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庄孝僡 《科学通报》1962,7(2):36-36
为了取材方便,研究胚胎诱导一直都利用成体动物的组织。先检查它们的诱导作用,从而进一步提取具有诱导作用的物质。豚鼠的肝脏、肾脏、骨髓,以及小牛胸腺、鸡胚的抽精都能诱导属于一定区域的胚胎构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庄孝德教授是一位在国际上享有声誉的著名胚胎学家,是我国实验胚胎学和发育生物学研究的开拓者与创业者之一。早在德国留学期间,他就在胚胎诱导作用研究方面,证明了成体器官中存在着不同的诱导因素,对胚胎诱导生理机制研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尔后,他在外胚层对神经诱导刺激的反应能力,各胚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中胚层构造的决定和分化等研究方面,都提出了独创的见解。自六十年代起,他在有尾类胚胎表皮传导电活动及其分化关系的研究方面,在国际上首次肯定了胚胎表皮的可  相似文献   

3.
高频率诱导油菜花粉胚状体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之征 《科学通报》1983,28(5):300-300
油菜是我国主要食用油料作物之一。通过油菜花药培养诱导单倍体可快速获得纯系,还可用于细胞诱变及细胞工程等的研究。自1975年以来,国外研究和发展了从油菜花药直接诱导花粉胚状体的技术,胚状体的诱导效率(胚状体数/接种花药数)最高达到126%左右。我国过去曾有一些单位通过愈伤组织途径诱导油菜花粉植株成功,但尚未见研究诱导油菜花粉胚状体的报道。近两年来,我们对培养方法和程序做了较大改进,大幅度提高了胚状体诱导效率(可达800%以上),超过了现已报道过的最好结果。  相似文献   

4.
水稻叶鞘和枝梗愈伤组织的植株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昌敬 《科学通报》1979,24(20):943-943
水稻器官和组织培养曾有过不少报道。古桥等首次从节上诱导出愈伤组织。随后,从根、节间、根鞘、盾片、胚芽鞘、胚、叶鞘、中胚轴等都诱导出愈伤组织。还从种子、根、子房,和未成熟胚乳等愈伤组织分化出植株。但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到从枝梗诱导出愈伤组织和从叶鞘和枝梗愈伤组织分化成植株的报道。我们在1977年冬,用水稻花粉白  相似文献   

5.
程丽仁 《科学通报》1988,33(14):1099-1099
儿茶酚胺是神经递质中一类主要的物质,其中去甲肾上腺素(NE)在生殖的调节中已证明起着颇为重要的作用。据报道,NE广泛存在于大鼠、兔、豚鼠、羊和人的子宫。最近又报道了胎盘绒毛组织有NE的存在。我们实验室利用体外培养,进一步证明妊娠早期入胎盘绒毛不仅能分泌还能合成NE。本研究为探明胚泡着床过程中是否有NE参与,故利用大鼠子宫局部注射NE及其拮抗剂——α-甲基酪氨酸(α-methyl-dl-p-tyrosine methylester,α-MPT),以观察其对大鼠胚泡着床的效应,为进一步研究胚泡着床机理和控制生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大豆花药培养中胚状体萌发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赵桂兰  刘艳芝  尹爱平  李俊波 《科学通报》1998,43(14):1512-1516
对大豆花药培养中愈伤组织和胚状体的诱导及萌发成花粉植株进行了大量试验,研究了供试基因型的筛选、花蕾的低温预处理,培养基中激素的组合及不同培养度对愈伤组织和胚状体诱导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家族的Nodal蛋白被认为是脊椎动物的关键内源中胚层诱导因子,Nodal信号的精确调控对于胚胎的正常发育是必需的。这里我们报导斑马鱼 dapper2 (dpr2)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在中胚层前体细胞中表达,受 Nodal 信号的正调控。在斑马鱼活体胚胎中的研究表明,Dpr2抑制 Nod al信号的中胚层诱导活性。Dpr2定位在晚期溶酶体中,与 TGFβ受体 ALK5 和ALK4结合,加速这些受体在溶酶体中降解。[Science ,2004, 306(5693) :114-117]斑马鱼Dpr2通过促进Nodal受体的降解而抑制中胚层诱导作用@张丽霞$清华大学生物膜与膜生…  相似文献   

