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铜锁 《科学通报》2007,52(4):380-383
从理论与实验两个方面讨论了利用热分析法探测固体核径迹的可行性, 并将热分析法探测固体核径迹与光学显微镜计数固体核径迹的方法进行比较, 得出用热分析法探测固体核径迹是一种可行的固体核径迹探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光声显微镜     
本期实验技术栏内《光声显微镜》一文介绍了它的原理以及它在研究物体亚表面性质及结构中的应用。《共振电离光谱》是一种通过对带电粒子的探测以获得超灵敏度的分析方法。此两项新的实验技术,皆以其独特的特点,为科学界所重视。  相似文献   

3.
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高凡 《科学通报》1993,38(13):1186-1186
1986年,诺贝尔奖获得者 Binnig 及其同事 Smith 进一步发展了能工作于低温环境的扫描隧道显微镜,从而将扫描隧道显微学的研究工作推进到低温领域.利用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开展了超导、电荷密度波(CDW)和自旋密度波(SDW)等方面的研究.扫描隧道谱学(STS)是扫描隧道显微学的另一分支,它的作用在于研究样品的表面电子态.在低温下进行扫描隧道谱的研究,能显著减小谱线热展宽的影响,得到更精确的数据.许多相变同时会伴随着晶格结构或电子态密度的改变,其相变点往往在液氮或液氦温区,要研究这些课题也要借助于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  相似文献   

4.
一门全新的探测技术——T波成像系统脱颖而出,引起了科技界的关注。对大众来说,T 波十分陌生,其实它可说是最高频的无线电波,但因其较难利用,长期以来很少有人问津。T 波为何意?T 是T era(垓=10~(12))的简意,T 波是 T 赫兹(Hz)波的意思,它处在红外波与无线电波之间。这是科学家早就知道的一种电磁波,但利用 T 波作为一种成像手段,可说是一项突破。1995年5月,在美国巴尔的摩城召开了一年一度的激光和光电学年会。被人注目的贝尔实验  相似文献   

5.
刘世良 《自然杂志》1995,17(1):27-30
航天隐身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综合性技术。其实质就是应用系统工程思想来设计航天飞行器,最大限度地降低雷达、红外及其他光、电、声、探测器对它的识别能力,从而提高它在一定遥感探测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具体手段有:以隐身为目的地进行飞行器外形设计,使用吸波材料,实施电子对抗等多种。本文概述这门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相似文献   

6.
声学显微镜实验员认为,听一次胜过看十次。他们的这一结论是有充分论据的。高频和超高频波能局部地传递到物体的深处,并能将它们的内部结构描绘出来。这一论据是从物理机械性能——密度、弹性和韧度出发的。关于声学显微镜这一概念,苏联学者早在一九四九年就已提出过。此后不久,制成了利用超声波来测试的首批声学显微镜,然而灵敏度远远不如其他种类的仪器,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很低。为了圆满地完成任务,必须有一种超声装置,也就是说必须有一种高频波。诚然,这是几十年以后的事情了。一九七四年,第一架超声波显微镜终于问世了。它是由美国学者奎特研制成功的。一九七八年夏天,科学家们宣布:他们已经研制成功了一种仪器,这种仪器的测试能力不亚于光学显微镜。  相似文献   

7.
最近,关于超冷原子波有了突破性的新发现,它将可能导致原子激光技术方面的进一步发展,并最终被用于预告地球上的火山爆发和探测可能存在于木星系上的地下海洋。 这种由原子形成的波,我们称之为原子孤立波,它能保持其本身的形态和能量。目前,在美国休斯敦  相似文献   

8.
TGS-PVDF复合材料的热释电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王民 《科学通报》1990,35(5):339-339
复合材料是当前材料科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用于红外探测的热释电材料也向复合材料方向发展.这种材料是由单晶粉末和有机聚合物混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它不仅具有良好的压电性和热释电性,而且柔性好、成本低,易制成大面积均匀薄膜,从而得到广泛研究.在压电方面已向实用化发展;在热释电应用方向也显示出良好的前景.本文将首次报道一种新型复合材料——硫酸三甘氨酸(简称TGS)单晶粉末与聚偏氟乙烯(简称PVDF)复合物的热释电性质。  相似文献   

9.
激光和金属表面的作用可以形成表面等离子体波 (SPW) ,基于SPW技术发展了许多探测和加工技术 .本文主要介绍激光和金属表面作用产生表面等离子体波的机制以及SPW技术在一些领域的最新应用情况 ,例如精密角度传感器、液体传感器及内表面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10.
如今扫描隧道显微镜(S TM)已成为追踪、探测材料表面构形的常规装置.这一装置的原理是利用了电子可能跃过两个紧凑且分隔的传导表面间(一是毫微米尺寸的显微镜测头,另一为被测样品)的绝缘间隙的极小几率.在此基础上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隧道扫描显微镜(STM)有一个缺点,即它只适于金属和半导体材料表面的探测,而对绝缘材料却无计可施,原因是从STM的探头至绝缘材料的表面形不成某种通路.为此,STM的发明者之一的宾尼博士(Binnig)及其苏黎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对策:即将STM的探头改成由金刚石材料制成,这样通过利用存  相似文献   

