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扩大,传统水产养殖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渔业生产的需求。现有的现代化水产养殖系统主要对水质数据进行检测,尚缺少对水下鱼群异常行为的监测。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基于智能视觉物联网的水产养殖监测系统。该系统与其它水产养殖系统相比,增加对视觉标签的支持,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完成了鱼群异常行为的自动化监测,实现了智能化水产养殖。系统测试表明,该系统对池塘溶解氧、池塘温度、池塘p H值的测量精度高,对鱼群健康参数监测的准确度和实时性高,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信息化建设》2008,(1):63-63
由世界渔业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信息与经济研究中心、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及河南省水产局合作的国际科研项目“基于GIS技术的河南省池塘养殖潜力评估研究”项目总结报告会在河南郑州召开。国内首张池塘养殖潜力评估“数字地图”面世。在这张地图上,点击河南省任何一个地方,电脑屏幕就马上显示出该地区发展水产养殖的潜力及一些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巴管处水产养殖资源丰实,池塘养殖时间长,引入养殖罗非鱼、斑点叉尾回、罗氏沼虾、中华绒螯蟹、淡水白鲳、团头鲂等水产类,获得养殖成功。巴管处水资源丰富但未充分开发利用,养殖多采用传统粗放模式,设备老化未形成规模,有待技术资金投入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4.
不同倍性鲫鲤鱼血液及血细胞的比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异源四倍体鲫鲤、三倍体湘云鲫和二倍体红鲫血液指标(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值、红细胞脆性、比容)、细胞大小(红细胞及细胞核、白细胞、血栓细胞的长、短径值)及它们的显微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并观察了四倍体鲫鲤血细胞亚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在不同倍性鱼中,四倍体、三倍体、二倍体红细胞在数目、脆性、比容方面随倍性的降低而依次升高;血红蛋白无显著差异;在细胞大小上,四倍体、三倍体、二倍体的红细胞及细胞核、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表现出4∶3∶2的比例关系;在红细胞的形态方面,异源四倍体鲫鲤、三倍体湘云鲫、二倍体红鲫存在明显差异.同时发现随着倍性的升高红细胞的短径/长径比值减小.在异源四倍体鲫鲤、三倍体湘云鲫、二倍体红鲫外周血中,均可观察到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血栓细胞,未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但三倍体湘云鲫、二倍体红鲫的嗜中性粒细胞仅有Ⅱ,Ⅲ两种类型,未见含深紫红色颗粒的Ⅰ型嗜中性粒细胞.对不同倍性鱼在血液细胞中出现的共同性和差异性进行了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5.
四倍体鲫鲤与二倍体红鲫交配形成了新型三倍体鲫鱼,该三倍体鲫鱼的体侧扁,近似纺锤形,体色为青灰色,无口须.它们的大部分可量比例性状和可数性状都介于父母本之间,并且一些可量比例性状超出亲本范围,体现出杂种特征.第一年养殖结果表明,把同规格三倍体鲫鱼和二倍体红鲫混养,三倍体鲫鱼生长速度比红鲫快11.11%.性腺观察结果表明三倍体鱼的性腺发育比普通二倍体鱼明显滞后,生殖细胞呈退化现象.与以前用四倍体鲫鲤和日本白鲫交配形成的三倍体湘云鲫相比,三倍体鲫鱼不但保持了生长速度快、不育的特点,而且表现出完全没有口须的鲫鱼类型的特征,这在细胞遗传和鱼类育种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由原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钱志林院长、中国工程院赵法箴院士作序 ,著名水产信息专家陆忠康先生主编 ,国内 39个水产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近百位知名水产增养殖专家共同编著 ,集学术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大型工具书《简明中国水产养殖百科全书》已由中国农业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我国水产增养殖的生产技术和科研成果 ,重点介绍了主要增养殖对象的实用繁殖技术、饲养方法和经验 ,集中反映了我国水产增养殖技术的先进水平。全书共 2 1篇 92章 ,约 2 0 0多万字。内容包括 :淡水鱼类繁殖 ,池塘综合养殖模式与大水面增殖 ,淡水鱼养…  相似文献   

7.
科技图片     
宁波地区水产研究所在海涂池塘中养殖淡水鱼,创造了亩产1220.27斤的高产纪录,图为捕捞现场。  相似文献   

8.
针对近年来舟山市临港工业兴起、养殖空间受到挤压、养殖水质明显下降的现象,如何实现池塘养殖升级、增长方式良性转变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舟山绿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首次尝试在舟山水产养殖业中应用高科技微生物生态技术治理水源,一年来取得显著成效。目前该公司通过吸收消化美国阿科蔓水生态修复系统后再创新,已建立了一整套可操作性强、适合规模化养殖的标准化养殖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9.
前言池塘养鱼对为城市人民生活服务,支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则是发展城郊养鱼的关键。近年来有些省、市创造了不少经验,家鱼养殖亩产达2000斤,混养非洲鲫亩产达3133.4斤,净产2263.5斤(无锡,1976,1977)。为了摸索池塘养鱼高产稳产的规律,在省、市水产局和各级党委的关心支持下,我们从1974年开始,以七一大队“新建塘”作实验池(图1),面积10.3亩,开展以非洲鲫为主体鱼的精养高产实验,对放养密度、品种搭配、饵料、水质以及养殖技术等进行了综合实验,获得初步成效,产量逐年提高,1977年亩产达3115,9斤,净产2983.7斤,并初步摸索出一些池塘精养高产的经验,发现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兹将实验情况报告于下,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创立了二种水产养殖池塘底泥总氮含量简易测定法,分别称为总氨法和硝酸盐法.通过与使用LECO公司的全自动CHN分析仪(Dumas仪器法)进行12个池塘底泥样品的测定结果比对,以及对所建立的回归方程经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均与Dumas仪器法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并回归极显著.二种土壤总氮含量的简易测定法,均实现了简化检测步骤、减少检测工作量、节省检测时间及降低成本,能满足许多水产技术推广站及养殖场等普通的实验室开展池塘底泥总氮含量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