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3 毫秒
1.
由于现代建筑结构的高度日益增高,辅助设施也日见普遍,建筑物的开孔是有效的办法.但开孔梁或板的理论研究有其困难的一面,尤其是开孔后变形更无一般的算法.参考他人对混凝土开孔梁变形的研究结果,基于混凝土开孔梁变形特性,即变形曲线受孔的空腹桁架作用明显,变形曲线基本可以看成是同类型实心梁的变形与考虑孔空腹桁架作用产生变形的叠加,从而对由于开孔引起的刚度变化用相应实心梁进行模拟.通过计算相应实心梁的变形,就可以等效地计算出开孔梁的变形,从而给出混凝土开孔梁变形的一个简便而实用的算法.算例结果也表明此计算开孔梁变形的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由于现代建筑结构的高度日益增高,辅助设施也日见普遍,建筑物的开孔是有效的办法。但开孔梁或板的理论研究有其困难的一面,尤其是开孔后变形更无一般的算法。参考他人对混凝土开孔梁变形的研究结果,基于混凝土开孔梁变形特性,即变形曲线受孔的空腹桁架作用明显,变形曲线基本可以看成是同类型实心梁的变形与考虑孔空腹桁架作用产生变形的叠加,从而对由于开孔引起的刚度变化用相应实心梁进行模拟。通过计算相应实心梁的变形,就可以等效地计算出开孔梁的变形,从而给出混凝土开孔梁变形的一个简便而实用的算法。算例结果也表明此计算开孔梁变形的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结构模型,利用正交设计原理与回归分析方法,在计算机上进行混凝土开孔梁仿真试验,详细研究、分析开孔梁刚度及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4.
在梁中开孔能够进一步满足结构功能要求,其中开孔参数的设计是重要一步。笔者在预应力开孔梁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用模糊规划方法,以开孔参数为设计变量,将预应力梁力学特性回归方程、应力强度计算公式转化为模型约束函数,从而建立模糊优化模型,对开孔尺寸进行优化设计,得到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最优解答,所得计算结果对工程应用中预应力开孔梁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随着列车速度的不断提升,列车由明线驶入隧道所引发的微气压波问题变得日益突出,有关研究表明:组合型式缓冲结构较单一型式缓冲结构能更好的缓解微气压波的影响,为了进一步减缓微气压波对隧道周边环境的影响,本文提出了台阶开孔式组合型缓冲结构。基于 两方程紊流模型,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从开孔距离、开孔率、开孔数量、开孔位置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对列车驶入隧道所引起的初始压缩波压力和压力梯度值进行具体分析,得出优化设计参数。台阶开孔式缓冲结构对初始压缩波压力最大值的影响较小,最大压力值差值保持在10Pa内,但对初始压缩波压力梯度值影响较大。当开孔距离为4m、开孔率α为36%、开孔数量为2孔、开孔位置为顶部开孔时,为最优工况,对压力梯度的减缓效果达到了60.14%。  相似文献   

6.
混凝土开孔梁抗弯设计的回归优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外混凝土开孔梁实验结果为依据,以开孔参数为主要设计变量,用多元回归方法得到相应的回归方程;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优化目标函数及约束方程,采用约束变尺度方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所述方法可靠、简便,可应用于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7.
开孔板连接件剪切受力机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新的开孔板连接件抗剪承载力测试方法.共进行七组21个试件试验,测试开孔板连接件的荷载-滑移关系,观测开孔板连接件的破坏形态.结果表明:每组试件的荷载-滑移曲线重复性较好,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测试方法的合理性.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开孔板连接件的破坏性质及影响开孔板连接件抗剪承载力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基于有限元法的冷却塔结构开孔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基于ANSYS开放式技术平台可以较好地模拟双曲线冷却塔开孔整个受力过程,因此,依托实体工程结构建立其开孔前后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对开孔结构的受力性能进行参数化分析,探讨了在自重和风荷载作用下,孔洞形状、尺寸及位置与结构应力集中和稳定性的关系,并提出了开孔后的补强措施,以为优化开孔设计、提高结构强度和稳定性作参考。  相似文献   

9.
现有的开孔板连接件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基本上是基于开孔板连接件的推出试验结果,通过数值回归分析得到的。但是由于试验方法和试件尺寸的不同得到的试验结果不同,使得各个计算公式相差较大。本文根据开孔板连接件的试验破坏形态,分析了开孔板连接件的破坏机理,采用理论方法推导了开孔板连接件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本文提出计算方法与其吻合很好,具有较高的精度,可被工程设计使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四根矩形开孔梁和一根实腹梁的对比试验,观察了在梁的弯剪区段开定位孔的情况下配置不同方式补强钢筋的开孔梁裂缝的出现、发展和最终破坏形态。通过测试钢筋及混凝土试件表面的应变,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可提高混凝土开孔梁抗剪性能的补强筋的配筋方式。  相似文献   

