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作为道家思想核心范畴的"道",具有三重意义:一是作为宇宙万物本体的"道";二是表征世界万物生成规律的"道";三是审美意义上的"道".老子的"大象无形"体现了道的这三种精神,并从哲学、美学的层面揭示了文学艺术的审美特征和审美境界应是一种与道相通的虚实相成、超越形迹之美的大美境界.老子的这些文学批评理念对后世文学批评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刘侠 《科技信息》2014,(8):103+109
德是《老子》中仅次于道的哲学范畴,老子赋予德以丰富的内涵和显著的地位。由于译者在时代、文化、认知等方面的差异,德的理解和英译多种多样。本文首先从道之德和人世层面之德两个方面阐述了《老子》之德的丰富内涵,再对三个典型译本中关于德的几个关键句子进行对比分析,以期给《老子》的英译提供某些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口译过程主要包括理解和表达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是密不可分的.而理解和表达都是在特定的语用场合中发生的,同时也和认知科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语用研究中,社会语用观和认知语用观两种观点相互渗透,语用学越来越与认知结合,因为语言产生和理解的语用研究离不开交际活动的认知基础.从语用认知角度的研究,能够对口译中的言语理解和表达进行很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老子》是一部完整的政治学著作,其第一章的核心是理想政治范型建构。道、可道、非常道是老子设计的三种政治形态,名、可名、非常名,则是与此三种政治形态对应的政治秩序状态描述或评价;有与无构成"道"——理想政治模型的两种表现形式;而常有与常无则是对理想政治模型的体悟路径。道与名、无与有、常无与常有是其政治理论的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5.
当代科学对人类认识的研究逐渐显示出,人的生物特性是个人意识的根基所在,人的认识过程是一种涉及到生命整体的体验.这一结果带来了对"科学方法"的质疑,即科学家作为一个独立的观察者,是否真的可以获得对世界的客观理解.事实上,对真实的认识是一种"缘身认知",人在通往知识的进程中已把生命的整体投入其中,而不是独立于其之外.由此,人类认识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艰苦旅程.只有扩展意识,才可能体验到更真实的世界.而这种深奥的认识正是中国圣贤老子和孔子的智慧核心.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对“道可道 ,非常道”流行至今的解释是不成立的。因为这样的解释 ,不合乎老子论道时的语境要求 ,且会造成前后文之间的语义矛盾 ,还违背了古代汉语中名词用如动词的一般规则。所以对这句话 ,应该解释为 :道是可以实行的 ,但人们实行的往往不是“常道”。  相似文献   

7.
笔者创立之唯道论自然哲学体系包含以下几个要点:可以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重建唯道论自然哲学。中国古代哲学是属于辩证唯道主义的传统,老子的体系本质上乃是一个统一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典型的辩证唯道主义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8.
老子的思想历久弥新,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管理思想。老子的管理思想以"道"为核心,以"无为而治"为总体原则,并在此基础上主张"以人为本"和"柔性管理"。本文从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出发,探索其与现代企业管理的融合,提出了老子的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中组织、管理者和员工三个部分的要求,对现代企业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为始源和终极存在的道在言辞所无能为力的那一个界面上存在着 ,它排除了所有特殊的属性而成为万物之中的“常”。对本原之真的认识和领悟不可能通过具体的陈述性言辞而获得 ,语言在本原之道面前的局限使老子必须找到一种不同寻常的表达方式。本文试图通过对道的命名、言说和象征三个层次的分析 ,探究老子之道由不可说到获得当下体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当前学界存在这样的争论:究竟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主义还是人本主义?之所以产生这样的争论是缺乏对马克思原著的深入理解以及解读思路的偏差。首先,人们习惯用西方哲学的某种固有的理论框架对马克思的著作进行解读;其次,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本主义层面的解读还存在着一些误解。人们所认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对立也表现为对社会发展的科学认知层面与价值判断层面的对立,而科学认知维度与价值判断维度的对立与统一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界之中得到合理的解释。马克思的思想已经超越了传统的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对立模式。  相似文献   

11.
老子的无为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子的无为而治为其治国之理想境界。而要实现自然和谐的理想社会,崇尚节险,爱惜民财,才能广积少费,和谐有效地利用资源。谦下不争,君主就可以王有天下,贤人能重用,国际间达到和平共处。老子的和谐思想对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节约型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五千余言的《老子》,是一篇洋溢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人文智慧的大手笔。他依“道”阐发自己理想的人生观与政治论,希望借此来转换提升社会现实。准此,老子的战争观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13.
《诗品》评陶诗"其源出于应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题材与时局相关;诗风质朴,语言浅显;部分诗作喜好用典。陶诗风格多样,质直与风华清靡并存,以简洁明净的文体、含蓄委婉的语言,抒发真率古朴的胸臆。陶诗与六朝主流诗风相距较远,不被重视也是形势使然。《诗品》置陶渊明于中品,并无刻意贬低之意。  相似文献   

14.
胡应麟在其诗论著作《诗薮》中对元诗有其独特的评价,这种诗论主张既受到明代复古思潮的影响,也反映出他的评诗标准。本文将从对胡应麟评价各体元诗的具体分析,以及他对元诗和宋诗的比较,来进一步了解胡应麟的元诗观。  相似文献   

15.
胡适是20世纪初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和思想家,但是,8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出版的有关他的生平的著作中,根据胡适所作的“题陆仲安秋室研经图”,认为中医陆仲安早年治愈过他的“糖尿病、慢性肾炎和心脏病”,因而断言胡适相信中医药。仔细检阅胡适的日记、书信和文章,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尽管1920—1921年胡适生的那场病,开始时有医生怀疑可能是心脏病或肾炎,但很快就否定了。胡适虽然死于心肌梗塞,但他第一次冠心病发作是1938年底。实际上,中医陆仲安为他治疗的只不过是胡适所说的“小病”,是自限性的,而且胡适一再申明他根本不曾生过糖尿病和慢性肾炎。上述陆仲安治愈胡适糖尿病等疾病的说法纯属以讹传讹,或有意夸张造谣,这件事在中医界至今仍有影响。胡适自称是“信仰西医的人”,并且支持他的友人批评中医,这些批评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老子是先秦时期道家哲学的创始人,反映其哲学思想的著作<老子>凝结着道家哲学的精髓,包含了完整的哲学体系,是研究道家哲学的重要典籍.<老子>哲学体系的核心是自然、无为、贵柔,主要涉及"道"的本质,为政之道,为人之道以及辩证法与认识论思想.<老子>哲学对于指导当代政治和现代人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无为而治"是老子提出的关于社会管理的重要命题。从科学的管理机制上看,该命题与现代的自组织管理模式具有通约性,从自组织理论分析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可以为理解老子的管理思想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老子的人生哲学是以其自然人性论为基础的,老子不仅着重在自然秩序中寻找人的存在位置,理解人的本性,而且以自然原则作为人的存在的终极依据和价值归依,把人看作是一种自然的存在,由此老子充分肯定人的自然化,反对人的人文化,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现实人生的异化,对传统中国人的人生观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老子三题     
本文简略地考证了我国先秦时期的神密人物老子。作者认为确有其人,并对历史上的异说作了甄别;同时对老子的职务和著述作了一些引证和说明。  相似文献   

20.
在近代中国的思潮中,只有文化问题才是近代中国所发生的一切问题的首要问题。梁漱溟的文化观独树一帜,中国文化的出路问题上他提出三路向说,并以“意欲”作为三路向说的核心观点,而同时胡适提出文化惰性论直接批判传统文化主张全盘西化。本文意在探讨二者在文化观上的差异,从而对中西文明冲突做出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