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死刑的存废,自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思想家提出废除死刑的主张以来,几种不同主张的争论持续了两个世纪。本文认为,在我国,从现实看废除死刑远不可能,但随着文明的发展,废除刑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大陆学者的死刑存废观念有三种,即死刑逐步废除论、死刑立即废除论和死刑绝对存在论。我国台湾地区学者的死刑存废观念也有三种,即死刑暂时保留论、死刑立即废除论和死刑绝对存在论。我国台湾地区的死刑暂时保留论就是死刑逐步废除论,但它与我国大陆的死刑逐步废除论存在区别。我国大陆的死刑立即废除论与台湾地区的死刑立即废除论及我国大陆的死刑绝对存在论与台湾地区的死刑绝对存在论之间也存在区别。  相似文献   

3.
死刑存废问题是世界范围内激烈争论的问题,目前我国学者也大都主张限制并最终废除死刑。死刑的历史悠久,自从有了刑法便有了死刑,但它最终要退出历史舞台。可是中国何时废除死刑?从时间上说,废除死刑是越快越好,但不能立即废除,而是要废除死刑的条件成熟之后方能废除。从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开始,逐步过渡到全面废除死刑,这是中国通往废除死刑的现实之路。逐步限制乃至废除死刑,应该着眼于人类文明法则的改善,唯有新的伦理和制度,方能剥夺死刑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死刑的存废之争从贝卡利亚提出废除死刑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几百年的时间使废除论和保留论者都各自形成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如果只是从纯理论角度探讨死刑的存废,显然不能使人信服。本文将从死刑存废之争的探讨开始,着重分析死刑的世界发展状况,并对我国死刑存废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5.
消减、限制乃至废除死刑,顺应人权保障的潮流,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立法的大趋势。死刑在我国必然也要废除,这是不可逆转的方向。然而死刑在我国的废除,绝非一蹴而就之事,目前我国应坚决有限制地保留死刑,这是由我国的历史传统、民族感情和现实国情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死刑废除思想从两百多年前贝卡利亚首次提出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相对成熟的理论.废除死刑也成为了世界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基于根深蒂固传统报复观念、严峻的社会治安现状等,我国目前仍应该保留死刑糊度。同时.刑罚的日益文明化和去残酷性也要求我们寻找一条转变死刑制度的道路.以期在将来实现废除死刑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通过考察国际法上的国际条约和国际刑事审判实践,在国际层面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揭示死刑问题在国际法上的演进,并得出废除死刑已成为一种国际共识和国际趋势的观点。同时结合我国新近刑法改革,对这种共识和趋势做出思考,对我国死刑制度在立法和司法上的改革带来启示,以期实现我国废除死刑的长远目标,践行保护人权的国际义务。  相似文献   

8.
随着各国对人权的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关于死刑的存废之争也在不断升温。对于是否要废除死刑,我国学界展开了激烈的论战,主张废除死刑者认为死刑有违人道主义,不符合世界潮流;反对废除死刑者则认为中国有着自己的特殊国情,死刑的存在利大于弊,所以目前死刑不能废,但应限制死刑的适用。现阶段我国确实还应保留死刑,完善死刑,更好地发挥死刑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死刑问题,历来就是一个敏感而复杂的问题。随着世界性轻刑化运动的发展,废除死刑和限制死刑已成为一种趋势。就我国目前的国情来说,我国现在还不能废除死刑,但可以从两方面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死刑制度:一是从立法上完善,二是从法律适用上完善,逐步缩小死刑的范围,使我国死刑制度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10.
冯亦农  曹霆 《科技信息》2009,(12):34-34
我国的死刑问题,历来就是一个敏感而复杂的问题。随着世界性轻刑化运动的发展,废除死刑和限制死刑已成为一种趋势。就我国目前的国情来说,我国现在还不能废除死刑,但可以从两方面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死刑制度:一是从立法上完善,二是从法律适用上完善,逐步缩小死刑的范围,使我国死刑制度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11.
关于死刑的存废问题,近来是刑法学界谈论较多的问题。纵观世界刑罚发展趋势,死刑的废除已是不争的主流。由于死刑的极大不人道性,不可恢复性,以及死刑的放用可以以自由刑取代,从而在学理上,也证明了死刑废除的必要性,在此就不多赘言,死刑必须废除,但在现实的中国,如何废除死刑,却是我们不得不深思的问题,是一蹴而就,还是循序渐进,持不同观点者各有其理,  相似文献   