8.
王伏雄 《科学通报》1966,11(6):282-282
在幼胚及其他生殖器官的离体培养中,酪朊水解物、谷氨酰胺和天门冬酰胺曾用作生长辅助物质。2,4-D可诱导胚愈伤组织的产生。硫酸腺尿圜也曾用于胚胎培养。本文就酪朊水解物、谷氨酰胺、天门冬酰胺、2,4-D和硫酸腺尿圜对银杏幼胚生长和分化的影响,作一简单报导。银杏胚的解剖和消毒以及培养基的配制和消毒同前一篇报告。蔗糖用8%(小于1,600微米的胚)或5%(2,800—3,240微米)。酪朊水解物用酪朊自制成10%储备液。椰子乳汁经蒸汽消毒。培养胚置于恆温箱中(22±2℃),不加光照。每周检查记录一次。试验结束时分别照相及固定,一部分材料制成制片观察。  相似文献   

9.
庄孝僡 《科学通报》1963,8(12):22-22
組織者的現象被发現之后,很快地又发現了許多成体动物的組織也具有誘导原腸胚外胚层形成一定构造的作用,这就是所謂的异源誘导者。利用成体組織代替胚胎組織研究胚胎誘导,虽然多少有些旁敲侧击,但是因为成体組織取材方便,所得的誘导产物又无不同,仍然可以认为是一条便捷的途径。这方面的工作发現,不同的成体組織具有一  相似文献   

10.
玉米自交系P9-10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在N6培养基中添加10^-4mol.L^-1AgNO3可促进玉米P9-10自交系幼胚诱导产生I型胚性愈伤组织,把这些胚性愈伤组织经高渗处理后作为受体,用基因枪转化含Bt基因的pMG6质粒,通过选择压递增式筛选,得到了14个抗性克隆。抗性克隆3种不同的培养基中共诱导出10个胚状体,经分化得到10个再生植株累PCR和Southern杂交分析证实有8个再生植株的基因组中整合有Bt基因。ELISA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1.
将FMDV衣壳蛋白P1-2A和蛋白酶3C基因单一/共同插入到鸡痘病毒载体pUTA-2和pUTA- 16LacZ中, 构建重组鸡痘病毒转移载体质粒pUTA2P1和pUTAL3CP1, 分别与鸡痘病毒282E4株FPV共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 经RT-PCR, IFA及Western杂交等方法筛选后成功获得携带有FMDV免疫原基因的两株重组鸡痘病毒株vUTA2P1和vUTAL3CP1. 应用2株重组鸡痘病毒株免疫小鼠, 经对免疫小鼠脾细胞中T细胞亚类计数、脾细胞CTL杀伤活性以及FMDV抗体的检测, 证明这2株重组鸡痘病毒可以诱导小鼠产生明显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 以鸡痘病毒为载体进行FMD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的研究为FMD的最终防治探索一种新的候选疫苗.  相似文献   

12.
刘荣秀 《科学通报》1991,36(13):1024-1024
我们曾报道过鸡胚卵黄囊造血期淋巴样细胞E花环及ANAE检测及其阳性细胞的光镜、电镜的形态学观察。其结果表明在鸡胚脾、胸腺发生之前,胚血中已存在具有T淋巴细胞某些功能标志的淋巴样细胞。本文首次叙述鸡胚孵化5—6天(125—140h)时,即在法氏囊刚呈上皮样,造血干细胞还未侵入时,胚血中已存在的淋巴样细胞的EAC(红细胞-抗体-补  相似文献   

13.
自然信息     
《自然杂志》2005,27(1):45-45
斑马鱼Dpr2通过促进Nodal受体的降解而抑制中胚层诱导作用,量子尺寸效应导致的金属薄膜材料的奇异超导性质。  相似文献   

