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作为一个非均质后发大国,基于区域视角的技术空间扩散是促进我国技术创新的重要环节。以技术指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并通过脉冲响应函数的动态变化考察空间扩散效应。结果显示,长三角的技术空间扩散强度大且扩散效应显著。北京对津冀的技术空间扩散效应较弱,且区域扩散强度难以持续。同时创新中心城市对外技术扩散强度存在明显差异。在一定距离范围内,中心城市内部的空间扩散要大于中心城市对外的空间扩散。而超出一定范围,先进地区之间的中心交互式扩散很强,先进地区对周边落后地区的邻域式扩散弱化。  相似文献   

2.
岩体内裂隙在不同方向上的间距不仅可以反映岩体的非均质性、各向异性,而且可以反映裂隙的空间分布特征,因此,在随机数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裂隙间距来划分岩体结构统计均质区的方法.通过逐步改变样本空间范围的方法对松塔水电站右岸某平硐的岩体结构统计均质区进行划分,证明了岩体结构统计均质区存在空间效应.最后将考虑空间效应的划分结果与岩体声波测试曲线进行对比,证明了划分结果与现场实际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3.
层状半空间地基上刚性圆板的垂直振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层状模型模拟地基沿深度方向的非均质性,研究了非均质半空间上圆形刚性基础的垂直振动问题。用Hankel变换及传递矩阵方法得出层状半空间表面位移的Hankel变换式。按弹性力学混合边值问题建立层状半空间上刚性圆板垂直振动的对偶积分方程,并化为线性代数方程组求解。  相似文献   

4.
《河南科学》2017,(1):128-133
泥页岩储层空间非均质性直接影响到页岩油气的赋存方式、富集能力,甚至流动方式,是页岩油气储层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泥页岩样品,利用X-ray CT三维重构、切割技术建立大量数字岩心模型,定性-定量评价泥页岩储集空间孔裂-隙发育特征(形态、大小、孔隙度、比表面积等),研究储集空间微观非均质性.结果表明:(1)不同储集空间发育不同的孔隙类型,具有不同的非均质性;(2)孔隙、裂隙发育的页岩(样品Y556),具有最强的微观非均质性,而对于孔隙发育的页岩(样品F41),微观非均质性最弱;(3)随储集空间非均性的增强,孔隙表面积与孔隙度的线性关系和分层性越来越弱,及至消失.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胶济沿线产业带在1949至1990年间的空间演化模式及其过程,将空间结构的演变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单一强大的区域中心与强大的次级中心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多核心空间系统;二是强大的全国中心,二个区域中心和一系列小地方中心沿胶济发展轴出现,这些中心共同构成点轴空间系统,由此可得出: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每个地方,并通过不同渠道的扩散对空间经济产生终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克拉玛依油田七西区克下组油藏开发面临单井产量衰减快、含水高,水驱开发效果差,剩余油分布规律不明确,需要加强目的储层微观非均质性评价。利用岩心观察、薄片分析等研究手段,对储层岩石学及储集特征进行分析;以压汞实验分析为基础,利用“主要流动空间”和“分形维数”分别从“量”和“形”的角度关注目的储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程度,对储层微观非均质性进行定量表征。结果表明:克下组储层岩性以砂砾岩为主,储集空间类型多样,以剩余粒间孔为主,储层以低孔特低渗为主。“主要流动空间”反映渗流能力贡献率为95%的主要流动空间仅占整体储集空间的不到三分之一;受微裂缝影响,“分形维数”分布于2.6~2.7的样品孔隙结构相对较好,整体反映出储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很强,最终主要利用上述两个参数对储层微观非均质性进行合理评价,为后续高效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7.
用随机位方法分析了理想化学反应-扩散体系分布函数非平衡蜕变的热力学效应,揭示了非Poisson空间关联对非平衡态熵的影响,并计算了熵产生。证明涨落熵产生完全来自化学反应局域涨落,与通过扩散耦合引起的各体系元之间的空间关联无关。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以扩散燃烧为主的非均质燃烧与以预混合燃烧为主的均质燃烧中燃烧温度,碳粒生成、NOx形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非均质燃烧中的高温,低氧浓度区不仅产生了碳粒,而且不易迅速氧化碳粒,导致较长的高温时间促使大量的Nx生成,而均质燃烧则会同时降低碳粒与NOx生成。  相似文献   

9.
对于深部岩石力学和地下工程而言,准确表征与评价岩石的非均质性,对于研究岩石在深部复杂环境下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异性至关重要。由于岩石成分的复杂性和矿物分布的随机性,采用传统的图像观察方法难以准确的表述岩石的非均质性,因此,亟需寻找一种科学、实用的试验方法对岩石的非均质性进行表征评价。本文假设同种岩石具有相同的矿物几何特征及边界特征(即岩石的微观基质相同),岩石在破坏过程中强相矿物破坏的声发射信号相比于弱相矿物破坏的声发射信号较多。岩石巴西劈裂过程中轴线上的破裂可以近似的认为岩石内部强弱相矿物的依次破裂,通过统计不同应力阶段岩石的声发射信号特征可以间接的分析岩石内部强弱相矿物的差异性。基于此,通过定义岩石强弱相矿物占比及矿物空间分布的均匀性表征出了岩石的非均质性。之后选取不同特征变辉长岩和花岗岩验证了分析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最后,本文在岩石非均质性评价的基础上探究了岩石宏观力学参数与岩石非均质特征的相关性。单轴和三轴试验表明,岩石的峰值强度和弹性模量不仅仅与岩石强弱相矿物占比有关,也与岩石矿物空间分布的均匀性相关。  相似文献   

