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加拿大,有些山鼠冬眠长达半年。冬天一来,它们便掘好地道,钻进穴内,将身体蜷缩一团。它们的呼吸,由逐渐缓慢到几乎停止,脉搏也相应变得极为微弱,体温更直线下降,可以达到5℃。松鼠睡得更死。有人曾把一只冬眠的松鼠从树洞中挖出,它的头好像折断一样,任人怎么摇撼都始终不会睁开眼,更不要说走动了。把它摆在桌上,用针也刺不醒。只有用火炉把它烘热,它才悠悠而动,而且还要经过颇长的时间。刺猬冬眠的时候,简直连呼吸也停止了。原来,它的喉头有一块软骨,可将口腔和咽喉隔开,并掩紧气管的入口。生物学家曾把冬眠中的刺猬提来,放入温水中,浸上…  相似文献   

2.
《甘肃科技纵横》2004,33(4):4-4
动物的冬眠是一种奇妙的现象。人们观察了若干种动物冬眠,发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现象。在加拿大,有些山鼠冬眠长达半年。冬天一来,它们便掘好地道,钻进穴内,将身体蜷缩一团。它们的呼吸,由逐渐缓慢到几乎停止,脉搏也相应变得极为微弱,体温更直线下降,可以达到5℃。这时,即使用脚踢它,也不会有任何反应,简直像死去一样,但事实上它却是活的。松鼠睡得更死。有人曾把一只冬眠的松鼠从树洞中挖出,它的头好像折断一样,任人怎么摇撼都始终不会张开眼,更不要说走动了。把它摆在桌上,用针也刺不醒。只有用火炉把它烘热,它才悠悠而动,而且还要经过颇长…  相似文献   

3.
《青年科学》2003,(5):56-56
动物的冬眠是一种奇妙的现象。在加拿大,有些山鼠,冬眠长达半年。冬天一来,它们便掘好地道,钻进穴内,将身体蜷成一团。它们的呼吸,由逐渐缓慢到几乎停止,脉博也相应变得极为微弱,体温更直线下降。这时,即使用脚踢它,也不会有任何反应,简直像死去一样,但事实上它却是活的。  相似文献   

4.
人们观察了若干种动物冬眠,发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现象。在加拿大,有些山鼠冬眠长达半年。冬天一来,它们便掘好地道,钻进穴内,将身体蜷缩一团。它们的呼吸,由逐渐缓慢到几乎停止,脉搏也相应变得极为微弱,体温更直线下降,可以达到5℃。这时,即使用脚踢它,也不会有任何反应,简直像死去一样。  相似文献   

5.
越冬     
春天到了,动物们都活跃起来,它们纷纷出洞,到外面走走。但是,在冬天,我们很难找到它们,那些生活在动物园里的动物也很少出来, 相反,它们呆在房间里以保持温暖。冬天,有些动物需要冬眠,它们通常会睡一个长长的觉,等待春天的来临。蛇总是躲在洞里,把自己盘绕起来以躲避寒冷,它们不吃也不动,这就叫冬眠。熊在冬天的部分时间里会冬眠,当天气暖和的时候,它们也会走到洞外享受阳光。松鼠们也是如此。许多鸟儿在冬天会飞往南方,到了春天又会飞回家乡,这是因为南方冬季里气候仍比较温暖。我们将鸟儿的这种冬去春回的行为称为“迁徙”。  相似文献   

6.
松鼠的性格     
《科学世界》2008,(1):9-9
和人一样,松鼠也有自己的性格。加拿大阿尔博塔大学和麦吉尔大学以及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联合的研究小组仔细观察了库鲁阿尼红松鼠的行为,发现它们有的冒险好斗,有的则小心被动。  相似文献   

7.
螃蟹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甲壳类动物,它们和鱼一样用鳃呼吸,不过它们的腮和鱼鳃不一样。鱼的腮睦在头部的两侧,像几把红色的梳子。螃蟹的腮长在哪儿呢?  相似文献   

8.
在森林里,一到春后,就见到一丛丛,一簇簇松苗破土而出。这不是人们育的苗,那是谁干的好事呢?原来是松鼠。松鼠同其他鼠类一样,有贮存粮食的习惯。每到秋天,它们就抢收食粮,以备冬天在安乐窝里舒舒服服地享用。它们最喜欢吃松子和无毒菌类,有时也吃些昆虫和鸟蛋。  相似文献   

9.
每当秋叶飘零、冬雪开始覆盖原野的时候,很多动物也就开始冬眠来度过食物紧缺的冬季了。在洞穴中安然冬眠的动物大都会发生显著的生理变化,体温大幅度下降,心率也会明显减少。北极地松鼠冬眠时,几乎听不到心跳,每分钟只有几次,体温也降到了水结冰点以下。不少  相似文献   

10.
大耳猬(Hemiechinus auritus)具有冬眠习性.关于大耳猬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冬眠研究曾有过报道(1991),但在国内尚未见到有关其在室内的冬眠资料.作者于1985年10月17日至11月10日,对捕自乌粱素海地区的一只雄性成年大耳猬进行了室内冬眠和惊醒观察,获取了一些在人工条件下的冬眠资料,现简介如下.1 不同窒温条件下的冬眠观察1.1 冬眠深度指标把具有冬眠习性的哺乳动物从不活动到深沉的冬眠分为两个阶段,即麻痹和深沉麻痹.作者根据每分钟呼吸频次及是否出现阵发性呼吸作为衡量大耳猬冬眠与否及其深度的指标.麻痹:平均每分钟呼吸25次以下(不冬眠时30次左右),但为连续的节律性呼吸;深沉麻痹:  相似文献   

