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东固会师的原因主要是为安置伤兵计,为我有党有群众的休息地计,为救援井冈山计,东固的地理条件和毛泽东对东固山早有所闻,也是重要原因。东固会师的意义在于直接促进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使东固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奠基石;为毛泽东提出建立全国苏维埃政权奠定了思想基础;促进了全国第一个省级苏维埃政权——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在吉安成立;促进了红六军、红二十军的诞生,东固成为红六军、红二十军的发祥地;使东固革命根据地成为红军三次反“围剿”的主战场,是红军战略战术原则形成的基地;促进了我军的经济文化建设,成就辉煌;使东固革命根据地成为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接力站;使东固经验影响到湘赣等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2.
东固革命根据地几乎是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同时建立的我党最早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但由于诸多原因对东固革命根据地了解的人并不多.东固革命根据地党组织的建立、发展与演变的诸多事情更是鲜为人知.本文在搜集大量材料的基础上对东固革命根据地党组织的建立、发展与演变做了详细的梳理,以期为世人所了解.  相似文献   

3.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位于闽、浙、皖、赣四省边界。苏维埃区域和游击区有50余县,人口达100余万,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六大革命根据地之一,是中央苏区坚强有力的右翼。1930年1月,毛泽东把这块根据地称之为“方志敏式”的革命根据地,与“朱德、毛泽东式”相并称。1934年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称颂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在全国苏维埃运动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在“血战东南半壁红”的武装割据斗争中,  相似文献   

4.
陕甘边区的红二十六军是在中共中央的指示下成立的,它是在甘肃正宁寺村塬建立的革命根据地丧失后,陕甘边游击队进入陕西境内,在陕西省委的领导下发动群众,扩大根据地,然后在游击队的基础上正式组建了红二十六军,它的成立对于照金苏维埃政权和以后的陕甘边革命斗争起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并对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落脚陕北,建立陕甘宁边区革命政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党风党纪教育更具实践性、形象性和实效性,邵阳高专党委于8月1日至6日组织59名党员赴井冈山革命圣地进行传统教育。先后参观了宁冈会师纪念馆、会师桥、会师纪念碑、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茨坪毛泽东同志旧居、红四军部旧址,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旧址、红四军军械处,井冈山前敌委员会旧址、黄洋界红军工事和胜利纪念碑、红四军医院、红  相似文献   

6.
坳上会议是东固革命根据地创建的起点。长期以来党史学界比较通行的观点认为,最初东固地区的共产党人尚未得知中央八七会议的指示精神,而是根据当地农民运动的斗争经验和方志敏在吉安的革命宣传自发组织起来的。经过多方文献查阅和史实考证,可以认为:坳上会议的召开,诚然具有以上两方面的因素影响,但同时吉安党组织早在1927年9月中上旬就获得了中央八七会议和江西省委的有关指示精神。东固革命根据地是在党的八七会议关于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指导下创建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7.
在东固经验的启示下,湘赣边界特委总结井冈山第三次反“会剿”失败的教训,重新检讨过去工作中的错误,制定了新的斗争策略,对井冈山后期斗争有着积极意义:一是避免了新的损失,斗争取得新成效;二是促进了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方志敏领导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并使赣东北革命根据地成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主要革命根据地之一,在经济、政权和军事建设上都取得突出成绩,成为其它根据地学习的榜样。究其原因,是他创造性地采取了六大举措,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又在尊重群众主人翁地位的基础上,有效调动群众的革命激情,深入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9.
村苏维埃是川陕革命根据地苏维埃政府最基层的政权组织形式,从它创建开始,就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有效的监督机制。在村苏维埃的具体行政行为过程中,既要接受党内和上级苏维埃政府的行政监督,还要广泛接受群众组织的民主监督,这不仅为乡,区,县和省级苏维埃政府的成立,发民用 建设奠定了广泛的基础,保证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苏维埃政府和各项工作计划在广大乡村的贯彻执行,而且还为红军的壮大和发展,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扩大和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红二、六军团在红军长征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二、六军团在红军长征过程中,转战在湘鄂川黔等省,调动、吸引和牵制了敌人的大量兵力,有力地配合了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为中国革命实现历史性转折作出了巨大贡献.本义拟对红二、六军团在红军长征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探讨。两军会合,相得益彰红二军团原活动在湘鄂西根据地。1931年3月,红二军团在湖北长阳技柘坪休整,改编为红三军,一度发展到3万多人。但由于蒋介石的疯狂“围剿”,更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严重危害,红三军主力被迫退出根据地,游击转战在湘鄂川黔边,寻求机动,以求发展。1933年12月,中共湘鄂西中央…  相似文献   

