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关于或有事项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或有事项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经济风险的产生,已越来越多存在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马涛  柏桐 《科技信息》2008,(34):363-36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或有事项作为特殊的不确定的事项,已越来越普遍地出现在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中.并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充分地披露或有事项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潜在影响,使报表使用者获得更加充分、详细的相关信息,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一或有事项》在旧准则基础上对或有事项的确认、计量、披露等方面均做出了相应修订与完善.进一步加深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相似文献   

3.
王智 《科技信息》2007,(32):285-285,255
一项经济业务是否被确认为或有事项,不仅影响企业的财务信息,还会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当期、未来损益的判断,进而影响其投资决策。因此正确认识、了解或有事项是加强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需要,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需求。本文主要从或有事项基本理论出发,就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对或有事项处理的异同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对我国或有事项在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及一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或有事项不仅影响企业的财务信息,还能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成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会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当期、未来损益的判断,进而影响其投资决策。或有事项会计准则虽然对我国企业或有事项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做出了具体明确的规范,但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分析了或有事项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或有事项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其结果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或有事项这一特定的经济现象,已越来越多地存在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并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规范或有事项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披露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文章就如何对或有事项的确认、核算及披露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分别就或有负债、或有资产的界定、预计负债的确认进行了论述,使或有事项能够真实的充分披露。  相似文献   

6.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38项具体会计准则,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与原准则相比变化较大,引入了公允价值概念,改变了以前由于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将债务重组收益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与此同时,对于债务重组业务应依据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和相关税法规定进行税务处理。本文是就新准则与相关税法规定进行比较,对企业债务重组事项的会计、税法处理进行差异分析。  相似文献   

7.
李箭 《科技资讯》2006,(33):138-138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38项具体会计准则,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与原准则相比变化较大,引入了公允价值概念,改变了以前由于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将债务重组收益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与此同时,对于债务重组业务应依据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和相关税法规定进行税务处理。本文是就新准则与相关税法规定进行比较,对企业债务重组事项的会计、税法处理进行差异分析。  相似文献   

8.
《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以下简称"新准则")是我国第一次正式颁布关于财务报表列报的会计准则。在本准则发布前,我国关于财务报告列报的规范,主要体现在《企业会计制度》和原会计准则中,比较分散。在新准则与原准则的对比中有了较大的改进。  相似文献   

9.
郑秀岩 《科技信息》2007,(15):237-237
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一种状况,其结果需要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予以证实。同一或有事项,是否确认为负债,是否该披露,确认和披露的方式、金额由不同的会计人员来处理会有不同的结果。不仅如此,或有事项的这种特点还加大了审计的风险,增加了审计人员遭受诉讼的可能性。或有事项一般金额较大,对信息提供企业的持续经营和发展,对正确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直接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这标志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属于新发布的会计准则,它与原有的《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关于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复函》、《企业会计制度》等有关规定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加深对新准则的理解和运用,现探讨如下两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1.
会计准则的制定有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两种理念选择,我国旧会计准则遵循的是收入费用观,而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借鉴了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在诸多方面倾向于资产负债观,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本文通过对收入费用观与资产负债观的比较,分析资产负债观的实质,解读我国新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观的典型体现,揭示其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新企业会计准则在较大程度上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在诸多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也标志着我国财务报告基础概念逐渐从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转变。文章详细分析了资产负债观并将其与我们所熟悉的收入费用观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分析,进一步介绍了资产负债表观在新准则中的具体体现。最后,文章还指出了资产负债观在我国的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较系统地阐述了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以下简称为企业年金会计准则)的优越性,并提出了若干完善准则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杨彦开 《科技信息》2007,(22):71-72
财政部在2006年年初发布了新会计准则体系,该体系包括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它是在2001年无形资产准则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无形资产》制定的,对进一步规范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与报告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新准则与旧准则的比较以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付饶  许伟 《科技资讯》2006,(33):131-131
本文较系统地阐述了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以下简称为企业年金会计准则)的优越性,并提出了若干完善准则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下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原来散见于《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等中的有关资产减值准备规定以《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列示其中。为了更好的理解新准则,以期对资产减值进行更加准确的会计处理,本文对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李香利 《科技信息》2009,(27):313-314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l号一存货》从规范范围、确认、计量、披露等方面对存货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披露进行了说明和规定。本文从新旧存货会计准则对比分析了之间的主要差异,以及应用中注意问题的解析,希望对财务人员深入理解新准则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王敏 《科技信息》2008,(10):246-246
2006年2月15日,由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在对原有的旧会计准则进行修订的基础上又发布了20余项新准则。本文所论述的《企业会计准则17号——借款费用》,是在原有准则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借款费用准则在有关借款费用资本化问题上发生了一些变动,本文就新借款费用准则变动之处对企业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张红艳 《科技信息》2007,(8):109-109,149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的39项会计准则,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与原准则相比,在固定资产定义、预计净残值的计量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本文将对新准则的相关特点进行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20.
《企业会计准则第七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再一次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标准,但增加了"商业实质"等相应的限制条件。企业会计人员如何准确领会新准则的精神实质,规范进行相关会计处理,对企业、国家及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新会计准则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