11.
以国外混凝土开孔梁实验结果为依据,以开孔参数为主要设计变量,用多元回归方法得到相应的回归方程,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优化目标函数及约束方程,采用约束尺度方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所述方法可靠,简便、可应用于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12.
利用ANSYS分析软件对开切双卸压槽井壁与表土共同作用的受力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可知,开切单卸压槽后内层井壁竖向应力衰减率为38.6%左右,开切双卸压槽后内层井壁竖向应力衰减率为59.5%左右。由此可见,开切双卸压槽极大地改善了内层井壁的受力状况。内层井壁开切双卸压槽后,当地表再次下沉且下沉量小于卸压槽的允许压缩量时,井筒内、外壁和地层变形协调,内层井壁上的竖向应力以及外壁上的竖向摩擦力均没有急剧变化。  相似文献   

13.
开切双卸压槽井壁与表土共同作用的力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NSYS分析软件对开切双卸压槽井壁与表土共同作用的受力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可知,开切单卸压槽后内层井壁竖向应力衰减率为38.6%左右,开切双卸压槽后内层井壁竖向应力衰减率为59.5%左右。由此可见,开切双卸压槽极大地改善了内层井壁的受力状况。内层井壁开切双卸压槽后,当地表再次下沉且下沉量小于卸压槽的允许压缩量时,井筒内、外壁和地层变形协调,内层井壁上的竖向应力以及外壁上的竖向摩擦力均没有急剧变化。  相似文献   

14.
针对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问题,现阶段研究的重点是找到更为有效减缓微压波的途径。采用数值分析中的动网格技术,对高速列车突进设置有非交叉开口型与交叉开口型缓冲结构的隧道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开口在减缓气动效应的作用上,会相互影响;修建适当的交叉开口型缓冲结构可以更有效地降低压力梯度峰值,在工程不变的情况下,降低率最大可达到8%;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分析,给出了两开口缓冲结构的最佳修建形式,并为交叉开口型缓冲结构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把文[3]中的半开结构推广到了任意的非空集族,使得文[3]的结论一般化。同时还给出了一个从任意非空集族来构造半开结构和拓扑的方法,并讨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通过改进单螺杆挤出机,成功开发了长纤维增强聚丙烯热塑料材料在线混合技术。研究了分流板的开孔直径、开孔率、孔间距以及分流板与螺杆头部之间的距离对于长纤维形态的影响,并且测定了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开孔直径与纤维长度之间的比值小于0.5、开孔率小于0.2时,分流板对于长纤维形态影响较大,而孔间距的变化对于长纤维形态没有影响。相对于单孔设计,分流板的多孔设计形式有利于纤维分布和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流板与螺杆头部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既能保持纤维长度又能有利于挤出。对于特定形状的分流板,局部阻力系数可以作为一个可靠的参数来控制纤维形态。  相似文献   

17.
剪力件是组合梁桥中钢腹板和混凝土上下翼缘板连接的关键构造,研究开孔波折板剪力件的力学性能是该种连接件设计的关键环节。通过38个开孔波折板剪力件试件及8个开孔板(PBL)剪力件对比试件的静载推出试验,研究考虑不同参数影响的开孔波折板剪力件静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并给出开孔波折板剪力件屈服承载力及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开孔波折板剪力件推出试验过程可以划分为外荷载达到屈服承载力之前的线性阶段、荷载由屈服承载力增加到极限承载力的塑性阶段以及破坏阶段;影响开孔波折板剪力件抗剪承载能力的主要参数为混凝土强度等级、开孔孔径、贯穿钢筋面积、开孔板厚度等。同等条件下,开孔波折板剪力件抗剪承载力比PBL剪力件提高约1.5倍;给出的计算公式物理意义明确,其计算结果与本文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可用于开孔波折板剪力件的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18.
对焦炭塔液压-卡扎里密封快开底盖机进行强度分析。得到液压-卡扎里密封快开底盖机的整体变形图、总体应力分布图、底盖应力分布图、底盖法兰局部应力分布图、活套应力分布图及整体的位移分布图。且对几个危险截面安全性进行评定,进而对结构进行优化。通过对液压-卡扎里密封快开底盖机强度分析可有效控制可能出现的危险,为此类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节段模型静力三分力与测振风洞试验,研究了0°~90°风偏角下不同宽高比B/H与不同腹板开孔率的H型吊杆横风向驰振特性.B/H=2.4的模型静力试验显示:腹板全封闭时,在0°~8°与64°~90°偏角区间内存在驰振失稳可能,随开孔率增大,驰振失稳偏角区间有所减小且失稳危险性有所降低.B/H=2.4的模型测振试验显示:腹板全封闭模型在0°与5°偏角较低风速即发生了驰振;开孔率为14%与27%的模型试验风速区间内均无驰振现象,不过开孔率为38%模型在80°,85°,90°偏角高于90 m/s风速下均发生了驰振.宽高比B/H=1.6腹板全封闭模型试验显示,0°与5°偏角较低风速下也出现了横风向驰振;开孔率38%模型在85°与90°偏角高于110 m/s的风速下也发生了驰振.与改变宽高比相比,适度腹板开孔可明显改善H型吊杆驰振特性.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当前研究关注的典型开孔钢板连接件构造形式;从不同连接件试验方法的角度详细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针对相关力学性能的研究;并对开孔钢板连接件已有实验研究成果进行讨论,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