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园网络面临挑战,为在挑战中争取主动,需要立足于中国实际和全球意识,做出理性决策,规范网络秩序,发挥网络效能;需要建立积极的服务理念和有效的管理机制,净化校园网络环境,创造绿色的网络世界;需要正视网络技术对当代大学生的各种影响,需要发挥网络优势,提倡网络学习和开展网络科技活动,努力做好绿色网络进校园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为了定量化表述区域物流网络及认识其本质特征,针对区域物流网络的加权性和多网络性,提出把加权网络和超网络结合起来分析区域物流网络的方法.依此建立了基于加权超网络的区域物流网络模型,并对其中货物流加权网络的特征和信息流网络的鲁棒性进行了分析.发现增加区域中局域间关键路径容量和发展第四方物流是提高区域物流效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为了有效地监测网络可用性和网络性能,解决当前监测系统在监测网络可用性和网络性能时无法兼顾网络可用性监测精度与网络附加流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根据网络状况自适应监测网络可用性和网络性能的方法.自适应监测方法能够较好地兼顾网络可用性监测精度和网络附加流量,并在监测中加入了故障定位技术.数学分析表明,自适应的方法能减少监测产生的附加流量,尤其当网络规模较大时自适应的方法更为优越.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自适应的方法在减少附加流量的同时,能够监测网络可用性的准确度,较好地监测网络性能,并能定位网络故障.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网络远程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主控网络、受控网络和通信协议。文章在论述网络远程控制现状基础上阐述了计算机网络远程控制系统的构成和结构,主要包括主控网络的分类和受控网络的具体组成。然后介绍了受控网络的组成和设计受控网络需要考虑的原则,最后对系统的主要性能和基本概述作了一写简单分析,并论述了利用网络实现电力系统远程控制的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5.
针对大量终端并发切换引起的网络负载不均和网络相似性利用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网络分组的切换判决算法。将采集和初始化后的网络参数输入至网络分组模型,利用网络性能的相似性得到网络组;根据终端的偏好类型,基于烟花算法选择目标网络组;求解终端的可接入网络集和目标网络组的交集,得到其候选网络集,从中选择性能因子最大的网络作为目标网络执行切换,动态更新网络组。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在均衡网络负载的前提下,降低切换阻塞率,提高系统吞吐量,提升终端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6.
 随着复杂网络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单一网络不能完全反映现实网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无法全面刻画和揭示错综复杂的实际网络的全貌及其内在规律。现实世界广泛存在着“网络的网络”或称“超网络”,具有多层次、多维数、多属性、多目标、相互依存、关联和耦合等特点,已成为网络科学今后最富挑战性的前沿课题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超网络探索概况,介绍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网络科学小组在多层超网络模型和500强企业高科技超网络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目前超网络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去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面对网络社会带来的道德难题,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和网络行为的研究与实践,通过问卷调查和分析,我们应引导大学生处理好网络人际关系,规范网络行为,促进网络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企业网络与知识转移:跨国公司与产业集聚群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网络理论,从企业网络的结构维度和关系维度,分析了网络特征对企业网络中知识转移产生的影响。并在此框架下,对比了跨国公司和产业集聚群两类企业网络中知识转移的不同。研究结果发现:企业网络的异质性和弱的联结强度不利于网络中知识转移;网络稳定性、强的联结强度和信任有利于网络中知识转移;跨围公司和产业集聚群在网络特征上的差异,导致了两者知识转移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以黄山市为案例, 采用复杂网络理论和方法研究分析目的地虚拟网络的结构特征。结果显示该网络是具有小世界特征的稀疏网络, 其度分布符合幂律分布且幂指数位于1与2之间, 其节点倾向于链接不同类型的节点, 并且节点之间的距离和度值对节点互联的影响较弱。将黄山网络与随机网络、万维网以及其他旅游虚拟网络进行对比分析, 探讨目的地虚拟网络和现实网络之间的关系, 认为虚拟网络不仅只是信息网路, 也是社会网络, 它是现实网络在虚拟空间中的映射。在这个意义下, 目的地虚拟网络的结构特征反映了其现实网络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网络协同教学理论和CSCW技术出发,描述了网络协同教学的理论基础,CSCW概念,功能和协作方式;并根据网络教学的特点,论述在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协作工作(CSCW)的原理,开展网络协同教学活动,改进网络协同教学方式,以促进网络教学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