加到90.5°,说明有较强的耐水性.  相似文献   

4.
以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和叔碳酸乙烯酯为功能单体,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有机硅改性叔碳丙烯酸酯(叔丙)乳液。研究了引发剂用量、乳化剂用量和软硬单体配比对乳液聚合性能及乳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发剂用量为0.3%(占单体总质量),乳化剂用量为3.0%(占单体总质量),软硬单体比为2∶1时制得的乳液及乳胶膜性能最佳,其转化率为93.5%,凝聚率为0.36%,接触角为112.5°,吸水率仅为3.79%。  相似文献   

5.
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可反应乳化剂,合成稳定的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丁酯的共聚物乳液.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表征成膜后的共聚物组成和结构,结果显示随着混合单体中含氟丙烯酸酯质量分数的提高,共聚产物中氟含量也提高.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乳胶膜表面含氟量随含氟丙烯酸酯单体量的增加而增加,当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在单体中的质量分数超过20%,其量的继续增加不能引起乳胶膜表面氟含量的明显增大.乳胶膜表面水接触角的测定结果也具有同样的变化规律.含氟侧链在乳胶膜表面的富集,使得含少量氟丙烯酸酯共聚物就可提供织物良好的抗水抗油性能.  相似文献   

6.
有机硅/氟改性苯丙乳液涂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合适的有机硅、有机氟改性苯丙乳液,可提高苯丙乳液涂料的耐候性、耐污性.对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乙烯基环四硅氧烷、三氟乙酸丙烯酯、含氢聚硅氧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等改性苯丙乳液及涂料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以上有机硅、有机氟均可用于苯丙乳液改性,但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乙烯基环四硅氧烷-三氟乙酸丙烯酯的混合物作改性单体所得乳液涂料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7.
以丙烯酸六氟丁酯(HFBM)为功能性单体,蒙脱土为改性剂,采用间歇式乳液聚合法合成了聚含氟丙烯酸酯/蒙脱土复合乳液,用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和X-射线衍射(XRD)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复合乳化剂的配比、引发剂用量、含氟单体用量和蒙脱土含量对乳液聚合反应的影响,同时探讨含氟单体含量和有机蒙脱土含...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改性的钛溶胶,通过单体预乳化方法结合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等聚合物乳液,将改性钛溶胶加入到聚合物乳液中,制得具有核壳结构的改性钛溶胶/羟基丙烯酸酯复合乳液. 考察了乳化体系、改性二氧化钛溶胶添加量、羟基单体用量对聚合反应稳定性以及乳液性能的影响,用红外光谱、DSC、GPC以及SEM对乳胶粒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乳胶粒具有规整的球形结构,平均粒径为200 nm左右;当选用SR-10反应性乳化剂,改性二氧化钛溶胶的添加量(质量分数)为5%,羟基单体质量分数为20%,制得的乳液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且乳胶膜的耐水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9.
刘重  余涛 《天津科技》2014,(6):48-52
研究接枝单体对E-20型环氧树脂分子中环氧基开环率的影响。采用自由基接枝共聚的方法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使其具有水溶性。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接枝单体拟选用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丁酯、苯乙烯通过自由基反应接枝到E-20环氧树脂分子上,制备自乳化的环氧乳液。这种改性的环氧树脂乳液具有很低的有机挥发物,满足了当前提倡的绿色环保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对紫外光接枝表面改性的聚四氟乙烯(PTFE)薄膜进行了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研究.结果表明,PTFE表面在预光照阶段发生C-F键的断裂,产生活性中心;在接枝反应阶段,PTFE表面的C-F键继续受紫外光照射而发生断裂,氟原子脱落,从而接枝上丙烯酸单体.  相似文献   

11.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含乙烯基官能团的有机硅单体与丙烯酸酯单体进行乳液聚合制得了硅丙乳液。研究了软硬单体配比对涂膜性能的影响以及功能单体HEMA用量对涂膜交联度的影响,实验表明,软硬单体的最佳配比为m(MMA):m(BA)=51:48;用IR及DSC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产物的粒径大小及分布情况,耐水性、耐热老化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丙烯酸树脂链上引入有机硅单体制得的硅丙乳液可明显提高涂膜的耐水性,耐热老化性能,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外墙涂料。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一种室温自交联合氟乳液,对影响含氟乳液涂膜性能的因素如N-MA含量(质量分数,下同)、成膜温度、含氟单体的用量及涂膜厚度等进行了分析.采用DSC法对乳液涂膜的玻璃化温度进行了测定,用Wilhelmy方法对膜的表面性能进行了表征,并通过人工加速老化实验来考察膜的耐老化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得的乳液的性价比优于市场上的含氟乳液。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丙烯酸甲酯(MA)、醋酸乙烯酯(VAC)在阳离子乳化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的存在下于水中的乳液共聚反应以及反应条件对胶乳稳定性和胶膜力学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制备了蒙脱土与带正电荷共聚物胶乳共混物(纳米复合材料)。发现蒙脱土对胶膜有较强的增强作用,对共混物的X射线衍射表明共聚物插层于蒙脱土层间。  相似文献   

