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3 毫秒
1.
六朝文学因其对形式美的过分执着追求,曾受到当时以及后世长达千余年的非难,但六朝时期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秀句"创作热潮,而六朝秀句这一文学现象,六朝文人的这种秀句创作精神对唐朝和历代中国诗歌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六朝”的解释历来不一,这里是指西晋、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相连的朝代,即一些文论家所谓中古形式主义文风泛滥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诗歌的发展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变化,无论是作品的内容还是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与汉代诗歌大相径庭。这种情况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六朝诗人曾进行了历时三百余年的大变革。一千多年来,文学论坛对六朝诗人的变革评议众多;而其中以讥毁者占上风。因此,六朝诗人很少不为千夫所指,尤其在变革中用力最勤的齐、梁诗人更是首当其冲,  相似文献   

3.
王夫之的文学史观以《诗经》为文学史源头,以汉魏诗歌为最高宗尚。船山认为诗歌自六朝以后开始衰颓,这是一种典型的文学退化观;在论及文体的源流正变时,他更关注的是抒情诗体的演变;在王夫之看来,文学发展原因包括内、外因两个方面,内因主要是由心生发的人类同情和《诗经》蕴含的"乐语"精神;外因主要包括文学与政治的联系,以及重要理论家、作家对文学的影响等。船山因其明遗臣的身份,其文学史观也浸染了他对明亡的深刻批判、反思以及巨大哀痛。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华社会生活中的影响迅速扩大,这一影响同样也波及了这时期的文学发展。反映到诗歌园地中来说,佛教在该时期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有力地促进了我国传统诗歌的变革。  相似文献   

5.
论赋思维对六朝诗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朝时期赋与诗俱盛,但六朝赋禀承汉赋之丽辞,又兼遇情深怨重之时代,故而在形式内容两方面俱至于极盛。其历数百年的创作思维方式对当时的诗歌构成了强大的影响力。这主要表现在赋的空间表现方式对于诗歌中环境描写的影响,赋的条分缕析的细节描写方式对诗歌表现的影响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元明清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长河的下游。正如大江大河的下游气势磅礴一样,元明清文学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认真研究这一段文学史,掌握它的特殊性,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讲授方法,于教学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 一 历史是不能割断的。文学史也不能割断。元明清文学是先秦文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的继承和发展。但是,元明清文学又有其相对的独立性,表现出鲜明的特色。 从整个文学史上文学形式的发展来考查,元明清文学是一个大转折。在此以前,传统的文学体裁是诗歌或散文;而在元明清时期,戏曲和小说取代了诗歌,散文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刘颁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和文人,也是新余文化名人。他学问博洽,著述丰富,尤其在史学方面贡献突出。刘颁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也很大,他一生写下大量诗歌和散文。刘颁的诗歌从题材上大致可分为六类:郊游诗;写景咏物诗;交游、赠送诗;酬唱诗;挽悼诗;咏史诗咏怀诗。  相似文献   

8.
镇江六朝时期琴文化源流谈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琴是最具中国人文内涵的古老乐器。镇江的琴文化具有深厚的底蕴。六朝时期,卓越的琴人、著名的琴事与镇江有关,在中国琴史上开一代风气。主要表现为:礼乐教化思想与隐逸之风并存,共同促进琴文化的发展;琴学成就卓著,为六朝文学增添了优雅的光彩;对后世琴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郑平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0):23-26
意象概念用于文学领域始于六朝,此后以意象论诗渐成传统。在创作实践中,意象艺术主要表现于意象结构手法.诸如并置、叠印、融合、喻示等。这些手法又使诗歌整体产生了影像美、简约美、含蓄美等审美效应,增强了感染力。  相似文献   

