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地方科技》2004,(3):25-25
“工厂 直销”模式不会改变? 2004年2月11日,安利母公司安达高全球副总裁侯立威在北京向媒体表示,直销法中如果包含必须采用“直销十厂家”模式的规定,即坚持直销商必须在华具备生产基地的观点,这将违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 此言一出,立刻在业内引发高度关注,甚至有媒体预言,这将是安利在直销立法中的底牌初现,质疑直销法一旦为无厂家直销发放通行证,那么安利将会关闭中国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2.
2001年,安利(中国)的营业额为48亿人民币,在2001年-2002年全国500家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中排名第56位;2003年3月18日,台湾地区举行了2003年第一届直销产业高峰会,会议的主题就是“内地直销市场的开发与展望”;2003年3月25日,国家工商总局再次下文要求严厉打击非法传销和变相传销;2003年4月,中国加入WTO已近1年半了…… 这个时候,业界最想知道的是安利的想法和做法! 因为安利(中国)是转型企业的“龙头老大”,因为中国曾承诺要在WTO后3年内为无店铺经营立法,因为将有更多海外直销公司逐步进驻中国市场,因为中国直销市场开放之日,将是安利等转型公司们失去“特权”之时,这10家转型公司凭什么来保持它们的领先优势? 就此,本刊专访了安利(中国)公司南方区总经理陈朝龙。  相似文献   

3.
关于直销立法的几次会议都在厦门举行,这些被人们称之为“厦门会议”的立法工作会业已成为直销业界的风向标,备受关注。2004厦门直销立法座谈会结束了,作为该会议的外围见证人之一,本刊记者亲历并记录了会期的见闻。“内外一致,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立法原则无疑是“厦门会议”最振奋人心的消息,这于中国直销立法和中国直销界来说,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它必将翻开中国直销业发展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4.
中国直销立法在即,越来越多的直销公司看好内地市场,安利、雅芳,攻琳凯.仙妮蕾德等直销龙头企业早已不再是直销商们的惟一选择,一些并不为直销人所熟知了解的直销公司其实早已在国内市场开始了或明或暗的市场行销计划,当中不泛佼佼者甚至国际直销业的实力企业。顺应市场规律X曲线变化,这些公司中的优秀者极有可能成为继安利、雅芳、玫琳凯等之后的新强势品牌。  相似文献   

5.
《当代地方科技》2004,(10):14-16
通过密集的政府公关和高层游说,以安利为代表的外商成功影响了中国的直销立法。  相似文献   

6.
11月13日,江苏安惠如愿以偿地拿到了2008年第一张直销牌照,至此,拿牌直销企业数量上升到21家,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当年受邀参加“厦门会议”的企业。屈指一数,当年参加会议的16家外资企业和6家内资直销企业中,还未拿到直销牌照的寥寥无几。不幸的是,福州福龙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龙)却名列其中。  相似文献   

7.
《当代地方科技》2005,(12):80-81
No.1安利总裁狄维士:“安利是单层次直销。” 在安利(中国)10周年庆典上,狄维士的这句话一说,全中国人民都笑了。当然这并不是说明狄维士的伪善或理解能力有限,只怪他深谙中国国情,却不解中国风情,实在是有些冤枉了。  相似文献   

8.
一个拥有5000多名员工、20多万名直销人员的大型直销公司,在短短几年内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更不断创造更大的利润,安利让人不得不佩服。同时也使我们明白,美国安利公司执行副总裁、安利大中华及东南亚地区行政总裁、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李锦芬获2007年度“中国最佳人才管理奖”,并非浪得虚名。  相似文献   

9.
安利新政     
2006年3月28日,安利(中国)在沉默了几个月之后,突然推出一份“安利(中国)业务革新纲要”。据安利方面称,该《纲要》就是安利(中国)为直销拿牌后设计的营销框架草案,而《纲要》后附的《关于现有经销商的几项过渡安排》显示,安利(中国)的本次调整从4月1日起正式启动过渡政策。  相似文献   

10.
8月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443号国务院令,同意公布《直销管理条例》。9月2日,自1998年以来,中国第一部直销法规——《直销管理条例》正式对外公布。9月5日,安利(中国)公司高层在广州安利总部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安利全球执行副总裁、安利(中国)董事长郑李锦芬坦率地向本刊表达了公司又寸直销法规出台后的立场。  相似文献   

