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1990~1991年在江苏海州湾水域(119°10'~120°10'E,34°0'~35°10'N)采集的标本进行鉴定,共有18种,隶属12科14属.其中水螅水母类16种,栉水母类2种.其种类组成以暖温带近岸低盐种为主.在海州湾四个季度均有水母出现,分布范围较广,遍布本次调查海区各个站位,密集区位于119°20'~119°30'E,34°40'~35°00'N之间的海域.分布面以5月和8月最广,密集度也高,尤以5月的个体生物最最高,8月次之,11月和2月较少.  相似文献   

2.
3.
管水母类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全世界已记录的约有150余种,种数虽然不多,但数量却很大是海洋浮游动物的主要成组之一。例如,我国中,西沙群岛海区管水母类的数量,为该海区浮游动物数量组成中的第三位,又如双生管水母(Dlphyes chamjssonis)五角管水母(Muggiaea atlantica)在浙江沿海,不仅在所有水母类的数量上居首位,而且在整个浮游动物数量组成中,它电占有很大的比例。  相似文献   

4.
中国海域钵水母类新纪录(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告首次发现分布于中国海域钵水母类的向心水母Lychnorhiza arubae Stiasny 1920、马来向心水母L.malayensis Stiasny 1920、哈登堡水母Acromitus hardenbergi Stiasny 1934、拉宾端鞭水母A.rabanchatu Annandale 1915等4种新纪录和鞭腕缨口水母Thysanostoma flagellatum(Haeckel 1880)1种新记述.这些种类隶属于根口水母目中的3科、3属.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首次发现分布于中国海域的Atolla wyvillei,Cyanea capillata,C.ferruginea,C.purpurea和Cepheaconifera等5种钵水母。这些种类隶属于3目,3科,3属。  相似文献   

6.
水母的化学组成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水母的化学成份及其活性功能,包括水母中脂肪酸、氨基酸和其他无机元素的组成,其具有治疗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抗癌等作用,目前对水母的生物活性成份及作用正在研究中.现综述水母毒素的成份和活性功能,为进一步研究水母的生物活性及药理作用奠定基础,为海洋保健品以及海洋药物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分布在中国海域45种钵水母类的种类组成、生态类群、地理分布及其各海区区系特点,并与邻近海域相比较.研究表明:南海区钵水母类属于印度-马来区系,与马来半岛和菲律宾海域的十分相似;东海区钵水母类属于亚热带区系,与日本南部海域的较为相似;而渤海-黄海区的钵水母类属暖温带区系,与日本北部海域的十分相似.白色霞水母(Cyanea nozakii)、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黄斑海蜇(Rhopilema hispidum)和口冠水母(Stomolophus meleagris)是中国沿岸大型水母的优势种;近岸暖水性类群是中国海域的优势类群.中国海域钵水母类的地理分布与中国沿岸流和暖流特征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我国沿海具有渔业价值的五种大型食用水母类。除了对两种新记录的种类进行详细的描述和绘图之外,余者仅记录种类名称、分布、附有关资料。此外,本文对各学者以往报导记述的种类在分类上有错误及中译名有不妥之处予以订正。  相似文献   