14.
核壳乳液的制备及其在耐沾污外墙涂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普通丙烯酸外墙乳胶涂料耐沾污性不足的缺陷,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内软外硬型丙烯酸酯核壳复合乳液和壳层含氟的丙烯酸酯核壳复合乳液.并采用自制乳液配制了外墙乳胶涂料,研究了核壳乳液对外墙涂料耐沾污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均相结构丙烯酸酯乳胶粒子相比,采用上述核壳乳胶粒子制备的外墙乳胶涂料耐沾污性得到大幅度提高.通过在壳层聚合时加入一定量的氟单体,核壳乳液涂膜的表面接触角和疏水性显著提高,漆膜吸水率明显降低,使得涂料的耐沾污性得到显著改善.由于氟组分主要分布于壳层,含量很少就可获得显著改性效果.  相似文献   

15.
N-羟甲基丙烯酰胺在胶乳中作用方式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萃取、紫外分先先度计等测试分析手段,比较了N—羟甲基丙烯酰胺与丙烯酸酯等乙烯类单体共聚和将N—羟甲基丙烯酰胺与丙烯酸酯类单体分别聚合后共混两种方式得到的胶乳的性能,探讨了N—羟甲基丙烯酰胺在与丙烯酸酯等乙烯类单体聚合中的行为及其在胶乳中的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与含羧基的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相匹配的含环氧树脂乳液的组成设计及其制备,考察了环氧树脂的类型、用量以及乳液组分,并对比所得乳液的成膜性能。  相似文献   

17.
用批量法合成了聚苯乙烯(PS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丙烯酸丁酯(PBA)均聚乳液,以及P(BA-St)和P(BA-MMA)共聚乳液.实验发现极性相近的PBA和PMMA乳液可以很好地混合,而极性相差较大的PBA和PSt乳液则必须在PSt乳液中补加乳化剂后方能混合均匀.对乳液最低成膜温度(MFT)、胶膜硬度及耐水性的研究表明:质量比为11的PBA/PMMA共混胶膜和P(BA-MMA)共聚胶膜的连续相组成相近;而对于同样组成的PBA/PSt共混胶膜,分散在连续相中的PSt所占比例明显高于P(BA-St)共聚胶膜;PBA/PSt共混胶乳的使用性能不仅取决于其组成,还取决于成膜温度和使用温度  相似文献   

18.
为了减缓聚丙烯酰胺体膨颗粒遇水膨胀速率,满足非均质性地层深部调驱的需要,采用乳液聚合技术,以丙烯酰胺、天然胶乳为主要原料,制备了缓慢膨胀的高强度油田堵水调剖颗粒.分别对天然胶乳、交联剂、引发剂以及膨润土的加入量对产品膨胀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确定了实验的最佳配比:水600 g、丙烯酰胺150 g、交联剂0.45 g、引发剂0.4 g、膨润土55 g、天然胶乳190 g,制备的堵水颗粒浸水110 h后开始缓慢膨胀,10 d吸水倍率50 g/g,耐温83.1℃,封堵率98.4%.实验结果表明,在聚合体系中加入天然乳胶与丙烯酰胺共聚能够极大地减缓堵水颗粒浸水初期的膨胀速率,增大体膨后颗粒强度,适合深部储层调驱.  相似文献   

19.
聚氨酯型反应性乳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半酯、甲苯二异氰酸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亚硫酸钠为原料,制备聚氨酯型反应性乳化剂(RE).探讨了合成RE的工艺条件,考察其对不同单体的乳化能力,并使用RE进行乳液聚合,所制得胶乳的耐水性比普通胶乳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为单体,乙氧基化烷基醚硫酸铵(CO-436)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40)为复合乳化剂,制备了含双键的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以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聚酯二元醇、二羟甲基丙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为原料制备了双键封端的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将两种乳液混合涂膜,经水分挥发干燥成膜后进一步进行紫外光固化。考察了甲基丙烯酸烯丙酯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乳化剂配伍对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的影响,以及光引发剂用量和两种乳液配比对固化膜凝胶含量、吸水率和涂层硬度、柔韧性、抗冲击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用量在3.0%~6.0%之间时,能制得表观稳定的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并有50%左右的烯丙基双键参与了分子内的交联反应,同时残留50%左右的双键;共混乳液的固化膜凝胶含量达95%以上,铅笔硬度最大达到4H,柔韧性1mm,抗冲击强度达到45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