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壳聚糖溶液流变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测定不同条件下壳聚糖溶液的粘度变化情况,对壳聚糖溶液的流变学性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的醋酸水溶液属非牛顿假塑性流体,其粘度随溶液浓度和溶剂pH值的降低、温度的升高、存放时间的延长、外加盐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2.
壳聚糖半稀溶液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壳聚糖乙酸半稀溶液的性质,结果表明,壳聚糖乙酸半稀溶液的零粘度η0随乙酸含量的增加,壳聚糖含量的减少,温度的升高,放置时间的延长而减小,流动活化能ΔEq和结构粘度指数Δη随壳聚糖含量的增加、乙酸含量的减少而增大,在溶液中添加NaCl将使溶液粘粘大,添加脲将使溶液粘度减小,溶液的稳定性随放置时间的延长而降低,NaCl和脲对溶液稳定性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甲壳素的脱乙酰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甲壳素的脱乙酰化反应时,碱溶液浓度、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各种因素对反应产物的脱乙酰度、粘度和红外吸收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溶液中氢氧化钠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增加,甲壳素的脱乙酰化作用增加。甲壳素经一次反应的脱乙酰化度不超过90%。在较低温度和较短时间得到的壳聚糖在稀酸溶液中的粘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粉末在矿物油及矿物油与煤油的混合溶剂中的溶胀、溶解,并测定所得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落球粘度。结果表明:聚乙烯的最佳溶胀温度随混合溶剂中煤油质量分数的增大而降低;溶液粘度随聚乙烯质量分数的升高而升高,随溶液温度的降低而升高;溶液粘流活化能随聚乙烯质量分数的升高而升高;采用混合溶剂时,溶液粘度随溶剂中煤油质量分数的升高而降低,且煤油质量分数越高,其溶液的粘流活化能越小。  相似文献   

5.
在20=0.05、0.10、0.15、0.20、0.25的葡萄糖水溶液中加入NaCl、KCl,在293.15K-323.15K下测定了该溶液的密度及粘度。回归计算了NaCl、KCl在该体系中的密度参数及粘度B系数。结果表明,在葡萄糖含量及NaCl、KCl浓度一定的情况下,体系的密度和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在同一温度及NaCl、KCl浓度下,随葡萄糖含量的增加体系的密度和粘度随之增加;两种电解质的B系数随葡萄糖含量的增加及温度的升高也增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该体系内部溶质—溶剂、溶质—溶质间的相互作用,说明了NaCl、KCl对葡萄糖水溶液的结构会有一定的促进和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甲酸和乙酸为目标产物,利用自行研发的连续水热反应装置开展了苯酚水热氧化资源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加入碱显著地促进了甲酸和乙酸的生成,但过量的碱降低了甲酸和乙酸的产率;甲酸和乙酸产率均随反应温度、供氧率、反应时间先增加后减少;在温度300℃、NaOH质量浓度1.0mol.L-1、供氧率70%、反应时间为60s时甲酸和乙酸产率分别达到最高值9.5%和11.2%.基于产物识别探讨了小分子有机酸特别是甲酸和乙酸的生成路径.  相似文献   

7.
以微电子业所急需的聚酰亚胺薄膜为背景,采用一种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TPI),实验测定了聚合物溶液特性、干燥工艺及热拉伸性能。在化学环化过程中聚合物溶液粘度随时间逐步增大;15 h后粘度和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布趋于稳定。薄膜溶剂舍量在干燥初期急剧下降,干燥速率随干燥温度升高而增大。TPI树脂表现出良好的热塑拉伸性能,当温度高于其玻璃化温度时,最大拉伸比随升温速率降低而增大,而随拉伸栽荷增加呈现出先增后降。TPI薄膜经拉伸处理后其力学性能得到明显提高,综合性能与日本钟渊TP-E薄膜相当。  相似文献   

8.
应用电导法在293~313 K温度范围内测定了Er(ClO4)3在DMF溶剂中的电导率,利用Debye-Hucker和Osager-Falkenhangen公式计算了Er(ClO4)3在DMF溶剂中的平均活度系数,并对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及活度系数随温度和浓度的变化进行了讨论:Er(ClO4)3溶液的摩尔电导率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浓度的变化符合Kohlrausch立方根定律;活度系数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随温度T的变化规律符合关系式:γ土=A BT,其线性相关系数R=0.996 6~0.999 7.  相似文献   

