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重要载体,是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穆斯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是其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体现。本文从沙甸清真寺建筑艺术特点出发,探讨沙甸回族的民族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2.
王景艳 《科技信息》2010,(24):396-396
自古以来,中国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融合,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在多民族居住的地域里,移民者与本地居民必然产生文化碰撞和融合,关注移民情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认同,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新疆移民者为例,从移民情感角度出发,浅谈文化认同的表现及其对和谐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西方“美在于形式”的哲学思想及其历史性变化 ,揭示了形式与艺术本性的关联。形式作为艺术本性的规定具有重要意义 ;也存在着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而表明 ,在审美与任何艺术活动中 ,形式是流变的与多元的 ,这种关联本身是非常复杂的。该文主要从形式美与艺术本性的关联出发 ,从哲学角度思索及增进对建筑形式与建筑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4.
在文化认同的视域下,文化自信是文化认同的向度和强度体现,蕴含着人的尊严和生命的活力,显示着人与社会精神品格。文化自信的生成由多种力量聚合而成,其中文化的制度性认同构成文化自信的内在约束力,实践性认同是文化自信的依靠力量,而话语性认同则是文化自信的凸显窗口,只有积极地推进制度建设、共有社会实践与语言的表达和交往等文化实践,才能形成自信的社会人格与个体人格,使民族文化的"软实力"充分释放。  相似文献   

5.
文毅 《科技资讯》2006,(17):129-129
关于城市的界说之一,是美国城市建筑学家刘易斯·芒福德的名言:“城市是文化的容器。”的确,不同的城市面貌、街道景观,是我们区别、认识不同文化最直接的途径。城市建筑被称为“凝固的音乐”,它承载、凝固的不仅仅是建筑艺术,而且是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政治文化等等。1.北京和南京虽然在许多方面,北京和上海最显著地形成一种对比;但在城市建设和规划上,最具有可比性的却是北京和南京,它们是两个时代分别由中国人自己规划、建设的国都。在规划和城市建筑风格的指导思想上,《首都计划》称其主旨是“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6.
从人口迁移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的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人类学整体观的角度 ,从兵团建立以来人口的迁移与流动状况、地理自然特色、人口的地区来源和分布等方面对兵团文化进行了尝试性分析 ,认为兵团文化体系具有多元性、交融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它是一个多维的不稳定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7.
李小俞 《南昌高专学报》2012,27(1):49-50,53
语言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日本人吸收学习外来语语言的态度,反映了日本人学习吸收外来文化的特点。本文主要从日语外来语的特点分析日本吸收外来文化的开放性、选择性、创造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吴建晓  单春艳 《科技信息》2013,(25):175-175
全球化(globalization)现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便成了世界越来越受关注的话题,随之也引起人们对于另一现象的关注,即文化全球化(cultural globalization)。当前,各界对文化全球化现象和定义也各执一词。本文试图从文化认同的角度解释和剖析何为文化全球化,并明确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该如何保持本国文化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服饰艺术所表现出来深刻的文化意蕴和丰富的历史内涵,在人类的服装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独立于世的表现形态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中的精华,它包蕴文化,兼收并蓄,纽结着中国的哲理思想的溶化它独特艺术的魅力。孕育着传统文化中,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10.
刘悦 《科技咨询导报》2007,(15):166-166
文化自觉源于对社会与人生的,是指人类在进行文化反省,文化创造和文化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形态。建筑是城市文化风格的显著性标志,是文化自觉与文化创新的一种视觉上的具体体现形式。任何一座城市都应塑造自己的独特形象。十三朝古都西安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浓郁的历史沉淀中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如今,西安城市建设如何继承和发扬其古建筑风格并取得文化创新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以新媒介之一的手机作为研究对象,解读政策、技术、市场和文化等多重因素推动下的手机普及现象,指出:手机已不只停留于通讯工具的身份,而是化身消费者情感表达与个体展现的载体。消费者通过使用手机,实践着文化消费认同的过程。因此,在不断拓展的手机市场中,需要权衡公共利益与商业利益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从洛阳大学图书馆建筑看图书馆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图书馆具有独特的建筑指导思想,功能特征,建筑造型,内部装饰,环境营造等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张丽 《科技咨询导报》2008,(18):132-133
以美国历史上人种之间冲突,女权运动等为鉴,分析了构建和谐社会民族之间文化认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民族认同不但与个体的心理健康及人格发展密切相关,而且会对多民族地区和国家稳定产生深远的影响。文化是民族认同的基础,千百年来苗族人民在不断迁徙过程中形成的多姿多彩的服饰文化包含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相似文献   

15.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最繁荣、最开放的朝代。唐朝统治遥遥领先的130余年里,由于唐朝君主圣明,采取休养生息的策略,唐朝的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宗教的发展都有着辉煌的成就,唐代大诗人杜甫曾在《忆昔》这首诗中对唐代开元盛世之时做过记载"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唐代也由此成为当时世界上军事最强大、社会最安定、经济最繁荣、国力最强盛的国家,是雄踞东方大地的强大帝国。唐朝是中国的盛世,用它蓬勃向上的社会风貌、雄浑阔大的盛唐气象,给中国留下了不朽精神的财富和物质文明。唐代在政治上的长期统一、社会环境的相对安定,使唐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及审美享受意识越来越强烈,,这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更有利时机。唐代时期,是中国绘画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机,唐代绘画不但是中国封建时期绘画的高峰,也是当时世界绘画的高峰,唐朝时期人物画取得巨大的发展,其中以仕女画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儒林外史》独树一帜的叙事结构,一直是研究者普遍关注的焦点。《儒林外史》清代评点对其谋篇艺术详瞻、细致的阐发,可以概括出《儒林外史》谋篇的四个艺术特点:精严性、抒情写意性、对比性、重述性。  相似文献   

17.
回族文化由汉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相互交织、融合而成。回族在文化认同上表现了极强的两种文化结合的特点。与回族相比,东干人在中亚发展的文化带有更显著的“多元”色彩,但它保留的最基本内涵仍然是回族文化的核心——伊斯兰文化与汉文化结合形成的传统,只不过由于周围环境不同,在选择认同符号方面更趋向于汉文化的特色以区别于周围穆斯林民族。从东干人反观回族的“文化认同”,可以对回族文化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从而使回族研究更趋思考上的多角度和方法上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8.
两汉对夜郎的开发长达350来年,贵州古代儒文化与民族认同进入初始阶段。这一时期,贵州儒文化及民族认同的成就固然无法与明清比拟,却胜过唐宋,更勿论魏晋蒙元。制度儒学、物化儒学、理论儒学、文化儒学相继传入;和平、友好的经济、政治交往、交流、对话、沟通始终是主流;践行儒家仁义爱民政策,成为大一统政治得以实现的根本因素;不过,认同具有肤浅性、不对称性及不稳定性。制度儒学首先传入,各民族统治阶层之间制度层面的初始认同,是贵州两汉儒文化与民族认同的主要内容和最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南阳卧龙书院兴建于元至大年间,是当时全国兴建的四所书院之一,历经兴衰,文化厚重,传承和保持了我国古代书院的基本建筑格局,体现了古代书院的主要职能,见证了古代书院制度从兴起到衰亡的历史过程。同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融书院、祠庙为一体的教育形式,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是我国书院建筑中现存的重要实例,成为研究古代书院制度不可多得的实物标本。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珍贵的史料价值已为学者所认可.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和审判案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国古代的司法文化的若干特点.并对判决自身的文学特征及其对法律原则的影响作了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