11.
会飞的鼠     
刘元子 《科技潮》2009,(4):55-55
一天傍晚,一只复齿鼯鼠到它家对面的森林里觅食,正巧来到住在茂密树枝上的松鼠家.它们虽然同为松鼠科,但以前未曾见过面。松鼠望着这位不速之客问道:“您家住在哪儿,我怎么不认识您?”  相似文献   

12.
<正>一位在攀爬雪山失踪后24天才得到救援的日本人,在确认新陈代谢已经停滞的情况下,经过治疗后复苏。一位挪威的滑雪者不慎掉入冰水,被救起后已没有心跳和呼吸,体温下降到13.8℃,但经过抢救,他仍然成功苏醒和复原。这些实例给了科学家很多信心,人类自身似乎具备冬眠的"潜力"。冬眠的动物有哪些特征呢?它们的体温会降得很低,甚至可以与环境温度相同。体温的降低伴随着新陈代谢以及呼吸的减慢,从而让动物能够保存更多的能量。但单纯地用低温来让人冬眠还面临  相似文献   

13.
《大自然》2020,(4)
正冬天来临时,人们会穿上厚厚的羽绒服,黑熊养肥了膘躲到洞里去冬眠,松鼠提前储备好了过冬的食物,燕子在秋天就迁徙到了温暖的南方。那么,小小的昆虫是如何应对寒冷的冬天呢?昆虫是变温动物,体温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对于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昆虫,因为冬季的气温比较高,不会影响昆虫的发育,所以它们一年四季的生活基本上没什么变化。而在寒带和温带地区,当冬季气温不断下降时,昆  相似文献   

14.
东莞偎哪边?     
简直难以想像东莞成为中心城市之后的珠三角东区是个什么样子,就像难以想象苏州成为长三角的中心城市一样。苏州就是上海的后花园和制造业基地,它别的什么都不会是。  相似文献   

15.
动物在冬天最大的问题是要找到足够的食物,但冬天食物很难找,冬眠是克服这一困难的好办法。 冬眠是一种深度睡眠,冬眠中的动物不吃不喝,为的是节省能量,维持生命,度过难熬的冬天。 最大的冬眠动物 冬天,冬眠的熊蜷曲在洞穴或中空的树洞里,尽管外面狂风呼啸,它们的巢穴里却是又温暖又安全。熊在冬眠前会通过大量进食在身体里积存起厚厚的脂肪,以度过漫长的冬眠期,冬眠前的熊体重每星期可增加18公斤。熊是最大的冬眠动物,它们在整个冬眠期不吃不喝也不排泄,冬眠期可长达6个月。它们是靠积存在身体内的脂肪生存下来的,一只熊冬眠过后其体重…  相似文献   

16.
在人们的印象中,冬眠似乎是变温动物才干的事儿。其实,其他很多动物也会冬眠呢!下面,我们来了解几种哺乳动物的冬眠情况吧。熊生活在北方寒冷地区的大型哺乳动物熊,就有冬眠现象。它们一般在树洞或岩穴中冬眠,时间可持续四五个月。在这期间,它们像是在假睡:一被惊扰,就会醒来。偶尔,它们会出洞活动。此外,熊还有一个"绝招",那就是在冬眠期间不排泄。不排尿的话,它们能用肾壁将氮化合物吸收后当成养分。现在,一些科学家正探索利用熊的这一"绝招"治疗人的肾病。  相似文献   

17.
正花鼠是松鼠科花鼠属的一员,它们身披五道花纹,如同小精灵般在森林中忙碌。花鼠尤喜贮藏食物,会把植物种子藏在自己的巢穴里,但多数情况下,它们会将种子分散埋藏在地表浅层,因此成为森林更新的好"帮手"。古往今来,活泼灵动的松鼠频繁出现在文人墨客对大自然的描绘中,陆游的《初春幽居》中有"茂林处处见松鼠,幽圃时时闻竹鸡",孤松秀上曾作  相似文献   

18.
去年初冬,我在池塘里钓了一条一寸长的草鱼,拿回家,放在玻璃缸里喂养着。我仔细观察草鱼,它吃的可真多,一把鱼食放进去,不一会儿,便全吃完了。又过了几个星期,已经是小雪了,天气渐寒,室外刮着北风,我蹲在玻璃缸前观察,发现草鱼纹丝不动。起初我以为鱼死了,等我摇了摇玻璃缸,它又“复活”了。当我再次放进一把鱼食时,小草鱼只是吃了几粒鱼食。由此我联想到青蛙冬眠的事,心里推想,鱼会不会也冬眠呢?为了证实这个推断,我更加留意起小草鱼的动静。接下来的几天,一有空我便蹲在鱼缸前细心观察,发现草鱼总是懒洋洋的,很少游动,鱼食一点也没动过。…  相似文献   

19.
《青年科学》2013,(2):45-45
大角猫头鹰是北非和南非最常见的猫头鹰,也是最勤劳的伴侣和父亲。冬末,雌性猫头鹰拥着两三只卯卧在巢中.雄性猫头鹰则出去为它们寻找食物,把大小老鼠和松鼠带回巢。小猫头鹰孵出来后,他的工作就更辛苦了——他必须多喂两三张嘴。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们处在一个技术益处与技术风险并存的社会体系中 ,带来益处的技术同时也潜隐着种种风险。事实已证明 ,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它在给人类带来许许多多恩惠的同时 ,也给人类带来了生态失衡、资源枯竭和伦理丧失等问题。种种不尽人意的方面 ,恰恰说明技术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完美和人性化。但人们不会因为汽车会出现车祸而拒绝乘汽车 ;也不会因为技术表现出负面影响而拒绝用它来为人类发展服务 ,诸如信息安全、生物安全性以及环境问题不可能也不应该用停止发展的方式来应对。那种认为可以拒绝技术 ,回到简单、美妙和安全的生活中去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