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11,(8):2-3
花瓣书是俄罗斯西伯利来地区鄂木斯克市著名微型艺术阿纳托利·克纳思科的作品。为了向自己最喜欢的诗人——在一场决斗中身亡的亚历山大·普希金致敬,他花了整整一年时间,用玫瑰花瓣制作了一本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书,书中收录了普希金创作的10首咏玫瑰的诗。  相似文献   

2.
关于维特根斯坦唯一的一个建筑作品的风格、价值、地位和影响的研究评论,目前还有不少分歧。维特根斯坦认为自己的建筑表达了对文化的深刻理解,体现了一种良好的方法,实践着尽力摆脱限制的稀缺的“原始生活”。他的建筑风格超越了一般的建筑流派,他的方法可以理解为工匠式的追求精密和清晰的方法,而不是含混的“设计”。这一切与他的后期哲学思想关系重大。他的建筑思想和作品对建筑界影响不大(不是没有),但研究者的评价都很高。这是一个需要通过进一步研究来进行保护的瑰宝。  相似文献   

3.
《钉刑图》     
《科学大观园》2011,(6):F0003-F0003
格吕瓦尔德与丢勒生在同一个年代,但画风迥异。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明显看出,他曾仔细研究过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技巧,比如透视法以及对空间的处理模式。然而这些技巧都只是用来突显他对宗教的尊崇与情感,并不意味着他想创作文艺复兴风格的绘画。他留下来的作品很少,但件件都是精品,是研究晚期哥特式绘画风格的佳作。  相似文献   

4.
金叶 《科学大观园》2012,(15):72-73
全球地震频仍,日本海啸和核危机又起,让所有的科幻电影中的恐怖镜头都相形见绌。这让人不禁又想起了达·芬奇。一次又一次,他的作品好像都成功地预言一个他根本不可能了解的时代。他画出了坦克、飞行器、挖掘机的结构图,这些全都在20世纪成为现实。他的另外一些画作。仿佛也在预言地球毁灭的那一天……  相似文献   

5.
美国画家多纳托·吉恩科拉具有极强的构图细节把握能力,他的画充满了对世界自然景现的思考,兼顾古典与现代感,他甚至不放过笔下的任何人物肌肉、骨骼构造的体现,这与多纳托的悉心观察和研究不无关系。作为插图界一位十分有思想的画家,在创作的过程中多纳托总是既保证作品中的部分元素的真实性,又要顾及部分元素在唤起读者想像力时所起到的作用,因此他的作品中所描绘的人物每个细节都具有古典绘画所追求的质感,呈现给画迷的是一种史诗般的感觉;而他所注重的赋予作品深刻的寓意,又使得人们对他作品的每次观摩都成为一次阅读和想像力的再创作,这无疑增加了他作品的可看性和趣味性。(崔晓军供稿)  相似文献   

6.
你的作品呢     
女人是个好女人,秀丽,贤慧,聪颖,而且还有一张烫金的文学学士证书。像所有女人一样,她恋爱,结婚,生子,一切都很平常。她的丈夫在研究所工作,担任了一个研究课题组的组长。为了丈夫的事业,她担任起了相夫教子的全部重担,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丈夫在研究领域有了成果,在圈内也很有名气。每当听到别人赞扬他的丈夫,她的喜悦之情便溢于言表。她认为丈夫就是她的作品———一篇很有内涵的小说。她准备创作自己的第二件作品———他们的孩子。就在这一年,她遭遇了失业,她所在那家单位因为经营不善,破产了。她连工资都没有了。于是,…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观园》2013,(2):2-3
如果说来自德国多特蒙德市的画家杰斯奈·马维德尔的绘画作品充满生命的力量,一点也不夸张。这位德国画家在人体而非传统画布上创作出的美得令人窒息的作品。在这些人体艺术作品中,德国画家马维德尔把一名模特变成动物形象。这位多才多艺的画家用男人和女人的身体创作艺术品。所有人体艺术都是用涂在皮肤上的颜色创作出来的。这种颜色是天然的,用矿泉水和热泥调制而成。  相似文献   

8.
狂想一:建造磁悬浮建筑地震波的巨大能量会使房屋剧烈震动而倒塌,造成生命财产损失。为此,科学家将研制一种新型抗震建筑。这种建筑在地下的地基部分由磁性材料构成。地上的房屋底部安装有电磁铁,平时两者的磁性相反,房屋可以牢牢地固定在地基上。当地震发生时,电磁铁电流的方向和大小会不断改变,电磁铁的磁性与地基的相反.使房屋悬浮于空中,如同磁悬浮列车一样。  相似文献   

9.
和法国总统萨科奇一样,世界级建筑大婚让·努维尔属于法国婴儿潮一代入,并成为建筑界的当权派。他受"结构主义"影响,天性好冒险,无固定风格,反对千人一面的克隆建筑;他出产颇丰,建筑作品横跨5大洲,项目多达224个。近日,他来到香港,为九龙文化新区出谋划策。在接受采访时他表示,20世纪和21世纪刚刚过去的这十年的悲剧在于,我们割裂了自己与地理环境和历史之间的联系。世界上很多地方的城市,都是一个样子,像是被克隆出来的,充满了没有灵魂、没有语言的建筑。  相似文献   

