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3 毫秒
1.
普鲁兰酶对柠檬酸发酵残糖降解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柠檬酸发酵残糖成分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普鲁兰酶降解发酵残糖的最适条件和降解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普鲁兰酶作用的最适条件为:t=28min,T=58℃,pH 4.8,酶用量0.4mL;在最适条件下,还原糖含量可提高30.7%.  相似文献   

2.
利用曲里苯蓝法从淀粉加工厂废水氧化池酸性污泥样品中筛选普鲁兰酶产生菌,对筛选到的GXAS-38菌株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分析、16Sr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和普鲁兰酶酶学性质研究,并用PCR方法克隆GXAS-38菌株的普鲁兰酶基因。结果表明,GXAS-38菌株属于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其产普鲁兰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0℃,在温度35~50℃时酶活较稳定;最适反应pH值5.5,在pH值5.0~7.5时酶活较稳定。Ca2+、Na+和Li+对GXAS-38菌株的普鲁兰酶活性有激活作用;Cu2+、Zn2+、Co2+、Mn2+、Fe2+、Fe3+和Ba2+对GXAS-38菌株的普鲁兰酶活性有抑制作用;螯合剂EDTA能够强烈地抑制GXAS-38菌株的普鲁兰酶活性,GXAS-38菌株的普鲁兰酶反应需要金属离子参与。GXAS-38菌株完整的普鲁兰酶编码基因全长3291bp,编码1096个氨基酸。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并克隆表达高酶活且具有一定热稳定性的新型普鲁兰酶。【方法】克隆Tumebacillus flagellatus GST4的普鲁兰酶基因pulB,构建重组质粒后转化宿主菌大肠杆菌进行诱导表达,再运用亲和层析进行纯化并分析其酶学性质和结构。【结果】pulB在大肠杆菌中实现可溶性表达,发酵液上清酶活力达到78U/mL,粗酶液经纯化后比活力为258U/mg。重组酶PulB最适反应温度和pH值分别为55℃和5.0,在较窄的酸性范围内(pH值4.5~5.5)酶活力比较稳定;对普鲁兰糖的Km=(16.28±0.03)mg/mL,Vmax=(22.05±0.02)μmol·min-1·mg-1。PulB的DNA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里的任何序列都没有同源性,在蛋白质序列上,由基因pulB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T.aegyptius的环麦芽糖糊精酶相似性最高,BlastX比对的Identities为54%,Positives为69%,SMART结构预测分析发现,pulB具有淀粉酶的结构域。底物特异性分析表明,它可水解普鲁兰糖和支链淀粉生成线性的低聚糖或麦芽三糖。【结论】重组酶PulB是尚未报道的新型普鲁兰酶,它可水解普鲁兰糖和支链淀粉,属Ⅰ型普鲁兰酶。  相似文献   

