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馒头山铜矿位于甘肃省永昌县西南方向约30km处,通过对该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热液作用为馒头山铜矿床最主要的形成因素。矿体赋存充填在加里东晚期似斑状二长花岗岩裂隙中石英脉及石英脉两侧云英岩化似斑状花岗岩中。系统总结了馒头山铜矿的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分析了矿床的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通过论述初步认为该矿床是岩浆期后高温热液型钨铜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2.
赣西北武宁县石门寺钨矿是大湖塘世界级超大型W-Cu-Mo多金属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钨资源量占矿集区钨资源总量的67%,其中细脉浸染型钨矿体占矿区钨矿总储量的74%,是矿区最重要的矿化类型。石门寺细脉浸染型钨矿产于燕山期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的内外接触带,与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的成岩时间一致,矿石硫同位素显示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反映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为细脉浸染型钨矿提供了钨金属,控制了矿体的成矿时间和产出空间。石门寺矿区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的源岩双桥山群含钨量高达9.16×10-6,部分熔融时钨金属趋于进入岩浆。富钨岩浆发生结晶分异,残留岩浆中钨金属得到进一步富集,该残留岩浆汇集到岩体顶部,出溶成矿流体。岩浆出溶的成矿流体使围岩晋宁期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燕山期的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发生云英岩化,导致岩石中铁、锰和钙等元素析出;这些铁、锰和钙与成矿流体中的钨金属结合,形成细脉浸染状黑钨矿和白钨矿。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的内、外接触带是矿体产出的空间,云英岩化的范围指示矿体产出的位置,岩体接触带和云英岩是找矿的直接标志。紧邻矿体的、产于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顶部的具有流体出溶性质的似伟晶岩壳岩性特征明显,野外极易辨认,可作为找矿的标志层。富钨的高分异S-型花岗岩小岩体及控岩构造是找矿的区域标志。  相似文献   

3.
桃园钼矿床属中温热液脉型矿床,围岩蚀变具线型对称特征。蚀变以钾化与硅化和成矿关系最为密切。根据蚀变岩在空间上的分带特征与矿化强度之间的规律,可以确定成矿范围,指导找矿。  相似文献   

4.
皖南大坞尖钨(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坞尖钨(钼)矿床是皖南地区新发现的小型钨(钼)矿床.该矿床的矿体主要呈似层状,主要赋存于蓝田组下段白云质灰岩和钙质泥岩中.赋矿围岩以强烈的绢云母化、硅化和碳酸盐化为特征,矿石矿物为白钨矿和辉钼矿,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和绢云母.矿床的形成可划分4个成矿阶段,即无水矽卡岩阶段、含水矽卡岩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的综合分析研究,认为大坞尖钨(钼)矿床属矽卡岩-云英岩复合型热液矿床,研究区具有重要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5.
金盆钨矿床位于大西沟-黄金美钨(钼)矿化带内,通过矿床地质特征研究指出该矿床成因类型为矽卡岩-石英脉型钨矿床。根据成矿地质条件,结合典型钨矿床特征及区域对比研究,初步建立了金盆一带矽卡岩型-石英脉型钨矿的成矿模式。依据金盆钨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明确了金盆钨矿床的找矿地质条件、信息准则与标志,对于金盆矿床深部及边部、以及江口-太白庙一带的矽卡岩型、石英脉型钨(钼)多金属矿的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金盆钨矿床位于大西沟-黄金美钨(钼)矿化带内,通过矿床地质特征研究指出该矿床成因类型为矽卡岩-石英脉型钨矿床。根据成矿地质条件,结合典型钨矿床特征及区域对比研究,初步建立了金盆一带矽卡岩型-石英脉型钨矿的成矿模式。依据金盆钨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明确了金盆钨矿床的找矿地质条件、信息准则与标志,对于金盆矿床深部及边部、以及江口-太白庙一带的矽卡岩型、石英脉型钨(钼)多金属矿的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该区金矿受地质构造和粉砂质板岩及绢云母板岩体联合控矿明显,初步认为成矿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充填一交代型矿床。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热液流体作用强烈,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找矿标志显著。通过进一步对该矿床(点)及其外围预测靶区的普查评价工作,特别对其深部的勘查,该区有望成为一个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较大的金矿开发基地。  相似文献   