10.
著名的悉尼歌剧院设计者约恩·乌松已与世长辞,而令他生前最声名显赫的作品——悉尼歌剧院就像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在哀悼时表示那样:“悉尼歌剧院是全球最著名的建筑之一,也是世界公认的我们国家的一个标志。”为悼念他,悉尼歌剧院于2008年11月30日晚上将歌剧院建筑中风帆部分的灯光熄灭了1小时,仅在半年多前即4月8日乌松90岁生日之际,悉尼歌剧院的200多名员工在交响乐团的伴奏下,隔着大洋为乌松唱响了《生日快乐歌》。  相似文献   

11.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学科带头人和副院长殷卫海教授是一位志趣广博的学者。他不仅在生物医学领域发表了许多篇受国际同行关注的论文,还创作了多篇独树一帜的哲学、诗歌作品。在美国获得了生物化学博士以后,他在美国最著名的医学院之一——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院(UCSF)进行博士后研究,随即从2002~2008年在该校担任神经病学研究领域的PI。在2008年,作为上海交大首批通过“绿色通道”加盟交大的高端人才之一,他成为了Med-X研究院的教授、学科带头人、院长助理。  相似文献   

12.
贾米森是澳大利亚墨尔本市一家著名画廊的负责人,也是一位著名的画家和画作鉴赏家。2008年10月的一天,他收到了一封奇怪的快递,里面装着十几幅抽象派画作和一张没有署名的信件。信中写道:“尊敬的贾米森先生,我的祖父在临终前曾说.他有一部分美国乡村画家安德烈的作品,但从未公之于众。这些画作是我无意中从祖父的阁楼上找到的,我不知道它们究竟是不是安德烈的作品,所以请您鉴定一下……”  相似文献   

13.
陈凯 《科学大观园》2009,(5):I0001-I0001
美国画家约翰·泽利兹尼克总足喜欢用丙烯酸颜料及不同的手法和工具营造出品莹剔透、泛着荧光的效果,类似的焦点效果在他的作品中部是必要的元素。这些元素的加入。使得他的作品给观众以十分强烈的视觉冲击。现在,约翰也在尝试着运用电脑及数码手段营造出更逼真和凸显高科技的效果。也正是因此,在新人辈出的插图界,约翰一直被认为是最善于体现视觉效果的著名画家之一。  相似文献   

14.
艺术鉴赏     
《科学大观园》2011,(14):F0003-F0003
《圣三位一体》是马萨乔1425年受圣玛利亚·诺维拉教堂委托绘制的。内容取材于基督教《圣经》中上帝有统一的神性却可以分为三身,既圣父(上帝)、圣子(基督)、圣灵。马萨乔选择了耶稣受难的场面,并以一间拱柱式的方形礼拜堂为背景展开他的创作。作品大胆利用了透视法,创造了具有说服力的逼真空间,成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代表作,令人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15.
圆石 《科学大观园》2010,(10):64-64
60岁的罗伯特·菲德勒是英国萨里郡索尔福兹市的一名农夫,菲德勒从小就对中世纪的历史和建筑非常感兴趣,他做梦都希望能像古代贵族一样拥有一座“梦幻城堡”。为了实现梦想,菲德勒于2000年开始了建造“城锈”的浩大工程。然而,菲德勒要盖的城堡位置正好位于市政规划的绿化带上,而在这个地方造永久性建筑是违法的。  相似文献   

16.
海德格尔的建筑哲学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海德格尔关于建筑的哲学思考,有如他对技术的追问,其运思的方式同样源于其追问“是”的意义的方式。他把建造的本质理解为定居,把定居理解为人在大地上“是”的方式,归属于定居的建造以建筑物的方式聚集天、地、神、人四重整体,由此展开地点与空间、人与空间的关系。空间是建筑的主角,这是当代建筑理论界的共识。要开展建筑哲学的研究,把握建筑的本质,必须深入理解人与空间的关系。海德格尔的建筑哲学将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正>汶川地震期间,当时国内的地震预警规模是什么水平?震后15年来,国内地震预警又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预防地震?时间回到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近7万人遇难。地震当天,还在海外工作的四川人王暾在网上看到了消息。他隔了十几个小时才打通父母的电话,知道家人平安。“就像各行各业的人都在结合自己的专业和财富,力所能及为灾区做点什么,作为科技人员,我在想能够做什么。”王暾留意到国内地震预警的空白,他准备出钱、出自己这个人,回国研发地震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18.
正杨鹏,笔名雪孩,中国少儿科幻的旗手,出版的作品有100多部,计1000多万字。目前,杨鹏是迪士尼在中国迄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被授权创作米老鼠故事的签约作家。在杨鹏看来,科幻作品对一个孩子人生的塑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国内孩子能看到的本土少年科幻作品却太少了,"科幻可以留住孩子的好奇心。为什么说留住,而不是培养?因为孩子的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如果没有合理的引导,在他长大的过程中也许就会慢慢消失。孩子的好奇心如此珍贵,这也是促使我一直创作少年科幻作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建筑结构抗震哲学思想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地震,造成大量建筑结构的严重破坏.如何提高房屋和其他结构的抗震性能,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结合我国古代几个典型的抗震建筑结构范例,本文探讨了古人在结构设计上的一些哲学思想.这些哲学思想,包括"整体性"和"以柔克刚"等,曾指导古代工匠建造出许多屹立千年、历经多次地震而不倒的建筑.但这些思想在今天的建筑设计上,并未得到充分重视和体现--这不得不引起现代建筑和结构设计者的严峻反思.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反思,本文初步归纳了古建筑哲学思想给今天结构抗震设计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20.
《桌球》     
《科学大观园》2013,(24):F0003-F0003
布瓦伊是法国著名的油画家,也是一位法国最早的石版画家。他的作品善于在小型画幅中描绘众多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