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什么是调水调沙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每年它会从黄土高原带走16亿吨的黄沙,但其中有4亿吨泥沙不会流入大海,而在水库和下流河道中沉积下来,下游河床由此以平均每年10厘米的速度抬升。“调水调沙”就是通过调控水库泄水,把淤积在黄河河道和水库中的泥沙尽量多地送入大海,冲刷河床,减缓泥沙的淤积。  相似文献   

2.
黄河调水调沙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河水少沙多,水沙不协调.通过水库联合调度、泥沙扰动和引水控制等手段塑造协调的水沙关系,有利于下游河道减淤甚至冲刷.开展全程原型观测和分析研究,检验调水调沙调控指标的合理性,进一步优化水库调控指标,探索调水调沙生产运用模式,为黄河下游防洪减淤和小浪底水库运行方式提供重要参数和依据.2002-2007年,黄河水利委员会进行了3次黄河调水调沙原型试验和4次调水调沙生产运行,效果显著,成果丰富,取得了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张凡  王生宇  许岩 《科技信息》2012,(21):472-472
调水调沙就是在充分考虑黄河下游河道输沙能力的前提下,利用水库的调节库容,对水沙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适时蓄存或泄放,调整天然水沙过程,使不适应的水沙过程尽可能协调,以便于输送泥沙,从而减轻下游河道淤积,甚至达到冲刷或不淤的效果,实现下游河床不抬高的目的,同时减缓小浪底水库泥沙淤积。本文主要是对2011年黄河第13次调水调沙试验,在河南测区的水沙演进做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2002-2008年黄河成功地进行了8次调水调沙,经过运行黄河下游河道主河槽河底高程平均下降约1米,最小行洪能力已由1800m3/s提高到3800m3/s。实践证明,黄河调水调沙起到了卓为显著的成效,调水调沙作为处理黄河泥沙、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措施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黄河上游宁蒙河段泥沙淤积、河道萎缩等问题,在保障黄河上游发电、防洪、防凌、供水等目标的前提下,分析未来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对梯级水库调水调沙潜力的影响.分析了龙、刘水库调水调沙的关键控制性指标,构建了调水调沙方案集,建立了调水调沙模型,并采用逐步优化嵌套动态规划逐次逼近算法求解.结果表明:(1)龙、刘水库在4月下泄调沙水量,可为汛期预腾防洪库容,既可缓解河道泥沙淤积,又可保障水库及下游河道的防洪安全;(2)各方案均能满足发电及供水的通量要求,但调沙对发电效益产生负面影响;(3)现状年调沙潜力为平均4年1次;远景年西线引水后,调沙潜力将有所提高,最大为平均2年1次.研究成果探明了黄河上游调水调沙的可行空间,阐明了西线引水对多目标的影响,为指导黄河上游水资源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浅谈黄河调水调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悦  张安鲁  刘云 《科技资讯》2009,(4):156-157
黄河下游河槽淤积的主要原因在于“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利用调水调沙,将不协调的水沙关系调节为相协调的水沙关系,是有利于输沙入海、减轻下游河道淤积甚至冲刷的有效途径。本文概述了黄河下游河道淤积情况与黄河水沙不平衡现状,分析了控制下游河道冲刷的控制因素与下游淤积规律,并介绍了前三次调水调沙主要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7.
黄河调水调沙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泥沙的不断淤积使其下游近1000km的河道成为"地上悬河",洪水威胁不断增大。要遏制其河道淤积增加趋势,现阶段可采取的有效途径之一是调水调沙,即改变进入下游河道的水沙关系。黄河中游干支流水库的修建为实施调水调沙提供了工程条件。实施调水调沙,必须突破三大关键技术,一是塑造水库异重流,二是确立河道水沙关系,三是遏制洪峰增值。实践证明,掌握了这三大关键技术,可以实现调水调沙的成功运行并取得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8.
