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4 毫秒
1.
运动性疲劳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运动性疲劳的理论研究,概括了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2.
运动性中枢疲劳的生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肌肉疲劳是一种很复杂的现象。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神经生物学研究的发展,运动性中枢(CNS)疲劳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从生理学角度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中枢性疲劳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在实验研究方面取得的新进展作一综述.有关中枢性疲劳着重介绍酶、神经递质、神经调质等参与运动性中枢疲劳的形成与恢复的新证据与新理论(可能的机制)。这些研究成果表明,当代有关运动性中枢疲劳的生理学研究已进入到亚细胞水平与分子水平。  相似文献   

3.
宫和平 《科技信息》2010,(1):207-208
通过对天津体育学院的十三名高水平中国式摔跤运动员使用疲劳恢复的特定方法,并对运动员训练前和训练后的反应时进行测量统计、比较,得出采用人工按摩、温水洗浴、营养补充、充足睡眠、药物和心理学措施后的疲劳恢复达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拟就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分类、判断及消除手段研究进行综述,在消除运动性疲劳途径的传统构架之下,对其手段和方法作了新的归类和注解,以更好服务于中国式摔跤运动性疲劳做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王维平 《科技信息》2010,(34):I0259-I0259
本文参考了近年来关于运动性疲劳产生学说和消除方法的研究成果。对现有比较公认的运动性疲劳的机制和消除方法相关研究总结,为进一步开展运动性疲劳研究提供基础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法,从生理生化角度,对运动性疲劳的定义、产生机制及其消除途径进行全方位地阐述。为全面系统地认识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同时筛选出一些对消除运动性疲劳较为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以供参考讨论。  相似文献   

6.
疲劳问题是体育科学界和医学界一直关注的焦点问题,对它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但是,就其产生机制而言,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观点.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结合篮球的运动特点,对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进行综述和分析,指出篮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为运动性疲劳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运动性疲劳是一种机体自我保护的生理现象,但疲劳的长期积累又必然影响训练和竞赛效果。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是本世纪运动医学领域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本文通过对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机制及其恢复手段进行综述,以期为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运动性中枢疲劳首先是由运动所引起的,使其中枢神经系统不能够产生和维持足够的冲动到运动所需的肌肉现象.然而引起运动性中枢疲劳的因素很多,例如能量的供应不充分,氨中毒、中枢氧化还原状态不平衡,以及中枢神经递质发生了一些改变等等.长时间运动所引起的中枢神经递质的变化被看成为引起运动性疲劳的最主要的机制,也就是说,当中枢的兴奋性和抑制性不能够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时,就会引起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本文对运动性疲劳的中枢机制进行综合的分析,重点阐述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与中枢氨基酸神经递质发生紊乱时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及与运动性疲劳产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根据疲劳产生的机制,对维生素消除运动性疲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运动员补充维生素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个世纪以来,运动性疲劳一直是体育科学研究中重要的课题,本文旨在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对目前有关运动性疲劳本质的研究作总结和归纳,以期对将来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中医对运动性疲劳的认识及常用的恢复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和恢复方法一直是体育科学研究的主要课题。论述了中医对运动性疲劳的病因病机认识,并总结了祖国中医药在运动性疲劳恢复中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及恢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占宾 《科技信息》2009,(30):179-179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训练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本文在阐述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几种机制学说的基础上,从营养、按摩和中草药的方法对疲劳恢复手段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运动性疲劳与疲劳消除研究的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消除过程的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国际运动生化学术会议曾两次列为会议的中心议题。国外各种综述和文献很多,国内研究也很活跃,是我国当前科学训练的研究重点。本文对近十几年来国内外有关研究和文献进行了搜集和归类并对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分类、症状、预防、消除等进行综述,以期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氨基酸代谢、脑神经递质与运动性中枢疲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动性疲劳的机制主要包括存在于大脑的中枢机制和肌肉本身的外周机制两个方面,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氨基酸代谢、脑神经递质与中枢疲劳有着密切关系,对色氨酸、谷氨酸和酷氨酸代谢;脑神经递质;脑神经递质5-羟色胺、r-氨基丁酸和多巴胺及其与运动性中枢疲劳的关系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再论运动疲劳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运用中西医理论基础对运动疲劳机制进行综合性分析.利用西医强调从分子水平入手,中医强调从整体出发,把最新科学技术研究和最古老的中医学研究融合起来,能系统地更全面地对运动性疲劳机理再认识,以期达到完善运动性疲劳机制理论体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吴薇 《科技信息》2010,(9):215-215,218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训练中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没有训练就没有疲劳,没有恢复就没有提高,适宜的疲劳与合理的恢复是提高运动能力的关键。本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和诊断方法进行了阐述,并从不同角度对运动性疲劳的恢复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7.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是脑内重要的神经递质,其含量变化是运动性中枢疲劳的产生机制之一.对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受体表达及其影响因素与运动性中枢疲劳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资料表明,目前对于氨基酸类神经递质与运动性中枢疲劳的关系大多集中在递质层面,对受体与运动性中枢疲劳的研究较少,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结合受体表达情况,并与其他种类的神经递质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与运动性中枢疲劳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医理论认为运动性疲劳属内伤虚劳,可分为三种类型,有九种常见的症状,亦可由五脏变化进行分类.研究表明,按摩、艾灸、针刺、针灸、中药内服和外用均对运动性疲劳的恢复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文章总结了上述方法促进运动性疲劳恢复的研究成果,对这些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给予了点评,并提出今后的课题应加深作用机制的研究、展开实证性研究、注意结合运动实际需要进行具体细致的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运动性疲劳及其恢复是运动生理学非常重要的课题,维生素被认为对调节运动性疲劳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文献资料检索,查阅文献60篇,提炼相关信息文章26篇,总结运动疲劳与维生素的关系,讨论了运动性疲劳、氧自由基以及维生素补充之间的关系,探讨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及其恢复手段。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揭示运动性疲劳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为筛选抗疲劳药物提供理论依据,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碳酸酐酶Ⅱ(CAⅡ)在运动性疲劳小鼠股四头肌中的表达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大强度训练动物模型.结果表明,CAⅡ在大强度训练大鼠股四头肌中表达明显增加,运动性疲劳机制的研究和抗疲劳药物的筛选可从基因水平上进行,生物芯片技术为运动性疲劳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