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成为一名符合现代教育的音乐教师,这是我们每位教师所应思考的问题。教师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到其教学行为,所以首当其冲的是我们必须运用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来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完善教师的教学素养。音乐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和重筑便成为新课程改革中的首要问题。笔者从四个方面结合音乐课程的特点较全面地阐述了音乐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教育观念的转变,以使音乐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不断地反思和改善旧有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最终使音乐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模式、强化自身修养,以更好地实现音乐课程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学校体育教学的新课程改革是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通过对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探索和研究。在新课程推进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其的可操作性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也探讨和论证,既有肯定也有疑问,并且也说出了自己对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的一些解决的办法,我们应该群策群力来不断完善它,为更好地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提供了指导作用,使得学生身体、心理和谐发展,从而做到"健康第一"。  相似文献   

3.
李文革 《科技资讯》2010,(7):201-201
随着我国坚持全面的素质教育不断地深入和发展,新的教育理念也随之不断地产生,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改革也扑面而来,新的教学理念将取代旧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新理念将成为体育教学改革和实施课程标准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4.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站在这场变革中第一线的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新课程,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将新教育理念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不断向前发展和完善.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所以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先锋.我们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建立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岳育民 《甘肃科技纵横》2011,40(1):169-170,37
教学论认为,教师教学行为作为无形的纽带,维系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育目标的实现.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在经历了开始一段时间的"跟风"之后,教师们也开始理性地思考如何依据新课程理念施教,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论述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巩固三个方面阐述了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是当代中国加快现代化发展进程赋予教育的历史使命。新课程的新体现是理念新、教材新、教学模式新、教学评价新。新课程改革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积极地参与这场课程改革的同时,应及时地对教育观念、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师角色.以适应新课程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预设教案反映着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反映着教师教学的轨迹。在新课程改革中,教案也应与时俱进。那么,如何预设切实有效的教案,是我们应该不断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方向.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自觉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不断尝试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方式,才能使新课程真实的体现在教育教学之中,因而,变革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亦是如此.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些新的教育理念为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新课程标准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对传统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认真体味,反思过,并在反思中不断提升、不断完善,以适应新形势对数学教师教学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0.
“赏识教育”是指在教育教学中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直接表扬或者其它的方式,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有不断进取的动力。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因而,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赏识教育不但符合新课程中“以人为本”的理念,还体现了“多元智能”的理论要求。它应该是我们教师在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中必备的一种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方向。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自觉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不断尝试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方式,才能使新课程真实的体现在教育教学之中,因而,变革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亦是如此。  相似文献   

12.
在对新课程基本理念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初中新课程的特点,对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方案进行初步探讨,从"学习目标"、"学习条件"、"学习活动"和"学习评价"四个方面构建出适合本地、本校的教学设计方案,充分体现出新教育理念,将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更好地融合为一体.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些新的教育理念为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新课程标准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对传统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认真体味,反思过,并在反思中不断提升、不断完善,以适应新形势对数学教师教学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4.
商二英 《科技信息》2009,(3):318-318
根据教育的现状:教学思想的陈旧、传统,教学方法的落后,教学的目的发生偏差……所有这些不容乐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搞好现行教育教学,尽快摆脱教育中的落后因素。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无疑是一次机会,也是一次挑战。作为教育事业第一线的工作者,对新课程改革需要不断地探索,学习。在新课程改革的诸多内容中,对于教学方法的反思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人文——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新的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彬 《科技信息》2007,(5):191-192
人文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现和发展,他常常是以批判主流教育的姿态出现,他反对教育以预设的、人为地、外在的教育目的支配教育,主张以学生自身的发展为目的,强调发展人的天性,发展人的个性,发展人的潜能。本文从分析社会的发展趋势、人文与体育的关系、人文在传统体育教学中的缺失三个方面提出人文——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新的方向的理念,并提出创新教学理念,落实人文教育;把握教材载体,挖掘人文思想;密切师生关系,体现人文关怀;布置校园环境、发挥人文动力四个建议,并在教学中实践。把人文素质作为学生发展的一项新的要求,这既符合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又体现了《体育与健康》学科与时俱进的思想和时代的“人文”理念。只有树立“人文”的新理念,才能实现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使教师更好地认识、理解、接受、落实新课程,把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6.
教学设计是教师对新课程实施的设想、策略、方案,是教师将教育理念付之于行动的起点,是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的桥梁.良好的教学设计既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关键,同时也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本文从融入新课程的课堂设计的意义和概念展开,着重阐述课堂设计中和谐互动的构建措施.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中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人,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了质的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也在悄然发生变化.然而,新的问题、新的困惑也随之产生:高考目标与新课程目标怎样实现统一;教材内容与辅助练习怎样实现匹配;教材大容量与课时量紧张的关系怎样协调;教师工作强度倍增的矛盾怎样解决;师资力量和硬件设备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相似文献   

18.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国家课程改革的推进,美术教学评价活动的方式也在不断的发生重大变化。本文是笔者结合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特点,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对在美术课堂上应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进行了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胡亮  孟芳 《科技信息》2009,(12):244-245
围绕着以发展学生为主体,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改革正在悄然兴起,已由传统的学习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思路,转化到借助体育为中心发展多种教学思想并存的轨迹上来。高中体育新课程的一项重大的改革在于分项教学在体育课堂的实施。新的教学理念为体育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为教师教育教学带来一个新的机遇和挑战。分项教学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展示舞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个性化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运动爱好和专长,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同时也存在着原有的传统行政班教学的思想蒂固,与实施新课程标准下管理和组织教学碰撞而出现地一些具体问题和困难。因此,如何更好的面对高中课改,如何指导好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让教师在课改中真正得到健康的成长,更好地实施组织好课堂教育教学,是我们目前阶段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它是指教师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具体来说,就是教学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前教学的重要课题。新课程追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实施有效教学是关键一环。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不断探索创新有效教学策略,促进新课程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