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局域网网络线中只有4根线在使用,有4根线空闲的情况,提出了可以让空闲的4根线也用来发送和接收数据这一创新观点,并介绍了新的8线制10/100M自适应网卡设计方案及其工作原理。分析表明,局域网中一旦采用了这种新设计的网卡,绝大部分线路故障都可以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2.
S100A1是钙结合蛋白家族S100亚家族中一个小分子量的酸性蛋白.研究S100A1蛋白分子在溶液中的构象均一性随不同钙高于浓度的变化规律,发现钙离子浓度的提高促使S100A1蛋白的寡聚化,稳定蛋白质分子的构象。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5E-8S/M智能测硫仪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硅炭管的选用、系统气密性检查、电解池的正确使用、栽气系统的改进、热偶系数的调整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S8联合小分子化合物Z18的抗肿瘤效应,本研究通过联合用药方式处理HeLa细胞后,采用台盼蓝染色和流式细胞仪对细胞死亡率和死亡方式进行检测。电镜实验证实Z18诱导细胞自噬,并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联合用药后LC3-II的变化和使用转染了GFP-LC3或mRFP-EGFP-LC3的HeLa细胞检测联合用药对细胞自噬和自噬流的影响。最后通过ATG5 siRNA和CQ抑制自噬和自噬流,观察联合用药对细胞的自噬和死亡的变化,进一步研究S8对Z18的抗肿瘤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S8联合用药后,细胞死亡率显著升高(P<0.05),死亡方式主要以坏死为主。S8明显地促进了Z18对HeLa细胞的毒性,其促进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但联合用药并未降低Z18引起的自噬空泡集聚,LC3-II蛋白表达也未发生变化。抑制自噬后,并未影响联合用药促进细胞死亡的结果。因此,Z18在联合使用S8的情况下,细胞自噬水平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而细胞死亡比例明显升高,自噬并不影响联合用药诱导的细胞死亡。S8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坏死的其他途径进而促进细胞对Z18的敏感性,并进一步使细胞发生坏死。  相似文献   

5.
S100b是一种钙离子结合蛋白,与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症、神经痛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有关.实验通过原位杂交和免疫荧光技术对S100b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模式进行直接分析,发现S100b主要表达在脊髓灰质星形胶质细胞和脊髓白质中正在成熟的少突胶质细胞中,表明其并不能很好的作为星形胶质细胞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6.
根据IEEE 802.3协议的指标要求,设计了一种采用0.18μm 1.8 V CMOS工艺的10/100 Mb/s以太网物理层发送电路.电路的实质是一个分辨率为5 bit,采样速率为125 MHz,上升下降时间为4 ns的电流驱动型数模转换器.芯片面积0.865 mm2,100 Mb/s时功耗为83.37 mW,10 Mb/s时功耗为109.6 mW.  相似文献   

7.
C/S和B/S相结合的成人教育管理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高校成人教育目前教务管理的现状,全面介绍了成人教育管理系统的功能,在分析了基于B/S和C/S模式下管理信息系统优点和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成人教育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方法、功能模块构成以及如何解决系统安全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9.
设计了基于逐次逼近式架构的低功耗A/D转换器.该转换器有14/8 bit转换精度2种工作模式,其采样率分别为0~1×105/s和0~2×105/s.低功耗转换器基于0.18μm的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工艺完成版图设计,版图面积仅为0.64 mm×0.31 mm.转换器在最高性能下的积分非线性(INL)和微分非线性(DNL)最低有效位分别为0.38 LSB和0.33 LSB,电流消耗仪为2 mA.  相似文献   

10.
100A/1200V静电感应晶闸管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电力静电感应晶闸管的主要参数与器件结构的关系。结合制管经验进行了100A/1200V器件的结构设计、工艺设计,给出有关结果。  相似文献   

11.
从C/S 模式转向B/S 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 C/S模式 MIS的优缺点及建立 B/S模式的新型 MIS系统的必要性 ,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实现 B/S模式 MIS的关键技术 ,最后给出一个基于 B/S模式的机关业务管理系统实例  相似文献   

