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09,(22):I0002-I0002
街头立体画,也称3D街面艺术或3D粉质画,起源于意大利的16—17世纪,这种艺术形式在一些西方国家比较常见。国内街头立体画从2006年起风靡于上海、广州、北京等城市。街头立体画是一种极具视觉冲击的全新变形艺术。这种图画通常以彩色粉笔为材料,直接在地面上绘制而成,并完美的融合了光学幻觉、投射、变形、透视等原理,最终呈现出具有梦幻般的三维视觉奇观,给人带来真假难辨,令人震惊的幻觉。  相似文献   

2.
陈凯 《科学大观园》2009,(9):I0001-I0001
三维立体画,是利用人眼的立体视觉差现象制作的绘画作品,这种奇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让人们看到一个无比精彩的世界。据英国媒体报道,德国著名绘画艺术家艾德加·穆勒,目前在马路上绘制出多幅的三维立体画,其逼真的视觉效果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相似文献   

3.
《科学大观园》2009,(22):I0003-I0003
来自意大利的街头艺术家KurtWenner曾经在世界上30多个国家创作过街头三维立体画,每一件作品都会引来众人如痴如醉地观看。因为这些仅用粉笔和颜料绘制的图画看起来似乎有着神奇的魔力。仅用栩栩如生来形容是远远不够的,画面里的物体好像己从地面站起,准备随时从平面的束缚中挣脱出来。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09,(5):76-77
大部分的幻觉图形都不是科学家发明的。它们是视觉艺术家的作品。这些艺术家致力于通过洞察视觉系统的工作方式,在他们的艺术作品中创造视觉错觉。  相似文献   

5.
街头粉笔画     
街头粉笔画是意大利的传统艺术形式,早于十六十七世纪出现。至二十世纪逐渐被淡忘。直至1973年.一间教堂请来街头艺术家为教堂创作粉笔画。再令这艺术复兴。而今在欧洲繁华的街头、广场,甚至步行街的街心,经常可见跪在地上用粉笔作画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6.
<正>据海外媒体报道,这款全球首辆3D打印汽车"斯特拉迪",近日它来到了美国纽约街头,制作公司为民众提供了试驾的机会。这辆3D打印汽车制作周期仅为44小时,整车零部件成本约为3500美元。这辆3D打印汽车只有两个座位,车身材料为碳纤维及塑料。据悉,该车只有40个零部件,且依靠电动能源,充一次电花费3.5小时,可以行驶约100千米。该车的最高时速可达80千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观园》2013,(23):F0002-F0002,I0001
艺术家Ei Mac善长于街头进行墙体绘画。他在巨大的墙体上进行艺术创作,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将街头的涂鸦艺术和写实的肖像绘画融合在一起,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8.
巴黎的墙画     
巴黎的墙画 巴黎,确实是一个艺术气氛浓郁的城市.这艺术不仅在宝库一般的卢浮宫、奥塞宫、蓬皮杜文化中心.不仅在巴黎圣母院、伽尼耶歌剧院、埃菲尔铁塔,而且还在街头众多的雕像,还在大街小巷的一幅幅墙画……  相似文献   

9.
<正>麦角菌这种真菌会导致人和动物产生幻觉、中毒并出现其他可怕的症状。很久以来,它成为制作迷幻药的原料。在潮湿、凉爽的气候环境里,麦角菌往往寄生在谷物和草类植物上,当人们吃了被麦角菌污染的面包后就开始出现幻觉,为此还被人们认为有可能是女巫在审判事件中,导致许多人变得歇斯底里的原因。美国《大众科学》文章称,科学家在缅甸发现了少量草类植物的化石。这些植物生长在距今9700万年到1.1亿年前。这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3D电影、3D游戏、3D打印等高新技术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3D技术的概念特指基于计算机及互联网的三维数字化技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3D技术在成熟度、易用度、经济性等方面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成为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1.
<正>宝宝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晃动身体,发展了宝宝的节奏感、身体整体协调性;绘画能力对于宝宝视觉以及空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语言表达能力、听觉能力也在宝宝艺术能力的发展中得到了发展。艺术能力与感知觉能力的发展相铺相成、相互促进。艺术是宝宝认识和把握这个世界的方式之一,是对世界认识和表达的一种方式。3岁前宝宝的艺术能力,指宝宝能够在艺术  相似文献   