黄河调水调沙与河流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月3日,黄河第8次调水调沙圆满结束.此次调水调沙历时14天,小浪底水库最大下泄流量达4 280 m3/s,共下泄水量约40.3亿m3,排沙5 165万t:共向河口三角洲湿地自然保护区人工补水1356万m3,使该湿地核心区水面积增加223 hm2,生态系统恢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关于黄河中下游治理的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黄河下游的淤积大部分是由粒径大于0.05毫米的粗泥沙造成的。粗泥沙的来量每年达到3—4亿吨,其中50—60%淤在河槽中。大部分粗泥沙来自黄河中游两个区域,从这些区域来的洪水造成了黄河下游的严重淤积。从1952到1960和1969到1978年间,来自这些区域的十三场洪水造成了 103场洪水产生的总淤积量的60%。所以集中力量治理粗泥沙来源区是十分重要的。 2.使水土保持工作获得一定的效果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在这个过渡时期内,利用浑水灌溉和改良大堤内外的土地是一个减少黄河下游淤积的现实可行的措施。黄河下游的河床高出两岸,在大堤之外有大量盐碱化的洼地和沼泽地。用浑水来灌溉和改良这些土地是重要和有效的提高农业产量的方法。淤灌黄河中下游堤内的土地是更为有利的,因为这些土地中的相当一部分是人烟稀少的。由于滩地和河槽之间存在高差,当泥沙沉淀之后,清水可以自流回河。 3.为了减低河槽抬升的速度,使泥沙淤积在有利的部位和充分发挥拦沙库容的作用,需要考虑下列调水调沙的措施: (1)为了增加水流的冲刷能力,非汛期的水库蓄水应集中泄放,在下游河道中产生人造洪峰。 (2)在保证大堤不决口的安全范围之内,允许滩地淹没,一般漫滩洪水不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王茹  刘路  陈双  周军凤 《科技信息》2011,(11):408-409
自2002年以来,黄河连续实施了10次调水调沙,河床明显刷深,防洪效益显著,然而随着调水调沙的开展,近年来出现了引黄闸引不出水的问题,致使引水不能满足工农业需要,制约了滨州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从影响引黄闸引水能力的因素入手,分析了调水调沙对引黄闸引水能力影响的程度。得出黄河来水减少和闸后渠道淤积是影响引水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修建临时工程稳定河势、改造引黄闸、修建提水泵站、及时清淤、建设闸前拦沙设施等措施来提高引黄闸引水能力。  相似文献   

11.
论黄河调水调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从7个方面论述了黄河调水调沙的理论根据和实践基础,包括黄河下游输沙能力表达、堆积性与洪峰期间的巨大输沙能力、河道的游荡多变与平衡趋向性、“多来多排”的根据及利用、“冲河南(段),淤山东限)”及其相反、第二造床流量与平滩流量、下游排沙比与水库排沙比关系以及拦粗排细等.接着,根据6年来调水调沙的实践,阐述了5个方面的主要效益:加大了入海沙量;降低了洪水位;扩大了主槽和加大了平滩流量;增加了山东河段冲刷比例,没有发生“冲河南(段),淤山东(段)”;改善了小浪底水库变动回水区淤积部位,促进了异重流和浑水水库排出.尤其是加大了平滩流量,其最小值从1800m^3/s加大到3500m^3/s.利用调水调沙,大幅度改善了900km的河道,这在世界治河史上是创举.最后,分析了黄河调水调沙的巨大潜力,若能充分发挥,有可能利用75%的来水,排走全部来沙.  相似文献   

12.
