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对TiH_2-TiC固相烧结时TiC颗粒长大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该固相烧结过程中,存在着与某些液相烧结类似的规律,即TiC颗粒长大过程服从Ostwald-Wanger规律。在1200℃时Ti-TiC间的界面反应为本长大过程的控制过程。  相似文献   

2.
铁矿烧结工艺中温室气体CO2的排放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KM9106综合烟气分析仪对烧结工艺过程温室气体Cox排放规律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在烧结过程中, 温室气体Cox排放变化情况能够很好地反映烧结过程固体燃料焦粉的燃烧状况, 证明烧结过程焦粉的燃烧是以生成CO2的完全燃烧反应为主, 但仍有部分生成CO的未完全燃烧反应存在;烧结烟气中CO2浓度降为零时所对应的点与烧结废气温度为最大值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能很好地用于确定烧结终点;焦粉配比对烧结过程固体燃料燃烧的影响能明确地从温室气体Cox的排放情况表现出来, 而且, 通过判断燃料燃烧状况, 可以推测出烧结矿产质量的优劣, 用于指导烧结生产.  相似文献   

3.
NiFe2O4合成工艺对惰性阳极力学性能及电导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以NiO和Fe2O3为主要原料合成镍铁尖晶石反应烧结过程中的热力学条件·同时对在不同烧结条件下合成的尖晶石二次烧结制备的阳极试样的抗弯强度及高温电导率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NiO和Fe2O3固相反应的热力学条件具备,反应先于致密化过程结束·当未经压制成型的粉料直接在合成温度为900℃下合成6h,经破碎工艺及二次烧结后,所制得的惰性阳极试样强度及电导率最大,烧结性能最好·而破碎工艺对增加粉末活性,提高试样电导率及力学性能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以国外引进的热膨胀测量仪为主要手段,全面地探讨了AIN材料的烧结过程。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了实验数据并用现有烧结理论进行了阐释,结果表明,AIN材料烧结初期的收缩是固相扩散与粘滞流动的共同作用,中后期烧结机理是以相界反应速率控制的溶解-淀析过程为主。  相似文献   

5.
预烧与烧结对MnZn功率铁氧体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主要研究了不同的预烧温度和烧结适配对MnZn铁氧体磁性能的影响.作者发现,780℃的预烧温度有利于烧结过程中崮相反应的进行,提高样品密度,改善样品性能.与传统的烧结过程相比较。作者在降温过程中采用的二次还原法烧结过程,产品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6.
针对烧结生产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进程,提出烧结终点预测模型和应用机尾烧结矿断面图像判断烧结终点的实际解决方法。在分步骤地解决烧结生产各个关键环节的在线检测和实现各个环节的智能控制的基础上,应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集成各个控制环节,构成烧结生产过程的综合智能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7.
单纯以烧结热状态为基础预报烧结终点将导致烧结过程调节的滞后性及振荡性.通过对烧结过程的实验分析,研究了烧结过程反应状态(透气性状态、热状态)的迁移特征,指出在预热带触底点之前,烧结废气温度对工艺因素波动无区别性特征,而透气性状态在整个烧结机长度方向上对工艺因素波动均呈现明显区别性特征.以透气性状态迁移规律为基础对烧结终点进行前置性预报,以热状态迁移规律为基础对烧结终点进行补偿性预报,可以大幅度提高预报的前置度及预报结果的准确性,最大程度的避免烧结过程调节的振荡性.  相似文献   

8.
以主要化学成分为Ca O和Si O2的钢渣为原料,制备Si O2-Ca O-Al2O3系钢渣陶瓷,采用差分扫描量热仪(DSC)、X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与热力学计算研究钢渣陶瓷烧结过程及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以钢渣-黏土-长石-石英为主要原料的Si O2-Ca O-Al2O3体系中,钢渣陶瓷晶相以钙长石相为主;钢渣陶瓷烧结初期以扩散传质反应为主,之后形成高温液相,促进反应进行和晶体长大,并完成坯体致密化;经过湿磨的钢渣中存在大量的氢氧化钙等矿相,这些矿相在钢渣陶瓷烧结过程中能够分解产生具有很强反应活性的氧化钙,因而促进了原料间的反应和陶瓷致密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新型非金属材料Si3N4利用反应烧结方法(简称RBSN)的制取过程,并以MgO、AlO3、Y2O3和ZrO2为助剂,探讨烧结助剂和成型工艺对制品性能的影响;温度和助剂对氨化率的影响;ZrO2含量、烧结时间和气氛对制品烧结性能的影响。为提高制品的致密度和机械强度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针对烧结生产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进程,提出烧结终点预测模型和应用机尾烧结矿断面图像判断烧结终点的实际解决方法.在分步骤地解决烧结生产各个关键环节的在线检测和实现各个环节的智能控制的基础上,应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集成各个控制环节,构成烧结生产过程的综合智能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1.
采用焦炉煤气和水蒸气作为氢系喷吹介质,研究了喷吹介质、喷吹方式、气体喷吹量等因素对烧结过程典型污染物释放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氢系气体喷吹使烧结料层温度分布明显改善,1200~1300℃的高温区间明显拓宽;喷吹0.6%(体积分数)的焦炉煤气后,烟气中的NOx峰值质量浓度最高降低了约100mg/m3,平均质量浓度降低21.1%,这主要是由于燃气喷吹拓宽了有利于复合铁酸钙生成的温度区间,而蒸汽喷吹对CO的减排有明显效果.蒸汽喷吹后水蒸气与烧结原料中的碳发生水煤气反应,烧结烟气中的CO从11690mg/m3最低降至9918mg/m3,降幅达29.4%;烧结料表面同时喷吹焦炉煤气和水蒸气可以实现NOx和CO的综合减排.  相似文献   

