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对微型拍翅式飞行机器人平飞飞行的位置控制,提出了一个基于平均气动力的控制方案,在每个拍动周期结束后,根据位置的状态反馈误差调整参数.通过改变翅的拍动倾斜角和拍动频率来获得所需的平均气动力.在飞行机器人进行水平飞行和垂直飞行时,对控制系统进行解耦.最后对控制系统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鲁棒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微型仿昆飞行机器人,建立了一个机体模型和驻飞时的翅运动形式,分析了驻飞时翅运动所产生的气动力,导出了微型仿昆机器人驻飞时的动力学方程,并对该方程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一个拍动周期内,微型仿昆飞行机器人在一个小范围内振动;当一个周期结束后,机体回到原位置,驻飞时机体处于一个动态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3.
针对悬飞果蝇翅拍动力学问题,基于稳态气动力模型给出了改进的准稳态气动力矩模型,建立了两自由度的非线性翅拍动力学方程,通过假设翅拍运动和翅膀扭转运动可以解耦计算.基于改进的准稳态气动力模型,采用常规常微分方程数值求解算法和边界值数值求解算法分别对已知翅运动的其中一个自由度的翅膀拍打力学方程和翅膀扭转动力学方程进行了求解.数值结果表明,理论预测获得的翅膀运动学模式和实验测试获得的稳态翅拍运动模式有较好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柔性材料对蜻蜓滑翔时气动特性的影响,通过数值仿真的方法,研究杨氏模量为3800 MPa,泊松比为0.18的三维柔性蜻蜓后翅模型在不同雷诺数和迎角滑翔时的气动效能和气动力作用下的结构变形.结果表明:柔性蜻蜓后翅在气动力的作用下会产生明显的弯曲扭转变形,且变形程度随着雷诺数和迎角的增大而增大,其中该扭转变形会使蜻蜓滑翔的实际迎角减小;由于产生了使迎角减少的扭转变形,使得在迎角为5°~30°滑翔时,升力系数减少了9% ~45%,失速迎角增大10°以上;小迎角滑翔时,升力系数随速度增大而减小,大迎角滑翔时,升力系数与速度无明显相关性;大迎角滑翔时,在气流分离和柔性蜻蜓翼大角度扭转的作用下,上翼面的负压区向后缘移动,增加了负压区面积,增大了失速迎角,有利于提高蜻蜓飞行时的机动性.可见虽然柔性材料虽然会牺牲蜻蜓滑翔时的气动效能,但有助于蜻蜓高速大迎角飞行,提高了蜻蜓的机动性.  相似文献   

5.
夏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6):3720-3724
在亚临界流动范围内,利用DES方法对俯仰细长旋成体的流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给出了细长旋成体在大攻角纵向俯仰中的截面流态特点。研究发现,迎角变化跨越对称至不对称流态的上仰运动会产生明显的气动力迟滞现象,推迟了非对称的产生迎角,并延缓了细长体背风面流态之间的过渡。对细长体大攻角运动气动分析在国内外研究尚少,研究成果对充分利用非定常气动力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大迎角下介质阻挡放电(DBD)对高升力机翼的作用机理,采用体积力模型和Eddy Viscosity Transport Equation全湍流模型耦合进行DBD激励改善其气动特性的模拟仿真研究。在来流速度45 m/s条件下,对比实验数据与仿真模型,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并采用该模型分析了机翼弦向、展向的2组截面流线图。结果表明:DBD激励位于机翼前缘能很好地提高高升力机翼大迎角气动特性,显著改善上翼面涡结构,促进分离流附体;可将机翼最大升力系数提高11.1%,失速迎角推迟2°,且随迎角增大,流动控制效果逐渐减弱直到消失。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高速前掠翼飞机低速气动力变化特性,以一种NACA64A005高速薄翼型前掠翼翼身组合体模型为基本研究对象,包括相应后掠翼模型和细长边条前掠翼模型,开展模型纵向气动力低速风洞实验研究,模型攻角变化范围-4°~+36°,实验风速29 m/s,特征雷诺数4×10~5。结果表明:前掠翼模型与相应后掠翼模型升力和阻力变化特性基本相同;但前掠翼表现出较好的大迎角气动力性能发展趋势。翼根前加装面积仅为机翼面积5.2%的大后掠细长边条后,前掠翼模型升力特性和气动效率明显提升,33°迎角最大升力系数比基本前掠翼提高约40%。依据模型风洞实验实际条件,采用ICEM和FLUENT软件与雷诺时均N-S方程,进行前掠翼模型定常黏性空间流场气动力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建模和边界条件设置合理,仿真计算能够支持分析风洞模型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8.
过失速机动是现代先进战斗机的重要特征。飞机在大迎角过失速机动飞行时,会产生强烈的运动耦合、惯性耦合等复杂的非线性特性,传统的建模和控制方法都难以准确预测和全面掌握飞机的耦合特性。该文以非线性系统的分支分析和突变理论及相应的数值计算方法为工具,重点对现代先进战斗机急滚机动飞行时的惯性耦合现象和大迎角俯仰运动时的耦合现象进行了特性分析研究,有效全面地揭示了飞机的非线性动力学全局特性以及耦合动力学特性,预测了耦合现象给飞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并通过时域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从而为控制律设计、改善飞机的飞行品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苏成林  刘春  周亚辉 《科技资讯》2009,(32):221-222
大部分飞行模拟器动力学模型都是在已知飞机整机风动和试飞气动数据的情况下,通过对这些气动数据的插值来计算得到飞机的气动力和力矩,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飞机各部件的方法。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计算出飞机各部件的气动力,然后再考虑整机的影响合成整机的气动力和力矩。然后代入飞机全量运动方程,解出飞机实时的运动参数。  相似文献   

