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对行步方式的描写,现代汉语有常见的动词走、跑,古代汉语知有三个常用的动词:步、趋、走。古代汉语的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走,走相当于跑。“趋”字的本义是“疾走,跑。”汉·刘熙《释名·释姿容》:“趋,疾行也。”许慎《说文解字·二上·走部》:“趋,走也。从走,刍声。”《公羊传·桓公二年》:“殇公知孙父死,且必死,趋而救之,皆死焉。”注:“趋,走也。”“走”即今语之“跑”。《诗经·小雅·绵蛮》:“岂敢惮行,畏不能趋。”郑玄笺:“岂敢难徒行平?贯不能及时疾至也。”来表注:“趋,疾行也。”由此可知,“趋”的本义…  相似文献   

2.
<正>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创稿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定稿于汉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历时二十一年。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而学术价值始终不衰。推究原因,乃在于许慎著书的指导思想中具备比较正确的文字观,仅从《说文解字·叙》中就可以窥见一斑。《说文·叙》中说“诸生兢说字解经谊,称秦之隶书为仓颉时书。云父子相传,何得改易。乃猥曰马头人为长,人持十为  相似文献   

3.
说《说文》中“个”字“宋”字陆忠发个、宋二字,是《说文解字》一书中非常特别的字,个字见于唐本《说文》,而今本无之。来字,许慎释其义为“居也”,此义不见于历代传世文献,连甲骨文中也找不到此义的用例。个、宋二字,可以看成为《说文》研究史上的两个谜。本文试...  相似文献   

4.
古代汉语     
。568谈汉字上古声韵的推求/秦松岭//1979·1·71~880569三十六字母略说/朱星刀1981·1·1~50570《诗经》中“其”字用法点滴/李夏树//1981·2·135~1400571古汉语词性活用散论/苏祥和//1982·2 .93~1060572释《乾》《坤》/温广义//1982·3·16~20。573略谈许慎和他的《说文解字》/宋举成/八983·3·1‘05~110。574“青出放蓝”辩/夏麟勋//1 983·4·135~136。575释甲骨文中的“巫”字/陆思贤/八984·4·61~69。576古今字与通假字/阎崇东//1 985 .4 .51~54。577“辅车相依”解/阎崇东//1 986·1 074。578释“田田”/陈斌、何世英//1 986,1·…  相似文献   

5.
许慎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继《尔雅》之后最能从“小学”(文字、音韵、训估)上体现中国文化特色的不朽之作。在《说又》中,“许慎采史籍李斯、杨雄之书,博访通人,考之于逵,吸收了前人如贾逵、杨雄、杜林等人的研究成果,形成自己一整套的理论体系。在这当中,杜林的思想对许慎的影响是颇深的。据《汉书·杜螂传》载:哪子林,亦有雅材,建武中历位列卿,至大司空.其正文字过于邺、竦,故世言小学者由社公。”盛赞杜林文字学造诣超群出众。西汉宣帝时,“《苍颉》多古字,俗师失其读,宣帝时征齐人能正读者,张敞从受之…  相似文献   

6.
《说文解字》不仅是我国第一部字书,也是中国上古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本文采用定量统计的方法,对《说文解字·虫部》字153个汉字的意义进行了考察,对整个《虫部》字意义体系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7.
许慎的《说文解字》(下简称说文),是我国第一部用六书理论,分析字形,解释字义的字典,是我国文字学方面第一部系统的著作。《说文》共分十四篇(加上序即为十五篇),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个,有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个,许慎的解说,计十三万三千四百四十一字,全书分为五百四十部首,使纷纭复杂的汉字,初步有了门类可归,这是许慎的一个创造性的贡献。用小篆作字头,  相似文献   

8.
大徐本《说文·糸部》失校证诂常兴华,常耀华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展转流传至宋代,大失旧貌.宋太宗雍熙年间,徐铉等奉诏校订,书成付国于监雕板,铉弟锴亦攻《说文》之学,作《说文系作》,故世称铉所校定者为大徐本。系传为小徐本.由宋至明清之...  相似文献   

9.
过去,一说汉字的构造,人们便崇尚“六书”,即《周礼·地官司徒·保氏》里最早提到的,后经东汉许慎归纳总结出来的所谓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t??iε〕~2)诎(〔t??‘y〕'),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  相似文献   