4.
普鲁兰多糖的吸湿、保湿性及其黏度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将普鲁兰多糖与透明质酸以及甘油进行对比,对普鲁兰多糖的吸湿和保湿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吸湿过程作了初步的动力学分析.同时研究不同黏度普鲁兰多糖的保湿性以及温度、p H和Na+浓度对普鲁兰多糖黏度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鲁兰多糖在相对湿度81%,时其吸湿、保湿效果与透明质酸不相上下,其吸湿过程符合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相关系数达到0.99以上;质量浓度为1,mg/m L的普鲁兰多糖(黏度为42.7,m Pa·s)保湿性能最佳.普鲁兰多糖黏度受温度、p H以及离子浓度的影响较小,表明其具有较好的黏度稳定性.因此,这为普鲁兰多糖在食品中作为持水剂、增稠剂和稳定剂以及在化妆品中作为保湿因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王莉 《科技资讯》2007,(35):152-152
微生物絮凝剂作为第三代絮凝剂,越来越受到各国水处理工作者的重视.从新型生物絮凝剂普鲁兰入手,主要介绍了其发展历程及其在城市生活污水、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垃圾渗滤液处理、重金属离子处理中的应用,认为普鲁兰在水处理及其它领域中有着较好地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普鲁兰的生产和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鲁兰是一种有许多特点的生物聚合物,目前已有数百个专利在应用。尽管事实上普鲁兰实际使用已超过25年,却几乎没有一个潜在的用途在广泛采用。这主要是因为普鲁兰相对过高的价格。不过,最近几年又开始对普鲁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健康和药物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烷基化普鲁兰多糖的制备及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出芽短梗霉发酵产生的普鲁兰多糖进行了烷基化改性,并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元素分析及热分析等手段对其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的普鲁兰多糖呈带有孔洞的褶皱结构,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由水溶性成为水不溶,且达到了脂溶性的目的,有利于扩大普鲁兰多糖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8.
采用化学交联法,以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EDC)为脱水剂、4-二甲基氨基吡啶(DMAP)为催化剂,将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接枝到普鲁兰(Pullulan,Pu)糖长链上,制备透明质酸-普鲁兰糖(HA-Pu)新型材料.傅里叶变换红外和氢核磁表征显示,成功合成HA-Pu材料,并用~1H NMR法确定HA-Pu的透明质酸取代度.合成新材料冻干后可压制获得HA-Pu膜,扫描电镜下观察,HA-Pu膜为层状结构,具备很多微小孔洞.体外酶降解实验表明,新型HA-Pu膜较透明质酸具有更好的抵抗酶降解性能.HA-Pu新材料合成有望拓展透明质酸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开发新的生产麦芽糖浆的淀粉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一个地衣芽胞杆菌(Bacillus lichen form is)麦芽糖α-淀粉酶,并对该酶产麦芽糖的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重组酶分子大小为65 kDa,以淀粉为底物的最适温度为45℃,最适pH值为6.5.以浓度为20%的可溶性淀粉为底物,加入106U/g淀粉的地衣芽胞杆菌麦芽糖α-淀粉酶,反应48h,采用HPLC检测产物,产物中只有葡萄糖和麦芽糖,其中麦芽糖含量为52.21%,还原糖得率为72.1%;当加入1U/g淀粉的普鲁兰酶协同作用进行反应时,产物中麦芽糖的含量增加到57.16%,还原糖得率增加到92.5%.该酶在麦芽糖浆的工业生产上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从嗜酸普鲁兰芽孢杆菌基因组中扩增出普鲁兰酶基因Pul A,并将该基因连接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 ET-28a中,构建了普鲁兰酶基因的诱导表达载体p ET-28a-Pul A。测序结果表明,普鲁兰酶基因Pul A长度为2766 bp,编码922个氨基酸。将重组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后,普鲁兰酶基因Pul A在IPTG诱导下获得表达,产生胞内蛋白。SDS-PAGE测定的分子量约为110 k D。细胞超声破碎液酶活为0.45 U/m L。该酶的最适温度为55℃,最适p H为5.0,金属离子对酶活性影响不显著,具有I型普鲁兰酶特性。此重组普鲁兰酶的酶学性质表明此酶具有独特的耐酸性质,具备一定的工业化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茁霉多糖发酵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出芽短梗霉为生产菌株,蔗糖为碳源进行发酵生产茁霉多糖.通过摇瓶实验,确定了该菌株的发酵条件,并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此条件下,获得了较高的多糖产量.实验表明,摇瓶转速和发酵初始pH值是多糖发酵的重要影响因素,它们与多糖的合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用 Savage法纯化并用薄层层析法鉴定短梗霉多糖 .用 Folin-酚法测定其含蛋白量为0 .5% ;用粘度法测定其分子量为 490 0 0 .用该糖对绿茶进行涂膜保存并跟踪测定绿茶中茶多酚的含量 ,结果表明 ,短梗霉多糖对绿茶中的茶多酚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  相似文献   

13.
研究发现较低的细胞色素水平是导致出芽短梗霉突变体SN08细胞形态,以及卜多糖生成量改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选用了四组催化体系,并以不同的配比对甲基化短梗霉多糖进行了还原裂解,其产的用GC,IR和NMR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用这四组催化体系对甲基化短梗霉多糖的还原裂解都能得到了予期的产品,当Et3SiH:TMSOMS:BF3OEt2=5:5:1时效果好,同时测定了短梗霉多糖的结构。  相似文献   

15.
利用诱变手段获得转化率较高的N435.3号菌株,其摇瓶发酵转化率为45.0%左右。利用10立升罐发酵其转化率为44.3%,利用流加糖手段可将转化率提高至52.2%。  相似文献   

16.
高产普鲁兰菌种的诱变与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外照射法对普鲁兰产生菌出芽短梗霉进行诱变和筛选,得到一株普鲁兰的高产变异株B9,其转化率可达52%.同时,对变异株B9进行菌落形态及发酵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采用正交实验优化涂膜剂的处方,成功制备了水杨酸普鲁兰多糖涂膜剂,并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了涂膜剂中水杨酸含量,对其安全性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水杨酸在4~24μ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9 3),方法平均回收率为101.5%.根据优化处方制备的水杨酸普鲁兰多糖涂膜剂具有良好的成膜性,无皮肤刺激性,稳定性好,含...  相似文献   

18.
短梗霉多糖在豆制品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对短梗霉多糖的大豆蛋白质絮凝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豆浆中加入一的短梗霉多糖后,由于大大减少了传统豆腐制作过程中卤水的用量,所制成的豆制品不仅具有色泽好、强度高、富有弹性、保持大带头的有的风味和芳香不变的特点,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