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相对论手征对称及其自发破缺模型下,研究了有限核的巨单极和巨四极共振激发态.采用ThormasFermi近似和Scaling坐标方法,讨论了原子核的表面效应及核子分布不均匀性对原子核巨单极和巨四极共振激发态的影响.通过对巨单极和巨四极共振激发能的自洽计算,得到了与实验数据符合得较好的理论计算值.  相似文献   

2.
高能质子核反应截面的Monte Carlo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高能质子核反应的核内级联模型,采用Monte Carlo方法对高能质子入射靶核的核反应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碰撞进入靶核内的质子初始位置由随机抽样得到,而初始的能量和动量通过守恒定律计算得出;靶核内的核子数密度采用均匀分布近似;被碰核子的初始动量从Fermi分布中随机抽样得到,被碰核子的初始运动方向从各向同性分布中抽样;核子-核子碰撞动力学采用相对论下的两体碰撞近似。编程计算了高能质子核反应截面、次级粒子能谱等数据,并与相关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3.
核物质中的能量损失效应是不同于束缚核子部分子分布函数核效应的另外一种核效应,而核Drell-Yan过程是研究这种能量损失效应的最佳途径.用G.T.Garvey和T.C.Peng提出的处理能量损失的方法,采用EKS和HKM两套不同的束缚核子的部分子分布函数,分别计算了核Drell-Yan过程中的微分截面比,所得结果一方面验证了p-A碰撞中能量损失的存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用来确定束缚核子部分子分布函数的参数中不应包括核Drell-Yan过程中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能量密度量框架下,采用Sudden近似,计算了一系列球形核的核—核光学势及相应聚变位垒。计算中所用到的核子密度分布则由自洽半经典(SCSC)方法定确。对中重核,理论聚变位垒和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但对重核计算结果偏小。  相似文献   

5.
利用夸克能量损失公式和从轻子-原子核深度非弹性散射实验数据得到的束缚核子中的部分子分布函数,计算了FNAL E866 800 GeV的质子打击不同原子核的Drell-Yan过程截面比,发现考虑能量损失的计算结果与FNAL E866实验数据符合甚好.建议在利用核Drell-Yan过程实验数据抽取束缚核子内部分子分布函数时考虑能量损失效应.  相似文献   

6.
高能Au+Au碰撞末态多重数赝快度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Glauber模型,计算出核核碰撞中的参与者数、旁观者数及二元核子核子碰撞数.考虑到能量损失和旁观者效应对末态带电粒子赝快度分布的影响,通过对核子核子碰撞快度分布的逐次叠加得到核核碰撞末态带电粒子的赝快度分布.并用其讨论了PHOBOS合作组在高能Au+Au碰撞所做的实验测量.理论与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7.
核物质中的能量损失效应是不同于束缚核子部分子分布函数核效应的另外一种核效应,而核Drell—Yan过程是研究这种能量损失效应的最佳途径。用G.T.Garvey和T.C.Peng提出的处理能量损失的方法,采用EKS和HKM两套不同的束缚核子的部分子分布函数,分别计算了核Drell—Yan过程中的微分截面比,所得结果一方面验证了P—A碰撞中能量损失的存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用来确定束缚核子部分子分布函数的参数中不应包括核Drell—Yan过程中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8.
给出了核子-核子碰撞末态带电粒子的赝快度分布函数,采用Glauber模型,计算出核-核碰撞过程中的平均参与者数、碰撞区域内的旁观者数、带头粒子数以及平均核子-核子碰撞数,获得了核-核碰撞的末态带电粒子的赝快度分布方程,与PHOBOS合作组√SNN=130 GeV的金-金碰撞末态带电粒子的赝快度分布的实验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EMC效应对束缚核子内夸克横向动量分布的影响.通过EMC效应所显示的深度非弹结构函数的重标度公式,用Gluck等人新近提出的自由核子夸克分布函数,计算了铁核与自由核子内夸克的横向动量分布之比,结果显示EMC效应对核内夸克横向动量分布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原子核内核子的动量分布对于研究原子核结构的性质至关重要,核子关联是影响核内核子动量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文中基于核内核子短程关联的性质,分析研究了核内核子的动量分布,并计算了一些原子核内核子处在费米面以上的几率,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量子点表面掺入氮原子,用第一性原理方法模拟计算硅量子点(111)面上的电子结构.本文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比较研究六种不同大小的量子点结构掺杂和未掺杂氮原子情况下的带隙宽度和电子态密度变化;(2)分别用广义梯度近似(GGA)和局域密度近似(LDA)两种不同的算法计算六种量子点结构的带隙宽度和态密度,并比较GGA和LDA算法的特点.计算结果发现:带隙随着量子点的尺度变小而展宽,这符合量子受限规律;在量子点表面掺杂氮原子会减小带隙宽度;重要的是发现LDA算法对局域态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验测得90Zr、144Sm和 208Pb的同位旋矢量巨偶极共振能量,68Ni、132Sn的矮共振强度以及其占能量权重求和规则的百分比,208Pb的anti-analog巨偶极共振及同质异位相似态的能量;基于相对论和非相对论平均场理论,采用不同的有效相互作用计算了原子核的集体激发性质,并通过理论结果和实验数据的对比约束对称能的密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3.
CO在Pt(111)表面吸附的从头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超胞近似和slab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广义梯度近似(GGA)下的RPBE(Revised Perdew-Burke-Ernzerhof)泛函对CO-Pt(111)体系进行了理论研究.对体系的吸附能、C-O键和C-Pt键的键长、CO的振动频率以及电子态密度(DOS)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在0.25ML(mono-layer)的覆盖度下,CO在顶位(top)、桥位(bridge)、两个三重洞位(fcc和hcp)的吸附能非常接近,这说明CO在Pt(111)面比较容易扩散.在顶位,C-O键和C-Pt键的键长分别为1.16和1.85,CO的振动频率为2069cm-1.通过态密度分析表明,CO吸附在桥位和洞位时,其分子轨道3σ、4σ、1π、5σ轨道均参与成键,但是CO吸附在顶位时,仅有4σ、1π、5σ轨道参与成键,这可能与CO吸附在表面时和不同数目的Pt原子结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一维紧束缚模型和格林函数方法研究了金属薄层的厚度对金屑一半导体界面电子态和界面能的影响。文中给出了计算局域电子态密度及界面能的公式,并以Pt-ZnO系统为例,计算了金属处于不同层厚时,界面处的电子态密度及界面能,讨论了薄层厚度对二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优化了2,4-双(4-二甲胺基-2-二羟苯基)方酸分子的三种氢键结构,计算了分子激发态能量、单光子吸收振子强度和双光子吸收截面,应用洛仑兹展宽模拟了双光子吸收光谱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氢键对分子双光子吸收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氢键可以促进分子内电荷转移,从而显著提高分子双光子吸收强度。  相似文献   

16.
在动量表象下对非零质量带自旋粒子的角动量算符和推动矢量算符也即Lorentz变换生成元进行了讨论,得到了它们轨道和自旋两部分分拆的新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17.
从洛仑兹速度变换式出发,简易地导出不同惯性系中的动量和能量之间的相对论变换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得到了考虑了色散项后的一维分子晶体模型的孤子激发的运动解,在忽略了色散项的近似下,此运动解回复于通常极化子解。计算了模型中运动的自隐态的晶格位移,电子的自陷阱和电流密度以及孤子激发的峰值,峰宽,有效质量和束缚能以及Bloch能带底部电子的的能量。  相似文献   

19.
从洛仓兹变换式出发,简易地导出不同惯性系中的动量和能量之间的相对论变换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