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所选的是1995年黛米·摩尔主演的影片《红字》,这部影片改编自霍桑的同名小说。小说主要描写严酷的清教政权统治下的北美洲殖民地居民海丝特·白兰与神职人员亚瑟·丁梅斯代尔的爱情悲剧。而电影《红字》中人物的形象和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有很多不同。本文主要探讨反讽手法在电影《红字》中主要人物身上的体现。电影通过对人物反讽式命运的刻画展现了19世纪美国政教合一体制下的社会面貌和人们的生存境遇。  相似文献   

2.
甘洁盈 《科技信息》2011,(16):I0132-I0133
从某种程度上讲,霍桑是美国早期的女权主义者。小说《红字》则体现了他的女权主义意识。正是由于霍桑的女权主义意识,促使了他在《红字》中塑造了一个反叛女性。小说女主人公海丝特是霍桑女性主义思想的产物。本文通过在特定的宗教背景———清教的影响下,对海丝特的女性意识进行了探析,从而揭示了霍桑在《红字》中的女权意识。  相似文献   

3.
霍桑在其代表作《红字》中不仅体现了当时的浪漫主义及其巅峰超验主义的影响,同时也突出了他本人独特的思想和对“自然”的理解。《红字》里的“自然”涉及到三方面:物质世界中的自然,自然的人性以及自然的生活本质。这也是霍桑本人在现实生活中一直追求和向往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霍桑因为他的小说《红字》而闻名于世。本文将讨论《红字》中出现的显性U形叙事结构和隐性U形叙事结构,同时指出《圣经》对霍桑创作的影响。文中U形叙事结构是通过人物命运发展而得到体现的。  相似文献   

5.
张伶俐 《科技信息》2010,(25):176-177
身为加尔文教派一员的霍桑深受基督教原罪思想的影响,并以祖先们对贵格会教徒的迫害为耻,这些经历通常使霍桑的作品中带有罪恶感的基调。《红字》作为霍桑的代表作就清晰的反映了他的这一思想。作者虽然认为人生而有罪,但并不相信罪恶的不可饶恕性。他鼓励人们通过善行来解除自己的罪恶。霍桑深信善举不仅能弥补罪恶,更能净化心灵,甚至可以是堕落的罪者转变为令人敬仰的凡间天使。《红字》女主人公海斯特正是这样形象的一个很好例证。霍桑通过对《红字》中主人公心理矛盾产生及化解的刻画和他们形象转变的描述,成功的完成了小说主题的深化和升华。  相似文献   

6.
霍桑不仅善于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且善于运用象征的表现手法,在作品《红字》中,从红字“A”到四个主要人物以及动作、场景无不被赋予了象征意义。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制度和宗教法律的残暴、卑陋以及主人公为追求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所付出的惨痛代价和悲剧性的结局.  相似文献   

7.
《红字》作为十九世纪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的代表作,受到评论界关注,取得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对霍桑的生平与《红字》仔细研读,处处能够发现超验主义“自然观”的痕迹。而在《红字》中,自然,主要以森林为主,揭示了人类灵魂的真谛,激发了人类的灵感和直觉,对人的情感进行抚慰和净化,并使其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8.
霍桑的名著《红字》出版后曾引起轰动,这与作者为该书精心创作的前言——《海关》的宣传效果是不可分割。试从《红字》创作的政治历史背景,《红字》出版时的商业背景以及《红字》主题可能引发的道德责任三方面入手分析该前言,以揭示出霍桑创作前言的真实目的,是想以政治爆料为噱头,吸引大批读者,提升《红字》销量的同时,通过塑造一个“编辑者”的叙述者形象,巧妙地规避了《红字》主题可能引发的道德责任,从而达到商业文学和艺术文学的完美平衡。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十九世纪美国伟大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小说《红字》中几个主要人物名字含义的分析,探讨霍桑名因人定,名如其人的创作思想,充分肯定了霍桑匠心独运的严谨创作态度和以深刻寓意表达主题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0.
安冰 《科技信息》2008,(20):170-170
纳萨尼尔·霍桑是美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他的作品有着浓郁的宗教色彩。由于清教自身的复杂状况,霍桑对清教的态度也是复杂的。《红字》是霍桑的代表作,其中也深刻地体现了他对清教的认同与怀疑:一方面对人性恶与救赎之路进行深入挖掘;一方面又对清教的严酷极端予以批评和揭露。就整篇作品而言,后者占据了主要方面。本文通过对《红字》中清教对主要人物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方面的讨论,来揭示霍桑矛盾和彷徨的宗教观。  相似文献   

