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新校园计划”是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和赛尔网络有限公司发起,由多家国内知名院校及国际知名IT厂商共同参与的新一代校园信息化计划。“网络新校园计划”的目标是:让中国的大学生都能拥有自己的笔记本电胨让中国的大学生都能随时随地地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吴丹  李任 《菏泽学院学报》2007,29(4):131-133
任何社会的文化要想延续,就必须有统一的规范来促使每个社会成员都成长为社会所要求的人.大学生作为社会具有较高知识素质的新一代,其社会化过程必须备受关注.探讨大学生“过度社会化“现象是教育的责任,更是社会赋予时代的重任.  相似文献   

3.
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两课"教学的实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李 《甘肃科技纵横》2004,33(3):91-92,94
“两课”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高校“两课”教学如何面向新世纪?这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两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网络心理教育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网络的发展与普及,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状态都有较大的影响和冲击。指出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透视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探索“网络成瘾”对策,对于引导大学生正确上网,拥有健康的网络心理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网络教学的优势,介绍了“结构力学”网络课程设计的目的、内容及其具体栏目,指出网络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能使学生自主地安排学习时间,通过网络方便迅速地与教师进行交流,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网络行为方式的模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大学生网络行为方式特征向量空间及网络行为方式特征向量模型,基于此模型给出了大学生网络行为方式的模糊向量表示方法以及描述大学生网络行为方式模糊向量空间的生成方法,并采用模糊聚类方法来分析大学生网络行为.依据大学生在网络中表现出的不同行为特征对他们进行模糊分类,针对分类后得到的每个大学生行为方式类别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从而引导大学生合理运用网络资源促进学习,进行积极的网络交往,树立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自组织"理论支撑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代大学生群体的“组织”和“自组织”特点,按照“自组织”理论的要求,在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具有“自组织”特点的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前,大学生已成为网络社会中非常活跃的群体,网络犹如一把双刃剑,在改变“网民”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的同时,网络社会也对传统的社会道德提出了挑战,本文通过以大学生网络社会道德失范的分析,提出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是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力量,他们的道德人格如何,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挑战,关系到他们是否能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两课”教学应采取相应的工作对策来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如同"双刃剑", 对高校学生带来强有力的冲击力,导致部分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出现了"恋网"情节,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针对此症,高校应防患于未然,建立完善的校园网络教育阵地,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强学习,成为网络主人.  相似文献   

11.
网络时代大学生的精神道德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网络时代的降临,“上网”已成为青年大学生较普遍的行为选择。网络不是泥潭,但也并非一片净土,本在给网络“把脉”辩证分析其给青年大学生带来正、负两方面影响的基础上鲜明地提高了网络时代大学生精神道德建设的思想、旨在增进大学生上网时的“精神屏障”意识,升华其人精神,促其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网络已经深入到大学生的生活当中,但不少大学生却沉迷于网络之中,甚至出现网络成瘾的现象。本文认为,大学生上网其实就是他们的时间、精力和心理的一种宣泄方式,染上"网瘾"是其中的极端情况,高校对于防治大学生"网瘾"应该采取堵、疏结合的办法来积极应对。因此,文中重点探讨了一些高校应该采取的堵和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发展,社会进入“网络时代”,该时代给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学习生活带来方便、高效、自由等好处,网络交往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充分发挥网络载体的优势,探索其对大学生成才作用,是当今理论界研究的又一热点。本文试从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出发,对网络交往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网络,学习和使用网络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个人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由于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运用网络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更好地成人、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5.
信息时代的来临,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网络已成为大学生交往的重要手段,并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网络交往类型及基本特征的研究,引导大学生正确的网络交往,提高学生网络交往的道德素质,使他们不仅能运用网络技术进行交往,而且能健康、有道德的进行网络交往,真正成为能适应网络技术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6.
笔者采用网络文本分析这一质化研究方法,探究了大学生“郁闷”现象的心理社会根源,粗略地归总出四个“郁闷源”,即转型期的社会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就业压力、恋爱情感的纷扰及人生无目标。  相似文献   

17.
网络对大学生心理人格、道德人格以及法律人格带来严重负面影响,使大学生人格出现不和谐音符。文章从政府加强网络技术防范、学校筑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红色网站”、思政课教师注重人文情感教育、大学生自觉提升网络审美情趣等四个方面论述采取干预对策,塑造网络视域中的大学生和谐人格。  相似文献   

18.
网络为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途径。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要解决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问题,政府应完善相应的法律与制度,学校应加强教育和引导,学生自身也应注重自我教育和管理。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非常平凡的蔬菜,土豆可以说是貌不惊人。但作为播客和视频博客代名词的土豆网,却很新潮很时尚。除了不提供盗版电影、音乐或者软件传播外,个人用户可以非常自由地在土豆网上发布和共享各种视频,“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戴上土豆面具,每个人都是明星。”“土豆”如是说。[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定向越野"运动在高校开展的优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一门叫“定向越野”的不起眼课程如今在高校中开设,竟然备受大学生们的欢迎,这让一直以为大学生只爱读数理化等正经课本的人们“大跌眼镜”。国家定向越野队80%的成员是大学生。在2004年举行的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这项运动在高校中影响越来越大,为什么这项传入我国时间不长、群众基础不深的运动在高校得到迅速发展,这里浅谈其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