黄河调水调沙对夹河滩水文站河段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至今,黄河连年进行调水调沙。夹河滩水文站河段地处河南、山东两省交界处,紧邻曹岗险工,是典型的游荡性河道和悬河段。通过对比分析调水调沙以来该河段水位、流量、河道等各方面的变化情况,来说明调水调沙在该河段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02年至今,黄河连年进行调水调沙.夹河滩水文站河段地处河南、山东两省交界处,紧邻曹岗险工,是典型的游荡性河道和悬河段.通过对比分析调水调沙以来该河段水位、流量、河道等各方面的变化情况,来说明调水调沙在该河段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02年至今,黄河连年进行调水调沙。夹河滩水文站河段地处河南、山东两省交界处,紧邻曹岗险工,是典型的游荡性河道和悬河段。通过对比分析调水调沙以来该河段水位、流量、河道等各方面的变化情况,来说明调水调沙在该河段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河滩泥韵     
黄河以泥沙含量大而闻名于世,它的含沙量在世界大河中是首屈一指的,在我国古代就常以“黄水一石,含泥六斗”,“黄河斗水,泥居其七”等来描述黄河的多泥沙状况。据统计,每年进入黄河的泥沙平均为16亿吨。这16亿吨泥沙,约有4亿吨淤积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内,另外12亿吨,淤积在黄河入海口的三角洲地带及滨海地区。如果把这16亿吨泥沙堆成高、宽各1米的土堤,其长度为地球到月球距离的3倍,可以绕地球赤道27圈。黄土高原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地。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地形破碎,暴雨频繁,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尤其是黄…  相似文献   

16.
王莹  王晶  刘宝水  刘涛  张超  葛强 《科技信息》2010,(23):J0119-J0119,J0419
黄河下游自2002年7月连续八年九次的调水调沙实践成果证明,"调水调沙"对于调整下游河道断面形态、扩大下游河道主槽过洪能力、缓解"二级悬河"的不利局面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成效显著。但由于黄河水少沙多、水沙不协调的特点未发生根本的改变,主河槽最小过流能力由2002年的180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2009年的3880立方米每秒,过流能力仍然偏小,"二级悬河"形势依然严峻。本文从分析和总结"二级悬河"成因基础上,提出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邵养民  陈正宪  崔贵锋 《科技信息》2009,(29):I0732-I0733,I0720
本文对2002—2009年黄河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洪水期问,发生在菏泽河段的有关来水来沙、河道冲淤、河势变化、抗洪抢险、迁安救护等突出表现进行了考察分析,并探讨对菏泽“悬河”段的治理措施,以引起各界对黄河的认知,确保黄河防洪工程和滩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黄河河口湿地保护区的描述,以及调水调沙前、后各项指标的比较,说明了调水调沙不仅增加了湿地面积,而且改善了河口湿地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各种珍稀鸟类数逐渐增多,维持了生物的多样性,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刘瑞彬 《科技信息》2011,(35):I0414-I0414
刁口河流路是国家批准的黄河备用入海流路,河口区域为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停止行河30余年,一直没有淡水补给,河道萎缩,生态恶化。2010年结合黄河调水调沙,实施了刁口河流路生态调水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初步遏制了刁口河退化湿地区域地下咸水入侵的发展态势;土壤盐渍化快速发展趋势得到控制;该区湿地植被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芦苇沼泽与芦苇草甸等水生鸟类的主要植被生境初步形成,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黄河难治的根本症结是水少沙多,以善淤、善决、善徙而闻名于世。公元前602年以来,下游河道决口1590余次,较大的改道26次,呈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洪涝灾害频繁。治理黄河历来是中华民族安民兴邦的大事,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取得了巨大成就:一是黄土高原“变绿了”,黄河“变清了”。流域水土流失面积治理了近50%,黄土高原林草覆被率由20纪80年代的20%增加到现状的63%,梯田面积由1.4万km2提升至5.5万km2,建设了各类淤地坝5.9万座,累积拦截泥沙194亿t,黄土高原主色调由黄变绿,入黄泥沙由1919-1959年的16亿t/a锐减到2000年以来的2.4亿t/a。二是水沙调控体系初步建成,洪水得到有效控制。黄河干支流上建成了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和小浪底等控制性工程,已建水库库容近800亿m3,下游两岸1371.2 km临黄大堤进行了4次加高培厚,调水调沙使下游河槽平均冲深2.5 m,水沙关系不协调问题得到初步改善,“悬河”得到遏制,河道游荡性大幅减小,保障了伏秋大汛岁岁安澜。三是水资源综合管理能力显著提高,资源分配日趋合理。黄河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八七”水量分配方案, 1999年开始实施全河水量统一调度,保障了黄河20年不断流,生态环境逐步改善。黄河以占全国2.5%的水资源量,养育着全国12%的人口、灌溉着全国15%的耕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