8.
通过几年的野外勘查工作,大水沟矿区在找矿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矿区内圈定了2处水系沉积物综合异常,通过异常查证,目前发现了3条矿化蚀变带,圈出金矿体5条、铜矿体1条、钼矿化体1条、铅锌银矿化脉1条。其中金矿体主要赋存于蚀变的碎裂岩中,对发现的矿体沿走向进行了槽探揭露、钻探深部验证控制,矿体沿走向、倾向具一定延伸,深部品位变富,与邻近五龙沟金矿田具有相似的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规律,说明该矿区具有较大的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在日沟火山岩区地质概况;研究了花岗岩杂岩体的岩石特征和含矿性;认为成矿物质来源一是侵入岩浆带来的成矿物质;二是火山活动带来了含矿的气热液;三是热液与围岩交换来的成矿物质。矿化显示出石英钾长石—钼矿化、石英绢云母泥化—铜矿化、青盘岩—铅锌银砷矿化等三个分带,具有斑岩型矿床的矿化分带特征,深部找矿前景可观。  相似文献   

10.
大马尖山铜钨多金属矿赋存于石英斑岩体附近100 m范围近南北走向的断裂带中,赋矿岩性以下志留统下段(S11)粉砂质板岩为主,其次为下志留统上段(S21)千枚状砂质板岩.矿体呈脉状、透镜状、扁豆状产出,走向较稳定,形态变化甚大,矿体两端贫中间富,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铜矿、辉铜矿、蓝铜矿、斑铜矿、白钨矿、黑钨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砷矿物主要为毒砂,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绢云母、绿泥石.矿石构造主要为浸染状构造,其次有块状构造、脉状构造、斑状构造、角砾状构造及皮壳状构造.矿化体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钾化、绢云母化、毒砂化等.研究认为,本矿床成因为与石英斑岩有关并由构造控制的中高温—低温热液硫化物充填—交代铜钨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1.
从早期到晚期黑山梁钨钼矿石英脉型矿床,均一温度逐渐降低,盐度逐渐降低,密度逐渐上升.矿床的成矿深度为2.63~3.54 km.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显示,黑山梁石英脉型钨钼矿床的成矿流体属于CO_2-H_2O-NaCl(SO_4~(2-))体系.氧同位素研究显示成矿流体具岩浆水特征.金属硫化物中硫同位素表明成矿热液中硫的来源主要是幔源硫或岩浆硫.引起矿质沉淀的主要原因是流体混合导致温度、压力下降等环境条件的改变,以及水的加入.黑山梁石英脉型钨钼矿床的初始成矿流体可能来自于岩浆分异热液,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天水热液的掺入比例显著增大,具岩浆水特征.  相似文献   

12.
花南沟钨钼矿是甘肃北山地区近年来发现的一个与花岗岩有关的大型斑岩型、石英脉钨钼矿床。花岗岩基本属于形成在低压条件下,产于地壳伸展减薄的构造背景下浅成的A型花岗岩,钨、钼矿化多与A型花岗岩有关。矿区北西、北东向断裂及次一级裂隙、石英脉发育地段发育有辉钼矿化,部分石英脉中含有白钨矿化,矿体在深部具富集趋势。  相似文献   

13.
金长沟金矿泥盆系舒家坝组第三岩性段。区内金矿体矿石类型以构造蚀变岩型为主,局部地段硅化极强部位为碎裂状石英脉型;铜矿体矿石类型为石英脉型。矿体主要受断裂构造所控制。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其次为褐铁矿化、孔雀石化、绢云母化等。对主要控矿因素、找矿标志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从区域地质、矿区地质、矿体地质、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对狮尾洞及周边的典型矿床进行稀土分布模式、微量元素蛛网图、矿物岩石及化学成分等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矿化类型主要有两种:含钨石英脉、含钨花岗岩;与成矿有关的岩体为燕山期斑状白云母花岗岩,成因类型为S型花岗岩;蚀变主要有云英岩化、黑云母化、硅化、钾长石化等;控矿构造为大湖塘-同安北北东向大断裂,该断裂控制了区内燕山期岩浆岩带和矿化带的展布;晋宁期花岗闪长岩是主要的成矿围岩,是间接的矿源层。  相似文献   

15.
丁世先  陈曦 《河南科学》2019,37(11):1848-1854
通过露宝寨银铅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研究,认为矿区位于熊耳山东段,大地构造单元属华北古板块南缘华熊地体中部的熊耳山隆起带.华熊地体呈典型的盆、岭相间的盆岭地貌特征,熊耳山呈北东向隆起,南北两侧为北东向的洛宁盆地和潭头—嵩县盆地,成矿区带隶属熊耳山贵金属-有色金属成矿带.该区查明矿体属陆相火山热液型矿床,成矿发生在火山盆地边缘隆起区的次火山岩发育区的构造系统,控矿构造主要有基底褶皱、断裂和次火山岩体构造等,矿体围岩呈充填贯入接触,主要类型为石英脉型,且矿化体类型较为单一.矿化体常有膨胀、收缩、分枝复合、尖灭再现或尖灭侧现的现象.古老的太古宇太华群地层中有强烈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部位是银多金属矿形成的有利区域背景条件;硅化、绢云母绿泥石化等蚀变,以及次生氧化物褐铁矿、铁锰矿等铁帽或铁锰帽等,是找矿的直接标志.  相似文献   

