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山西省人口普查数据,从职业结构的变化、行业人口的职业分布、各职业在业人口的文化构成等3个角度分析了山西省的职业构成,并提出了改进与优化山西省职业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劳动年龄人口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就业人口的职业结构从人口发展“质”的角度反映了一个族群的社会进步程度.本文以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分析我国百万以上少数民族劳动年龄人口中就业人口的职业结构、各职业的性别结构以及近十年来(2000~2010年)的变化特征.通过计算职业性别隔离系数与职业流动率并采用职业性别结构金字塔图直观反映并分析了各职业的性别差异与流动特征.  相似文献   

3.
兰州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利用因子生态分析方法对兰州城市社会空间结构进行全面剖析.结果表明,外来人口、国家干部与专业技术人员、少数民族人口、高学历人口、农业人口和产业工人等为兰州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因子.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其社会空间划分为6大类型,即:机关干部与技术人员集中区、流动人口集中区、工人及低收入人口聚居区、少数民族人口聚居区、高学历人口集中区、郊区农业人口聚居区.据此将兰州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概括为带状多中心主导下的混合模式.在此基础上,指出其形成缘于自然环境的制约、历史沿革的积淀、城市规划的引导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广州市产业转移和升级的发展,金融业已成为广州市产业空间重构的重要产业之一.以2015年广州市11个区全部类别银行的7 737个实体营业网点为基本数据,利用平均最邻近距离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中心性指数、核密度指数、逐步回归等方法,对广州市银行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类型差异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市域尺度上,呈"西密东疏、南密北疏"的不均衡空间分布特征,且不同种类的银行分布特征有较大差异;(2)在区级尺度上,银行业的空间分布偏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商圈密集的区;(3)在微观尺度上,分类型银行的热点区在地域空间上呈不完全耦合;(4)广州市银行业空间分布模式呈"多中心+圈层扩展区"的组合特征;(5)产业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人口规模和政策等因素是影响银行区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人口空间与经济空间的关联匹配性研究,是合理规划配置空间资源的依据之一.运用"六普"人口数据和相关统计年鉴数据,以广州行政区和街道为评价单元,采用人口地理集中度分析人口空间分布均衡特征;采用熵值法、敏感度分析和灰色预测模型GM(1,1),从人口和经济空间增长关联性、空间分布匹配性以及空间协调发展预测3个方面进行了广州市人口-经济空间关联的实证分析.研究表明:①广州市人口高度集中在中心城区,人口分布呈现明显的向心集聚性;②广州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对于人口聚集的吸引力强,而人口聚集效应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高,但其内部空间存在程度差异:以南沙和番禺为典型代表,区域人口与经济空间增长不同步;以萝岗和越秀为典型代表,区域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不匹配;③预计到2015年和2020年,广州市各区人口-经济空间匹配度呈两种极化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广州市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以街镇为地理单元对2000-2010年广州市人口老龄化空间变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广州市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空间差异减小,在空间上以圈层结构向外扩张;2人口老龄化速度以中心城区內缘最为迅速;3从空间分布趋势来看,整体上老年人口和人口老龄化的空间集聚趋势有所"弱化",人口老龄化将继续向中心城区扩散,近郊区北部作为年轻型街镇的集聚区域,其集聚作用将更加明显;4就人口老龄化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而言,人口迁移的作用相对于人口的自然增长愈发显著,经济发展水平是这一时期老年人口向中心城区內缘集中的主要因素,文化教育水平对老龄化的区域分异具有一定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当前乡村聚落正面临转型和空间重构,村镇体系已经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命题.本文基于分形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以皖西南溪镇为实证区域,对大别山区村镇体系的空间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南溪的村镇体系结构一定程度上服从Zipf定律,村镇体系规模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调整.(2)无标度区范围跨度狭窄,村镇体系的分形发育不完善,其空间分布既非高度集中也非均匀分布,呈现出中间状态.(3)山区村镇的职业结构分化显著.从业人口中,职业结构分化显著,这将有利于山区城镇化的推进和村镇体系的空间优化,而非从业人口基本是老人和留守儿童,在今后的山区居民点调整中应给予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8.