12.
基于B/S体系结构的数据库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B/S系统的体系结构及Web数据库的发展情况。重点分析了各种Web与数据库连接的优劣。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SCADA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如何选择一种合适的数据库访问技术,解决系统的复杂度和操作的简单性之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介绍一种SCADA系统的开发实例,分析了该系统的层次结构和功能、设计方案、以及通讯网络,突出了模块化设计与软件功能硬件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纳米固体超强酸S2O2-8/ZrO2催化剂的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改性技术合成了新型的纳米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2O2-8 / ZrO2,该催化剂对醋酸和脂肪醇的酯化反应具有很好的催化作用,并且具有耐水性强、稳定性好、再生容易、可重复使用、不腐蚀设备、不污染环境等优点,是对环境友好的很有应用前景的绿色工业催化剂.用X射线衍射分析、X光电子能谱、TEM、红外光谱和化学分析等手段对S2O2-8 / ZrO2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浸渍液(NH4)2S2O8浓度、陈化温度、焙烧温度、沉淀条件、比表面积和含硫量均明显影响S2O2-8 / ZrO2的酸强度及催化活性.S2O2-8 / ZrO2最佳制备条件:陈化温度为-15℃,浸渍液(NH4)2S2O8浓度为0.5 mol/ L,焙烧温度为600℃,焙烧时间为3 h.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Ca2 + as a second messenger controls variousaspects of cell behavior,in part throughinteraction with a large member of Ca2 + bindingproteins with EF- hand.The S1 0 0 family is one ofthe largest subfamilies of Ca2 + binding proteinsconsisting of1 7members which exhibit2 5 % to65 % homology at the protein level. The S1 0 0proteins are dimers belonging to a structurallyrelated family containing two EF- hand motifs ineach polypeptide chain[1] .The S1 0 0 proteins arewidely distribu…  相似文献   

16.
采用改性技术合成了新型的纳米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2O8^2-/ZrO2,该催化剂对醋酸和脂肪醇的酯化反应具有很好的催化作用,并且具有耐水性强、稳定性好、再生容易、可重复使用、不腐蚀设备、不污染环境等优点,是对环境友好的很有应用前景的绿色工业催化剂.用X射线衍射分析、X光电子能谱、TEM、红外光谱和化学分析等手段对S2O8^2-/ZrO2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浸渍液(NH4)2S2O8浓度、陈化温度、焙烧温度、沉淀条件、比表面积和含硫量均明显影响S2O8^2-/ZrO2的酸强度及催化活性.S2O8^2-/ZrO2最佳制备条件:陈化温度为-15℃,浸渍液(NH4)2SO8浓度为0.5mol/L,焙烧温度为600℃,焙烧时间为3h.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遍历理论对具有相依输入流的G/M/S/S十K排队系统进行了研究.比较了不同输入流作用下系统的平均平稳延时及平稳损失率.分析表明复合过程更坏.该结果为排队系统的控制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排队网的数值分析莫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用TiO2/S2O2-8-沸石分子筛作催化剂,由硬脂酸和正丁醇发生酯化反应来合成硬脂酸正丁酯.考察了各种因素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得到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当醇和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TiO2/S2O2-8-沸石分子筛的用量为反应物质量的2.0%、反应温度为85℃时,反应仅需约2.5h,酯化率可达到98.7%,酯的纯度>99.1%.  相似文献   

19.
采样保持电路作为流水线模数转换器中的重要单元一直是高速高分辨率模数转换器研究设计者十分关注的内容.文章介绍了基于CMOS 0.6μm工艺的流水线模数转换器前端采样保持电路以及运放电路的设计仿真.该电路采用电容下极板采样、折叠式共源共栅技术,有效地消除了开关管的电荷注入效应、时钟馈通效应引起的采样信号的误差,提高了采样电路的线性度,节省了芯片面积,降低了功耗.  相似文献   

20.
从C/S到B/S,再到三层(多层)结构——论体系结构的发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面对临将来临的数字化经济时代,在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发生深刻变革的今天,我们应拿出什么样的体系结构去组织管理信息资源以适应这一变化的要求?本从出现背景、结构特征、优缺点和应用领域等几个方面分别论述了C/S、B/S和三层(多层)体系结构的发生和发展,总结了体系结构发展的历史,展望了体系结构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