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海洋科学 marine sciences,ocean sciences 研究海洋的自然现象、变化规律及其与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的相互作用以及开发、利用、保护海洋有关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11):12-13
针对南极环境与气候的显著变化以及在全球变化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科学中的重要地位,本着维护我国在南极环境和资源的国家权益,通过在南极地区开展持续的科考活动,大量获取南极冰盖、海洋、大气、空间环境、地质观测数据和样本,从不同的学科和时间尺度上揭示南极关键过程的变化规律,提高我国在全球变化科学、资源开发利用、空间科学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能力和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3.
科学基金资助海洋科学研究 15周年简要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任务、科学基金对海洋科学的投入、海洋科学基金成果统计与分析、海洋科学几个重要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基金在推动本学科发展中的作用.最后,对海洋科学的发展趋势和"十五"期间海洋科学优先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海洋储碳机制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也是薄弱环节和难点所在,如何阐明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固碳过程和储碳机制,评估全球变化的影响,并进一步探寻古海洋沉积记录及其与现代过程的关联,建立海洋典型生态系统沉积碳库变动与全球变化联系仍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问题。针对这一重要科学问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海洋生态系统储碳过程的多尺度调控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项目,围绕核心主题"固碳过程-储碳机制-酸化影响-碳库变动"开展了系统的研究。近两三年来研究工作取得若干显著进展,较系统地阐明了西太平洋中低纬度边缘海浮游植物群落的时空格局、多样性特征与演变机制,深入揭示了海洋酸化抑制固氮束毛藻固氮和生长及其机理,揭示了南海珊瑚钙化对气候变化和海洋酸化的响应,为进一步深入阐明海洋生态系统储碳的调控机制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这一科学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科学理论由科学理论1和科学理论2两部分组成,科学理论1探讨同类自然现象间的一般规律,科学理论2探讨不同自然现象间的普遍规律。任何一种合理性都相关于我们人类的背景知识,科学理论的合理性也不例外。科学理论整体上的合理性在逻辑学内得不到保证,但科学理论的局部合理性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6.
王凡 《科学大观园》2023,(10):20-23
<正>在走向深海的过程中,“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的成功研制和交付使用是一个里程碑。2012年9月,“科学”号在青岛正式交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运行管理,拉开了我国从海洋系统视角开展深海大洋研究的序幕,引领了中国海洋科学调查由近岸到大洋、由浅海到深海的历史性跨越。这10年,“科学”号见证了我国海洋科技事业迅猛发展的光辉历程,也是我国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坚实迈进的缩影。  相似文献   

7.
海洋有机气溶胶与海—气系统相互作用是地球系统关键过程之一。然而,现有主流地球系统模式中缺少海洋有机气溶胶关键演化过程,导致对海洋有机气溶胶与海—气系统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机制认识匮乏,全球气候变化预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针对海—气系统变异如何影响海洋有机气溶胶的生成和演化,以及海洋有机气溶胶的气候效应如何影响海—气系统两个关键科学问题,提出3个方面研究内容,包括海—气系统对海洋有机物排放的作用机制、海—气系统对海洋有机气溶胶理化性质的影响、海洋有机气溶胶气候效应对海—气系统的影响。通过构建海洋有机气溶胶演化过程及其气候效应的数值模型,阐明海洋有机气溶胶与海—气系统的相互作用过程与机制,为降低气候预测不确定性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朱熹与科学     
朱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儒,其理学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儒学的发展对朱熹的科学研究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反之,朱熹对自然现象的关注和研究,也推动了儒学的进一步发展。朱熹对科学的研究显现出与西方科学研究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同济大学,其前身是1992年12月在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成立的海洋地质国家教委开放实验室,1999年9月更名为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5年1月获准立项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2006年12月通过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验收。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37人,其中研究人员33人、技术人员3人、办公室人员1人,研究人员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实验室拥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海洋科学)、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海洋科学)、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固体地球物理)和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并拥有我国海洋…  相似文献   