柯建生 《科技资讯》2008,(7):144-145
中国的重要特点是人口多、底子薄,大力发展教育,尤其是职业技术教育才能使人口的负担转变为人才资源的优势。正如小平同志所指出的:"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各类不同层次的人才,尤其是初中级应用型的建设人才和技术工人,因此,调整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摆到了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基于道路网络图件数据和相关统计数据,结合ArcGIS,GeoDa和SPSS软件,运用叠加分析、空间插值分析、趋势面分析及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道路密度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内蒙古自治区道路密度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呼包鄂地区、赤通地区和呼伦贝尔市中部地区成为道路密度的热点集中区,其他地区是冷点集中区;道路密度呈现出东西两边低中部高,南高北低的趋势;且在空间分布上存在集聚特征.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道路密度空间格局特征形成机理,经济发展、人口和交通固定投资是影响内蒙古道路密度空间格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比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不同时期内我国人口婚姻匹配结构的变化趋势,该文以社会经济因素重要指标之一的职业为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发现,无论是个人维度还是家庭维度,婚配双方的职业类别及单位类型匹配均呈现出同类匹配上升的趋势,也就证明了“门当户对”式婚姻匹配结构在我国新时期的延续.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摸清辖区主要工业企业的职业危害因素、职业危害接触人群分布,职业损害及职业病发病状况,从而为制定本地区的职业病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家《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进行调查。结果调查企业120个,发现存在职业危害的企业有85个,占70.8%。企业的环境抽查合格率为83.6%,主要的危险因素为苯、粉尘、噪声和其它化学毒物,接触危害因素总人数有2961人,占一线工人的36.3%,职业损害发生率为0.8%,暂未发现职业病患者。结论该县工业企业不发达,以中小企业为主。主导工业为电声、木具业,职业危害情况暂不严重,职业损害发生率仅占0.8%,暂没有发现职业病患者。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以小型为主,其职业卫生管理较差。建议有关监管部门在强化对企业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的同时,应持续强化企业责任人的职业卫生管理意识,引导企业树立职业健康管理理念,从而实现企业自觉防制,员工自觉防护,达到减少职业危害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素质才能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课程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需要一流的高职院校来教育培养,本文从就业指导和职业心理辅导、技能大赛和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剖析,阐述了高职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几点要素。  相似文献   

13.
从职业分类的内涵出发,简述了中国职业分类的发展历史,着重探讨了新中国建立以来基于区分不同工种,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用于全国人口普查和构建国家标准性质的中国现代职业分类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的修订与完善。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职业生活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论述了择业方式对大学生择业的影响,分析了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职业倦怠是职业压力的一种,指在职业环境中,因情感的长期投入导致人身体上、情感上、心理上耗竭的状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对体育教师职业倦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教师倦怠来源于社会、学校,来源于体育教师的职业适应、职业人际关系以及个体因素等。提出缓解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以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6.
职业倦怠是职业压力的一种,指在职业环境中,因情感的长期投入导致人身体上、情感上、心理上耗竭的状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对体育教师职业倦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教师倦怠来源于社会、学校,来源于体育教师的职业适应、职业人际关系以及个体因素等.提出缓解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以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7.
靳江波  杨继平  顾倩 《山西科技》2005,(3):61-62,69
职业价值观是反映人们的需要与社会职业属性之间的关系,是人们对社会职业需求所表现出来的评价,是人们对于职业目标、职业生活意义、职业等级等问题的价值判断,它直接影响着人的择业态度和行为,是决定人们职业行为的心理基础。为了研究山西人职业价值观的现状,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400名山西人职业价值观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山西人职业价值观居前五位的是同事关系、利他主义、独立性、成就、经济报酬。具体的群体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师范大学毕业生职业价值观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问卷法对师范大学毕业生的职业价值观进行调查,认为师范大学毕业生的职业价值观由5个因素构成:安全感和贡献、地位和声望、自主和发展、成就感、经济报酬;师范大学毕业生的职业价值观的特点与以往相关研究的结果有所不同;师范大学毕业生的职业价值观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但文理科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从社会需求出发,阐述了应用性本科院校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立足国家职业标准,提出课程体系构建的目标是既着力于发展以技能培养为基础、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职业性方向,同时注重课程体系教学中的教育性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