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古代女子教育透视目前的性别平等教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古至今中国都不乏论述女子教育的教育家,女子教育思想也逐步趋于丰富和完善。当今社会女性教育的重要性不断显现,性别平等教育问题受到许多教育家的重视。以古代的女子教育为起点,从社会性别角度分析了性别平等教育问题的现状,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主张。  相似文献   

2.
陈炽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教育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主张学校教育,推广农学、普及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知识,重视商业教育、以求富强,提倡女子教育。  相似文献   

3.
宋祖建 《科技信息》2008,(31):192-192
陈天华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和政治活动家,是近代资产阶级爱国主义宣传的急先锋。不仅如此,他在教育理论上也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理论。反对传统的封建教育思想,倡导学习外国的长处,开办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主张全体国民的教育,尚武教育,女子教育,开办半工半读学堂等,都成为中国近代军国民教育思潮中的重要内容,对中国教育理论的发展,对教育的近代化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清末到民国是梅州女子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清末,梅州女子学校教育以西方教会在通商口岸开办的女子学校作为开端,至民国得到较为系统的发展,形成了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师范教育、职业教育和残疾女子教育均有所发展的基本架构,为新中国女子教育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影响梅州女子学校教育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历史文化和区域文化两大部分。  相似文献   

5.
女子教育一直是近、理代小说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中国近.现代小说不仅蕴含有丰富的女子教育思想,还记录了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的变革过程,其变革路径在小说中清晰可见.清末民初,小说家配合教育救国的时代呼唤,主张兴女学,积极为女子争取教育权利,强调培养“贤妻良母”的重要性;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历“五四”个性解放,小说家把重点逐渐从提倡女子教育转移到男女教育平权的实现方面.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深入,女子开始走向社会,培养“社会人”成为新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为女子学校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教会女学的兴办首开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的先河,戊戌维新运动促成国人自办女学,留学教育进一步推动了女子学校教育的发展,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是近代社会变迁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戊戌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比较清醒地把妇女解放及妇女教育看作是变法图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勇于开创,率先为近代妇女思想的启蒙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大胆提出了一些先进的主张,其功绩是不可磨灭的。维新派在倡导不缠足宣传中注意到了与此关联的女子教育问题,康有为说:“中国以二百兆之女子,曾无一学校以教之,则不学居其半,是吾有民而弃之也。”妇女在封建礼教的重压之下,处在可怜、凄惨、愚昧、无知的地位,尤其是女子本身的不觉醒,而女子的觉  相似文献   

8.
民国浙江的女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为中国大陆首开女子学校教育的省份.民国以后,女子教育的全面解禁,法律意义上女子教育平等权利的规定,以及女子教育系统的逐步完善,促进了全国女子教育的发展.浙江的女子学校教育在民国时期进步显著,成为民国浙江教育事业的一个分支,同时也留下了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女子学校教育学制的确立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1907年颁布的《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建立了男女有别、自成独立体系的女子学校教育学制系统。女子学校教育正式列入了清政府的学制系统,为女子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法制上的保障。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和主流观念直接决定了近代中国女子学校教育在学制中的地位和特点。清末女子学校教育学制的确立,为女性群体在近代中国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0.
女子道德教育不仅是女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道德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其研究与探讨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女子成长过程为线索,对《郑氏规范》中关于女子道德教育的规定做了分析和整理."规范"对女子道德教育的规定主要有重视女子的教育,对女子道德行为规范的培养,女子的成年、婚嫁及为人妇时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1.
清末女子教育的兴盛是中西方文化撞击的产物,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清末女子教育对中国近代化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成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繁荣是汉代成为盛世的重要原因。伴随着男子经学教育的兴盛,汉代女子教育也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如女子受教育的社会环境较宽松;女子教材有重大突破;重视女子胎教等。这些特点对后世的女子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清末的教育体制改革是中国历史教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此过程中,张之洞充当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劝学篇》和“癸卯学制”集中体现了他“中体西用”的历史教育思想。他认为历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忠君爱国的思想;历史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史为体,世界史为用”;并就历史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要求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并推行于实践。张之洞的历史教育思想对当今我国的历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代日本的一些女教育家们参与或独立创办女子学校,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实施各具特色的教育方针,为近代日本女子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日本女子教育史乃至日本教育史上写下了壮丽的篇章。本文将从教育思想和理念、学校的影响以及社会活动等方面,来说明这些女教育家及其女子学校在近代日本女子教育史上的地位及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对女性与教育的互动作用做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教育家,也是民国时期乡村教育的主要提倡者和实践者,是现代中国最早注意农民问题的教育家之一。早在民国时期他不仅认识到中国农村问题的严重性,看到了中国农村教育的种种弊端,而且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种种出路。他主张发展“生利”的乡村教育,要建设中国乡村的活教育。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对当代问题重重的农村教育依然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女子中学是一种单性群体教育类型,具有自身的规律和特色。女子中学的体育发展是中学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容易被人们关注,而且也容易引发人们思考其与双性群体教育类型的异同。提高学校体育水平是女子中学体育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则是女子中学体育发展的目的。适合女生素质发展的体育教学模式、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丰富多彩的素质游戏、符合女生身心发展的有氧运动项目,  相似文献   

17.
周恭寿是贵州省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执着于教育兴黔工作,为贵州省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周恭寿创办了贵州省第一所女子师范学校.开创了贵州省女子教育的先河,给古老的贵州教育抒写下瑰丽的一笔.  相似文献   

18.
在改革开放大潮涌动,知识经济兴起对女性提出更高要求这一宏观背景下,女子学校再度浮现。国内外对学校教育中性别及性别差异问题的关注、时代对特色教育的需求和国内外妇女运动为女子学校的复现提供了动力和生存发展的空间。女子学校的复现折射出学校教育对性别差异的漠视,为此,我们应该在全社会倡导社会性别公平的观念,加强教育中性别问题的研究,并在教育实践中采取因性施教策略。  相似文献   

19.
吕凤子先生是一位知名的教育思想家和教育实践家.他为贫寒家庭的子女提供受教育的机会,使他们获得谋生的手段;他节衣缩食,接济和培养了大量的穷苦学生;他首开女子教育之先河,为平民妇女争取经济上的独立.其教育实践折射出他伟大而又深邃的平民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研究秋瑾的体育思想。研究结论:秋瑾是近代中国女子体育界重要的领军人物之一,她提出了尚武军事化体育思想,倡导学校体育与军事训练结合方式,指出近代中国体育与军事训练结合的合理化;突破了女子三从四德的传统观念,反对女子缠脚;提倡女子体育,突破女子参与体育的限制,扩大近代中国女子体育的内容,树立了身先士卒的风范。研究她的体育思想对完善体育思想体系以及相关的体育史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今天的体育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