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播报     
《世界知识》2014,(7):76-77
<正>科学家首次直接测到宇宙大爆炸第一波震荡美国科学家近日首次直接探测到宇宙大爆炸第一波震荡,即原始引力波。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称,这是迄今为止证明宇宙膨胀理论最有力的证据。这一发现是由哈佛大学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的科学家们宣布的。他们通过位于南极的BICEP2望远镜探测到了引力波相关的信号。这一望远镜能够探测到宇宙中最为古老的光。NASA表示,这一发现不仅有助于证实宇宙瞬间膨胀,还能够为理论学家提供关于  相似文献   

2.
木雅 《天津科技》2003,30(2):40-40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一项声明,将彻底推翻科学界争论了几十年的“宇宙大坍缩”理论,从而引发宇宙学革命。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NASA宣布了一项新发现,证实宇宙中“暗能”的确存在。这种暗能将抵消宇宙星系重力的作用,使宇宙一直不断膨胀下去,永远也不会发生如剑桥  相似文献   

3.
本世纪天文学的历史由于一种新共识的横空出世而引人关注,该共识使宇宙学家们从那些已让哲学家们忙碌了上千年的冗长争论中解放出来。这场革命引发于上世纪90年代采用宇宙背景探测器(COBE)对宇宙微波背景(CMB)的测量。该探测器的科学新发现极大拓展了对CMB的观测,尤其是来自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WMAP)的观测,其借助基于地面的和气球运载的实验支持。  相似文献   

4.
位于本期物理学热点论文第一位的论文对2001年6月30日升空的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WMAP)在前3年的观测结果对宇宙学的含意进行了讨论。WMAP审查宇宙微波背景(CMB)辐射,从而给我们一张宇宙资产明细表。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4月19日,美国航天局(NASA)的苔丝卫星(TESS,Transiting Exoplanet Survey Satellite)升空,接过了开普勒(Kepler)空间望远镜的使命,开始对全天亮星的系外行星进行搜寻。寻找太阳系之外的行星(称为系外行星,exoplanet)是千百年来人类的梦想。在这茫茫宇宙中,孕育了人类文明的地球,真有那么特殊吗?宇宙中是否存在着类似人类  相似文献   

6.
宇宙     
《科技潮》2007,(11):51-51
美国决定停止搜寻外星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已决定暂停"类地行星探测器"的建造计划,以便拨出足够的资金用于研制新型载人宇宙飞船。美国国会科学委员会主席强调称:"NASA的预算计划不但会对宇宙科学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还会影响到地球学、甚至是整个航空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NASA利用哈勃空间望远镜在系外行星WASP-107b的大气层中探测到了氦气。这是人类首次在太阳系之外的大气层中发现氦元素。该研究已于2018年5月3日发表在Nature上。氦是宇宙中除了氢之外最常见的元素,也是木星和土星等气态行星最主要的组成物质。早期理论推测,系外行星的大气层中,特别是延伸至宇宙中的逃逸型  相似文献   

8.
美国航天航空局(NASA)准备在一个名为“深度撞击”的计划中用一架太空船将成千上万个名字送到一颗名为“腾佩尔1号”的彗星上。“你的名字将和太空船一起旅行,并融入宇宙中最漂亮的烟花中”耗资3亿美元的“深度撞击”是人类第一个实际接触并探索彗星的空间计划。为了加强普通人对这一人类空间探索史上重要行动的关注,NASA决定,在执行任务的“撞击者”飞船上携带一盘微型CD,用于记录人名。目前,NASA已开始通过网站接受报名。2004年12月,该计划开始后,这些名字将随“撞击者”跨越宇宙空间,并于2005年7月3日与“腾佩尔1号”彗星“亲密接…  相似文献   

9.
今年3月1 7日,美国哈佛大学天体物理研究中心的天文学家们宣布探测到与原初引力波相关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B一模偏振信号。如果得到证实,这将是人类宇宙认识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0.
宇宙哲学作为一门精确的物理科学,它的基础就是我们对来自宇宙大爆炸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理解。196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工程师阿诺&#183;彭齐亚斯(Penzias)和罗伯特&#183;威尔逊(Wilson)无意中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宇宙背景辐射的发现在近代天文学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给了大爆炸理论一个有力的证据。彭齐亚斯和威尔逊也因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而获得197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1.
蛇的新用途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的科学家们正在努力研究蛇是如何调节自身血液循环,以便更加深入地研究人类在陆地上和太空中的血压变化。最近,NASA 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作了一项实验,为了便于比较研究,科学家们把蛇分为三类——水栖蛇、陆栖蛇和栖息在树上的蛇。首先把蛇置于增大的引力场中,然后科学家们开始测量在加大的  相似文献   

12.
探索宇宙是人类科学的永恒主题,哈勃天文望远镜使科学家通过测量宇宙膨胀的比率,得到宇宙的年龄大概是130亿年。1989年为了对宇宙大爆炸结构进行测量,美国发射了“宇宙背景探测器”(COBE),COBE使用仪器测量早期宇宙的发散红外和微波背景辐射。  相似文献   

