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在分析张力辊打滑机理的基础上 ,对发电状态和电动状态的压辊受力进行了分析 ,给出了带钢不打滑的条件 ,确定了带钢不打滑的最大和最小张力值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张力辊打滑机理的基础上,对发电状态和电动状态的压辊受力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带钢不打滑的条件,确定了带钢不打滑的最大和最小张力值.  相似文献   

3.
六辊轧机辊间压力分布解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影响函数法计算了六辊轧机的辊系变形和辊间压力分布,研究了单锥度中间辊对辊间压力分布和轧件横向厚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单锥度中间辊可改善辊间压力分布状态,明显降低辊间压力峰值,但轧件横向厚差稍有增加,最大值出现在轧件边部·计算了不同锥度时的辊间压力分布与轧件横向厚度分布,通过比较辊间压力峰值与轧件边部厚度,确定了最佳锥度范围为1/100~1/150,使HC轧机的辊间单位压力峰值降低15%~20%,轧件横向厚差仅在边部增加几微米,符合板形要求·  相似文献   

4.
冷轧薄带钢工作辊边部接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工作辊接触对冷轧带钢生产的影响,用影响函数法建立模型,并用现场生产数据模拟计算了四辊轧机的辊系变形.通过计算得到的接触压力、带钢厚度、张应力等分布数据分析了冷轧薄带时发生工作辊接触现象对轧制压力、出口厚度、出口张应力以及板形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作辊接触使带钢边部轧制压力降低,工作辊与支撑辊间接触压力增大.工作辊接触使带钢凸度和横向厚差减小,对降低边部减薄有利;使出口张应力分布更加均匀,减小了边浪,提高了带钢的平直度.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1,700,mm宽带钢四辊冷连轧机在生产过程中易出现支持辊磨损严重且不均匀,轧机板形控制能力明显不足,第1、2架轧机的弯辊力经常达到最大值,带钢的边降控制波动较大等问题,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9.0建立了轧机辊系与轧件一体化三维有限元仿真模型,研究了不同工况、不同辊型配置下的工作辊挠曲变形、带钢金属横向流动及工作辊和支持辊间的辊间接触压力分布等,对比分析并设计了用于带钢边降控制的辊型配置新方案,投入现场连续应用后,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板形控制效果,带钢比例凸度由1.20降至1.05,板形平坦度由原来的15,IU降至9~10,IU,带钢两侧边降同时达到7,μm以内的比率为92.7%.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传动支撑辊的四辊冶轧机的特点、轧辊受力、传动转矩和轧辊的稳定条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对轧辊最佳偏移距的确定和轧辊辊问打滑条件以及由轧辊辊间打滑条件确定最大允许压下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较为精确的计算公式和简化公式。上述工作对设计轧制薄带材和大压下量单张不可逆轧制复合板材的传动支承辊的四辊冷轧机以及在该轧机上进行轧制生产,都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求解配备热装组合式支承辊的板带冷轧机辊系弹性变形,将辊套和辊芯进行分段离散,并考虑辊套装配凸度以及辊套与辊芯之间的弹性压扁,根据工作辊、辊套及辊芯之间的变形协调以及力平衡条件,采用影响函数法推导出热装组合式支承辊辊系弹性变形数学模型,并编程求解辊系弹性变形,分析不同弯辊力、窜辊量以及带材宽度对辊系弹性变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工作辊弯辊力和板宽度的增加,组合式支承辊辊间压扁产生由中间凸到中间凹的变化,且横向分布趋于均匀,随着工作辊窜辊量的增加,辊间压扁出现非对称分布,且非对称程度逐渐增大,窜辊量为100 mm时左右两端的辊间压扁差值超过30 μm;弯辊力变化和窜辊量对组合式支承辊挠度的影响分别不超过0.7 μm/(10×104 N)和0.8 μm/100 mm,带材宽度变化对挠度的影响达1.8 μm/100 mm.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影响四辊可逆轧机工作辊稳定性的几种因素,认为轧机传动系统和弯率毛/平衡系统对工作辊稳定性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并提出了计算工作辊偏移量的计算方法及其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工作辊、支撑辊辊型的优化计算,将工作辊和支撑辊的辊型均改进为正凸度,改进后的辊型辊耗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轧机辊系沿辊身长度方向的振动特性及其对板带材板形质量的影响,以四辊轧机为研究对象,将工作辊和支撑辊看作弹性连续体,辊间接触认为是Winkler弹性基础,建立轧机辊系的横向振动模型.根据欧拉-伯努力梁理论,采用模态叠加法对轧机辊系自由振动耦合方程进行求解,得到四辊轧机辊系横向振动的自然频率、主振型和振动方程.对宝钢2030冷轧机组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其辊系横向振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四辊轧机辊系横向振动包括2个无限序列的自然频率ω1n和ω2n;辊系横向自由振动由2种振动模式组成,即低频的同步振动和高频的异步振动;辊系横向振动中模式起主要作用,低阶时工作辊的振动比支承辊的振动剧烈;高阶时支承辊振幅大于工作辊振幅,奇数阶振幅大于偶数阶振幅;轧辊横向振动对带材板形质量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初轧机轧制打滑引起的扭振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2.
对自由浮球式疏水阀内浮球在开启过程中的受力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首次提出疏水阀开启疏水的两种不同方式。即滑动开启和滚动开启方式,并分别给出了两种不同开启方式所对应的压差合力和关闭力矩的计算公式。确定了保证此类疏水阀可靠工作的许用最高工作压力。可供此类疏水阀设计和开发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冷轧厂轧辊损坏两年的跟踪调查.总结了轧辊损坏的规律,并找出了辊面剥落是导致轧辊服役期未满、早期报废的主要原因。根据现场条件及裂纹的产生和接触应力情况,从使用出发,分析了影响辊面剥落的诸因素,为冷轧厂采取措施提高轧辊寿命提供理论依据。最后总结了使用中防止辊面剥落的措施。冷轧厂3年的实践表明,这些措施是有效的,辊耗从1.002kg/t下降到0.616kg/t。  相似文献   

