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校应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建构倾注最大的理论热忱,来帮助大学生实现人生理想和民族精神的重塑,着力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门必修课之一,它的主要任务不仅是通过讲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帮助大学生做到了解国史、国情、深刻地体会"三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坚定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讲授,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门必修课之一,它的主要任务不仅是通过讲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帮助大学生做到了解国史、国情、深刻地体会“三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坚定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讲授,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4.
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是新时期高校德育的重要任务。新时期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主要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价值取向、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意识、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创新品质。  相似文献   

5.
浅谈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谈起,论述了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浅议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重视提高全民精神素质的必然 ,是对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创新 ,是推动高校文化建设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要做好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必须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 ,把弘扬民族精神与发扬高校校训、校风相结合 ,弘扬民族精神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培养大学生成为弘扬民族精神的模范。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主义的荣辱观是当代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高度概括,是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教材。  相似文献   

8.
旅游业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栽体之一,旅游业民族精神培育功能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目标的隐含性与多样性、手段的时尚性与感染性、过程的愉悦性与享用性及效果的持久性。  相似文献   

9.
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号召力的集中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民族前进的精神火把.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地创新、发展和丰富民族精神,使之成为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的共同财富和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四门必修课之一,它的主要任务不仅是通过讲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体会"三个选择",坚定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讲授,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文章论述了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性以及培育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抗非典精神与新世纪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里,始终伟岸屹立且日益繁荣昌盛,正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起作用。中国共产党是继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集大成者。当突如其来的非典疫病严重威胁着中华民族的关键时刻,党中央提出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抗非典精神。这是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对民族精神的大发扬和大培育,对彻底战胜这场重大灾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产生巨大的作用;对社会主义物质、政治、精神文明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近年来,影响中国重大事件频发,其激发出来的民族精神,促进了中国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对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提出了严峻挑战,高校应当通过以先进文化为主导,以历史教育为重点,以校园文化为载体,让学生参与实践等各种途径,加强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4.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维系一个民族繁衍、生长、繁荣的基石。高等学校在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及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方面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高等学校不仅要明确大学生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的重要战略意义,而且要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针对大学生的思想现状,抓住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重点,并选择有效的途径,使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真正落在实处、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精神光辉灿烂的博大内涵、波澜壮阔的形成过程和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决定了它的表现形式与载体呈现出百花齐放、百花争艳的特点和风格迥异、风采绚丽的特色。毛泽东以其丰富的领导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经验阅历、优秀的世界观品质和独特的个性心理、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和磅礴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不同的时空条件、文化氛围、区域环境、民风习俗和行业人物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内容和形式辩证统一观点.挥洒自如、恰到好处地培育和倡导了大批以地名、人物、事件、行业、数字等冠名的民族精神表现形式与载体。这一创新.既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有机结合的产物以及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又是当代民族精神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体现,空前地丰富和发展了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定的思想基础:既是毛泽东一生励精图治、丰功伟绩的真实写照,又是胜利完成其时代所赋予的民族任务的精神动力和法宝.实现了民族精神在近现代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历史性跨越;既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闪烁和其无与伦比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杰作,又一脉相传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民族精神教育是一个广为关注的话题,近年来,学界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广泛地讨论。本文在吸收借鉴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拟围绕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必要性,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导向和方式方法等三个方面做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7.
冯蕾 《韶关学院学报》2013,34(7):159-162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全球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开放多元的社会环境为高校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一方面综合国力的增强、大学生心理日趋成熟等因素,为民族精神培育提供了良好契机;另一方面,全球化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及网络的普及也为民族精神的培育带来了极大挑战。在新时期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从理论、环境、实践、网络全方位做好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高校校园文化与校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传统文化的有机统一体,在校风建设中具有示范和主导、陶冶和育人、保证和促进等功能,是良好校风形成的基础和有效载体.重视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对推进高校形成良好的校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