13.
大爆炸宇宙创生理论是以天文学家Hubble的观测为基础的,他声称已发现那些遥远的天体正远离我们而去。此即Hubble氏的宇宙扩张理论。但该理论的证据并不充分,是主观想像。宇宙爆炸理论的另一重要证据是微波背景辐射的测量数据,但它并不表示微波背景辐射温度数据一定是一次爆炸后的结果。把它看成一次原初大爆炸的余烬是勉强的。按照宇宙的定义,人们无法谈论“宇宙寿命”,只可能谈论诸如“地球的寿命”、“太阳系的寿命”和“星系的寿命”。因此我们反对不靠谱的大爆炸宇宙学,因该理论体系漏洞百出,在科学上和在哲学上均不能成立。
  虽然宇宙中看来充满难于解释的力,暗物质和暗能量仍然只是两个假设。另一个假说是存在引力波,但也只是估计,实际情况可能不同。在Newton理论中引力速度是无限大,但在Einstein理论中引力传播速度和引力波波速都是光速c。广义相对论( GR)认为引力与电磁力不同,是弯曲时空的纯几何效应。但现在应思索某些不同的引力模型,例如把引力重新当作平直时空中的自然界的力的传播,从而又研究得出引力速度大于2×1010 c( c是真空中光速)。虽然超光速的引力传播违反Einstein的狭义相对论( SR),却符合Lorentz的相对性理论( LR)。
  在美国,一个宇宙学家团队在2014年3月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他们探测到了宇宙大爆炸之后最初瞬间所产生的引力波,从而导致宇宙的起源再次成为重大新闻。根据BICEP2南极望远镜团队的信息,其结果被誉为大爆炸暴涨理论及其后续理论(多元宇宙)的证明。该成果问鼎Nobel奖也在预测之中。 BICEP2团队在其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极化图像中,确定了一个扭曲( B模式)图案,绪论是检测到原始的引力波。但在后来数月中,由来自Prin-ceton大学和也在Princeton高等研究所的科学家们进行了认真的重新分析,其结论是BICEP2的B模式模型给出的大部分或全部最显著效应没有来自引力波的任何贡献。这种突然逆转应该让科学界认真考虑未来的宇宙学实验和理论。 BICEP2事件也揭示了一个关于暴涨理论的真相;很清楚,暴涨范式是根本无法检验的,并因此在科学上是毫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陈丹 《科技潮》2000,(7):156-159
10年前的4月25日,即1990年4月25日,美欧联合研制的哈勃空间望远镜,由发现号航天飞机送入地球轨道,以探索宇宙的奥秘——这项计划已经取得了远远超出预期的成果。10年来,哈勃空间望远镜为我们传回了大约2.9万张高质量的精美图片,而这些图片所展现的是我们似曾相识但更多是陌生的宇宙图景。正如哥伦布当年曾想寻找通往东方的道路,却意外地发现新大陆一样,今天的哈勃空间望远镜也意外地发现了许多人类未曾想象过的天文现象,在天文发展史上展开了新的一页,给人类认识宇宙带来新的飞跃。“哈勃”计划始末哈勃空间望远镜是美国航天局(NASA)与  相似文献   

15.
进一步探讨暗物质、暗能量、引力波-中微子及力的统一问题,结果认为:(1)以宇宙大部分星系合并成的重力真空星的类似局部暴涨解释了宇宙加速膨胀的可能是暗能量的高比例之源;证明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等BICEP2望远镜发现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B模式偏振信号,可能是宇宙暴涨与上述的类似局部暴涨的引力波叠加作用的结果。(2)英国《自然》杂志发表的76个"黑洞"探测所发现的强大的磁场,客观上较强有力地支持作者提出的"黑洞"(暗星)的夸克星模型:由1/3基本电荷的正负夸克以类似于金刚石的正四面体"空间点阵"组成。质能守恒定律提示1/3基本电荷的夸克可能是空心结构。(3)进一步支持"黑洞"(暗星-夸克星)作为暗物质的候选者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祁增年 《少儿科技》2008,(Z1):17-17
1东部空间和导弹试验中心位于美国东部佛罗里达州东海岸的梅里特岛,创建于1949年,原名肯尼迪航天中心,1977年改名为东部空间和导弹试验中心,是美国宇航局(NASA)进行载人与不载人航天器测试、准备和实施发射的最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17.
《世界知识》2010,(14):70-70
欧洲航天局7月5日宣布,该机构的宇宙探测卫星“普朗克”根据此前收集的数据,绘出了首幅宇宙全景。它将有助于科学家了解宇宙大爆炸后各种天体的形成过程。欧航局当天发表公报说,这幅图的珍贵之处在于捕捉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它形成于宇宙大爆炸时期,经过137亿年的漫长旅行才到达地球,对研究人员而言,  相似文献   

18.
宇宙中不仅飞驰着眼睛可以看见的光(可见光),还有眼睛看不见的光(电磁波)。这其中就有超新星爆发和黑洞等天体发出的高能“X射线”。用X射线进行观测,可以查明宇宙中正在发生的许多用可见光观测无法探知的激烈现象。美国宇航局(NASA)引以自豪的X射线太空望远镜“钱德拉”持续观测宇宙高能现象已有近10个年头,本文就来集中介绍NASA在最近一年所公布的这台X射线太空望远镜所获得的最新图像。  相似文献   

19.
 2014年3月17日,美国哈佛大学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John Kovac 等人(BI-CEP2团队)召开发布会,宣布首次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找到由引力波留下的B模式极化信号。被誉为“时空涟漪,大爆炸回响”的原初引力波被认为是人类迄今为止可以捕捉到的来自最早宇宙--约138亿年前的信号。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负能反正物质星体的作用,提出了以特大负能反正物质星体为中心的正反物质对称宇宙模型,对宇宙的加速膨胀和我们宇宙的接近临界态的膨胀与微波背景辐射的“天空大余弦”等作出了统一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