12.
这不是科学幻想小说.它是我们关于宇宙如何始于"热大爆炸"的最佳理论,而且有可靠的证据支持它.天文学家能够测量到随宇宙不断膨胀而迅速后退的遥远星系.他们能够探测余辉,而在这次膨胀前它  相似文献   

13.
宋一峰 《科学通报》1987,32(3):211-211
α径迹探测技术用于地震监测已取得了新的进展。并在震情监测和地震预报方面收到了一定的应用效果。α径迹(track)测量是利用透明薄膜(或电影胶片)为探测器。探测薄片埋没在土层中进行照射,通过21天的积累周期,将薄片蚀刻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读数。径迹测量与闪烁法测氡具有等效作用,可以达到测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采用非平衡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通过向扶手椅型和锯齿型单层石墨烯施加持续时间为1 ps的局部热脉冲,研究了其瞬态导热规律和特性.模拟结果表明,热脉冲在石墨烯中激发出两道以不同速度传递的波,一道波具有宏观动量,传播速度等于声速,是系统受热膨胀形成的声波(第一声);另一道波无宏观动量,传播速度约为声速的1/3,是晶格无规则振动形成的热波(第二声).热脉冲激发的声波是纵波,能量传递只有纵向分量,而热脉冲激发的热波是由面内横向晶格振动形成,只有横向能量分量.热量传递表现出的各向异性说明,在热脉冲传递过程中系统处于非平衡状态.另外,统计得到热脉冲能量传递距离与时间的关系约为2 1.80????t,说明热脉冲能量在石墨烯中是以弹道-扩散的方式传递的,弹道输运越强,热波现象越显著.热波波峰区域的能量传递为弹道输运,而在高温扩散区和热波衰减部分的能量传递则为扩散输运.  相似文献   

15.
宋礼庭 《科学通报》1986,31(2):129-129
弱色散等离子体中非线性离子声波由Korteweg de Vriles(Kdv)方程控制,它们解是一系列孤波。等离子体不均匀,离子声孤波由变系数Kdv方程描述。强色散均匀介质非线性离子声波包由非线性Schr(?)dinger方程控制,它的解也是稳定的波色孤立子。Mohan和Buti研究了非均匀介质情况,得到了修正的非线性Schr(?)dinger方程。本文考虑了热离子效应,在背景非均匀态更接近实际情况下,应用同样方法处理了非线性离子声波。  相似文献   

16.
刘静 《科学通报》1997,42(2):147-150
生物传热学是一门新兴的不断发展着的科学,它正在根据一些新的发现和认识使其基本命题和定理不断趋于完善,并由此而提出新的概念。本文报道对生物传热热波方程的一个重要改进。  相似文献   

17.
正由于探测目标与太阳的关系问题,月球与深空探测面临受天体遮挡长期无太阳光照或远距离弱太阳光照,无法满足探测器能源需求的严重问题.空间核动力源(同位素热/电源、反应堆电源/推进系统)由于其自主能源供给,被认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与地球表面应用相比,空间核动力源的应用有着特殊的安全要求.与地面核能应用不同的是,空间核能源的使用频次低,而且会因为飞行项目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其体  相似文献   

18.
近来从媒体上看到了不少关于"读史热"的报道,从阎崇年、易中天到当年明月,从《正说清朝十二帝》、《品三国》到《明朝那些事儿》,一股全民"读史热"掀起一波又一波的高潮,图书销售排行榜的前列也总是挂着这一类的读物.  相似文献   

19.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太赫兹科学与技术在多个基础研究及工程应用领域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辐射源、传输与控制及探测感知是太赫兹技术进一步发展需要继续探索的三个重要方面。太赫兹波应用的共同基础是使其与物质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以携带信息、传输能量等,实现这些过程往往需要对太赫兹信号的振幅、相位、频率、偏振、波前等电磁特性及自旋角动量、轨道角动量等光子特性在时空维度上进行调控。上述调控可以直接在辐射源处进行,也可以在传输过程中引入额外的功能器件。文章介绍了几种最具代表性的、基于源及器件的太赫兹波调控技术,并总结其基本原理、发展历程及最新进展。太赫兹波调控技术的发展将为太赫兹波的进一步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自从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史波尼克"发射以来,行星探测经历了许多成功与失败。特别是35年前美国停止了"阿波罗"探月计划以来,期间尽管有空间探测计划,但鲜有大科学项目。对此,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一评估小组对已经进行过的和正在进行的空间计划梳理后提出了新的行星探测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