11.
当中国为直销立法时,整个业界都在看着安利(中国),看安利如何来应对这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有惊无险拿到牌照后,安利有条不紊地进入了牌照时代,而在此之前,另一家大型美资直销企业——雅芳(中国)早就开始按给自己量身定做的直销条例开始了扩张。但当所有人的目光都被这两家直销界的巨头所吸引时,还有一家蛰伏于上海的拿牌美资企业康宝莱(中国)仿佛在人们的遗忘间,不经意就开始了强烈的市场爆发。  相似文献   

12.
安利: 风景这边独好 1959年的时候,谁也不知道,成立于美国密执安州亚达城一个地下车库里的安利,会在45年后的今天,遍布到全球90余个国家,拥有1.1万名员工,300多万营销员,年销售额最高时达80亿美元。而这个全球公认规模最大、运作最规范的直销公司,国内直销立法的风向标,能否在直销立法这个风口浪尖上继续雄威呢? 国内直销界形势自去年“31号文”以后,各家公司均采取低姿态再次配合国家法令。  相似文献   

13.
随着直销企业越来越成熟,商业策划越来越受到重视并被广泛运用,以安利、雅芳为首的直销企业们,最早在国内直销界掀起了商业策划的浪潮。最有代表性的是安利策划的纽崔莱健康跑。雅芳在商业策划上一直不遗余力,“无离乳癌、健康一生”、“反家庭暴力”、“明天会更好”等活动也留下了策划史上的精彩一笔。  相似文献   

14.
《当代地方科技》2006,(12):56-58
No.1 郑李锦芬:安利执行副总裁.安利(中国)董事长 “不慌、不乱、不离、不弃”,郑李锦芬用坚韧的企业精神与“变化、适应、发展”的营销哲学在中国再造了一个传奇的直销商业帝国。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家曾经创造过辉煌的公司,中国创始人陈昱君被媒体包装成一个低调、勤勉的务实主义者,并曾经出人意料的成为当年10家转型企业之一。 厦门会议之后,尚赫的经销商告诉记者,“尚赫公司将成为中国直销牌照的首发者。”但在商务部直销信息管理网站上,却至今未见尚赫公司的声音。尚赫如今被如新、安利远远的抛在后面,市场开拓力度一直受到质疑。  相似文献   

16.
万众瞩目的厦门直销立法座谈会结束了,作为该会议的外围见证人之一,本刊记者亲历并记录了会期的见闻。“内外一致,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立法原则无疑是“厦门会议”最振奋人心的消息,这于中国直销立法和中国直销界来说,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它必将翻开中国直销业发展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7.
《当代地方科技》2006,(12):86-87
1、1990年,直销进入中国——标志性事件:广州雅芳公司成立 1990年1月23日,雅芳投资2795万美元,与广州化妆品厂合资成立“广州雅芳有限公司”,以雅芳在中国公司的成立为标志,直销模式正式进入中国内地。随后安利、攻琳凯、完美、仙妮蕾德等直销公司纷纷登陆中国,直销在中国开始大范围出现。  相似文献   

18.
《当代地方科技》2006,(12):43-45
No.1 郑李锦芬 职务:安利高级副总裁,安利(中国)董事长 魅力指数:★★★★★ 在中国十年,从初来乍到时的摸着石子过河发展到现在具有一定品牌和美誉度,郑李锦芬一再重申安利对于直销新规定态度是“欢迎、支持和配合”,但摆在她面前的挑战和难题是在赢取牌照后维护经销商队伍稳定。  相似文献   

19.
酝酿已久的《直销管理条例》9月2日由国务院通过新华社公布后,在华跨国直销公司纷纷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欢迎。“我们理解、尊重中国政府在开放直销市场过程中采取的谨慎、渐进的态度。自1959年成立以来,即便是遭遇1998年禁令那样大的挑战,安利仍然对中国市场不离不弃。”安利,这家在中国销售额最大的直销企业,在第一时间向本刊表达了他们的立场。“我们对《直销管理条例》的出台表示欢迎,因为我们相信  相似文献   

20.
2005年8月23日,中国千百万直销人翘首以待的《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终于出台,中国直销立法水落石出。中国直销立法一直是中国直销业之痒,希望出台,又害怕条例过于苛刻。从2004年11月22日的大限到本次条例出台,多少想法和声音在折磨着直销人的神经。现在出来了,有兴奋、有茫然,也有失落。在2005年9月1日前后的几天内,笔者正好辗转于完美、安利、南方李锦记和雅芳等直销巨头的总部,和所有人聊天的话题都离不开直销立法。1日早上,在一个公司办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