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志忠的文学研究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他在对明清宫廷文化持续观照和把握中提出了许多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通过对明清两朝宦官诗文创作、明代宫廷戏剧、明清宫廷生活习俗等方面的研究,扩展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维度。高志忠的文学研究聚焦于历史与文学的互证,通过对作品文本的细致解剖彰显特定历史时期的作家思想与作品内涵,形成了具有个性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科技潮》1998,(9)
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原故宫博物院明清部)内,保存有大量的清代宫廷及其它医药档案,数量相当可观。档案中包括皇帝、皇后、妃嫔、太监、宫女以及部分王公大臣的原始诊治记录,有不少是当年封存后,一直未曾启动,十分珍贵。这些医药档案资料,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医疗水平,具有较高的学  相似文献   

3.
六安自古产茶,明清为盛。明代六安州开始贡茶,清代因之,六安茶因此享誉明清宫廷。进贡之外,又兴商贸,六安茶由齐、楚、豫、晋诸商转输四方,行销天下。但由于六安邑人耻言工商,制茶技艺落后,丧失了六安茶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六安茶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西方交流在地理大发现之后的明清两代逐渐增多,伴随着西方传教士而来的西方绘画艺术,尤以铜版画为代表,其数量最多且影响较为广泛,对明清之际中国绘画不论是宫廷美术和文人绘画、民间美术都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影响,而此时的中国绘画一方面是本土文化意识的觉醒与提高,另一方面是国门日益被打开西方文化的强势侵袭;在内外双重作用力之下,求新思变是必然的,逐渐出现一些新的气象。  相似文献   

5.
从文献记载和出土的织绣品看,我国古代织绣品上用动物纹饰作为装饰图案,有悠久的历史。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大量织绣品,到北京故宫收藏的明清两代宫廷御用的生活用品,织绣品上的动物纹饰不仅工艺造型精美绝伦,而且品种数量也不胜枚举。织绣品上  相似文献   

6.
明清御器(窑)厂从明洪武二年(1369年)设置至清宣统三年(1911年)随着清王朝的覆灭而停烧,其为两朝烧造宫廷用瓷达五百余年。随着官窑的设立,官窑制度也开始确立,这对官窑的烧造产生重大影响。官窑技术的提高也促进了民窑技术的提高与民窑生产的兴旺,从而推动了景德镇整个制瓷技术的发展。本文从八个方面对明清时期景德镇窑业发展历程以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作了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据说在500多年前,郑和七次下西洋,每次回国都用红木压船舱。木工艺匠把带回的这种木质坚硬,细腻、纹理美丽的红木做成家具、工艺品及园林建筑,进贡宫廷供帝王将相和后妃们享用。这就是红木家俱的起源。 材质稀罕,工艺特殊的红木家具陈设富丽堂皇,使得满室生辉,自明清以来,一直被视为富豪望族、书香门第的身份象征,人们争相购置,代代相传,沿袭至今…… 沧桑变化,历史行进到了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经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新时代。红木  相似文献   

8.
唐代宫廷通过征收赋税、内官进奉、外官进奉和外蕃进奉等手段使得国库丰盈,这样唐代宫廷就有余财频繁地举行宴饮活动。唐代宫廷宴饮的主要类型有节日宴会、皇帝游宴、皇家醣宴、庆功宴、朝会及伴随祭祀活动而举行的宴会、宫廷内宴、皇帝为任命的外官饯行宴、皇帝迎接外蕃的宴会。唐代宫廷宴饮中主要的佐乐活动有行酒令、乐舞表演、百戏游艺节目表演等,这些活动一方面有效地调节宫廷宴饮气氛,另一方面也使得唐代宫廷宴饮风俗具有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唐代宫廷宴饮风俗作为一种上层丈化,为唐代社会各阶层所效仿,同时这种风俗也被五代直接继承。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音乐由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组成,因此,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观就应该是由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及宗教音乐在不同的社会阶层和不同文化层次上整体构筑而成的。  相似文献   

