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请你悦纳另一个自己.人都有两个自己,一个芒火四射,一个暗淡无光.悦纳前一个自己容易,悦纳后一个自己难. 平淡,是另一个自己.世界上很少有人喜欢躲在灯火照不到的地方,渴望被关注是人之常情.然而,一个人要被社会关注,需要许多前提条件,比如出了比较大的名,做了相当富有的人,当了高级别的官,假若这些东西你一样也不占,也许就只能安于平淡.接受自己的平淡,用心经营一份有趣味有激情的生活,比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去获取所谓的“辉煌”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报上读到台湾王作荣先生的一篇文章,说在2001年9月他回大陆访旧:“在北京的机场下飞机,双足踏上故园泥土,我激动得哭了,一直哭出了机场。”王作荣曾任“监察院长”,暌违故园52年。在文章中,他使用了一个词组:“故园泥土”。说人原来也是一株植物,有根系,毕生都在探寻泥土的养分。受王先生文章的感染,我想起  相似文献   

3.
为生命喝彩     
杰米·杜兰特是上一代的伟大艺人之一。他曾被邀请参加一场慰问第二次世界大战退伍军人的表演。但他告诉邀请单位自己行程很紧,只能作一段独白,然后马上赶赴另一场表演。可是后来,他居然演了30分钟,安排表演的负责人很不解。杰米回答:“我本打算离开,但我可以让你明白我为何留下。你自己看第一排的观众。” 第一排坐着两个男人,两人均在战事中失去了一只手:一个人失去左手,一个人则失去右手。他们可以一起鼓掌,而且拍得又开心,又响亮。 失去了一只手的人,还在努力地为小小的精彩鼓掌,健康的你为什么要放弃为生命喝彩的勇气和机会呢?当然,没…  相似文献   

4.
<正>读周国平先生散文集《生命的品质》,很喜欢他文字中透射的思想光芒,能给人一种鼓舞的力量。一个人要对自己的生命有所认识,活出生命的品质,必须要了解和懂得生命的内在意义。周先生在序中说:“生命,原本是单纯的。可是人却活得越来越复杂了。许多时候,我们不是作为生命在活,而是作为欲望、野心、身份、称谓在活,不是为了生命在活,而是为了财富、权力、地位、名声在活。”以致有些人“不去听也听不见生命本身的声音了。”那是因为在人生的角逐中,有人往往只注重了个人的生存、发展,而忽视了对生命本身的尊  相似文献   

5.
有一辆载满水果的手推车停在楼梯口,某甲要把水果搬上楼梯,由于一个人的力气不足,想找一个人来帮忙,这时,凑巧某乙路过。某乙问某甲:“你有什么困难呢?”某甲答道:“我想把一车的水果搬上楼梯,一个人搬不动,所以想请你帮忙。”某乙指着不远处的电梯说:“为什么不用旁边的电梯把水果运上楼呢?”某甲听了,不禁哑然失笑。他并非笨蛋,竟然没有想到附近有电梯可利用,他被“如何把水果搬上楼梯”的问题框死了。如今,某乙把他的问题改变为“如何把水果搬上楼”之后,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上楼还是上楼梯  相似文献   

6.
在宇宙中存在着这样一颗行星,它的一侧永远处于黑暗之中,而另一侧却永远沐浴在灿烂的星光下。在这颗行星上生活着外星生命,它们包括如巨大树盖一般的动物“刺扇”,如长颈鹿一般的食肉动物“贪吃猪”,还有“食肉”的小蝌蚪状生物“歇斯底里”。这就是“水母”行星——科学家推测出来的一颗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  相似文献   

7.
章炜  王晓 《科学大观园》2006,(19):12-13
2006年4月30日对很多爱美女性来说,无疑是一个黑暗的日子:这天,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做出决定,撤销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商品名为奥美定)隆胸产品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全面停止其生产、销售和使用。消息传开后,很多做过奥美定注射手术的人都非常着急,想尽办法进行补救,比如将原先注射的隆胸材料“吸”出来。但她们没有想到的是,等待自己的是另一场痛苦。记者是在一个网站上看到这些受害者的故事的。7月15、16日,记者找到了其中一些人,与她们进行了深入交谈。奥美定带来的伤痛已无须赘述,反倒是“补救”造成的伤害让记者感到震惊。“清奥”清出了…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黄炎培访问成都,曾在一首打油诗里这样描写成都人:“一个人无事大街数石板,两个人进茶铺从早坐到晚。”四川人说自己有“三多”:茶馆多、厕所多,再则闲人多。茶馆——成为了四川人最世俗化又最活泼的生活场景。如今的四川都市,大街小巷闲散的老茶铺渐渐被高档茶楼替代,茶馆或许已不再是一个功能齐全的“社会俱乐部”。  相似文献   

9.
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马克斯·米勒(1823-1900)说过:“语言中包含着凝固了的哲学”。哲学的特点之一是从具体事物上升为抽象哲理。人类的思维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过程,这在人类的语言中留下了许多痕迹。例如,“鼓励”、“刺激”这些抽象名词都是来自具体动作:鼓、刺,尽管现在说话人说到“鼓励”、“鼓舞”时已经很少想到“鼓”,说到“刺激”、“讽刺”、“讥讽”时也很少想到“刺”了。  相似文献   

