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汤震宇 《科学通报》1995,40(11):1036-1036
变性的完整蛋白质分子在体外再折叠的研究虽然不能完全模拟体内新生肽链的折叠,然而它可以对蛋白质的折叠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因此近年来对于变性蛋白质再折叠的研究引起了人们广泛的重视.过去我们曾经研究了经脲或盐酸胍变性的肌酸激酶的再折叠与复活,发现在适当的条件下,变性的肌酸激酶可以再折叠至接近天然构象状态,酶活力亦可恢复至接近初始酶活力.比较再折叠与复活的动力学过程,发现酶分子再折叠和复活不是同步进行,在再折叠基本完成之后,酶的复活尚有一个很长的慢过程.我们曾用OPTA专一性的标记酶的活性部位,形成一个荧光基团,以此为探针探测在低浓度脲溶液中失活时活性部位的构象变化.在本文中,我们用这个荧光探针,探测了在胍变性肌酸激酶再折叠过程中,酶的活性部位的构象变化过程,并与整个分子的再折叠和酶的复活过程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
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既是酶又是分子伴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志珍 《科学通报》1998,43(13):1345-1353
蛋白质和新生钛折叠的概念近十年来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新生肽成熟为功能蛋白需要分子伴侣和折叠酶的寿命才能完成。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是一种折叠酶,同时也有分子伴侣活性,该假说得到越来越多体内外实验的支持。分子伴侣活力可能是酶分子在进化过程中获得的新的性质,以提高酶催化效率,并在与蛋白质折叠有关的生命活动中发挥新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A至I RNA编辑: 遗传信息修饰的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芳  罗晓星 《科学通报》2003,48(12):1251-1255
A至I RNA编辑(A-to-I RNA editing)是一种遗传信息修饰机制, 是基因调控在转录后水平发生的另一重要事件, 也是对分子生物学理论的重要补充. A至I RNA编辑酶可催化转录初产物RNA前体(pre-RNA)中特定部位的腺苷转变成肌苷, 从而产生新的遗传密码, 是蛋白质分子多样性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研究发现, 哺乳动物体内已知的几种A至I RNA编辑底物均编码具有重要功能的蛋白质, 其编辑变化可引发相应疾病, 提示A至I RNA编辑缺陷可能与多种疾病的发生相关. 由于目前明确的A至I RNA编辑的底物较少且均局限于中枢神经系统, 寻找更多新的受ADARs调控的下游基因, 并对其功能进行研究, 将有助于阐明A至I RNA编辑的生理和病理意义, 并将对分子生物学理论作出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4.
蛋白质研究的挑战:无固有折叠模式的肽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克夷 《科学》2007,59(1):30-34
蛋白质是由肽链构成的。传统概念认为蛋白质一定是具有特定折叠模式的、有功能的肽链。早年的蛋白质变性理论指出,在极端条件下,蛋白质的立体结构由紧密变得松散.同时丧失其固有的活性,这个过程就是变性。1950年代,一些研究蛋白质的化学家提出,蛋白质的结构具有特定层次:一级结构是蛋白质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序列:二级和三级结构是蛋白质的立体结构:亚基组装产生了四级结构。  相似文献   

5.
Creighton  TE  范宗理 《世界科学》1989,11(1):24-24
直到目前,蛋白质的折叠仍还是相当神秘的问题。由于蛋白质的结构错综复杂,所以难以被理解和预测。线性多肽链是如何折叠成复杂的立体结构的呢?对此的答案,只不过是推测而矣。实验数据很少是有效的。未折叠的蛋白质和不完全的结构区呈现着随机的螺旋形。被分析的多数折叠转移都是相互纠缠在一起的;而且可用于确定折叠方式的部分折叠的中间物并不大量出现。可用于解释折叠方式的动力学被由临近脯氨酸残基肽链的较慢的顺反式异构化作用引起的蛋白质的异源性所搞乱。出现在活体内的折叠非常有效,实际是无法看见,并不可能对其进行研究。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在波士顿召开的为期3天的专题讨论会,搞清了所发生的许多变化。大量热心的与会者,对该领域进行了广泛的评价,从小肽的构形特点到体内折叠以及复杂病毒蛋白质的装配;从了解较清的去垢剂(一种改性的枯草杆菌蛋白酶)问题,到凝胶原中的缺失所造成的医学问题。  相似文献   

6.
张晶  王程远 《自然杂志》2024,(2):95-104
中心法则描述了遗传信息从DNA到RNA再到蛋白质的传递过程。转录过程是RNA聚合酶以DNA为模板合成信使RNA的过程,翻译过程是核糖体利用信使RNA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与真核生物不同,细菌和古菌没有细胞核膜的分隔,其转录过程和翻译过程在相同时间、相同位置上进行。其中,RNA聚合酶与核糖体相互协同,同步完成转录和翻译的现象被称为转录翻译偶联。转录翻译偶联是细菌和古菌的一种重要基因调控机制,能同时有效地调控转录过程和翻译过程,是细菌适应复杂环境的重要生物学基础。数十年来,大量的研究逐步揭示了细菌转录翻译偶联机制在细菌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一系列参与转录翻译偶联过程的调控因子也被鉴定发现。近期,基于不同偶联状态的转录翻译偶联复合体结构的突破性研究,首次系统地展示了在不同信使RNA间距下,转录翻译偶联过程的动态变化,为后续研究转录翻译偶联基因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吴家睿 《科学》2005,57(2):29-30
根据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central dogma).遗传信息在几乎所有生物体内都是从DNA传递到RNA,然后再从RNA流向蛋白质。显然,RNA是一座“桥梁”,负责DNA和蛋白质之间信息的流通。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是将基因组DNA上的基因信息“复写”到一种称为mRNA的RNA分子上,然后再将mRNA含有的基因信息“翻译”为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相似文献   

8.
慈云祥  高体玉  董建强  阚秀  郭振泉 《科学通报》1999,44(17):1861-1866
测定了乳腺正常、增生症、纤维瘤和浸润导管癌组织的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 ,应用去卷积、二阶导数和曲线拟合方法处理酰胺Ⅰ带 ,获得乳腺组织中蛋白质二级结构的组成 .结果表明 ,这些组织中蛋白质二级结构的组成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纤维瘤的变化最明显 ,非典型螺旋结构是螺旋结构的主要成分 ;癌变组织中分子间β 折叠与分子内 β 折叠相对含量的比值最高 .乳腺组织中蛋白质二级结构组成的分析对乳腺组织的类型和良、恶性质的鉴别将具有重要意义 .  相似文献   

9.
柔性链高分子折叠片晶界面相的观测与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柔性链高分子形成的半结晶聚集体中,长链大分子以有规折叠方法生成大量微小片晶与无规链形成的非晶相共存.由这种结晶与非晶所组成的两相结构模型已被广泛接受并用来描述其凝聚态结构与物性.我们曾对经不同方法制作的聚乙烯(PE)的结晶形态进行研究,都显示出微晶均为折叠链片晶,厚度从10~100nm,分子链轴与片晶面垂直.从有规排列的结晶区域到完全无规链的非晶区域间,应还存在一过渡区域或者界面区域,其分子链的形态及  相似文献   

10.
向义和 《自然杂志》2005,27(6):339-345
文章具体地介绍了遗传信息表达机制的发现过程:克里克关于序列假设、中心法则、模板RNA和连接物RNA的提出及其实验背景;信使RNA概念的形成及其转录机制的发现;转移RNA的功能及其结构的发现;在核糖体上蛋白质合成机制的确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