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对广东省不同地区意大利黑麦草根际VA菌根的形成规律和营养环境条件(含水量、pH值、土壤温度、土壤养分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广东省不同地区意大利黑麦草根系中普遍存在AMF(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的感染,但AMF对意大利黑麦草的感染不存在地带性特征。除菌丝感染外,还发现有大量的丛枝状结构和泡囊状结构。AM总感染率、菌丝感染率、丛枝感染率以及泡囊感染率都与土壤全P、速效P含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不同地区黑麦草根际土壤中含有的AMF孢子数量存在差异,AMF孢子总数与AM丛枝感染率、AM泡囊感染率极显著正相关(p<0.01)。AMF孢子总数与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全N含量、水解N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全P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理化性状、地域以及环境因子的不同,可能是导致了不同地方AMF数量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对水田管理和科学施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意大利黑麦草菌根际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水田冬种意大利黑麦草AM形成的规律、稻田中AMF密度变化以及土壤因子对意大利黑麦草AM形成的影响,进而探讨AM对意大利黑麦草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翻耕不施肥、不翻耕施肥和不翻耕不施肥处理的意大利黑麦草总感染率上升幅度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②土壤中AMF孢子密度随着意大利黑麦草生长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与感染率的增长趋势基本保持一致,且二者之间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正相关(p<001);③意大利黑麦草根系AM的感染率与土壤pH值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温度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含水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水解N质量分数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中AMF孢子密度与土壤温度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pH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水解N质量分数、全P质量分数和速效P质量分数显著负相关的(p<005);④意大利黑麦草产量与AM感染率(p>005)和AMF孢子密度(p<005)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从河北省安新县芦苇群落间隔空地,2005年5月、7月和10月在0—10,10—20,20—30,30—40和40—50cm5个土层分别采集土壤样品.研究了AM真菌时空分布及芦苇侵入间隔空地前后对AM真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的3属8种AM真菌在芦苇群落样地均有分布,AM真菌定殖率和孢子密度有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并与土壤因子密切相关.泡囊定殖率、丛枝定殖率和孢子密度在北刘庄最高,菌丝定殖率在南刘庄最高.土壤采样深度对孢子密度和定殖率有显著影响,AM真菌最高定殖率和最大孢子密度均出现在0—30cm浅土层中.孢子密度与泡囊定殖率、菌丝定值率和总定值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丛枝定殖率呈极显著负相关.菌丝定殖率和孢子密度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总定殖率与土壤pH呈极显著负相关;孢子密度与土壤速效氮(N)呈极显著正相关,丛枝定殖率与土壤速效氮(N)呈极显著负相关;孢子密度与土壤有机质呈极显著负相关.克隆植物芦苇的生长对土壤AM真菌的活动和分布有很大影响,芦苇入侵前后样地中AM真菌定殖率和孢子密度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集约化奶牛、猪和鸭养殖场所属农田土壤常微量元素全量分析,为种养结合循环利用模式的推广应用和生态效益评估,以及农田管理等提供依据.【方法】对风干过筛土样进行HCL-HF-HNO3-HCLO4混酸消解处理后,用ICP-OES测定土壤常微量元素全量,采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比较.【结果】奶牛场土壤Ca含量高于猪场(P〈0.05).猪场土壤Mg含量低于对照组(P〈0.01):鸭场土壤Mg含量高于猪场(P〈0.05);奶牛场土壤Mg含量高于鸭场(P〈0.05),高于猪场(P〈0.01)。猪场土壤Mn含量高于对照组和奶牛场(P〈0.05).鸭场土壤Mo含量高于对照组,猪场以及奶牛场(P〈0.01).奶牛场土壤Na含量高于鸭场俨〈0.05)和猪场(P〈0.01).其余的不同组土壤常微量元素含量之间的比较,差异均为不显著.