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信息可视化是情报学领域的一个新兴研究热点,相关技术在生物医学文献统计和知识发现中应用日渐增多,拟通过文献统计与分析,了解生物医学领域信息可视化的发展状况。数据来源:通过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获取有关信息可视化的文献信息。结果与分析:对文献的年代、作者、单位、出处、基金和文献中的研究内容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文献分布规律。结论:信息可视化已经成为医学信息学研究的前沿热点之一,但适用于中文数据库的可视化软件的缺乏、基础研究创新性不足等仍然制约着信息可视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3.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工具,从关键词共线网络图、时区关键词图和突变性关键词图3个方面分别分析1998—2019年间知识(技术)创新型服务业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得出结论:国内知识(技术)创新型服务业研究频次呈现东—中—西递减的状况,这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地区产业构成相关;关键词最小聚类图谱呈现以"科技服务...  相似文献   

4.
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2010年1月—2023年3月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以“数字化教育”为主题的1 159篇文献进行全面分析. 从来源分布、高频热点和演进等多个维度分析,揭示了数字化教育领域的热点变迁和发展趋势. 研究结果显示:数字化教育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于数字化、教育资源、云计算、信息技术和资源共享5个方面,演化趋势主要包括:从单一向多元发展,从宏观视角逐渐转向微观视角,研究重点从理论分析转向基于现实路径,以及从全面的表层研究发展到各维度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生态环境损害是近几年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的核心和热点问题.本文基于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期刊为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的研究方法,采用VOSviewer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分析了我国生态环境损害问题的发展过程和研究热点主题.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环境损害相关的发文量不断增加,发展形势良好,共发文1 459篇,其发展过程可以分为萌芽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稳定发展阶段;高校为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力量,武汉大学占主导地位,但是相互之间的合作交流较弱;该领域的主要研究热点分别为生态环境损害、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生态环境修复、公益诉讼、磋商制度、环境侵权.用文献计量学的分析方法客观地评价我国生态环境损害的研究现状及热点,为以后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综合采用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软件(CiteSpaceⅡ、HistCite、Network Workbench(NWB)、Science of Science(Sci2)),对在2008—2012年间某211重点高校发表的被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SCIE)收录的1 884篇文献全纪录格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综合考虑突现值、被引频次和节点中间中心性,利用各种算法找出了该校的核心研究者和具备潜力的研究者,绘制了不同类型的合著者网络图谱,并通过发文所属期刊绘制了该校的学科网络图谱。  相似文献   

7.
安全多方计算技术为不泄露隐私数据的多方参与协同计算提供新的解决方法,该领域一直受到中外密码学学者的重点关注。为客观地反映当前安全多方计算的研究现状,探讨安全多方计算的基本知识和研究热点。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1985—2020年的安全多方计算相关研究文献为基础,采用文献计量的可视化分析方法,对研究文献进行年发文量分布、期刊分布、核心作者、研究机构、引文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6个方面进行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安全多方计算已经成为密码学界关注的一个研究热点,文献年发文量总体上保持增长的趋势,但中外的学术研究团体呈现地域化特点,互动交流较少。研究热点主要围绕安全多方计算模型研究、应用协议研究、基础模块研究和量子安全多方计算4个方面。可见随着新形势下隐私信息安全越来越被重视,安全多方计算将迎来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以1980-2019年间CSSCI期刊数据库检索到的有关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的1 080篇文章为数据来源,运用科学计量学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5.6.R2对其进行可视化计量分析.可视化统计结果显示,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从时间上来看可以分为缓慢增长阶段、迅速增长阶段和逐渐回落阶段.研究作者分布较为分散,研究团队和核心作者群均尚未形成.研究机构大多为高校,其中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的发文量最多,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合作率最高.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包括形容词的类型、语义和句法功能等.在高被引文献中,多为指示性引用的施引文献.  相似文献   

9.
可视化和可视化分析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视化就是把数据、信息和知识转化为可视的表示形式的过程。一般来讲,可视化可分为数据可视化、科学计算可视化、信息可视化和知识可视化。可视化可以看做是人类与计算机这两个信息处理系统之间的一个接口单元。本文在给出可视化定义基础上,简要介绍了国际近年出现的可视化分析学情况,讨论了可视化在数据挖掘、复杂网络等领域的应用。最后指出了可视化研究存在的问题和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11.
从增长规律、期刊分布、作者分布、作者机构分布、主题分布、关键词词频等方面,对2003-2013年我国发表的关于图书馆博客研究的期刊论文进行了文献计量学分析,揭示了我国图书馆博客研究的发展历程,探讨了图书馆博客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指出应在注重特色化、本土化的基础上加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注重研究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译者主体性研究的盛行,译者主体性的受动性问题也开始受到关注。越来越多研究表明,翻译行为本身不可避免地受到种种制约与控制。在语言层面和非语言层面,受动性都是译者主体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合格的译者应该既有创造性也有自我约束性,两者互相约束,互相补充。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应避免无限制的极度张扬与限制重重的过度压抑,只有这样译者主体性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有效提高译本的质量与效用。  相似文献   

13.
对清末词人王鹏运的六首词作了较细致的说解,绎出半塘学辛,幽默不足;推尊词体,功在椠刻;庚子诸词,意境孤寒等特点,并从字句分析上探讨了王鹏运的一些创作心理与继承。  相似文献   

14.
阐释学是一种探求意义理解和解释的科学。翻译是一种语言文化的互动活动,词义翻译又是翻译之根本。而译者是翻译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对原作的选材、理解、翻译策略的选择都体现了主体性能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16.
王朔作品的语言具有“痞子式”的特点,这可以从他的词语、句子、修辞等的运用中反映出来,其主要做法就是将高尚和庸俗并置,使积极与消极相融。王朔对于意义的解构是以一种俗的方式进行的,它以打破常规的语言运用为依托和表现特征,这使得人们能够很容易地接近他的小说,也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新鲜感和冲击感。  相似文献   

17.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之际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其词数量众多,通过寄情山水,托物言志以表拳拳爱国之心。在话语形式上,其词中常出现“梦”、“斜阳”、“子规”、“鸿雁”等字眼,极其含蓄地表达其词的思想意蕴。  相似文献   

18.
19.
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基于CSCD数据源,对2007—201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论文发文量、学科分布、来源期刊分布、论文被引频次等进行统计分析和评述,揭示了该校学术研究发展状况,为今后相关教学、科研、政策制定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王小波在中国当代文学中,一直是一个边缘化的作家,留学国外的经历、复杂的成长环境及其自身对西方小说的偏好,使他成为中国当代最富后现代色彩的作家之一。王小波的小说始终以一种反"乌托邦"精神姿态彰显着对独立思想和自由精神的充分肯定,以及对奴役的反抗,从而达到对各种时代的不同社会进行揭示和嘲讽,使小说呈现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