9.
苛性比对铝酸钠溶液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红外光谱和粘度测定手段考察了苛性比对铝酸钠溶液结构和性质的影响·发现在中等浓度以上的铝酸钠溶液中,当ρAl2O3不变时,随着苛性比的增加Al O Al峰减弱至消失;Al(OH)-4的峰减弱·温度在70℃以下,铝酸钠溶液的粘度随苛性比增加而大幅度增加,高于70℃增加较小·用铝酸钠溶液中铝酸根阴离子与OH-形成缔合物解释铝酸钠溶液的红外光谱和粘度随苛性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静电纺壳聚糖/PVA共混纤维的微细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主要研究静电纺工艺对壳聚糖/聚乙烯醇(PVA)共混纤维形态结构和聚集态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以甲酸为溶剂时,静电纺壳聚糖/PVA共混纤维的直径随着电压的增大有减小的趋势,喷丝头到接收屏之间的距离(C-SD)的增加有利于珠状物的减少,但使纤维细度的均匀性下降;以乙酸为溶剂时,静电纺壳聚糖/PVA共混纤维虽然呈连续的分布,但其上有一定数量的珠状物,增加C-SD,珠状物减少;随着电压和C-SD的增加,静电纺壳聚糖-乙酸/PVA共混纤维的结晶度增加.  相似文献   

11.
利用马来酸酐在均相条件下与壳聚糖发生N-酰化反应,制备了系列水溶性壳聚糖衍生物,可为这类衍生物在油田及其它方面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分别研究了反应物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以及反应介质醋酸浓度对产物的水溶性、残余氨基百分数(—NH2%)、特性粘数[η]的影响。由实验结果可知:在马来酸酐和壳聚糖氨基的摩尔比1∶2,反应时间为5h,反应温度为20℃,酸的浓度在要1.3%以上可得到完全水溶性的N-马来酰化壳聚糖。通过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图的比较确定反应是在酰化反应。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甲壳胺溶液中的醋酸和尿素含量的改变对溶液流变参数的影响.研究表明:各种组成的甲壳胺溶液的n均小于1,是切力变稀型流体.调节溶液配比,可改变溶液的流变性质,改善可纺性,并对不同温度和时间下溶液的降解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壳聚糖接枝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硝酸铈铵(CAN)为引发剂,氮气保护下,研究了w=2%醋酸溶液中壳聚糖与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的接枝共聚行为.重点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浓度和单体浓度对接枝聚合反应的影响,优化得到如下最佳反应条件,硝酸铈铵溶液浓度为0.0180mol.L-1,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溶液浓度为0.1690mol.L-1,壳聚糖溶液浓度为0.0617mol.L-1,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5h,可得到最大接枝率为70.4%.并通过差热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从而提供了一种生物相容性的亲水改性壳聚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壳聚糖植物栽培钵(PCB)的制备方法,以及醋酸浓度、壳聚糖浓度和不同碱处理方式对壳聚糖PCB在土壤中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醋酸浓度的增加,壳聚糖PCB降解速度加快;壳聚糖浓度越高,PCB所需分解的时间越长,PCB有碱处理过的降解时间明显比无碱处理过的要长。同时,通过协方差分析,提出了醋酸浓度、壳聚糖浓度及不同碱处理方式对PCB降解率影响的模型。  相似文献   

15.
柠檬酰化降解壳聚糖在亚麻防皱整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温条件下,以无水柠檬酸和乙酸酐为原料乙酸为溶剂合成柠檬酸酐,用柠檬酸酐对降解壳聚糖进行N-酰化改性,经傅里叶红外表征后用于亚麻防皱.通过单因素分析探讨了柠檬酰化降解壳聚糖(N-C-JCTS)在亚麻防皱中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N-C-JCTS 0.8%,SHP 4%,175℃下焙烘3 min,整理后的织物回复角可达228°.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壳聚糖絮凝剂纯化苦参醇提工艺.方法:以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含量为指标,考察苦参醇提取液加入壳聚糖絮凝剂的最佳浓度、比例和静置时间.结果:当苦参醇提取液浓缩至生药质量与浓缩液体积比为1∶6时,加入0.75%的壳聚糖的醋酸溶液,静置18 h,过滤,所得溶液的干浸膏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的含量由原来的9.18%升至23.42%.结论:壳聚糖絮凝法可用于苦参醇提液的澄清.  相似文献   

17.
UV/H2O2降解壳聚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了在紫外光照射下H2O2氧化降解壳聚糖的情况,研究了H2O2质量分数、紫外光照射时间、壳聚糖质量分数、乙酸质量分数等因素对降解的影响.结合降解产物FT-IR光谱推测了紫外光与H2O2协同降解壳聚糖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紫外光照射下,用H2O2氧化降解壳聚糖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反应的最优条件:H2O2质量分数2.5%,乙酸质量分数1.5%,壳聚糖质量分数1%,光照时间1h.在该反应条件下,制得了粘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8万左右的水溶性壳聚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