10.
“画中有诗”是中国古典绘画特别是文人画的突出特点,但这一特点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汉魏六朝,诗歌开始影响绘画并推动了山水画的兴起;隋唐时期,诗歌意境在绘画中逐渐显现,王维的绘画已经被认为是“画中有诗”了;五代和两宋,绘画中的诗歌韵味越来越浓郁,“画中有诗”的特点逐渐形成;元明以后,随着文人画家成为画坛的主流和山水题材在绘画中占了主导地位,“画中有诗”的特点已经成熟了,之后又经过一步步完善,最后形成了诗书画印相结合的中国模式。值得指出的是,虽然文人画最能体现“画中有诗”的特色,但在文人画出现前,诗歌对绘画的影响早已经开始;文人画形成后,一些被认为是“画工”的画家也同样在积极地追求绘画中的诗歌意趣;“画中有诗”体现了中国绘画对诗歌意境的永恒追求,既不是文人画家的专利,也不是仅仅依靠文人画才能体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1.
王夫之论《诗》完全打破了由《序》、《传》所开创的传统研究模式,以《诗经》为起点论及汉魏六朝及唐宋的诗歌,从个人的哲学、文学的观点出发,对《诗经》各篇加以引中发挥,论述内容由诗歌拓展到文学、政治、哲学等各个方面,尤其是对“诗情”进行了详尽独到的诠释,使得人们对《诗》中作品的价值有了一个更新、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宋玉《神女赋》对后世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曹植《洛神赋》及汉魏六朝艳情赋有直接的源流关系,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还厘清了《巫山高》的演变轨迹以及"云雨"寓意与先隋诗歌的关系,概括了巫山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13.
诗歌这一文学样式由于其辉煌的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中国的古典诗歌在唐代已发展到了它的顶峰时期,产生了众多位名垂千古的伟大诗人及其难以数计的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14.
从《花间集序》看花间词之于六朝诗的理论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又称诗余,与诗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词,古诗流也,吟咏情性,莫工于词。”因此,在对文学作品创作的传承关系中,人们不断发现词与六朝诗歌的一脉相承关系。杨慎《词品》即云“大率六朝人诗,风华情致,若作长短句,即是词也。予论填词必溯六朝,亦穷黄河源之意也。”,从创作内容上肯定了二者的渊源关系。明代王世贞则从创作风格上给予了肯定的论述“盖六朝君臣,颂酒庚色,务裁艳语,默启词端,实为滥觞之始。”此外,王国维《人间词话》也指出这种创作风格上的相似“读《花间集》、《尊前集》,令人回想  相似文献   

15.
黄节是近现代著名诗人、学者,对先秦和汉魏六朝诗歌颇有见解,而近年来学界却对这些方面关注不多。笔者以《曹子建诗注》为例,分析黄节笺注曹子建诗歌拯民救国的直接动机主要有:少有敦行,胸怀治世之志;千秋知音,壮志难酬之悲;写诗注诗,经世致用之怀。进而总结归纳其笺注特色:承继选注;或创或补;诗史互证;"案语"考辨。惟其如此,我们才能窥晓黄节对诗歌笺注的突破和《曹子建诗注》的学术价值,以彰显先生在汉魏六朝诗歌方面的功绩。  相似文献   

16.
从《全唐诗》、《全唐文》、《唐大诏令集》等收集的武则天的诗歌中,可看出武则天确有相当高的文学才华,其诗歌具有古质典雅、清新明快的风格。武则天作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执政时期推行的一系列政策,为唐代文学繁荣及后世文学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7.
六朝诗歌在我国诗歌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位置,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时代特征,纵观六朝诗歌,我们很明显地觉察到其浓郁的政治色彩和极鲜明的玄佛色彩。群雄割据,相互征伐,朝代更迭频繁,政治和疆域都极不统一。由于常年的战乱和党锢,导致此时的诗歌创作与政治联系紧密,文人或施展抱负为所依附的政权效力,或畏惧权势逃避灾祸而满口玄远之辞,或遵循佛理寻求现世的享乐,又因此时思想的自由使得六朝诗歌形成了众多的流派,显示出别具一格时代风貌,为我国诗歌史上展现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8.
贾西里亚时期阿拉伯文学的发源地是阿拉伯半岛,主要是半岛的纳季德、希贾兹地区,以及半岛北部的沙漠地区。这一时期的文学形式主要是诗歌和散文。由于没有书本的记载,诗歌和散文专靠口耳相传的形式完成传播。该文旨在通过阿拉伯贾西里亚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分析该时期的文学特点。  相似文献   

19.
骈俪是六朝文章最为显著的特征,对当时经史子集具有广泛的影响。皇侃《论语义疏》中,汉代经学注解文辞质朴;三国曹魏时期,语辞简洁,并出现了属辞比事的文学技巧和简单的对仗句;至晋宋齐梁,则有着明显的骈辞丽句。这种骈俪化色彩应归因于:一是文学社会地位提升,位列官学;二是统治者爱好文学,使文学成为文人进入庙堂的门径;三是儒士讲经义疏的语辞需要。探求经学注疏的文学色彩,对思考文学与经史子集的关系将有助益。  相似文献   

20.
<正> 在20世纪行将告别的时候,中国诗歌呈现出一种多元并存的景观。在文学的大文化空间中,诗人和诗歌都面临着诸多非文学因素的挑战,同时承受着艺术的寂寞和人生的孤独,诗歌也当然地被推向了更为个人化的书写和阅读的极致。但是,诗歌本身并未因此而萎顿,它像奔突运行的地火掠过灵魂的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