14.
成体干细胞的可塑性及其在再生医学应用中的思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王韫芳  裴雪涛 《科学通报》2003,48(7):750-754
近年来, 随着对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 以及在此基础上对成体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逐步认识, 人们发现, 成体干细胞除了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和增殖、分化潜能外, 还具有可塑性. 成体干细胞可塑性现象的发现, 使得人们对于今后应用它们进行细胞再生治疗以替代因损伤或疾病导致的组织缺损而充满希望. 尽管成体干细胞可塑性的发生机制及其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等问题尚存争议, 对于这些基本问题的深入探索无疑会使成体干细胞在未来的细胞和组织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人参花药和种胚培养中胚状体发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国栋 《科学通报》1985,30(13):1038-1038
在含有2,4-D和BA的MS培养基上,人参(Panax ginseng)花药经过1—2个月黑暗培养,可以诱导出愈伤组织。多次继代培养增殖后,降低2,4-D浓度,去除BA,在愈伤组织上渐渐出现少量的黄色颗粒状细胞团。在新鲜培养基上反复继代培养,它们逐渐增殖,形成肉眼可见的黄白色胚状体,密集成团,易和愈伤组织分离,置于水中即可散开。观察表明,胚状体的产生是不同步的,在解剖镜下可以清  相似文献   

16.
刘荣秀 《科学通报》1987,32(13):1025-1025
在报告Ⅰ中,叙述了发育48—68h鸡胚血中淋巴样细胞存在能与绵羊红细胞形成E花环及ANAE阳性反应细胞,反映了在胚肝、脾发生之前的卵黄囊造血期鸡胚血中已存在T淋巴细胞阳性标志的细胞。这对认识免疫活性细胞的发生、功能的获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叙述总体E花环形成细胞(E_t RFC)的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的观察结果。  相似文献   

17.
姜朋涛 《世界科学》2009,(11):31-31
假设:肿瘤干细胞 人作为一个成体的存在是起始于一个细胞分裂之后由于所处环境及位置或其他一些目前仍未洞悉等因素的影响而发育成为不同的组织、器官。这就是所谓的全能性干细胞。而在成体内也存在着一些干细胞被称为成体干细胞,它们作为干细胞但是不能发育成一个个体.只能发育成特定的组织来源的细胞.譬如造血干细胞等。这些干细胞均具有两个特性:自我复制的能力和分化为其他细胞的能力;而肿瘤干细胞假设的提出即基于此。也即认为在肿瘤组织作为一个器官,其中存在着一群细胞。尽管数量很少,但是它们可以自我复制而且可以分化为其他种类的肿瘤细胞对人体造成相应的危害:而肿瘤经过治疗后复发和转移就是因为这群细胞发挥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8.
包永德 《科学通报》1966,11(1):37-37
我们曾报导过自猪肝得到一种中胚层诱导蛋白,电泳检查表明,它还含有一些杂质。最近,我们以上述蛋白为起点,直接在CM-纤维素柱上层析,用二次连续梯度洗脱(图1),得到了一个纯度提高、生物学活力加强的部分。以东方蝾螈(Cynops orientalis)原肠胚早期外胚层为材料,按Lowry等方法用牛血清白蛋白为标准测定蛋白浓度,用浸泡法试验了二个洗脱部分的诱导能力。发现中胚层诱导活性主要集中在第二个洗脱部分(F_2),而第一个洗脱部分(F_1)在浓度高达1毫克/毫升时尚未表现诱导活力。用Tiselius型自由电泳仪(Electrophoreseger(?)t35,Carl Zeiss)鉴定F_2纯度得图2。由图2可见,除了一个向负极移动、对称的主要组份外,还有—个量较少、移动较慢的成份。  相似文献   

19.
大-小麦杂种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株的再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浚明 《科学通报》1984,29(16):1009-1009
大小麦杂交在遗传研究和育种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十年前,Kruse通过把即将夭折的大-小麦杂种胚接种于事先培养的大麦胚乳上,第一次获得了可证实的大-小麦杂种。他的成功激起了很多研究者的巨大兴趣,他的方法迄今仍被很多研究者(如Fedak,Islam等和陈孝等)所采用。本文作者则试图首先诱导杂种幼胚形成愈伤组织,经过一系列继代  相似文献   

20.
大豆幼胚培养经体细胞胚再生植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德志 《科学通报》1987,32(21):1679-1679
通过组织培养诱导大豆再生植株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近年来曾有一些报道。均系经愈伤组织—器官分化—再生植株途径成苗。而烟草、小麦、水稻、三叶橡胶、石刁柏、胡萝卜等许多作物,已有报道经愈伤组织—体细胞胚—再生植株的途径成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