10.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基础研究以深刻认识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等为基本使命,是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源泉,是培育创新人才的摇篮,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基础,是未来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1980年代由"竹子开花"现象引发的"抢救大熊猫"活动进行基于科学传播视角的研究,关注在"竹子开花"事件中,科学传播的背景、机制和过程,呈现生态相关知识被社会建构的情况。大熊猫作为中国最为民众所认知的濒危物种,具有科学、政治和文化意涵。保护大熊猫成为一个值得分析的野生动物保护案例。虽然许多民众早已知道竹子是大熊猫的主食,但是,竹子开花作为一种自然界的现象,被认知的过程却复杂得多。本文通过对这场由自然现象过渡到社会活动、从"竹子开花"到"抢救大熊猫"的野生动物保护案例进行分析,试图呈现事件之中由媒体建构和主导的科学传播面貌,以及自然、科学与社会之间多重且复杂的互动关系、及其对大熊猫和野生动物保护带来的长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丹皮尔认为科学是对自然现象的理性研究,是心灵就世界所绘的图画,但图画只是图画,科学无法反映世界的形而上学本质,因此,他反对用理性形而上学来统一科学认识的企图.他认为,科学图画的形成如同七巧板的拼凑,起初并无规则的七巧板,在认识发展的某一时刻则能拼凑成一幅合规则的图案,但是,由于认识是一无止境的过程,因此,认识的图画永无完全拼合之日.丹皮尔认为科学认识有它固有的局限,它不足以反映存在及其整体,因此还需哲学、宗教的补充,但他又反对把科学归并在它们之下,他坚持它们各自的用处,这就决定了丹皮尔对认识的统一性持一种实用主义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科学大观园》2021,(7):52-55
汪品先,海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60年,汪品先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地质系,上世纪80年代初获洪堡奖学金,1981-1982年在德国基尔大学从事研究,现任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相似文献   

14.
973计划“中国近海碳收支、调控机理及生态效应研究”(2009 CB421200)项目自2009年正式启动以来,围绕核心科学问题及目标,在中国近海碳通量季节和年际尺度上的分布格局及其变化、碳源汇格局的主要控制过程与机制、海洋酸化生态效应及历史重建、碳循环及海洋酸化生态效应变化趋势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本文根据该项目部分已发表的研究成果对上述各方面诸多重要研究进展进行了概略性介绍.  相似文献   

15.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灵魂,科学史就是提出与解决问题的历史。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基于海洋研究提出板块构造理论,掀起一场科学革命,导致地学研究范式发生根本转变。同时,板块构造理论在大陆地区的适用性,即"登陆"问题,成为新常规科学阶段的重大科学问题。围绕该问题,板块构造理论的研究焦点从海洋转向大陆,并传入中国。中国从批判性地学习、应用到发展该理论,为求解其"登陆"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考察中美地震学界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理论验证活动,再现科学问题的由来、传播和求解过程,展示科学问题如何决定科学研究的方向、如何获得科学共同体的认可、如何驱动科学的传播与进步,并以实证彰显问题意识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14,(4):59-60
我国近海地质灾害类型复杂多样,分布广泛,已严重影响和制约海洋开发活动。并且,随着气候变暖、海洋开发利用强度的大幅增加,海洋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的增长速度已远远高于海洋经济的增长速度;认识海洋地质灾害和灾害地质环境及其发育规律关系着我国沿岸人民的生存条件和经济发展。以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为主的5家单位近百名科技工作者,对我国海岸带和近海进行了近千次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开展了评价和预警技术研究,开拓了海洋地质灾害研究领域,对促进海洋科技进步起到了引领和推动作用。获得的海量调查监测数据和取得的系列创新成果,在海洋防灾减灾、海洋工程建设和海洋管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观园》2010,(3):26-27
据美国《生活科学》杂志报道,十大危险的海洋动物排行榜虽然有点主观,但却建立在相关研究基础之上。这些研究旨在寻找最令人恐惧的海洋动物。它们均具有非常可怕的进攻性,能够给人类带来巨大伤害甚至于死亡。通常情况下,这种伤害和死亡是可以避免的。在跻身排行榜的海洋动物中,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基础科学》2008,10(2):21-21
中科院海洋所孙松研究员被任命为北太平洋海洋科学组织(PICES)生物海洋学委员会第23工作组(太平洋边缘海岸带和海水中磷虾的比较生态学研究工作组)主席。孙松研究员是首位在该国际组织下属工作组中担任主席的中国科学家。PICES是一个政府间科学组织,成立于1992年,现有成员国为加拿大、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和美国。该组织成立的目的是促进和协调北太平洋及邻近海域,特别是北纬30°以北海域的海洋研究;提高对海洋环境、全球天气和气候变化、生物资源和生态系统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的科学了解;促进与以上相关的科学信息的收集和快速交换。  相似文献   

19.
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基于1952年设立的物理海洋专业,于1987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和相应的国内配套经费建立的。实验室于1989年被批准为国家教委部门开放研究实验室,1999年被首批确认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7年成为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功能实验室的核心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2010年4月26日,海峡两岸海洋科学名词学术研讨会在台北召开。会议由台湾海洋大学主办,海峡两岸海洋科学界10余位专家与会参与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