12.
铁矿石的烧结基础特性之新概念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24  
长期以来,人们对烧结用铁矿石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粒度组成、矿物特征等常温性能方面,而对铁矿石在烧结过程中的高温行为和作用知之甚少.根据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实验室的基础研究,提出了"铁矿石的烧结基础特性"的概念.该概念包括同化性能、液相流动性,粘结相强度性能和铁酸钙生成性能等.研究烧结过程中这些高温物理特性,有利于完善烧结理论、改善烧结矿质量和优化烧结工艺过程.  相似文献   

13.
刘勇  任明欣  张兴宇 《科技信息》2013,(13):418-419
在钢铁生产过程中,烧结工序能耗差不多占整个企业能耗的10%,是仅次于炼铁的第二大耗能工序,而烧结工序中有50%左右的热能被烧结主抽烟气和冷却机废气带走,其中烧结机主抽烟道烟气余热占烧结工序能耗的13%~23%左右。这部分余热利用潜力是很大的,理论和工程实践证明,完全可以在保证烧结正常生产的前提下,根据废气温度级别,利用梯级取热的方法将热量重新分配,提高废气余热品位和利用价值,是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实施节能减排策略,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4.
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出铝电解用NiFe2O4-Cu金属陶瓷阳极,并对烧结工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金属Cu与NiFe2O4的润湿性差,NiFe2O4-Cu金属陶瓷的致密化与NiFe2O4陶瓷相的致密化直接相关;一定温度下,延长烧结时间,能够提高金属陶瓷相对密度,但存在金属相溢出风险;在烧结过程中,为防止金属相的氧化和陶瓷相的离解,必须控制一定的氧分压;采用热压技术制备NiFe2O4基金属陶瓷时,陶瓷基体会被石墨模具还原。  相似文献   

15.
利用微型烧结实验装置及烧结杯试验,对鞍钢铁矿粉的同化特性、液相固结强度、液相流动性及连晶能力等烧结特性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烧结合理配矿原则,并应用到生产实践.研究结果表明,鞍钢烧结生产应以精矿B,D搭配精矿C为主,球团生产应以精矿A为主.配矿优化调整后,炼铁技术经济指标明显改善,高炉利用系数提高了0.043 t/(m3.d),入炉焦比降低了5.28 kg/t,烧结矿成本降低2.2元/t.  相似文献   

16.
降低铁矿石烧结过程中SO2排放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向烧结混合料中加入添加剂,有效地抑制了二氧化硫气体的发生。初步探讨了有添加剂条件下的SO2脱除机理。加入添加剂对烧结技术经济指标没有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往烧结混合料中添加少量水溶性有机高分子聚合物来强化混合料的制粒和烧结,可以提高烧结利用及降低烧结能耗。本文讨论了往烧结混合料中添加少量有机高分子化合物HPL强化烧结试验研究的结果。研究表明:在有2%(指质量分数,下同)生石灰的条件下,添加0.03%HPL使烧结利用系数提高5%-8%;在无生石灰的条件下,添加0.03%HPL使烧结利用系数提高8%-15%,据矿相分析结果表明,添加0.03%HPL后,烧结矿起气孔变小,使烧结矿强度提高1%左右,并使还原性好的铁酸钙含量增加8%-10%,这有利于高炉冶炼。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两步固相反应法合成了不同MnO2质量分数的NiFe2O4尖晶石.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差热分析仪、热膨胀仪和振动样品磁力计,分别对样品的结构、物相变化、烧结行为和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的MnO2在烧结过程中发生了分解反应,Mn元素以Mn2+,Mn3+形式进入NiFe2O4尖晶石晶格中,样品无新相生成,材料仍是镍铁尖晶石结构.另外,MnO2能够促进烧结,添加1%MnO2后试样收缩速率达到最大时的温度比纯镍铁尖晶石低59°C.添加1%MnO2时,试样的饱和磁化强度(Ms)和矫顽力(Hc)分别为15.673 emu/g和48.316Oe.  相似文献   

19.
采用传统的陶瓷工艺制备成分处于准同型相界(MPB)内的无铅压电陶瓷0.956K0.5Na0.5NbO3-0.004BiFeO3-0.04LiSbO3(0.956KNN-0.004BF-0.04LS),研究烧结温度对陶瓷的结构与压电、介电性能和相变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为单一的钙钛矿结构;在1100℃以下烧结的样品的相结构均呈现明显的正交相与四方相共存的特征,同时略偏向四方相区;适当的烧结温度的提高,能促进陶瓷的致密化;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陶瓷的压电性能先显著提高后降低,陶瓷的介电损耗先降低后提高,但对正交相与四方相转变温度(θ0-1)和居里温度(θc)的影响比较小;当烧结温度为1100℃时,陶瓷具有最好的压电与介电性能,其压电常数(d33)高达297 pC/N,机电耦合系数(kp)高达54%,居里温度为355℃,tanδ为2.6%,这表明0.956KNN-0.004BF-0.04LS无铅压电陶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相场法研究陶瓷粉末烧结体系的微观组织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相场模型研究陶瓷粉末烧结过程中晶粒的生长和气孔演化过程。采用一组随时间和空间连续变化的取向场变量和浓度场变量来表征体系微结构,用Ginzburg-Laudau动力学方程和Cahn-Hillard动力学方程分别控制取向场和浓度场变量随时间的演化,并针对不同气相含量下的粉末烧结体系,统计其晶粒生长指数,分析气孔含量对晶粒生长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当烧结体系中气相含量fc在12%~20%之间变化时,随着气相含量的增加,晶粒生长指数m逐渐增大,即晶粒耦合气孔的生长演化速度随气相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计算结果与实验情况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