12.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毛泽东从我国实际出发,对死刑适用提出了“决不废除死刑”,又必须坚持“少杀”的刑事政策,为确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死刑制度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死刑是一种古老的刑罚方法,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其存在的合理性从没有受到怀疑。自从18世纪以来,死刑的存废之争已经持续了两个多世纪。主张保存论与主张废除论围绕着人的生命价值、死刑是否具有威慑力、死刑价值、是否符合刑罚目的等问题展开讨论。我们从死刑的效益性、公正性、人道性三个角度进行探讨,可以对死刑价值问题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赞成废除死刑的绝大多数法学者都认为中国目前的法制还不健全,尚不具备废除死刑的条件,为废除死刑做准备的重点是改革刑法.本文作者认为除此之外我们也不能忽视从哲学的角度作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方法,是刑罚体系中最具特色的、也是最古老的刑种之一。对于死刑存置与废除的问题,一直是法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限制、废除死刑已成为国际社会刑法制度改革的趋势。中国作为迅速发展进步中的世界大国,其死刑大量适用的现状与国际潮流极不协调。基于国际交往的需要,更基于人权保护的共同理念,有必要对我国的死刑制度重新审视和变革。但就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历史传统而言,要在短期内废除死刑显然时机还尚未成熟。  相似文献   

16.
死刑的废除,关系到生命权的保护问题,生命权是人权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国际条约及世界各国和地区都有对生命权保护的相关规定.对一些仍然保存死刑的国家和地区来说.死刑制度是否违宪,已成为一个宪法学的问题。保障人权废除死刑是国际社会及各个国家和地区对生命权保护的最终价值目标.但因地区性差异,死刑制度仍然存在于部分国家和地区.特别是我国.在近期不可能完全废除死刑制度的情况下.应该在宪法上对此作更具体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死刑是一种古老的刑罚方法,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其存在的合理性从没有受到怀疑。自从18世纪以来,死刑的存废之争已经持续了两个多世纪。主张保存论与主张废除论围绕着人的生命价值、死刑是否具有威慑力、死刑价值、是否符合刑罚目的等问题展开讨论。我们从死刑的效益性、公正性、人道性三个角度进行探讨,可以对死刑价值问题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面对当今全球范围内废除死刑的趋势,中国的死刑制度依然坚挺。中外死刑制度为何或废或存?本文将从文化、政治与经济三个方面,分别阐述造成中外双方对待死刑制度废存问题不同态度的原因,并表达自己对中国死刑制度废除之看法。  相似文献   

19.
边沁是完全从功利论的角度主张彻底废除死刑的,但其理论存在着不足:以"感觉"为基础的功利论极易变种为支持死刑的理论根据,以功利优先于正义为特征的刑罚目的论给惩罚无辜留下空间,在生命观上强调人之生命的工具价值而忽视人之生命的神圣性。功利论应将"人之生命的神圣性"引入其理论,这样就可在抽象的刑罚制度层面将死刑排除掉,最终确保在以分配正义为原则的具体刑罚制度适用中彻底废除死刑。  相似文献   

20.
死刑是剥夺犯罪人生命的刑罚方法。目前关于死刑存废问题存在争议,主要的观点有两大类,分别是赞成保留死刑和主张废除死刑。本文从伦理学的角度分别从人性善、天赋人权、报应论新的理解等方面来论述死刑应该废除。人类关怀以"爱人"为核心,刑罚应该以唤醒犯罪人心中的"爱"为目的、以以爱换爱为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