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被"字标志的被动小句和有"把"字标志的处置小句是表达上截然相反的两类句式,两类句式如果在同一句中出现(连用),一定有其表达上的特殊需要。被把连用格式多数选择"共主语"和"异主语"的语篇衔接方式。表达的语义关系有因果、消极,各类被把连用格式中关联词语的出现频率普遍偏低,因此,被把连用格式的关联性较强,很少使用关联词语。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中,动趋式"V 出来"与宾语同现有四种不同的格式,通过对影响这四种格式使用的不同语用环境进行考察和分析,主要从篇章结构和说话人的主观态度两个方面展开讨论,为全面掌握和使用动趋式"V 出来"与宾语同现的四种格式提供了语用方面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爱V不V的"结构作为构式存在,它独特的语义是被结构本身所赋予的,其表达的是"个人意愿"的语义和"不在乎、随便"的感情色彩。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在前人研究"爱V不V"的基础上对"爱V不V的"结构进行鉴定,认为在语义归属问题上:"不爱"、"不愿意"、"不属于"的语义和其不耐烦甚至是轻视的感情色彩是"爱V不V的"的整体的构式义,并非由其组成成分"爱"所承担。由于高频率使用,"爱V不V的"在演化过程中会同时经历几个同类过程,"爱V不V的"在虚化的过程中伴随着主观化,该构式的成员之一"爱理不理的"的主观化程度更高,且日渐口语化。  相似文献   

4.
制约代词回指的因素有句法、语义、语用(篇)三个层次的内容。从语义-语句角度来研究回指问题,可以采用次范畴化的研究方法,将代词的中心语按[±独存]性标准分为领域与非领域两类,把主句动词按[±指向自身的领域][±指向他身的领域][±指向自身的非领域][±指向他身的非领域]四个标准分为内向动词、双向动词、外向动词三大类若干小类,这些次范畴在"NP1的NP2+V+他(的)VP/AP/NP3"格式中对"他"的句内回指具有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5.
《玉如意》是清代乾隆年间严振先著的一部具有泰兴方言背景的长篇章回说唱本。其中"把个"式处置句出现频率较高,其特点是:"把个"句基本上都是零主语的后续句;"把"的宾语为施事,谓语动词多为感觉类心理动词或不及物动词,补语以情态或程度为常;"把"的宾语为受事,谓语动词多为及物动词,补语以结果为常。"个"的作用在于使"把"的抽象宾语具体化、有定宾语特指化和凸显专有名词宾语;"把个"句具有较强的反常性和主观倾向性。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中动宾式"开V"类动词不但数量多,而且还在不断产生,使用也越来越广泛.这类动词简洁经济和新颖别致的特点顺应了语言发展的趋势.根据使用频率的高低,动宾式"开V"类动词分可为高频、中频、低频三个等级.  相似文献   

7.
"V起O来"这个动词短语形式活跃在书籍、杂志之中,为人们所熟悉。但是对于这个格式的研究成果目前还很少,即使有也是在与其它相关格式的比较鉴别中一带而过,并未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在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用"三个平面"理论,分别在形式和意义上对"V起O来"格式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和探讨。所举例子典型概括,尽量在研究中做到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描写充分,解释充分。  相似文献   

8.
本文拟从五个方面对"不大+V/A"格式作一简单探讨:(一)"不大"的性质;(二)"不大"的两种格式意义;(三)"V/A"的进入条件;(四)语用否定的问题;(五)与"不太"的比较。  相似文献   

9.
“N1和N2V”格式有四种不同的情形。本文运用语义特征分析手段探造成“N1和N2V”复杂情形的原因,最后指出N1和N2的关系,“和”的性质也是形成“N1和N2V”复杂情形的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论"在现代汉语中主要用作表单位或类别的介词,为"依据、依照"义,由"评议、衡量"义发展而来,其由动词演变为介词的质变因素为构式、N1和V2的次类意义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V 一下2”格式有两方面的语法意义:一是强化动词的动作性,客观上突显动作自主的短时量持续;二是弱化动词的动作性,从主观上减弱动作的量。控制动作的量是“V 一下2”格式最根本的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BCC语料库,以汉语"V开"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认知识解研究.发现:(1)基于状态变化事件理论框架可将"V开"分为本体变化类、相对变化类及多质变化类;(2)认知识解观照下辖域激活维度(时间域、空间域、状态域)、视角开展维度(一维、二维、三维)、突显(侧重)以及详略度(分类层级)的不同导致"V开"在不同状态变化下认知上存在差异;(3)状态变化事件与认知识解间的接口研究可为汉语背后的认知动因提供一定理据,同时对汉语的对外传播及教学提供新的认知角度.  相似文献   