10.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基于合成射流技术的高空飞艇流动控制方法。将合成射流装置安放在飞艇表面,靠近分离线处,并沿分离线布置,通过合成射流口吹吸空气产生涡流,并将其注入边界层内来达到延缓流动分离,进而达到减阻和大迎角阵风减缓的目的。研究首先利用对原始飞艇进行仿真,找到分离线的位置,进而研究了合成射流口出射速度幅值不同时飞艇阻力系数的变化,并以此来分析合成射流的流动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射流口吹吸速度幅值越大,时均减阻效果越好,但射流的能量消耗也越大,气动力的脉动幅值也大。在扣除合成射流本身的能量消耗影响以后,最优的时均控制效果发生在迎角30°左右。研究结果显示,合成射流可以用来降低飞艇小迎角下的巡航阻力,也可以用来控制大迎角情况下的瞬态气动力,从而作为阵风减缓措施。  相似文献   

11.
对钢管粉煤灰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承载能力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结果得到了钢管煤灰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的强度计算公式,在试验中考虑了粉煤灰的掺量不同、含钢率不同对钢管粉煤灰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承载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试验,采用超量取代方法分析研究了用掺量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生产粉煤灰混凝土技术路线的可行性,并应用于等级公路等建筑领域,为粉煤灰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粉煤灰在陶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粉煤灰替代部分高岭土在陶瓷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研究,表明在掺入量不大于10%,烧成温度在1290-1310℃,制备日用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姜蕾 《皖西学院学报》2009,25(2):116-118
对四组水泥熟料细度和掺量相同,而Ⅲ级粉煤灰和超细粉煤灰的掺加比例不同的粉煤灰调粒水泥浆进行自收缩试验的数据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Ⅲ级粉煤灰比超细粉煤灰更有利于减小水泥浆的自收缩。  相似文献   

15.
果蝇发生量是数量性状,选用野生型、檀黑体、残翅和白眼四种不同基因型的果蝇,设计25种不同的杂交组合,并将其培养在不同大小的容器内,统计各种组合的子代果蝇发生量。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环境(不同容器大小)对果蝇的发生量影响最大。不同基因型以及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对果蝇发生量的影响在不同的杂交组合中也达到极显著差异或显著差异。说明果蝇的发生量是由基因型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低等级粉煤灰由于活性低,需通过一些方法将其活性激活后再利用。为研究粉煤灰活性,通过水热合成的方法激发其活性,然后测试其力学性能及微观分析。将低等级粉煤灰分别以10%、20%、30%、40%的掺量等质量代替水泥制作胶砂试件,在1. 3 MPa、180℃的条件下蒸压10 h后分别标养7 d、60 d、90 d后测试其抗折抗压强度,并做XRD分析。结果表明,高温高压条件下养护提高了试件强度,激发了粉煤灰活性;随着养护时间增长,试件强度逐渐提高,且代替水泥掺量在20%~30%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由GE90-30与SIMENS 6RA24数字传动装置组成的一个比较经济实用的飞剪.  相似文献   

18.
粉煤灰的物相与微形貌及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x粉晶衍射及扫描电镜对湖北省 2个热电厂的粉煤灰渣样品进行物相、形貌及微结构的测试与分析 ,并通过测试结果和结论为粉煤灰的后期处理和综合利用提供有效数据 ,达到物尽其用 ,保护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水泥土环境中粉煤灰的活性及激发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粉煤灰的活性组成与测定方法 ,描述了水泥—粉煤灰体系水化作用机理。在水泥土特定的物理与化学环境中 ,选出了一种复合型激发剂。并通过电镜、方能达谱等手段对OH- 腐蚀和截获Ca2 + 的理论观点及试验结果给予佐证和说明  相似文献   

20.
应用比强度概念分析了碾压高掺量粉煤灰混凝土(HFRCC)的结构形成和强度发展过程中粉煤灰效应的贡献及机理。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HFRCC的早期强度随粉煤灰掺量的提高而下降;随龄期的增长,HFRCC的强度发展加速,不同粉煤灰掺量的HFRCC中的粉煤灰效应对强度的贡献也从早期的负效应逐渐转变为正效应;粉煤灰效应对HFRCC中的粉煤灰效应对强度的贡献也从早期的负效应逐渐转变为正效应;粉煤灰效应对HFR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