10.
"汉代宫廷鼓吹"是汉代音乐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音乐现象。从史料及汉画像多个角度对汉代宫廷鼓吹乐做了详细分类及介绍。  相似文献   

11.
初唐宫廷咏物诗在内容上以应制咏物为主,但又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唐太宗时歌咏事功与时代风会交融的咏物诗,武后及中宗时期务求藻饰及童蒙示范的咏物诗都体现出初唐宫廷咏物诗不同的发展风貌。  相似文献   

12.
董辉 《孝感学院学报》2006,26(4):118-121
十七世纪法国宫廷芭蕾形成并获得迅速的发展,创立了喜剧芭蕾和歌剧芭蕾等形式,并在世纪末向剧场芭蕾转变,吸取了音乐、喜剧及歌剧中的许多表现手法。本文梳理了她的形成和发展的背景、原因,初步探索宫廷芭蕾所体现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3.
通过探析唐都长安与宋都汴京"宫市"源流及特点,唐长安"宫市"由宫廷娱乐演变为置史专知或由"宦者"专知为宫廷采办物资的特殊机构,宋汴京"宫市"则顺应唐制,逐渐演变为官商合一的采办机构。唐宋"宫市"是国都城市独特的产物,其产生、运营同唐宋时期城市商品经济发展有关。唐宋"宫市"一脉相承,使宫廷采办制度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韶乐的起源及主要特征的系统研究,认为韶乐发明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传承至隋代以前结束,隋代以后宫廷的文舞还保留着韶乐主要因素;同时,韶乐与朝鲜半岛宫廷雅乐具有密切关系,后者所用乐器、道具、乐舞风格等都受到了韶乐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大宋酒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宫廷酒文化是代表。研究其生产状况、品种及宫廷酒事活动,对大宋酒文化开发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明清西方力学在中国的传播模式揭示了西方力学知识及其传播者、受众等传播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在明晰中西力学发展进程的基础上,研究明清传教士及士大夫对中西力学的会通;通过梳理明清受众对西方力学的评价,进一步分析出其注重实用价值、忽视理论的认知倾向;这一倾向在入清后更为显著,反映出明清西方力学在中国传播模式的转变,体现出反馈机制的建立对西方力学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伊丽莎白"一词体现着16世纪末贵族和乡绅的价值观以及英吉利民族的成就感,女王时代英国君主的权威达到了顶峰。之后成为英国国王的詹姆士六世在残酷的宫廷斗争中成长起来,不注重自己的宫廷形象,对臣民的热情屑一顾。而之后的查理一世更是只想把宫廷文化贵族化、精英化,最终为自己引来杀身之祸。  相似文献   

18.
文人画在明清之际已成为绘画的主流 ,但自二十世纪初开始 ,对文人画艺术尤其是明清文人画的褒贬之争一直不绝于耳 ,明清文人画也在这长达百年的时间里伴随着如何正确评价、如何客观认识的问题而始终处在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中。本文以清代文人画家孔衍及其画论《石村画诀》为导入点 ,分别从自我情感的抒发、笔墨独立性的确立及表现、创新求变意识的高涨三个方面阐释了明清文人画的绘画精神。  相似文献   

19.
明清晋商会馆历经400余年的发展,遍布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列于全国政治经济要冲、工商业城镇及交通网点上,为晋商兴盛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在介绍明清晋商会馆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晋商会馆的时空分布及选址特征。  相似文献   

20.
杨平 《山西科技》2014,(6):44-45
明清晋商会馆是明清时期山西商人在异地经商时将当地私人宅地改建、或利用当地原有祠庙、或集资修建的旨在联络乡谊、推广贸易的场所。从晋商会馆的总体布局、功能分区、建筑类型和功能及建筑布局方式等方面探析了明清晋商会馆的布局形制,为分析会馆对晋商发展的作用提供帮助,并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创作灵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