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自组装制得[Zn(4,4'-bpy)(CH3COO)(NO3)]n(配合物1)和[Y(bpy)2](NO3)3(配合物2).其中,4,4'-bpy为4,4'-联吡啶,bpy 为2,2'-联吡啶.对配合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结构表征.配合物1是聚合物,锌离子为6配位,4,4'-联吡啶作为双齿桥联配体使配合物呈线性一维链,而醋酸根作为双齿桥联配体和链间的π-π堆积作用,又使配合物形成一维网状的结构.配合物2中Y(Ⅲ)是10配位,2个2,2'-联吡啶各提供2个氮原子,3个硝酸根各提供2个氧原子参与配位.  相似文献   

2.
多吡啶配体2,3-二(2-吡啶基)-5,8-二甲氧基喹喔啉(L)与Co(NO3)2·6H2O反应生成配合物[Co(L)(NO3)2]·CH3CN,通过单晶衍射分析确证其结构.配合物的单晶结构中,Co(Ⅱ) 离子中心分别与配体L的2个吡啶环中的N原子和2个硝基的4个氧原子形成六配位的八面体配位结构,L以双齿配体形式参与配位.配合物通过π-π芳香体系堆积形成一维链状结构,芳香体系的面面叠加作用可能使配合物的结构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一个新颖的一维Cu(Ⅱ)配位聚合物{[Cu(L)(4,4’-bpy)]·ClO4}n[L=N-(2-羟乙基)水杨醛亚胺,bpy=4,4’-联吡啶]。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正交晶系,Pbcn(60)空间群,晶胞参数a=1.31648(19)nm,6=1.21952(17)nm,c=2.5037(4)nm。配体N-(2-羟乙基)水杨醛亚胺以三齿方式配位,其配位原子包括酚羟基氧原子,醇羟基氧原子和亚胺基氮原子。在[Cu(L)(bpy)]·ClO4单元中,4,4’-联吡啶作为桥联配体,联接相邻单元中的Cu(Ⅱ)离子,形成一维Zig-Zag链状结构.变温磁化率测定结果表明,在配合物中,通过4,4'-联吡啶联接的Cu(Ⅱ)离子之间存在弱铁磁偶合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2例铜(Ⅱ)的配合物[Cu(phen)2Cl]NO3·3H2O(1)和[Cu(bipy)(H2O)2SO4]n(2)(phen=1,10-邻菲罗啉,bipy=2,2′-联吡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表征,并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其结构.配合物1和2都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其中配合物1是单核小分子结构,Cu(Ⅱ)离子具有变形四方锥的配位环境,分别与2个邻菲罗啉配体上的4个氮原子和1个氯离子配位,离散的小分子通过π…π堆积作用形成平行于bc平面的2D层状结构,进一步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2是一维无限链结构,Cu(Ⅱ)离子具有扭曲八面体配位环境,分别与2个联吡啶氮原子、2个水分子氧原子和2个SO2-4氧原子配位,SO2-4桥连相邻的Cu(Ⅱ)离子形成1D链结构,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独特的双链结构,由于双链两侧的bipy分子之间的π…π堆积作用,形成平行于bc平面的2D超分子结构.此外研究了2例配合物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合成和表征了二种新的草酸根桥联的异四核配合物[Cd.Fe(C2O4)3(bpy)6]ClO4)3(1)和[Cd3Fe(C2O4)3(Me2bpy)6](ClO4)3(2),其中bpy表示2,2-联吡啶Me2bpy表示4,4-二甲基-2,2-联吡啶.经元素分析,摩尔电导和红外光谱等手段推定配合物具有草酸根桥联结构.生物活性试验表明,异四核配合物的杀菌活性优于桥配体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一个新颖的一维Cu(Ⅱ)配位聚合物{[Cu(L)(4,4'-bpy)]·C1O4}n[L=N-(2-羟乙基)水杨醛亚胺,bpy=4,4'-联吡啶].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正交晶系,Pbcn(60)空间群·晶胞参数a= 1.316 48(19)nm,6=1.219 52(17)nm,c=2.503 7(4)nm.配体N-(2-羟乙基)水杨醛亚胺以三齿方式配位,其 配位原子包括酚羟基氧原子,醇羟基氧原子和亚胺基氮原子.在[Cu(L)(bpy)]·ClO4单元中,4,4'一联吡啶作为桥联配体,联接相邻单元中的Cu(1)离子,形成一维Zig-Zag链状结构.变温磁化率测定结果表明,在配合物中,通过4,4'-联吡啶联接的Cu(Ⅱ)离子之间存在弱铁磁偶合作用.  相似文献   

