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王尔德的《莎乐美》在“五四”时期被竞相译介,其主人公任情而执著的精神,独特的生死观和作品装饰性风格曾为田汉、向培良、郭沫若等许多作家所认同,并对他们的戏剧创作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莎乐美》的反叛精神契合了“五四”时代和文学发展的需要。当然在这种影响中,也产生了诸多变异。这些经验值得今天的戏剧艺术建设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学术界一些学者否定郭沫若历史剧《蔡文姬》中曹操形象塑造提出辩驳,认为在历史剧创作中应予作者以更大的空间和自由,从而提出历史剧创作的三个原则——独创性,假定性和当代性。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历史剧以抒情、瑰丽的浪漫主义为基调,但前、中、后三个阶段的创作风格却有一定的差异。前期的诗剧更近于同期的浪漫主义诗作,但有的短剧还不成熟。中期的《屈原》是浪漫主义的巅峰之作,《孔雀胆》则是一部具有转型意义的作品。其后,写实因素在郭沫若历史剧的创作中,不断有所介入并对创作风格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学术界一些学者否定郭沫若历史剧《蔡文姬》中曹操形象塑造提出辩驳,认为在历史剧创作中应予作者以更大的空间和自由,从而提出历史剧创作的三个原则-独创性,假定性和当代性。  相似文献   

5.
[]?《戏剧春秋》作为抗战时期以理论为主的大型戏剧刊物,在其出版的两年中通过设置专栏、特辑等形式组发了一批戏剧理论和批评文章,对“戏剧的民族形式问题”、“历史剧问题”、“国外现实主义戏剧理论”、“抗战剧运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对抗战戏剧理论的建设所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引领和推动大后方抗战剧运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以他渊博的学识、卓著的才华,在诗歌和历史剧方面作出了不朽的建树,为我国的文化事业留下了一份珍贵的遗产。他不仅是抒情诗人,而且是戏剧诗人。他所创作的历史剧是戏剧,也是诗,是诗和剧的高度结合。他说“诗是文学的本质,小说和戏剧是诗的分化。”他强调在小说戏剧中所包含的诗的成分:“小说和戏剧中如果没有诗,等于是啤酒和荷兰水走掉了气,等于是没有灵魂的木乃伊。”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诗人、杰出的剧作家郭沫若,在他的一生中创作了十部历史剧,这就是二十年代的《卓文君》、《王昭君》、《聂(?)》;四十年代的《棠棣之花》、《屈原》、《孔雀胆》、《虎符》、《筑》、《南冠草》;六十年代的《蔡文姬》、《武则天》。这十部历史剧运用历史题材,借古喻今,着眼于今人写古人,紧密配合现实斗争,形象地反映了时代的风云。郭沫若的历史剧以其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磅礴的热情、奇特的想象,雄浑豪迈的气势、诗化的语言,在艺术风格上独树一帜,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郭沫若一度消歇了的诗思重新勃发起来。两年多的时间中,他连续创作了六部浪漫主义历史剧,在他漫长的创作生涯中竖起了又一块世人瞩目的方碑。这六部历史剧题材的相似性、基本主题的一致性、以及题材和主题强烈的现实性,已经得到充分的历史评价。“借古鉴今”、“据今推古”,是郭沫若创作这几部历史剧的直接动机,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是,固定在这一视角上,是否限制了人们从郭沫若这一时期的史剧创作中去挖掘更多的东西?譬如强调主题的现实性,是否忽略了主题的丰富性和多层次  相似文献   

9.
对郭沫若历史剧的真实性,曾不断有人提出疑问,较近的一次批评,大约要数文汇报80年11月16日周振甫《积学、酌理与文艺批评》一文了。文章列举史料加以分析,说明历史上东汉蔡邕之女文姬没有嫁给南匈奴左贤王;曹操赎文姬只是把她从奴隶的地位中救拔出来,没有要她续《续汉书》;蔡伯皆《续汉书》稿子早已散失,无法续写,又指出剧情几处明显的漏洞。虽然文章对郭沫若的《蔡文姬》的真实性并未作什么结论,但人们读后不能不认为郭沫若写了一个子虚乌有的故事,而且不合情理。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同志对于文学领域的贡献是众所周知的.他对于历史学领域的贡献是众所周知的.他用艺术形式表现于历史题材的历史剧的贡献也是众所周知的.毛泽东同志读了历史剧《虎符》后于一九四四年一月九日写信称赞郭沫若做了很多十分有益的革命的文化工作”,一九四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毛泽东同志又写信给郭沫若,称他的“史论、史剧大有益中国人民.”郭沫若同志的历史剧业绩和其他文学、历史学等业绩一样,永载中国近现代文化史册.但评价任何事物绝对化是不符合辩证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