10.
以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为例,结合宽城区自然状况和土地利用现状,采用均质度变化作为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的研究方法,运用GIS技术对宽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网格化,建立了均质地域方格网.讨论了土地均质度变化和用地类型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得出在经济发展的转型期,长春市用地均质度的变化呈现先慢后快、先近城区后远城区逐渐呈变的特点.针对目前存在的不同问题,相应提出了集约的土地开发模式、营造疏密有致的城市空间、有机协调各类功能空间以及留足城市开放空间等管理对策,为指导宽城区未来土地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利用扩散偶来研究碳原子、氮原子和氧原子在钢中的扩散是一种很有用的方法。但是扩散偶在制作过程中需要进行焊接。以往的焊接法,由于焊接温度很高,在焊接过程中扩散偶内部扩散组元已发生显著地扩散。本文作者把当前在焊接工艺中已用于生产的真空扩散焊接工艺用来制作扩散偶,并为此设计制作了一台专门用于制作扩散偶的小型真空扩散焊接设备。实际使用结果表明:用它制作的扩散偶,焊接温度很低≤750℃,焊接面平直,扩散组元无明显扩散(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扩散层厚≤0.02mm),且焊接强度较大,经拉伸实验证明不会在焊接面开裂。已使用这种方法制作的扩散偶研究了碳原子、氮原子和氧原子在不同成分的钢中的扩散规律,并测出了这些原子的扩散系数。有关这方面的工作已在其它文章中发表。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非线性扩散方法的原理;对图像处理领域的非线性扩散方法进行了分类和总结,并探讨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3.
离子扩散系数在蓝宝石扩散热处理改色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实际测定扩散蓝宝石样品中的扩散层厚度和热处理工艺条件 ,计算了Fe2 ,Ti4 致色离子在蓝宝石中的扩散系数 ,分析了Fe2 ,Ti4 离子扩散系数DFe和DTi的影响因素 ,论述了致色离子的扩散系数在蓝宝石扩散热处理改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测试和计算结果表明蓝宝石中Ti4 离子的扩散系数明显大于Fe2 离子 ,二者分别为6 .5 7× 10 -9cm2 ·s-1和 1.6 2× 10 -9cm2 ·s-1.  相似文献   

14.
利用扩散偶来研究碳、氮原子和氧原子在钢中的扩散是一种很有用的方法[1]。本文作者利用真空扩散焊接工艺来制作扩散偶,并为此设计制作了一台小型真空扩散焊接设备。已使用这种方法制作的扩散偶研究了碳、氮原子在不同成分钢中的扩散规律,并测出了这些原子的扩散系数。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徐渝的知识传播模型,指出该模型阐述的规律适用于知识在企业中自然增长的状况,而考虑企业对知识传播的努力因素时该模型就不再适用. 在分析企业努力进行知识传播机理的基础上,对知识传播模型进行了改进. 改进后的模型认为如果企业努力传播某项知识,则会要求非知识拥有者都参加培训、进行学习,从而知识拥有者数量的增长速度与企业中非知识拥有者数量成正比,随着知识的不断传播,企业的知识传播将遵循先快后慢的增长规律.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染料在染浴中的扩散过程,建立了染料在染液中的对流扩散动力学模型,并采用相关数值方法分别对染液静止和流动时的扩散方程进行求解,通过对两个动力学方程的数值求解得到了在静止和流动状态下染料在染浴中的扩散速度.从两种情况下扩散速度的比较中可以得到染液流动对染料扩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染料在流动染液中扩散速度比在静止染液中要快得多.因此,在实际染色过程中染料在染液中的扩散速率主要取决于流速.  相似文献   

17.
高层旅馆建筑火灾烟气扩散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得出火灾产生烟气的速率较关闭门窗的渗漏空气量大得多 ;分析了影响火灾烟气扩散的各种压力作用机理 ,特别提出了燃烧过程好象一台不断运转的小型“风机” ,燃烧过程产生的浮力和膨胀力为高温烟气沿顶棚扩散、沿外窗外逸提供动力 ,并指出火风压不能简单的用空气柱重量差计算 ;利用流体力学能量方程理论 ,分析了 5种情况火灾房间的压力变化和火灾烟气泄出的情形 ;得出了火灾烟气可能出现的扩散形式 .图 4,表 3,参 8  相似文献   

18.
在试验的基础上,探讨钢-铜冷轧复合材料轧制后热处理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对结合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冷轧钢-铜复合后,扩散热处理温度为550~600℃,保温时间为1.5h,经处理后的复合材料,其结合强度最佳。  相似文献   

19.
利用分子动力学中的静态计算方法分别计算了单个增原子(Cu, Ag, Pd)以及二聚物(CuCu, AgAg, PdPd, CuAg, CuPd)在金属铜表面上的扩散势垒,并将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 1)相对交换机制而言,Cu表面增原子和二聚物容易通过跳跃机制扩散;不同种类的增原子的跳跃扩散势垒的大小关系是E(Ag)相似文献   

20.
假设井巷紊流传质中质量传递和动量传递相似,借助紊流传递理论,考虑问题的物理意义,导出了井巷污染物横向紊流扩散系数K_y及其断面平均值K_y其中α、α,和R_e分别是井巷半径,摩擦阻力系数、断面平均风速和Reynolds数,r是横向尺寸,实验室风峒试验结果和理论值相当吻合,试验满足Reynolds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