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0年对5%恶霉灵-甲霜灵-丙烯酸水剂防治水稻病害进行实验示范。结果表明:5%恶霉灵-甲霜灵-丙烯酸水剂药量75-125g(a.i)/ha,茎叶喷雾,对水稻穗颈瘟防治效果达90%以上,增产15%,是目前水稻田稻瘟防治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2.
以丽江新团黑谷和谷梅二号为研究对象,利用稻瘟菌粗毒素分别对两者的幼苗根部处理0、6、12、24、48h,并进行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理指标和相关基因表达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毒素处理后,除SOD外,POD和CAT的活性均升高,MDA含量也升高.与水杨酸和茉莉酸途径相关的8个基因与本底水平相比都表现出上调或下调的趋势,可见这两个途径都得到了表达.特别是48h时,PAL、JIOsPR10、PR1b和PR4在稻瘟病抗性品种谷梅二号的根或叶中的表达量远高于敏感品种丽江新团黑谷,说明这4个基因的表达在调节谷梅二号抗稻瘟菌毒素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有效、持续地控制舞毒蛾、天幕毛虫等杨树食叶害虫对林木的危害,同时还要尽量避免在对害虫进行化学防治时破坏生态环境,本次实验选用了苦参碱、蛇麻子素的植物提取液,还有Bt生物杀虫剂,以及天幕毛虫病毒分别对舞毒蛾幼虫、天幕毛虫幼虫进行杀虫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上述药剂的不同浓度溶液对舞毒蛾幼虫、天幕毛虫幼虫均有不同程度的杀虫效果,其中对舞毒蛾幼虫以蛇麻子素提取液的杀虫效果较好,达到了100%,Bt生物杀虫剂的杀虫效果也达到了98%(400×溶液);对天幕毛虫幼虫的杀虫效果天幕毛虫病毒在13天后以1.824×106和1.824×107较好,达到了75%以上. 相似文献
4.
以稻瘟病菌菌株P131和Y34为材料,利用REMI技术构建了含有8000个转化体的突变体库.对REMI转化的部分条件进行了优化,比较了不同限制性内切酶(XhoI、ApaI和EcoRV)之间REMI转化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稻瘟菌分生孢子在摇培32h和Drisdase消化菌丝2h或3h时较适宜REMI转化;XhoI和ApaI之间没有明显差异,而两者的转化率高于EcoRV. 相似文献
5.
为了有效防治水稻稻瘟病,解决目前大田生产中防治穗颈瘟单一用药,无替换农药的问题,为新农药6%.丙多水分散粒剂提供详实的农药登记资料,去年在红花岗区稻瘟病发生区新蒲镇实施了6%.丙多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穗颈瘟小区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对近年来泸州稻瘟病生理小种的变化及50个生产应用的杂交稻组合的抗病性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泸州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组成以ZA及ZB群为主,从2004年起ZA群呈逐年上升趋势;ZA群的毒力频率高于ZB群;稻瘟病常发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组成比非常发区更复杂,致病力更强;供试50个杂交稻中,有17个组合的抗病频率在50%以上,占34.0%,其中,抗病频率在70%以上的组合仅有4个;中、高抗颈瘟的组合19个,占38.0%,其中,高抗颈瘟的组合有川香8号、内香优1号、内香优3号、冈优94—14、Q优5号.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今后泸州稻瘟病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7.
稻瘟菌侵染后水稻抗氧化酶类的变化与抗病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对稻瘟菌70-15小种表现抗病和感病反应的近等位基因系两水稻品种(C101和C039)为材料,对其接种稻瘟菌,结果表明:POD酶活性与抗稻瘟病正相关;而水稻抗瘟性与病害早期的SOD和CAT活性呈负相关;同时还发现,在不亲和反应的水稻中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上升,并显著高于亲和反应水稻的MDA的含量,这表明水稻叶片中有膜脂过氧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采用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2013年从贵州省不同3个稻区分离的30个稻瘟病菌株,并测定分离出的菌株对稻瘟灵与春雷霉素的敏感性及抗药性水平。实验结果表明:春雷霉素、稻瘟灵对供试30个稻瘟病菌株的EC50值范围分别为1.606.42μg/mL,1.936.42μg/mL,1.936.26μg/mL,其平均值分别为3.69μg/mL,3.54μg/mL,且敏感菌株都为30个,都没有抗性菌株,表明贵州省稻瘟病菌株对春雷霉素与稻瘟灵的抗性均表现为较低水平。从菌株对春雷霉素与稻瘟灵的抗性分析表明贵州省稻瘟病菌对春雷霉素与稻瘟灵未产生交互抗药性或多抗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芳烃抽提装置水系统具有多变量、时变、非线性、强耦合、干扰因素多等特点,对水系统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专家控制、多变量预测控制综合使用技术,采用专家控制、多变量预测控制技术建立了水系统生产过程先进控制系统,使水系统先进控制投运取得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稻瘟灵防治稻叶瘟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春,我们于南滨农场进行不同剂量的稻瘟灵防治稻瘟病的田间试验,供试品系为不育系珍汕97A;试验结果:每次每亩100g 稻瘟灵防治效果较好,防效达66.84%. 相似文献
12.