10.
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马克斯·米勒(1823-1900)说过:“语言中包含着凝固了的哲学”。哲学的特点之一是从具体事物上升为抽象哲理。人类的思维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过程,这在人类的语言中留下了许多痕迹。例如,“鼓励”、“刺激”这些抽象名词都是来自具体动作:鼓、刺,尽管现在说话人说到“鼓励”、“鼓舞”时已经很少想到“鼓”,说到“刺激”、“讽刺”、“讥讽”时也很少想到“刺”了。  相似文献   

11.
现代科学的进展,已愈来愈走向揭露生命之谜。在这方面,恩格斯关於生命问题的见解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在“自然辩证法”与“反杜林论”等著作中,恩格斯对当时的自然科学材料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概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考察了生命实质和起源问题。与唯心主义的活力论观点相反,恩格斯在考察生命实质的问题时,是以唯物主义的这样一个观点作为出发点,即把生命看作是物质运动的一种高级  相似文献   

12.
植物王国     
世界上有生命的东西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植物,另一类是动物,可分别把它们称作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在植物王国里,有许多的“国民”——各种各样的植物,已被人类发现的植物有40多万种,所以我们可以说,植物的多样性非常丰富。  相似文献   

13.
今天,我们所处的世界无论怎样纷繁复杂,但终究还是一个单纯的人类文明世界。肤色、种族、宗教、文化的差异无论如何巨大,总还是人类这一共同物种下的内部差异。但人类文明似乎正面临着“异化”和“重组”的危险。说不定在21-22世纪的某一天,当我们一觉醒来,发现天下已经大乱,除了我们理所当然地称自己为“人”外,还有三种用传统观念看来是非我族类的“人”正活跃在我们中间。他们甚至拥有更高的智力和更大的支配世界的能力,相比之下,我们成了“弱势群体”!这三种“人”分别是:克隆人、机器人、外星人潘多拉魔盒打开了!  相似文献   

14.
说起“电子人”,人们可能会想到不少科幻电影,可是英国的一位科学家却通过身体力行,将幻想逐步变为现实。原本由人类设计、制造用以服务人类的人工智能机器最终反戈一击,控制了人类,这不仅已经成了科幻电影惯用的情节,也反映了人们对人工智能发展所产生的忧虑。然而现在就出现了这么一个“电子人”,他靠自己的意志控制了机器。他就是前不久《新西兰先驱报》所报道的现年50岁的英国雷丁大学科学家凯文·沃里克,他是英国颇具争议的控制论专家和思想家,现在他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子人”,即一部分是人,一部分是机器。在沃里克看来,“电子人”…  相似文献   

15.
学会放弃     
曾经被一个故事深深震动:一个人被一块巨石压在了荒野。为了求生,他把压在巨石下的右腿砸断,然后爬出去,获救了。每想到这个故事,我都对那个人有种深深的敬意,因为他在保留与放弃之间,做出了如此艰难、痛  相似文献   

16.
方生 《科学大观园》2009,(20):75-75
海底世界对人们来说,仍然是一个巨大的秘密,但是有一个人相信他最新的发明将改变这一切。格拉哈姆·霍克斯已经研制出一种新型潜水机器“深水飞行超级猎鹰”被戏称为“大洋里的里尔飞机具有非常新颖的潜水性能,可以帮助人们去探索这个星球上了解得最少的部分。  相似文献   

17.
因为工作关系,常常看到一些青年同志寄来的稿子,蝇头小楷,装订成厚厚的几大本。试举几篇的题目于次: “宇宙论”、“宇宙定律”、“世界的本源”、“自然层次原理”、“生命探索”、“论思维”、“辩证法辩证”、“力子论”……这些稿子的共同特点:一是大,即涉及的问题很大,物质结构,天体演化,生命起源,都是科学的前沿,世人瞩目的尖端问题;二是长,动辄几万、十几万字,不用说写作,单是抄一遍,就要花去相当时日。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激发了青年人向科学进军的巨大热情。青年人有强烈的求知欲,好思索。他们对于自己生活着的这个世界,总爱追本溯源,多问几个为什么,并且力图作出完满的解  相似文献   

18.
在四川西部的高原森林中,生活着一种很通人性的世界珍兽群“东方爱兽”——白唇鹿。这群“东方爱兽”虽野性十足,但却如人类一般,是一种时时被爱的氛围包围着的“感情动物”,有时候为了保护同伴,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19.
学会幽默     
我国已故的周恩来总理就很会借助幽默做外交工作。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有几个外国记者故意刁难周总理。其中有一个人突然发问:“请问总理阁下,中国人为什么喜欢走马路?马路是人走的吗?”周总理笑着回答说:“我们中国人就是喜欢走马路,我们走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道路嘛!”另一个外国记者还不甘罢休,接着又问:“你们中国人走路为什么总  相似文献   

20.
袁林 《科学大观园》2004,(12):74-75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其实,三个男人在一起,更有一场真真假假的大戏上演。有一天,盖赐、贾诚和林盾遇到一起,他们都是平民出身,如今也算事业有成。林盾是一个文化人,几杯酒过后,开始对盖赐和贾诚感叹:“看你们两个老板,里里外外都挺风光的,内里辛酸,外人又有谁知道呢?可能还没有我这个自由职业的人过得逍遥自在吧。”盖赐和贾诚苦着脸附和道:“谁说不是呢?”老板用钱事实上,很多老板在日常生活方面,花钱还不如职员潇洒,大老板往往比小老板更节俭。贾诚首先说自己用钱一点不敢潇洒,甚至被人说过“抠门”、“做什么都要算账”。“我能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