10.
《世本》是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史书,本文就其著录源流及史料价值作一简述。《世本》一书,作者是谁,成书于何时,现已不能确考。《汉书·艺文志》:“《世本》十五篇,古史官记黄帝以来,迄于春秋时诸侯大夫”。对于作者是谁及成书的时代,都说得不明白。汉代以后史志所著录的《世本》共有七种。1、《隋书·经籍志》:“《世本王侯大夫谱》二卷。”2、《隋书·经籍志》:“《世本》二卷,刘向撰。”3、《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世本》四卷,宋衷撰。”《新唐书·艺文志》:“宋衷《世本》四卷。”4、《旧唐书·经籍志》/…  相似文献   

11.
“会意”是“六书”之一,它是一种充分地运用和体现了人们的心理与语言的联系的、意会性的造字方法。对于“会意”的研究,前人做得还不够,往往局限于东汉许慎的说解,所以,我们有必要作一番新的探讨。许慎《说文解字·叙》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扌为)、武、信是也。”一般都认为,“会意”  相似文献   

12.
汉乐府札记     
班固《汉书·礼乐志》说:“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同书《艺文志》说:“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由于有这两条记载,后来便有人认为乐府是在汉武帝时才建立的,如刘勰《文心雕龙·乐府》篇便说:“武帝崇礼,始立乐府。”颜师古在注《礼乐志》那条材料时也说:“始置也,乐府之名盖起于此。”但《汉书·礼乐志》另有一条记载说:“孝惠二年,使乐府令夏侯宽备其萧管。”司马迁《史记·乐书》也有一条材料说:“高祖崩,令沛得以四时歌舞宗庙,孝惠、孝文、孝景无以增更,于乐府习常隶(肄)旧而已。”这又说明乐府之名在武帝前早已有之了。于是又有人认为班氏所记,显然自相牴  相似文献   

13.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共分540个部首,其中酉部收字75个,多与"酒"有关系,都体现了古代的酒文化。文章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说文解字》酉部部首字"酉"与"酒"的关系;二,从《说文》中酉部与"酿酒"有关的若干汉字看古代酒的酿造文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许慎《说文解字》中未考证得声之由的“河”字,未究其语源的“寄”字等三字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15.
柯然 《安徽科技》1999,(12):44-44
近读英国《经济学家》驻东京记者尼古拉·维列(NICHOLAS VALERY)的《工业创新》一书,感触很深。他在给创新释义时,说了一句令人想不到的话:“给创新下定义的一个方法是解释创新不是什么。”正当时下专家学者发表连篇累牍的文章去解释创新为何物时,他的说法真有点“反其道而行之”的味道。这本不到3万字的小册子,倒使我突发奇想,创新——是否就是“反其道而行之”的结果呢?请看书列的实证:  相似文献   

16.
“劝、勉、勖、励、奖”辨释李宪国这几个词都有勉励义。《说文·力部》:“劝,勉也。”《礼记·月令》:“勉诸侯”郑玄注:“勉,犹劝也。”“励”,《说文·力部》作“”,训“勉力也”。帕尔雅·广诂》:“励,劝也。”又《广言》:“励,勉也。”《集韵·上养》:“...  相似文献   

17.
字形、字义本是文字学、词汇学的研究对象。近年来,许多美学研究者希望从“美”字的起源探讨审美意识的起源、发展的情况,把一个单纯的字源问题引入了美学领域。古今对“美”字的字形起源和字的本义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羊大为美”说。此说以许慎的《说文解字》为代表,其核心在于认为“美”字的本义是味美,美即甘。这种观点在美学界得到了朱光潜先生的赞同。  相似文献   

18.
谚语,就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现成俗语。或者说,谚语就是俗语里一种义含深刻道理的“套话”。《礼记·大学》中说:“谚,俗语也”。《尚书》中称“喭”(按:喭即谚)为“俚语”。可见,就一般而论,“谚”就是一种现成的含理俗话。《说文解字》释“谚”为“传言也”。《广雅·释诂》说,“谚,传也。”《太平御览》载:“传言也,俗言曰谚。”唐代玄应《一切经音义》训为:“谚,传言也。谓传  相似文献   

19.
《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所写的一部重要的字典,其中收录《酉部》字共75个,内容包含了与酒有关的不同词,从该书之释不仅得知这些字的形体和本义.而且这些字里又能折射出中国博大而源远流长的酒文化。本文试图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酉部》字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说文解字》疒部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文解字》是一本字书,但是我们可以从许慎所作的释义中了解到当时若干的文化信息。通过对《说文解字》“广”部的分析,我们能够了解到许慎时代医学的发展水平,并进一步窥测到当时的一些比较特殊的医学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