12.
正美国俄亥俄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多晒太阳可能有助修复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造成的心血管系统损伤。研究结果刊载于《国际纳米医学杂志》。起到修复作用的是维生素D3,这种成分可以通过晒太阳自动合成或者摄入膳食补充剂获得。研究人员借助直径仅头发丝千分之一的纳米传感器追踪维生素D3对内皮细胞的影响。内皮细胞在心血管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我们都知道,电影被称之为"24帧的艺术",但《霍比特人》系列却采用了每秒48帧的技术来拍摄和放映。48帧版的《霍比特人》能带给观众什么?会有更多的电影采用每秒48帧的技术来拍摄和放映吗?电影中的帧率和刷新频率电影得以存在的基础是人脑的视觉残留,当一秒内闪现的静帧画面足够多,人眼就会产生运动图像的幻觉。帧率指的就是每秒出现了多少帧静止的画面,用单位FPS(英文Frames Per Second的缩写)来表示。而人的双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观园》2011,(7):34-35
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这是一组2010年国际科学工程可视化挑战赛获奖作品,包括西红柿籽特写照片、植物基因图和蜈蚣机器人在内的视觉作品均榜上有名。1.艾滋病毒3D模型这个迄今为止最详细的艾滋病毒  相似文献   

15.
威尔士两位艺术家利用3D打印机、最先进的轻型材料等研制出一个八立方英尺大的立方体风筝,而且更为神奇的是,这种风筝竟然可以真正地飞向天空。  相似文献   

16.
幻觉论证一直是知觉知识研究领域的难题,而近年来兴起的知识论析取主义无疑为其解决提供了新的视角。幻觉论证具有其普遍的形式,同时又可以依据论证目的的不同进行不同的构造;笔者将尝试重构针对知觉知识的幻觉论证,试图说明对"内在不可分辨"概念内容的不同界定可以分辨出强弱不同的两种幻觉论证版本,并对幻觉论证背后的核心直觉进行分析;以麦克道尔和普里查德为代表的知识论析取主义进路针对幻觉论证做出了不同于传统内在主义或外在主义进路的回应,但在笔者看来,他们的回应至多只能对弱版本的幻觉论证加以说明,却并不能有效地解决强版本的幻觉论证;笔者将分析知识论析取主义进路失败的深层原因,并尝试给出可能的修正策略。  相似文献   

17.
四维打印     
正在三维打印方兴未艾之际,"4D打印"概念已悄然跃入人们的视野。沿袭三维打印的命名方式,"4D打印"(four dimensional printing)应称为"四维打印"。四维打印是在三维打印的基础上增加了第四个维度——时间,通过软件设定模型和时间,让产品在相应的时间或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自动变形成相应的形状。近日,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科学家团队借助于3D打印技术,在打印之后对原有物体进行转化,生成了一种强度比钢强10倍而密度只有钢的1/20的新型轻质材料,让4D打印成为打印历史上又一里程碑。4D打印技术除了拥有3D  相似文献   

18.
如果一位中风病人的左额叶前皮质受了损伤,图像出现在他右眼的时候,由于视觉工作记忆遭到破坏,他的视觉处理能力很微弱,就会看到一幅"幻觉印象"呈现在面前,且能维持长达一秒时间,以便与下一幅图像相比较。未受损伤的右额叶前皮质将会接管某些功能,这显示大脑能弥补某些记忆损失。必要时脑区功能可由对侧接管通过30多年的大脑研究显示,如果大脑中控制运动、感知和语言的部分由于中风或损伤而失去功能,大脑的其他部分能接管这部分失去的功能,常常也能做到跟原来一样好。  相似文献   

19.
我们"随身携带"的自我究竟是什么?我们"呼之即来"的自我感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对于当代心灵科学哲学高度关注的这一重要论题,美国著名实验心理学家魏格纳基于实验论证了一种极为奇特而又颇具影响的自我理论:自我是意识意志制造的魔术戏法引起的幻觉。然而,本文的考察则表明,这种魔术幻觉论自我理论既面临诸多困境,又存在内部矛盾,并不成立。  相似文献   

20.
一个名为《冰河世纪》的3D街道艺术作品由德国街头艺术家Edgar Mueller在爱尔兰敦拉奥海里创作成功。画面逼真,犹如身临其境——冰河在行人的脚下融化,顿成万丈深渊;脚下的火山喷发,人们伸手相助……作品耗时5天,占地250平方米,除作者本人外,还有三名助手参与其中。Mueller说服行人假想深渊真的存在,然后进行情景表演,让人们去思考灾难来临前的种种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