13.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处置式的主要表达形式。处置式有两种:"将"字式和"把"字式。汉语史上,"把"字句成为处置式的主要表达形式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我们梳理了"把"字句取代"将"字句成为主要表达形式的过程,并从"把"和"将"的虚化时间、句法结构形式、语体色彩、语义等角度对这个过程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认为"把"字句成为处置式主要表达形式符合汉语语法、语义、词汇以及语用选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通过磁控溅射的方法,使用石墨靶、V靶复合拼接靶,以氩气作为辅助气体,成功制备了不同原子分数的V掺杂类金刚石薄膜。采用拉曼光谱仪、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纳米压痕仪、薄膜应力仪、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等设备研究了V掺杂对类金刚石薄膜微观结构、力学性能、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V掺杂提高了类金刚石薄膜的力学性能,当薄膜中V的原子分数为54.28%时,薄膜的硬度和弹性模量分别为14.1 GPa和147.6 GPa。掺杂V后,薄膜中生成了V2O5,降低了薄膜的耐磨性能。这主要是因为V促进了sp3杂化C数量的增加,并且在摩擦过程中,薄膜中的sp3杂化C的数量进一步增加,导致其硬度升高,耐磨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15.
受生活中的例子"再少来点"启发,并以此为例,对其语法形式、语义表达、语用功能进行了分析,进而又对"再+少+V+量词"这一格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指令言语行为句是"V一V"出现的典型语境。在指令言语行为句,"V—V"表示听话者对说话者的礼貌;在断言言语行为句中,"V—V"蕴含了说话者的主观态度:命题内容不是一件特别正式同时也不是一件特别随意的事情;在"责备"言语行为句中,"V—V"表达说话者对听话者面子的顾及。"V—V"在发音上比"VV"略长和略重,在语义上比"VV"略实,这使得它在强加程度、郑重程度及责备程度上比"VV"要高。  相似文献   

17.
“V+向+O”和“V+往+O”格式中对动词V、宾语O以及格式所在主谓结构的主语的不同选择,都可以最终归因于介词“向”“往”的语义性质及路径图式。“向”和“往”的路径图式是:“向”对起点有所依赖,并突出其“路径”,有可能要表示终点;“往”的起点是不突出的,凸显的是“终点”,但蕴含着路径。  相似文献   

18.
"V不曾"在《歧路灯》中还是一种常见的正反问格式,但它在清末逐渐被"V没有"兼并。"V不曾"的退出既与"没有"在近代汉语后期排挤"无""未""无有""未有"等否定成分并最终占据绝对优势有关,又与认知上"没有"的否定模式可以覆盖"不曾"有关。  相似文献   

19.
在唐宋禅宗语录中,"VP-Neg-VP"式正反问句的主要格式为"V不V"、"VO不VO"、"VO不V"三种,分别为52例、30例、2例,各占统计总数84例的62%、36%、2%。在三种格式中,以"V不V"式用例最多,其次是"VO不VO"。"VP-Neg-VP"式正反问句早在秦简中就已出现,但后来由于文体的特殊,方言的局限,"VP-Neg"式的排挤,种种因素导致了这种句式直到唐宋时期才得以大量出现。  相似文献   

20.
在文[1]中,我们把一般微分方程组的奇点,分成了58类。现在我们只考虑解析系统,这里出现的问题是:一般解析系统的奇点,在58种奇点类型中,究竟有哪些奇点类型?对于其中每一类型的奇点,能否解析地加以鉴定?本文的目的在于试图局部地解答这个问题。鉴于李雅普诺夫的卓有成效的经典工作,或许使用李雅普诺夫函数V的方法,对于局部地解答这个问题,可能有些帮助。1956年,[2]已经在高维空间奇点的定性研究中,引进了V函数方法。1963年,[3]具体指出了双曲及椭圆方程组的李雅普诺夫函数数V的构造,文[2]和文[3],都是在方程组的右端属于C~2类,并且利用了函数V的二阶导数作出的。我们现在考虑解析方程组,自然假定函数V解析,并且考虑到函数V的任意k阶导数,这种利用V函数的k阶导数来确定奇点的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