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男女的钟情模式大致可以分为因慕才貌、因人做媒、因物结缘三类,体现了明末清初的婚俗制度和婚姻观念。对古代的婚俗研究有重要价值,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地域特征和兴盛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两代的才子佳人小说,现有的主要有42部,其作者大多是江南才子,小说内容也大多写江南地区才子佳人的遇合故事,反映了作家对现实人生的强烈关注。江南历代传统的抒情风格,为才子佳人小说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给养,商业与城市的繁荣,则为这类小说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明清之际的经济、政治、文化、学术思想等各方面的因素对才子佳人小说作者的心理所产生的影响来探讨了才子佳人小说作者在创作中体现出来的心理特征以及创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冯惠玲 《科技信息》2009,(24):121-122
话本小说是现代意义上短篇小说的先河。它篇幅短小,取材现实,具有浓厚的市民生活气息;常中出奇、雅俗共赏,起到“喻世”“警世”和“醒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科举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藜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1):13-16
才子佳人小说是产生于明末清初的小说流派,这些小说中彰显了浓重的科举情结。这种情结是明清科举社会在文学中的直接反映。这批小说的作者多为郡郁不得志的中下层文人,他们多半是科场的失利者;而小说描写的对象——才子,却都是少年进学的英俊。在这一对矛盾中,彰显着小说作者自身对科举的痴迷、对功名的向往;也彰显着小说作者的理想——在才子的风流倜傥、少年得志中寄托自己的黄粱美梦。  相似文献   

6.
作为先锋作家的一员,余华小说因其独特的叙事和修辞艺术而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关学特征,即:寓言化特征、诗性质地、音乐的美感。同时,余华小说的修辞亦存在着误区,表现在:过度陌生化的偏颇及模式化之嫌;人物符号化带来抽象化的弊病;少数小说的修辞基本上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7.
才子佳人小说是中国小说发展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它继承了《金瓶梅》开创的文人自创和人情小说的传统,是《金瓶梅》和《红楼梦》之间的中介,其历史地位不容忽视和低估。其妇女观和心理描写的艺术手法对后世小说特别是《红楼梦》有显著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才子佳人小说是清初影响很大的一个小说流派,主要以恋爱婚姻为题,其中的女性角色不仅美貌才情兼具,而且自觉遵崇践履礼仪道德,被作者塑造成“无懈可击”的“完美”人物。而清初又是一个动荡残破的时期,出现这样一批莺歌燕舞卿卿我我的小说,着实给人以不合时宜之感,但正寄寓着作者“难与外人道”的复杂的心态。  相似文献   

9.
刘璋一生创作过多种小说,其中讽刺小说《斩鬼传》最为有名,另有《幻中真》、《凤凰池》、《巧联珠》、《飞花艳想》等才子佳人小说。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才子佳人小说中所体现的婚姻、爱情观。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的才子佳人小说中有一个独特的现象就是小说中经常出现"小人拨乱"这一情节,并且小说中的才子往往对小人的拨乱行为采取宽容的态度而不会进行打击报复。这一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剧情设置的需要,同时也与作者的创作心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中篇通俗小说是介于长篇通俗小说和短篇通俗小说之间的一种小说形态,是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一个重要品种,却长期为人们所忽视。明末清初诞生了一大批中篇通俗小说作品,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烟水散人徐震是当时最多产的作家,而李渔《十二楼》的水平最高,影响也最大。明末清初中篇通俗小说的艺术成就和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和汲取。  相似文献   

12.
明末清初中国"不发达地区"的地方儒者--如陕西的文翔凤、广西的王启元、江西的谢文洊、河北的魏裔介等,他们在儒学信仰之外,在宗教问题领域亦别有一番思想旨趣值得关注.主要有三点:一、他们积极主张"事天""尊天""畏天""立命",其中甚至有人企图建立"孔教""儒教";二、他们对"天""上帝"等宗教问题的观念表述,应是晚明清初儒学与宗教互动格局的一种生动反映;三、他们应对外来天主教的态度各异,或从传统宗教或从理学本位的角度来排斥或评价外来新宗教.明清之际的这些思想新动向足以提供许多深刻的省思.  相似文献   

13.
清末的社会性情感小说是言情小说的一种,但因它对“情”描写的缺乏和说教意味的浓厚,所以它又不是完整意义上的言情小说。清末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对小说家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得清末社会性情感小说形成了“借儿女言家国”、“借儿女言节义”、“借儿女言自由”等三种最具代表性的主题模式,这种主题模式虽然流行很短,但在近代小说转型史上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同时,它也为言情小说在清末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4.
凌濛初的"二拍"是话本小说的杰出代表,全面展示了那些未取得功名、又乏经济来源因而陷入生活窘境的"贫士"的生存、婚姻、仕进各个方面的生活困境,真实地反映了晚明时期这一特定阶层对义的背弃、对利的追求,对商人的鄙视以及对与商贾联姻的渴望.  相似文献   

15.
透过明清时期西学东渐的中国数学背景,考证了明末清初两代安徽数学的概况,记述当时两位中国数学的代表人物程大位与梅文鼎的数学思想发展及其历史评价,籍此弘扬我省数学在中国数学史上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16.
“卖直”由古代谏官制度发展变异而来,谏议的场所由朝堂之上转换到朝堂之外的士人之间,并且在儒家传统经世致用观念与晚清科举制度影响下,在西方列强入侵的刺激下兴盛起来,成为一种奇特的政治话语表达方式。《孽海花》一方面注意到“卖直”可以启发民众思想、开启民智,还能够展现出晚清士人关注时政的热情和对民族未来发展的关切;另一方面,也对一些士人的荒诞行径给予谴责。  相似文献   

17.
才子佳人之配,作为文人士子理想的择姻模式,渊源久矣。明清以降,大量闺阁女子涌现文坛,才子佳人式婚姻亦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化作现实。虽才子已不尽金榜题名、仕途畅达之才子,佳人亦非尽才色绝代之佳人,却因其真切温存的情谊,同样构筑了一幅幅现实而精美的人生画面。与传奇小说不同,此婚姻模式并不具有宣扬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意义。反之,女性才华的提升在某种意义上巩固了传统婚姻模式,一定程度弥补了士子寻求心灵伴侣之需求。  相似文献   

18.
明清艳情小说的繁荣与发展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奇异现象。考察这一时期艳情小说的发展概貌及所透露的性爱观念、文化内涵、审美价值不仅能折射出当时社会欲与理的冲突现实,更能从中窥见男权社会秩序下性描写的象征意义,发现“欲”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9.
明清长篇家庭小说“家庭矛盾”之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矛盾在明清长篇家庭小说中是一种普遍性存在。从小说情节来看,"家庭矛盾"是建筑长篇家庭小说叙事大厦的重要框架;从矛盾内容本身来看,这些家庭冲突及斗争除具有普遍性的特点之外,还表现得极为激烈和难以调和,极大地彰显出中国古代家族纷争和纠葛的残酷性。家庭小说作家在家庭矛盾的思考中似乎寄托着深层的隐喻意义,因而家庭矛盾亦是明清长篇家庭小说重要的类型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