11.
霍桑在《红字》主题的表现上,特别是在主要人物命运寓意的处理上,体现出了自己思想上的矛盾性。这种矛盾是“但丁式”的潜藏对抗,也是霍桑自身所无法摆脱的,可以说是19世纪的浪漫主义作家霍桑,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手法上,无意中效仿了中世纪末的伟大诗人但丁。  相似文献   

12.
霍桑是美国19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他的作品弥漫着浓郁的宗教色彩。通过对《红字》中的人物、情节和结构等的分析,以探讨作家的宗教困惑及其复杂而又矛盾的宗教情结。  相似文献   

13.
从小说《红字》看霍桑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解读、分析霍桑《红字》中海斯特.白兰及珠儿的形象,探讨作者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4.
《红字》是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现在被诸多评论家推为美国小说中最杰出的力作之一。小说中,霍桑运用象征手法,像魔术师般地赋予红字A以灵性及无穷无尽的意义。本文试图浅析小说中神秘的红字“A”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廖敏娜  刘洪泉 《科技资讯》2007,(13):162-162
《红字》是美国浪漫主义时期著名作家霍桑的代表作。霍桑在小说中巧妙地使用象征手法,描写了17世纪人们在清教主义统治下的波士顿的生活,着力表现人生在道德与价值,自然与社会矛盾中的脆弱和悲凉。自始至终,小说中各种事物及人物形象的象征寓意都呈现出多种性,游动性,甚至矛盾对立性。本文从小说红字“A”贯穿全文的意象,场景描写及主要人物这三个方面来探讨其多重的,飘渺的,进而了解霍桑内心强烈的矛盾冲突是其创作源泉。  相似文献   

16.
美国著名作家纳撒尼尔·霍桑深受神秘主义的影响。他的小说含义深刻、隐晦 ,并且对人类的状况和命运作更深层次的探讨。霍桑的代表作《红字》有较强的神秘主义思想。本文从探讨《红字》的神秘主义倾向入手 ,重点剖析了人物身上神秘主义与人物所处环境的神秘主义的内在意义。神秘主义思想的运用 ,增添了这部名著的神秘与魅力。  相似文献   

17.
吴杨 《科技信息》2007,(15):464
美国作者霍桑的《红字》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篇巨著。本文作者从小说中所展现的爱出发,分析了各主人公之间的爱以及霍桑对各人物所表现出的爱,从而反映了小说中主人公对爱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霍桑在其代表作《红字》中不仅体现了当时的浪漫主义及其巅峰超验主义的影响,同时也突出了他本人独特的思想和对自然的理解.《红字》里的自然涉及到三方面:物质世界中的自然,自然的人性以及自然的生本质,这也是霍桑本人在现实生活中一直追求和向往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刘晓宁 《科技知识动漫》2007,(10X):123-123,104
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问世后,评论界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这是美国的第一部小说。《红字》再现了清教统治时期的政治文化和风俗人情。国内外研究者们普遍认为霍桑的创作思想主要受到清教思想、超验主义和神秘主义的影响。超验主义思想与霍桑作品息息相关,在《红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20.
霍桑不仅善于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且善于运用象征的表现手法,在作品《红字》中,从红字"A"到四个主要人物以及动作、场景无不被赋予了象征意义.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制度和宗教法律的残暴、卑陋以及主人公为追求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所付出的惨痛代价和悲剧性的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