对照组土壤Ca含量与Mg,Mn,Na含量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P〈O.05);Mg含量与Mo,Na含量间分别具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和正相关(Jp〈0.01);Na含量与Mo含量之间具有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鸭场土壤Ca含量与Mn含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P〈0.05):Mg含量与Mo含量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猪场土壤中只有Ca与Mg含量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P〈0.05).奶牛场土壤中Ca与Mn和Mo含量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Mn与Mo含量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P〈0.05).【结论】不同畜种养殖场土壤常微量元素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试验组施用沼液和发酵堆肥有关;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利用模式能够消除元素之间的拮抗作用,有利于作物生长;奶牛场土壤的Mn与Mo元素含量之间出现了显著的正相关(P〈0.05),对作物生长有益,为土壤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刺槐根际AM真菌时空分布和定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了自然生境下刺槐根际AM真菌时空分布和土壤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刺槐根际AM真菌定殖率的时空分布差异显著,2002年4月,20~30 cm土层刺槐根际AM真菌定殖率最大.土壤湿度与菌丝定殖率及总定殖率呈显著负相关,土壤碱解氮与菌丝定殖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碱解氮、土壤速效磷和土壤有机质与泡囊定殖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刺槐根际AM真菌的不同结构,特别是泡囊和菌丝的定殖程度可作为土壤环境监测的微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丛枝菌根技术是目前矿区生态修复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向紫穗槐接种丛枝菌根(AM),研究接种后2~14 个月间菌根对紫穗槐生长和土壤改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接种相比,接种AM 极显著提高植物成活率7.2%~9.7%,株高极显著增加34%~62%、冠幅极显著增加39%~65%;极显著提高菌根侵染率16%~21%,极显著提高菌丝密度50%~70%;菌根侵染率、菌丝密度与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含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接种AM 能够显著降低土壤pH 值,提高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含量;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灵敏反映土壤质量的变化。接种AM能够促进采煤沉陷区紫穗槐的生长发育和土壤改良。  相似文献   

7.
凤丹(Paeonia ostii)含有重要药用价值的次生代谢产物丹皮酚.丛枝菌根真菌(AM真菌)与凤丹存在密切的共生关系,菌根真菌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植物次级代谢过程.采用HPLC法测定凤丹中丹皮酚的含量、碱解离-酸性品红染色法测定侵染率、曲利苯兰染色法测定菌丝量、湿筛沉淀法测定孢子密度.结果发现,凤丹根际丛枝菌根侵染率、孢子密度和菌丝量与丹皮酚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本文通过AM真菌的孢子密度、菌丝量、侵染率与凤丹丹皮酚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AM真菌是凤丹中丹皮酚含量的促进因素,凤丹体内AM真菌侵染越强,根际土壤中AM孢子产生越多,土壤菌丝量越高,则丹皮酚含量积累越高.研究AM真菌对丹皮酚次级代谢物生成的影响,对进一步研究AM真菌对丹皮酚在药用价值方面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葛藤(Puerraria lobata)根际AM真菌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7月至12月每月中旬分别从0~10,10~20,20~30和30~40 cm土层采集根际土样,对陕西武功县葛藤根际AM真菌进行了系统的生态学研究.结果表明,AM真菌的分布和定殖与时间变化密切相关,菌根真菌的最高定殖率伴随有最大的孢子密度,最高值都出现在2004年11月.土壤pH值与泡囊定殖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孢子密度与泡囊定殖率呈显著正相关,速效磷与泡囊定殖率呈显著负相关;碱解氮与孢子密度、总定殖率、泡囊、菌丝定殖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在检测和评估土壤生态状况和植物形成菌根能力等方面,AM真菌孢子密度和不同结构定殖程度是十分有用的指标,尤其是泡囊定殖率可作为葛藤优化盐碱地状况的重要指标.土样中AM真菌多为球囊霉属(Glomus)种类,也有少数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和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的种类.  相似文献   

9.