14.
结合生产实际,通过800轧机轧辊工况受力分析,对轧辊定位结构中起关键作用的机架滑板进行了根本性的改进,达到改善轧辊工作状态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冷轧机在轧制薄铝带时工作辊边部接触对辊系受力和铝带断面形状的影响,借鉴弹性悬臂梁法和影响函数法的处理思想,建立了适用于实际生产在线控制的铝冷轧机辊系变形模型,并对不同入口铝带厚度、弯辊力、工作辊的接触状态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工作辊边部接触力随入口厚度增加而增加、随弯辊力增加而减小;工作辊边部接触轧制时,轧机出口铝带凸度和横向厚差小于非边部接触轧制,有利于铝带边部减薄控制,但降低了铝轧机边部板型调控能力,在轧制中应尽量避免.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厂四辊轧机轴头断裂的情况,介绍了断裂特征和力学性能检验结果,描述了断辊过程,计算了冲击力。从而得出了辊头断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系统分析了铝箔轧机轧制:过程中热量转移及热量平衡的过程,提出了一种热量转移的观点,实际测量了三种不同喷嘴开放状态下分段冷却的轧件表面温度,采用理论分析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求出了对应工况下轧件和工作辊所吸收热量的热功率,得到了生成热在轧件与轧辊间的分配系数,轧件分配系数大致为0.11~0.33,轧辊分配系数为0.67~0.89,随冷却能力的增强,轧辊分配系数增大,轧件分配系数减少。  相似文献   

18.
针对国内某四重铝箔轧机生产装饰箔时出现的二肋浪形问题,根据板形理论分析认为箔材轧制中产生二肋浪形的原因是工作辊对应区域的等效凸度过大.分析了热膨胀和冷却、工作辊粗糙度和工作辊曲线等因素对工作辊等效凸度的影响,确定现场条件下影响工作辊对应区域等效凸度的主要因素为工作辊曲线参数,参考相关文献推导了铝箔轧机工作辊曲线表达式,对采用不同凸度、不同半角时的工作辊曲线进行了对比,从中选出适合当前工况下的工作辊曲线.采用该工作辊曲线进行现场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提高工作辊曲线半角角度可使二肋浪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9.
高压辊磨机压辊磨损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高压辊磨机工作压辊磨损表现的基础上,探讨了工作压辊的磨损机理,进而试验分析了几种耐磨材料粉碎花岗岩时的相对耐磨性·指出当高压辊磨机粉碎物料时,在两工作压辊之间存在两个程度不同的磨料磨损区·对于诸如含SiO2较高的坚硬难磨物料,普通耐磨材料的磨损主要是磨粒的微切削、微犁沟和碾压疲劳(或脆裂)剥落,这是导致辊面磨损快的主要原因·采用辊面镶嵌硬质合金柱的压辊将是提高辊面寿命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