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根据春玉米高产优化栽培生理基础,通过采取大小垄种植方式与合理密植技术研究,探索玉米大小垄种植的合理密度与增产增效关系问题,进而为西辽河平原灌区春玉米高产高效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西辽河平原蒸发皿蒸发量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西辽河平原3个气象站1951~2007年逐月20cm口径蒸发皿蒸发量资料,分析了西辽河平原蒸发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51~2007年西辽河平原蒸发皿蒸发量在年内呈单峰型分布,蒸发量最小值出现在1月,最大值出现在5月份;近57年来蒸发皿蒸发量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蒸发量气候倾向率为-42.9mm/10a,其绝对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同季节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有所不同,蒸发量下降主要在春季和夏季,秋季不明显,而冬季蒸发量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针对西辽河平原年降水量少、季节分布不均、特别是玉米生产中春旱严重等问题,以郑单958和北育288为试材,研究4种不同覆膜方式对春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覆盖提高了玉米株高、茎粗、穗长和穗粗,百粒重增加,进而提高产量.郑单958和北育288全膜覆盖处理的产量比不覆膜处理分别增产22.77%和17.34%.  相似文献   

4.
西辽河流域春玉米需水量变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辽河流域在区域和国家粮食安全中地位重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用水量增加导致水资源紧缺,作物需水量可为该区作物灌溉和区域灌溉需水量提供定量依据,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和春玉米5~9月的作物系数计算了西辽河流域10个气象台站1951年~2005年春玉米需水量,采用Mann-Kendall法对全生育期需水量、生育期各月需水量和各气象要素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对春玉米需水量和各气象因子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西辽河流域全生育期需水量增加和减少的站点各占1半,5月份需水量的增减对全生育期需水量的增减有重要影响;(2)最高气温、风速、日照时数或者平均气温与春玉米需水量的关联程度最高,风速和日照时数对西辽河流域春玉米需水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5.
以年产奶6100kg奶牛的饲养标准为依据,以高丹草健宝、紫花苜蓿、青贮玉米等为青粗饲料,根据饲草料的营养物质含量和奶牛的采食要求,分阶段进行奶牛的日粮配方,再以奶牛的日粮配方和西辽河平原灌溉条件下牧草、饲料作物的平均产量为依据,确定与奶牛饲养相适应的饲草料种植模式.按该种养结合模式饲养1头高产奶牛,需种植牧草、饲料作物0.346hm^2,年效益为5998.78元,较传统方式饲养奶牛效益增加1.39倍,较单纯种植玉米每hm^2土地的经济效益增加1.89倍.  相似文献   

6.
西辽河平原(内蒙古部分)地下水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辽河平原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区地下水的利用潜力和开采潜力,并利用MAPGIS的二次开发平台开发的地下水资源潜力评价模块,计算出各个地下水子系统的潜力系数和综合潜力模数,结果表明除西辽河干流四级地下水子系统区为潜力一般区外,其他地区均为潜力大区.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内蒙古西辽河灌区玉米适合的节水灌溉模式,促进生态农业发展,本文研究了玉米在3种灌溉方式(膜下滴灌、低压管灌、喷灌)的产量性状及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膜下滴灌的节水增产增效最具优势,与其他两种灌溉方式相比,膜下滴灌分别增产14.27%、24.56%,纯收入增加2.92%、4.8%.  相似文献   

8.
以西辽河平原主推品种郑单958、先玉335、金山27和伟科702为试验材料,研究玉米农艺性状对种植密度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种植密度增加,4个品种的株高和穗位高均先升后降,在密度9.0万株/hm2时达到最大.株高以先玉335最高,其它3个品种差异不大.穗位高金山27最高,伟科702最低.穗位节节间先玉335最长,其它3个品种相差甚微.各品种茎粗均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9.
采用定性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松辽平原的生成与演化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模型。松辽平原是在松辽盆地的基础上,经较长时间的河湖交替沉积,在第四纪形成的。在松辽平原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明显地存在着时空差异性和区域继承性特点。平原中现代沉积的最强区是西辽河平原。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和评价西辽河平原灌区适宜种植的玉米品种,2011年~2013年在通辽金山农业科技园对当地种植面积较大的5个玉米品种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产量由高到低的次序为人禾698、农华101、郑单958、金山27和厚德198,但产量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穗粒数由高到低依次为人禾698、厚德198、郑单958、金山27和农华101,其中人禾698与农华101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秃尖长度以农华101最大,金山27最小;出籽率在81.1%~83.6%,品种间差异大于年际间差异,且品种间以厚德198最高,农华101最低.  相似文献   