11.
吉安地区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江西革命斗争的大后方。从1927年10月至1934年8月,苏维埃政权先后创办了井冈山造币厂、东固平民银行、江西省工农银行、湘赣省工农银行及苏维埃国家银行湘赣省分行,发行过不同类型和不同版别的人民货币,为我国货币文化宝库和红色金融史增添了异彩。  相似文献   

12.
曾山在苏维埃政府工作期间,加强了苏维埃政权的组织、政治、思想、作风建设,严惩腐败分子,抵制批评了肃反工作中的“左”的错误;制定了土地分配及抗债的有关条例;加强了财政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产,服从服务革命战争;他深入发动群众参加革命,统一地方武装,并把大批地方武装输送给主力红军。积极配合主力红军进行反“围剿”战争,保卫苏维埃政权。为建立、捍卫和发展苏维埃政权立下了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13.
曾山对苏维埃政权建设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山在苏维埃政府工作期间,加强了苏维埃政权的组织、政治、思想、作风建设,严惩腐败分子,抵制批评了肃反工作中的"左"的错误;制定了土地分配及抗债的有关条例;加强了财政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产,服从服务革命战争;他深入发动群众参加革命,统一地方武装,并把大批地方武装输送给主力红军.积极配合主力红军进行反"围剿"战争,保卫苏维埃政权.为建立、捍卫和发展苏维埃政权立下了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14.
群团组织是川陕苏区群众参与苏维埃政权和革命活动的重要组织,也是党领导苏区群众的重要组织,是密切党群关系、加强党群互动的重要纽带。川陕苏区的群团组织广泛参与了土地革命、戒烟运动、革命宣传、扩充红军以及辅助红军军事斗争等革命活动,是苏区建设和斗争中一股活跃的群众力量。群团组织不仅为苏维埃和红军培养了大批干部和人才,还极大的保护了苏区工农群众的权益;不仅为苏区提供了强大的后勤保障,更直接参与了苏区的军事斗争,在武装保卫苏维埃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颁行的系列文件精神,川陕苏区在土地革命过程中推行了"红军公田"制.此制度的实施,对稳定和壮大红军队伍,瓦解白军营垒以及巩固革命根据地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子恢是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分别担任过闽西苏维埃主席和中央苏区分管财政与经济的领导。在这些领导岗位上,他利用熟悉中央苏区实际情况的优势,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始终坚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经济建设路线,为苏区的经济建设和巩固苏维埃政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形成了一系列适合中央苏区实际的经济思想,主要有:互助合作思想、财政管理思想、金融流通思想等。  相似文献   

17.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毛泽东同志创建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它像一盏不灭的明灯指引着革命。彭德怀同志正是在这盏明灯的照耀下率部来到井冈山,与朱毛会师,在危难之际又顾全大局固守井冈山,后来再度挥师井冈山,对巩固和发展井冈山根据地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基础,主要是:毛泽东同志早期的上山思想基础;当地的党群基础和有利的自然条件基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三个标志,即工作重点由向中心城市到向农村转变;由旧军队到新军队的转变;由旧政权到新政权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南昌起义孕育的“八一精神”,其内涵是丰富的,而“敢为人先、开拓进取”是“八一精神”最本质的内涵,也是其核心和精髓之所在.南昌起义培育滋养了一大批革命者,李文林等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承继着“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精神,创建了为毛泽东所赞誉的“李文林式根据地”——东固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20.
苏区的成人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区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建和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当时,中共和苏维埃政府为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反复“围剿”,为提高群众的革命觉悟和红军的战斗力,巩固和发展新生政权,制定了一套适合苏区实际的教育政策、措施,开展了以成人为中心的革命教育活动,使苏区成人教育事业从无到有,发展起来,取得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