染虫藏马鸡血液指标的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分光光度计法对西宁市动物园饲养的5只藏马鸡进行了血液生化分析,研究了藏马鸡在感染柔嫩艾美尔球虫(Eimeria tenella)后15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RBC显著降低(P〈0.01),而PCV和WBC较正常值也下降;血清白蛋白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降低,球蛋白含量升高,且差异极显著(P〈0.01);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升高(P〈0.01);钙离子浓度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氯离子浓度降低且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0月,从毛乌素沙地4个自然生境下沙柳(Salix psammophila)根际0~10,10~20,20~30,30~40和40~50 cm 5个土层分别采集土壤样品,研究了沙柳根际AM真茵种类和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在分离的4属12种AM真菌中,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和缩球囊霉(Glomus constrictum)是优势种.AM真菌分布和定殖与样地生态条件和采样深度密切相关,易误巨孢囊霉(Gigaspora decipiens)只出现在米脂样地,网状球囊霉(Glomus reticulatum)等只出现在东胜样地,双网无梗囊霉(Acaulospora direticulatum)和黄色盾巨孢囊霉(Scutellospora armeniaca)只出现在榆林样地,卷曲球囊霉(Glomus convolutum)只出现在伊金霍洛旗中科院研究站样地.AM真菌孢子密度和总定殖率最大值都出现在东胜样地,孢子密度和菌丝、菌丝套定殖率的最大值都出现在0~20 cm土层.AM真菌孢子密度与土壤温度和速效P呈极显著正相关,泡囊定殖率与土壤温度和速效P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负相关;丛枝定殖率与速效P呈极显著正相关;总定殖率与速效P呈正相关.可见,沙柳根际AM真菌分布和定殖具有明显的空间并质性,且与土壤速效P等土壤因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毛乌素沙地豆科植物丛枝菌根真菌分布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从毛乌素沙地柠条锦鸡儿(CaraganaKorshinskii)、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和塔落岩黄耆(Hedysarum fruticosum)等植物根际0—10, 10—20, 20—30, 30—40和40—50cm 5个土层分别采集了土壤样品.研究了3种豆科植物根际丛枝菌根真菌的种类和分布.结果表明,丛枝菌根真菌种类和分布与宿主植物密切相关.在分离的2属11种丛枝菌根真菌中,近明球囊霉(Glomus claroideum)仅分布在沙打旺根际,透光球囊霉(G. diaphanum)仅出现在塔落岩黄耆根际,而皱壁无梗囊霉(Acaulospora rugosa)仅出现在柠条锦鸡儿根际.在沙打旺根际,丛枝菌根真菌定殖率和孢子密度高,而在柠条锦鸡儿和塔落岩黄耆根际,丛枝菌根真菌定殖率和孢子密度低.土壤采样深度对孢子密度和定殖率有显著影响,最高定殖率和最大孢子密度均出现在10—20cm土层.孢子密度与泡囊、菌丝和总定殖率呈正相关.在评估荒漠生态系统和豆科不同植物形成菌根的能力时,丛枝菌根真菌种类、孢子密度、菌根定殖程度是十分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ICP-OES法测种养结合循环利用模式下土壤6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分析试验区和对照区土壤中各元素含量间的相互关系,以评价该模式对土壤这些元素含量的影响,为该模式的生态效应评估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标准网格法结合GPS和MAPGIS在试验区和对照区分别设置47和31个采样点,采集0-20cm表层土壤,风干过筛后使用三酸消解法进行前处理。ICP-OES法测定土壤中Ca、Mg、Mn、Mo、Na、Ni的含量.应用SPSS软件进行t检验和Pe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区土壤Ca、Mg、Mn、Mo、Ni含量均低于对照区,其中Mg以及Mo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Mn含量差异显著(P〈0.05);试验区Mg与Mo、Na和Ni,Mo与Ni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对照区Ca与Mg和Na,Mg与Na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Ca与Ni,Mg与Mn和Ni,Mn与Na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试验区土壤中Mg、Mo和Mn含量低于对照区;种养结合循环利用模式影响了土壤金属元素含量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高度异质的喀斯特生境中维持了丰富的植物物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在促进植物养分吸收及维持物种之间的功能关系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喀斯特生境不同功能型植物根系中 AM 侵染与植物氮磷含量的关系对深入探索喀斯特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选取典型喀斯特生境植物群落为对象,按乔木型、灌木型、草本型和藤本型划分功能型,在半径为3m 的样圆内选取香樟(Cinnamomum cam phora)作为供体植物标记15N同位素,测定了样圆内所有植物叶片δ15N值及氮(N)与磷(P)的含量、根系 AM 侵染率、根际土壤孢子密度等。