水稻纵卷叶螟绿色防控技术是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按"绿色植保"理念,结合植保工作的需要和可采用的技术措施,在借鉴了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采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技术,达到有效控制水稻纵卷叶螟为害程度,确保粮食生产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水稻感病基因型种质响应稻瘟病侵染的蛋白质表达谱的变化规律和作用途径,以水稻感稻瘟病种质日本晴为材料,采用接种稻瘟病菌分生抱子悬浮液,24,48和72 h后提取叶片蛋白质,采用i TRAQ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稻瘟病胁迫下水稻叶片蛋白质组的变化.结果表明,稻瘟病侵染诱导了水稻幼苗叶片内涉及氧化还原平衡、防御、信号传导、糖和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光合作用,以及蛋白质代谢等代谢途径相关的53个蛋白质的表达量发生了改变.GO分析表明稻瘟病主要调控了植株体内细胞内平衡、代谢过程和蛋白质代谢等生物学过程.稻瘟病侵染激活了活性氧代谢、防御,以及热休克蛋白等相关的途径,而抑制了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结合这些差异表达蛋白的丰度变化结合它们可能的功能,描绘了水稻应答稻瘟病侵染的蛋白质代谢网络,有助于在蛋白质水平上了解其应答过程. 相似文献
14.
水稻叶色突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叶色突变体表型变异明显,易于观察、利用和鉴别。叶色相关基因在水稻叶绿体形成与发育、叶绿素代谢等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水稻所有的染色体中都发现了控制叶色相关的基因。文章从叶绿素合成、降解、水稻叶色突变表型以及叶色变化的分子机制等方面阐述了水稻叶色突变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以水稻的7 个鉴别品种为材料,对可溶性水稻凝集素与水稻稻瘟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 个鉴别品种,不论抵抗或感染稻瘟病品种的稻胚凝集素都有较高的凝集活性(25~28),在SDSPAGE中都呈4 条带,且位置相同在水稻的不同生长期,可溶性水稻凝集素活性均测不到稻瘟病菌分生孢子表面结构检测结果表明,稻瘟病菌分生孢子壁表面糖外被是半乳糖,可溶性稻胚凝集素是与N乙酰葡萄糖胺专性结合以上结果说明可溶性水稻凝集素与稻瘟病抗性无关 相似文献
16.
以一分离自云南省的 6 8个稻瘟病单孢菌株及稻胡麻斑病菌和本室细菌病害研究课题组提供的稻白叶枯病菌为供试菌 ,供试品种 (用于筛选强及弱致病菌 )为我国规定的一套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品种 (共 7个 )及新 2号 (pi ks)、爱知旭 (pi a)、关东 5 1(pi k)等 8个日本单基因鉴别品种。按照全国稻瘟病科研协作组统一规定的方法于温室人工接种 ,首先筛选出稻瘟强及弱致病菌 ,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关东 5 1、爱知旭、新 2号为供诱导抗性试验的品种。先以稻瘟弱致病菌分别对 3个供试品种做诱导接种 ,2 4h后分别又用稻瘟强致病菌、稻胡麻斑病菌及稻白叶… 相似文献
17.
从引进的水稻材料中发现了在生育前期叶片披垂,后期叶片直立的动态株型材料泸香90A.动态株型材料90A分别与正常株型恢复系蜀恢527和泸香恢1号杂交,F1代均表现显性,即动态型,杂交组合的F2代群体发生分离,动态型植株与正常型植株的比例表现为3:1.初步的遗传分析表明,上述动态株型属单基因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18.
水稻抗瘟育种优选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瘟病Magnaporthegrisea防治的生产实践证明 ,化学防治虽能发挥一定的控制作用 ,但在病害流行年份 ,感病品种即便多次施药防治也难有效 ,只有利用抗性品种防治稻瘟病才是最经济、最有效和最安全的措施。然而 ,抗性品种连续使用 3~ 5年 ,品种的抗性“丧失”而感病化。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稻瘟病菌的致病性变异 ,因此 ,抗瘟育种不是一劳永逸 ,而是需要育种不断创新。迄今为止 ,鉴定水稻品种的抗瘟性 ,在稻瘟病选择压力大 ,且病菌群体遗传具有多样性的病圃中进行 ,则是最有效、最可靠和最经济的手段。在病害生态压力下 ,以病圃作为抗病育种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