9.
现有研究表明城市热岛效应广泛存在.文章较系统地回顾和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城市热岛效应研究方面的新进展、研究方法、分析模型等,展望了城市热岛效应研究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0.
11.
厦门港球型侧腕水母(Pleurobrachia globosa)的摄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肠含物分析和摄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厦门港常见浮游动物——球型侧腕水母(Pleurobrachia globosa)的食物组成、摄食行为、摄食强度进行研究.并根据台湾海峡、厦门港球型侧腕水母的生物量,估算其种群摄食强度。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14年7月在长江口邻近海域进行大面调查浮游动物网采样品的分析数据,探讨了该海域水母类的种类组成、优势种、丰度分布及组群结构.结果表明:研究水域共记录水母类13种,其中水螅水母9种,管水母3种,栉水母1种;优势种为四叶小舌水母(Liriope tetraphylla)和五角水母(Muggiaea atlantica),优势种的数量和分布趋势决定了水母类丰度的分布格局.根据各站位水母的种类组成和丰度,用聚类分析法将该海域水母分为2个组群,结合去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结果表明影响长江口邻近海域水母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盐度、温度和pH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系作者从1974-1978年对中国海域钵水母类调查采集所获的标本。经分析记录钵水母(十字水母目Stauromedusae除外)共23种,隶属于13种,17属。除前人已报导外,其中有4种为我国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4.
海洋微型浮游植物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海洋微型浮游植物分子生态学领域研究进展,综述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海洋微型浮游植物物种鉴定、系统发生学、群落组成、生态适应与生态功能等方面的应用成果.分子标记和核酸序列为海洋微型浮游植物鉴定与系统发生树的构建提供了更为细致的指标;不依赖纯化培养技术的原位分子方法能较为全面地描述浮游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组成结构,荧光原位杂交等定量分析技术实现了对种群时空分布和动态的监测;通过功能基因与基因组序列分析等遗传基础分析方法,探讨浮游植物对环境适应的分子机制,研究其生态适应与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海洋底栖生物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研究的过去和现状,阐述了海洋底栖生物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学说的基本原理,剖析了我国海洋底栖生物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研究存在的不足及与国际研究的差距,提出了海洋底栖生物研究的前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根据查阅的近50篇有关文献资料,对我国鸡类生态学的研究概况进行了总结,综述了在区系分布、数量调查、栖息地、活动区和行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加强保护我国野生鸡类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渭河流域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渭河流域为例,采用敏感性系数方法和模型模拟方法估算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的影响,探讨变化环境下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变化影响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渭河流域几乎所有水文站控制流域的径流在1990s出现了明显下降趋势.径流对降水量变化比对潜在蒸散量变化敏感,降水和潜在蒸散发引起的气候变化影响在渭河上中游林家村、魏家堡和咸阳站控制流域较小,而在其他站控制流域的影响较大,占径流总量减少的40%以上.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在渭河上中游林家村、魏家堡和咸阳站控制流域,泾河下游张家山站控制流域大于50%.  相似文献   

18.
使用Mann Kendall检验和STARS法对黄河源区白河和黑河流域1985-2016年水文气象序列进行趋势分析和突变点诊断,利用基于Budyko假设的傅抱璞公式定量评估气候变化(包括降水和潜在蒸散发)和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两个流域气温上升趋势显著,年径流都呈减少趋势,降水和潜在蒸散发都增加,潜在蒸散发变化幅度大于降水.白河流域径流与降水均未发生突变,径流主要受气候变化影响.黑河流域径流发生两次突变,分别为1994和2012年.弹性系数计算结果显示,黑河径流的降水、潜在蒸散发以及下垫面弹性系数分别为3.82,-2.82,-0.74,表明与人类活动相比,黑河径流对气候变化更加敏感,降水比潜在蒸散发发挥的作用更大.归因分析表明,降水、潜在蒸散发和人类活动对两次黑河径流突变的相对贡献分别为-18.34%、30.12%、88.22%以及74.47%、-40.51%、66.04%,人类活动是导致黑河流域径流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如何区分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一直以来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文中以塔里木河流域近50年来实测径流资料以及塔里木河干流区气象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非参数的Spearman秩次检验和Mann-Kendall检验对干流径流和气象因子时间序列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二者的突变点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干流阿拉尔、新渠满、英巴扎和卡拉水文站年径流量发生突变的年份分别为1970,1972,1974和1974年;而气候变化发生突变的年份则为1993年.人类活动对塔里木河干流(以卡拉水文站计)年径流量减少的影响在20世纪70—90年代和2000—2005年分别为41.96%,74.73%,76.45%和67.18%;气候变化对干流年径流量减少的影响在20世纪90年代和2000—2005年分别为1.67%和2.95%.人类活动是影响干流径流变化的最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不同时间尺度下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新疆绿洲形成与演化的影响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绿洲演化的影响是宏观的、连续的,气候变化导致的水环境变化是决定绿洲演化的首要因素;人类活动对绿洲演化的影响是局部的、阶段性的。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也正是通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绿洲水环境而推动绿洲演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