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环境伦理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环境伦理与可持续发展是在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提出的,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重新反思的结果。二者在理论与实践上有一致性,它的提出为人类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根源于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它是以环境伦理学所提倡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为基础的,这种价值观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价值选择的标准和人类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环境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2.
阐述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三种伦理观,指出了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和自然中心主义伦理观的不足和缺陷;只有可持续发展伦理观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公平与和谐才是我们应该实践的环境伦理观。  相似文献   

3.
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内在要求和深层基础.环境伦理是研究人与自然道德关系的应用伦理,它与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在价值上存在着一致性.科学的环境伦理观是实现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重要因素,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支撑.立足科学发展和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实际,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整合环境伦理的各个流派,实现环境伦理的观念和理论创新,突出其应用性和实践性,为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建设提供环境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环境价值观的定义,分析了环境价值观的发展现状,提出培养科学的环境价值观有助于改变人类行为,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焦点的今天,需要对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环境伦理学的理性思考。人类应当认识到地球资源和环境的有限性,认识到自然的固有价值,尊重生物生存权和生态安全的权利。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上建立包括代际公平和代内平等在内的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  相似文献   

6.
冯杰  陈琳 《海峡科学》2011,(6):113-115
环境公平积极主张人们在环境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上,享有同等的权利与负有义务的对等性。我国目前出现了经济持续发展与环境不断恶化的现状,环境公平的倡导有其重要意义。该文在对环境公平理论探析的基础上,根据当前存在的环境不公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李玉芳 《科技信息》2009,(15):111-111
马克思在阐明了人与自然对立统一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人类进步与环境发展可以相互协调相互统一,确立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思想。马克思的环境意识对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阐明了人与自然对立统一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人类进步与环境发展可以相互协调相互统一,确立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思想。马克思的环境意识对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类满足于物欲,片面追求消费,对物质和金钱的关爱远远胜过对自然和环境的关爱,人类无情地向自然索取,破坏自然,使自然生态环境千疮百孔。我国自然资源的大量耗损,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地影响了人类生存和生活的质量。人类在充分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饱尝着资源匮乏和环境灾难酿成的苦果,人类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价值观在新文明的冲击下面临危机。环境道德:人类的普遍道德,在本世纪自然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中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发展,珍爱生命,珍视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是人类对于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工业文明既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但也造成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其本质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环境问题的根源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的解决也只能在人与自然从对立走向统一的实践过程中实现。  相似文献   

11.
传统环境保护法把维护人类利益、人际社会秩序和当代人的公平作为价值取向,这些传统的价值取向已经不符合环境时代的要求。环境时代的环境保护法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确立人类利益和生态利益并重的利益观;维护人际社会秩序和人与自然生态秩序的秩序观;兼顾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的公平观。  相似文献   

12.
李海星 《凉山大学学报》2000,2(3):102-104,95
本文通过对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的新界定,揭示了“天人合一”在人类面临严峻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情况下应有的时代内涵,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人类追求“天人合一”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历史必然性以及实现这种统一的前提条件,从而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生态观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黄媛 《科技信息》2010,(21):I0038-I0038,I0010
自然观指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西方有关自然的思想认识复杂多样,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人与自然的对立到逐步认识到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本文浅析了西方对自然界认识的变化过程,并以美国为例来说明人类文明的进步是以环境为代价的。  相似文献   

14.
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关系。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在对人类对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发展的分析,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的论述的基础上,从加强环境伦理教育、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倡导节约的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探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战略赋予环境法公平原则新的内容,使环境公平既包含代内公平,也包含代际公平。同时,因为环境法在资源配置以及对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环境法公平原则的真正贯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徐杨 《科技资讯》2007,(13):193
进入21世纪,“人居环境”问题正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提倡。人居环境质量作为国民生活水准的主要标志。2000年,联合国人居署设立了“联合国人类居住环境奖”和“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国家建设部也相应设立了“中国人居环境奖”和“中国人居范例奖”,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与自然水土、景物、植物的亲近化,成为人类生存环境发展的一个共识与趋势;营造一个和谐发展的生活空间,与自然保持平衡,成为现代人居环境建设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环境危机日益加剧,人类逐渐认识到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性。本文从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与发展的统一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城郊生态网络的建设论述了加强环境教育促进城郊一体化生态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继承与发展,在生态环境问题上被具体表述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该思想既传承了古今中外人类生态文明的优秀成果,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共同体”思想,融贯中西而又具有中国气派。作为一种新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将对环境法学研究提供重要的价值指引。它既体现在环境法哲学的认识论、本体论、价值论、方法论等层面,又能够在环境法学体系中得以彰显,并对环境法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及话语体系的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解决环境问题不仅要靠科学技术,还应建立起一种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环境哲学提出了"天人合一"观点,其重要意义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利用哲学的思维,发挥哲学的思辨性,切实找出解决环境问题的可行之策。作为补偿自然的一种方法,屋顶花园可恢复被房屋占去的土地,有利于修复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长期的破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主张,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理念。  相似文献   

20.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诸多方面。因此,在以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我的和谐为目标的社会创作活动中,人必须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与大自然合作,并密切围绕"人——自然——环境"进行社会创作活动,才能使两者共同繁荣,才能为人类营造出全新的生存环境。而人类的造物活动不仅是一种技术,还是一种文化,创作不是单一存在的个体。人类造物活动的最终作品应该与环境相结合,而不是控制和支配环境。本文就此运用了大量室内外空间设计、产品设计的实例,论证了人类造物活动与周围环境相融共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