11.
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宁夏玉米产量和氮肥肥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玉米超高产,在宁夏引黄灌区,以先玉335为材料,选择种植密度(x1)和施氮量(x2)为调控因子,采用二因子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下玉米产量和氮素肥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收获穗、穗粒数、百粒质量和空杆率达到1%的极显著水平,秃尖长达到5%的显著水平.玉米产量与种植密度、施氮量二因素的回归模型Y=14 431.2+1 109.2 X1+2 104.3 X2-36.1 X1X2-1 334.0 X12-1 022.6 X22(R=0.967 8),回归项检验达到极显著水平,失拟项检验不显著,即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吻合很好.先玉335最佳种植密度X1=9.10万株/hm2、最佳施氮量X2=398.0kg/hm2,玉米最高产量Ymax=15 729.24kg/hm2.对当地玉米高产栽培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在东北半干旱地区大田种植条件下,不同种植方式的玉米群体气候资源利用效率、干物质积累情况和产量等特征,为区域玉米高效栽培模式技术提供理论依据.2014—2016年,在吉林省公主岭市进行大田试验,选取先玉335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对照试验方法,分别设置了垄向南偏西20°、种植间距为0.4~1.25 m的高光效和垄向南...  相似文献   

13.
连续2年3点次在新疆高产玉米区,以郑单958为试材,每隔10d天播种1期,以研究与揭示高产玉米(15000kg/hm^2)条件下播期对群体籽粒灌浆特征的影响及产量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各播期处理玉米产量都接近或达到了15000kg/hm^2,不同播期群体籽粒灌浆过程可以用Logistic方程模拟。随播期推迟,吐丝至最大灌浆速率的天数呈增加趋势、灌浆速率呈降低趋势,但活跃灌浆期尢明显变化。随播期推迟,群体籽粒灌浆的渐增期、线性灌浆期和缓增期的灌浆速率均呈下降趋势.但不同灌浆阶段的持续时间无明显规律。因此,缩短群体籽粒灌浆渐增期持续时间.快速进入线性灌浆期,片提高渐增期、线性灌浆期和缓增期群体籽粒平均灌浆速率,有利于提高群体产遣。在新疆春播玉米高产区。适宜的播期为4月10日~17日。  相似文献   

14.
试验研究不同小麦密度和田间配置对套作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密度过大,套作群体内透光率低,群体质量差,虽然以穗多可获得较高小麦产量,但玉米单产低,致使套作群体产量偏低.小麦密度低,通风透光好,以争取较多分蘖、穗大、粒多也能获取高产,并且还有利于玉米生长,套作群体产量较高.行数不同播种量一致的处理在4行150万/hm2的田间配置下,套作群体质量优,产量较高;行数和播种量均不同处理中以3行90万/hm2的田间配置较好.相关分析表明麦/玉套作群体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玉米单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找出豫南夏玉米高产稳产的气象限制因子,趋利避害,增产稳产,选取了豫南驻马店和豫北新乡地形地貌较为相似的两地,从温度、降水、光照几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豫南温度资源丰富,能满足夏玉米生长发育的需要,但平均温度偏高且温度日较差较小是玉米生长限制因子.豫南45%的年份降水量都远远超过夏玉米全生育期所需要量,洪涝和渍害频发,对玉米产量影响最大.日照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从属于降水和温度,在降水和温度都正常的情况下,日照越多,增产的潜力越大,但寡照年份不一定减产.和豫北平原相比,光、温、水在豫南夏玉米高产稳产中的限制作用由大到小排序为降水、温度、光照.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含水期油藏三次采油评价困难的问题,在室内岩心驱替实验物理模拟高含水期油藏后期聚驱和复合驱驱油过程基础上,对聚合物驱不同段塞大小、不同段塞浓度的聚驱效果进行了模拟评价,得出:随聚合物注入PV数的增加,聚合物驱油效率增大,但增大幅度逐渐变小;随注入聚合物浓度的增加,聚合物驱油效率逐渐增大,其增大幅度逐渐变小。在此基础上,对辽河油田SH高含水油藏进行了聚合物驱和复合驱可行性评价,对比和分析了聚合物驱、聚合物-表活剂驱、聚合物-碱驱以及聚合物-表活剂-碱驱驱油效果,认为聚合物驱为该油藏最优的开发调整方式。  相似文献   

17.
在查阅文献和田间试验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玉米地膜覆盖栽培高产的原因:地膜玉米较露地玉米叶面积指数大,绿叶功能期长,干物质转移时间早,单位土地面积上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增加。文中还对玉米高产栽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Drip irrigation system can achieve high uniformity. When the system is designed for uniformity coefficient equal or more than 70%, the water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can be expressed as a normal distribution and further simplified to a linear distribution. This paper will describe the irrigation scheduling parameters, percent of deficit, application efficiency and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by simple mathematical model. Using this effective model and the irrigation application, the total yield affected by the total water application for different uniformity of irrigation application can be determined. More over, this paper uses the cost of water, price of yield, uniformity of the drip irrigation system, crop response to water application and environmental concerns of pollution and contamination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irrigation schedule. A case study shows that the optimal irrigation schedule can achieve the effect of water saving and production increment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irrigation schedule in which the whole field is fully irrigated.  相似文献   

19.
硼肥在玉米栽培中的肥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硼肥在呼和浩特市玉米主栽区进行肥效试验,了解其对玉米长势及产量的影响.田间及产量调查结果表明:施用硼肥后,玉米长势优于常规施肥,两个试点每公顷产量分别增加6.3%、5.6%,增产显著,增收分别为607元、503元,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