16.
作者根据国內外各类銅矿床的围岩蝕变及矿物共生关系等大量資料,說明鉀质交代作用—鉀长石化、黑云母化、白云母—絹云母化、云英岩—絹英岩化及黄铁絹英岩化—与钼矿床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从而論証碱质交代作用的成矿专属性,并确定钼矿床形成过程的各个矿化阶段的順序;鉀长石化(及黑云母化)→云母化(白云母—絹云母化)→云母—石英化(云英岩—絹英岩化)→矽化和粘土化。这一发展过程,符合于温度、K~+/H~+活度比值及pH值降低的过程,輝钼矿的形成是从晚期鉀长石化阶段开始,到云母化阶段和云母—石英化阶段发生最重要的集中,此說明輝钼矿是在退化碱质交代过程中沉淀集中的。上升的成矿溶液在时間上这样的演化过程,影响到蝕变围岩和成矿物质在空間上的有规律的分布,即从鉀长石化带→云母—石英化带→矽化或粘土化带(在发育完全的情况下),而輝钼矿主要集中于鉀长石化带的前鋒和云母—石英化带中,在强烈的矽化带中很少有钼的集中。文章还討論到钼矿床与侵入岩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均一法、冷冻法、爆裂法研究了大龙山石英脉型钨钼矿床矿物流体包裹体的类型、特征、均一温度、盐度等,以及它们的垂直变化规律,为阐明成矿溶液性质,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及矿床原生分带提供了依据。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数量和均一温度从下至上逐渐增高,黑钨矿的爆裂温度从下至上也略有增高。矿床主要成矿温度为340—240℃,为高—中温热液矿床。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含盐度,在矿化富集地段略高,平均6.33(重量%),属中等盐度。  相似文献   

18.
应用"成矿地质体"理论,初步厘定了粤北地区花岗岩型铀矿的成矿地质体,并讨论了成矿地质体与铀成矿的关系及其找矿意义。粤北花岗岩型铀矿成矿地质体为燕山早期晚阶段至燕山晚期补充侵入的花岗岩小岩体和酸性、中基性岩墙(脉),成矿地质体与铀成矿在时间一致、空间上相伴,并在铀成矿过程中提供热源和矿化剂。通过成矿地质体的厘定,对下一步找矿,尤其是寻找绢英岩化类型的富大铀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凤国 《科技信息》2011,(10):I0275-I0277
东不拉格乌兰矿区属于陆相次火山岩型控制铅锌钼矿床。铅锌、钼两个矿种,为异地同生矿床。钼矿体受控于北东向深大断裂与北西向、北北东向火山岩断陷盆地的叠加复合部位控制,矿床水平分带为正向分带,钼矿床位于中心,属中高温矿物,随着矿化中心距离逐渐加大,依次见中低温铅锌矿物,围绕钼矿床位于中心外围分布。铅锌矿在地层内受北西向、近东西向断裂构造控制。研究认为,主要与次火山活动最强烈时期形成的多期次浅成—超浅成相中酸性次火山侵入体与铅锌钼矿床的形成关系密切,硅化—弱钾化—绢云母化—褐铁矿化等交待型面状蚀变晕等是次火山岩型铅锌钼矿床主要找矿标志。东不拉格乌兰矿区铅锌钼矿的发现,是在1:20万化探异常基础及1:5万化探扫面在区内圈出了以Ag、Pb、Zn为主元素综合异常指导下。勘查区于2004年—2007年进行了预查、普查,2008—2009年经局部详查的探矿地质工作,已确定了综合异常多处,普查区中东部探明钼矿床现为中型,远景大型;铅锌小型,远景中—大型。笔者通过在矿区多年勘查实践,并翻阅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该矿床的成因及找矿方向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以期对该区域陆相火山岩地区今后的找矿模式和评价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金佛寺岩体为一多期次侵入的复式岩体,该岩体含矿性较好,岩体内接触带及岩浆热液蚀变带、区域性断裂及次一级发育的裂隙系统中形成一条多金属矿化带,产有与中低温热液有关的铜、铅、锌矿化,与云英岩化有关的中高温热液型钨、钼矿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