7.
标题化合物{[Co(4,4′-bipy)(H2O)4](pda)2(H2O)2}n由醋酸钴、3-羧甲基-1,3-(2-甲基苯并咪唑基)-1-乙酸(Hpda)和4,4′-联吡啶通过水热反应而得。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显示该化合物的不对称单元含有半个Co2+离子、半个4,4′-联吡啶分子、1个抗衡阴离子pda-、2个配位水分子和1个结晶水分子。标题配合物中Co2+被4,4′-联吡啶分子桥联形成一维链{[Co(4,4′-bipy)]}n,同时4个配位水分子和来自不同4,4′-联吡啶分子中的2个氮原子与Co2+配位形成六配位的八面体结构。在固态结构里,抗衡阴离子pda-、配位水和结晶水分子通过O—H…O氢键作用构筑形成二维波浪形状的氢键结构,同时相邻二维氢键层被4,4′-联吡啶分子进一步以柱状连接形成拥有一维通道的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8.
用溶液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钴配合物[Co2(NDC)2.Phen.H2O]n(NDC=1,4-萘二甲酸根,Phen=1,10-邻菲啰啉),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结构.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0.817 70(5)nm,b=1.944 72(12)nm,c=1.894 43(11)nm,β=101.943 0(10)°,V=2.947 3(3)nm3,Z=4,D=1.678mg/m3,μ=1.192mm-1,F(000)=1 512.该配合物是由1,4-萘二甲酸根桥联而成的三维网络结构,晶体中存在2种Co(Ⅱ)离子,二者都为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几何构型,但配位环境不同.配体1,4-萘二甲酸根的配位方式有桥联双齿-桥联三齿和桥联双齿-桥联双齿2种模式,1,10-邻菲啰啉为螯合双齿配体.  相似文献   

9.
谢黎霞  金秋  苏惠  谢普会 《河南科学》2009,27(4):403-406
以四唑乙酸(Htza)与Ce(NO3)3·6H2O在少量三乙胺存在的CH3OH溶剂中,室温挥发的方法培养出无色配合物[Ce(tza)(3CH3OH)(H2O)]n.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Ce(III)中心采取十配位的畸变双加冠四方反棱柱构型.四唑乙酸配体存在双齿桥联和双齿螯合桥联两种配位模式,通过羧酸上氧原子与铈配位形成一维的配位聚合物.链与链通过氮原子和配位水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最终的二维网状结构.对配合物的红外和紫外可见光谱性质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溶液法合成了双核铽配合物[Tb(2,3-DFBA)3(2,2′-bipy)]2(2,3-DFBA=2,3-二氟苯甲酸根,2,2′-bipy=2,2′-联吡啶),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晶体结构进行了测定.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在配合物中,2个Tb3+离子被4个2,3-二氟苯甲酸根以桥联双齿的方式连接;每个Tb3+离子的配位数为8,分别与4个桥联双齿2,3-二氟苯甲酸根的4个氧原子,1个螯合双齿的2,3-二氟苯甲酸根的2个氧原子以及1个2,2′-联吡啶的2个氮原子配位.该配合物在紫外灯照射下发出强烈的绿光,其荧光光谱在489、545、583和618 nm处出现4条谱线,这是由Tb3+离子的5D4→7Fj(j=6~3)跃迁产生的.  相似文献   

11.
1 引言以前制备硝酸反式-[四氨二硝基合钴(Ⅲ)]的方法所需时间较长,如:采用通入空气法,需要3~4小时,本实验采用直接通氧气法,从而在产率相同的情况下,比文献报导的时间缩短近3小时,2 实验部分2.1 仪器与药品CS101-2AB 型电热鼓风干燥箱、360傅利叶红外光谱仪、电子天平等。亚硝酸钠、氯化铵、草酸铵、乙酸、冰醋酸、硝酸  相似文献   

12.
化合物[Co(bdpp)(NO3)2](bdpp=二(3,5-二甲基吡唑)丙烷)是在乙醇溶液中通过Co(NO3)2·2H2O和bdpp反应制备而成.钴离子与一个二(3,5-二甲基吡唑)丙烷和两个硝酸根离子配位形成扭曲的四面体构型.其键长和键角与同类化合物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1个新的铅配合物[Pb2(bte)(H2O)2(NO3)4](bte=1,4-二(1,2,4-三氮唑-1-)乙烷)并且测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数据:C6H12N10O14Pb2,三斜晶系,空间群P1,a=0.53216(13)nm,b=0.66482(15)nm,c=1.3826(3)nm,α=74.146(10)°,β=82.527(11)°,γ=82.518(12)°,V=0.46424(19)nm3,Mr=862.64,Z=1,Dc=3.086g/cm3,F(000)=394,μ(MoKα)=18.208mm-1,R=0.0471和wR=0.1225.桥联配体bte连接两个铅原子而形成了双核结构.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新的富勒烯配合物η^2—C70[Ru(NO)(PPh3)]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核磁共振以及光电子能谱等手段进行表征,并根据表征结果推测了该配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高氯酸钕与咪唑、DL-α-丙氨酸的配合物晶体.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元素分析和化学分析确定其组成为[Nd(C3H7NO2)2(C3H4N2)(H2O)](Cl4)3.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发现配合物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高氯酸镧与咪唑、DL-α-丙氨酸的配合物晶体.经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扣化学分析测定后确定其组成为[La(C3H7NO2)3(C3H4N2)(H2O)](ClO4)3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对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发现配合物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在亚甲基双膦酸四异丙基酯(iPrO)2P(O)CH2P(O)(iPrO)2的催化作用下,合成一种新的配合物[Eu(1,10-phen)2](NO3)3,并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ray单晶衍射进行了测试与表征.在反应中(iPrO)2P(O)CH2P(O)(iPrO)2并未参加配位,但却起到了催化、诱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高氯酸钕与咪唑、DL-α-丙氨酸的配合物晶体。经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别测定配体和配合物的红外光谱.以及配合物的元素分析和化学分析.测定后确定其组成为[Nd(C3H7NO2)2(C3H4N2)-(H2O)](ClO4)3。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发现配合物的热分解是由两个相连的阶段组成并有部分重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