【结果】供体香樟中的15N向样圆内所有植物转移,植物功能型差异和物种的差异明显影响了植株叶片的δ15N值;乔木型植物的根际土壤孢子密度、叶片 N 含量及δ15N值最高,香樟的根际土壤孢子密度和叶片δ15N值最高,而女贞(Ligustrum lucidum)叶片 N含量最高;灌木型植物叶片的 N 含量、P含量、N 与 P的含量比、δ15N值以及根系AM侵染率、根际土壤孢子密度最低,其中烟管荚蒾(Viburnum utile)的根系 AM 侵染率和根际土壤孢子密度为0;草本型植物的根系 AM 侵染率和叶片 P含量最高,其中丝叶薹草(Carex capilliformis)的叶片 P含量和根系 AM 侵染率最高,但叶片 N 含量最低。【结论】喀斯特生境中不同功能型植物叶片氮磷含量及氮转移量存在差异,不同植物的根系 AM 侵染率与根际土壤孢子密度、叶片 P含量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叶片δ15N值与叶片N含量、根际土壤孢子密度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高度异质的喀斯特生境中维持了丰富的植物物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在促进植物养分吸收及维持物种之间的功能关系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喀斯特生境不同功能型植物根系中AM侵染与植物氮磷含量的关系对深入探索喀斯特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选取典型喀斯特生境植物群落为对象,按乔木型、灌木型、草本型和藤本型划分功能型,在半径为3m的样圆内选取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作为供体植物标记15 N同位素,测定了样圆内所有植物叶片δ15 N值及氮(N)与磷(P)的含量、根系AM侵染率、根际土壤孢子密度等。【结果】供体香樟中的15 N向样圆内所有植物转移,植物功能型差异和物种的差异明显影响了植株叶片的δ15 N值;乔木型植物的根际土壤孢子密度、叶片N含量及δ15 N值最高,香樟的根际土壤孢子密度和叶片δ15 N值最高,而女贞(Ligustrum lucidum)叶片N含量最高;灌木型植物叶片的N含量、P含量、N与P的含量比、δ15 N值以及根系AM侵染率、根际土壤孢子密度最低,其中烟管荚蒾(Viburnum utile)的根系AM侵染率和根际土壤孢子密度为0;草本型植物的根系AM侵染率和叶片P含量最高,其中丝叶薹草(Carex capilliformis)的叶片P含量和根系AM侵染率最高,但叶片N含量最低。【结论】喀斯特生境中不同功能型植物叶片氮磷含量及氮转移量存在差异,不同植物的根系AM侵染率与根际土壤孢子密度、叶片P含量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叶片δ15 N值与叶片N含量、根际土壤孢子密度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采用连续灌胃处理小鼠的方法研究了汾河太原段上游和下游不同地点的冬季污水对小鼠肝脏的毒理作用.结果表明:本实验条件下冬季不同地点水样都使小鼠的微核显著增加(P〈0.01),核分裂指数显著下降(P〈0.01),且存在剂量一效应关系;相同处理浓度下,不同地点之间差异显著(P〈0.01);而不同剂量水样处理间的小鼠的肝脏鲜重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说明汾河太原段的污水对小鼠肝脏有极显著的毒害作用(P〈0.01):上下游水样比较,下游的水样毒害作用更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6.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在烟草生长生理、抗病抗逆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为探明烟株患黑胫病后对根内AMF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分别以烟草K326和云烟87健康、感染黑胫病烟株的根部及根际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应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探明烟草根部AMF多样性,采用显微形态观察烟草根内AMF侵染水平和根际土壤孢子密度,并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和AMF侵染特征的相关性.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在烟草根部共检测出1 655个AMF-OTUs,隶属于1纲4目5科6属,其中,Glomus为云烟87健康烟株根内AMF的优势属,其余样品优势属均为Paraglomus.聚类分析表明两个品种健康烟株根内AMF群落相似性较高,患病植株间根内AMF群落比较类似.侵染结果显示,患病烟株AMF侵染状况与土壤孢子密度均低于健康烟株根际土壤. RDA分析结果表明,全钾是影响AMF孢子密度和侵染状况的主要驱动因子,其次为速效磷和全磷;土壤p H值为烟株根内AMF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且两者呈负相关;此外,土壤中钾含量对烟草根内AMF群落组成的影响最为明显.研究...  相似文献   

17.
日粮中添加大豆黄酮,研究其对大鼠生长及抗疲劳应激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大豆黄酮组大鼠平均增重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表明大豆黄酮具有显著促生长作用.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疲劳应激对照组大鼠血清GSH-Px活性极显著下降(P〈0.01),MDA含量显著上升(P〈0.05),血糖含量极显著上升(P〈0.01),胰岛素水平有所升高而IL-2水平有所降低,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疲劳应激对照组相比,大豆黄酮疲劳应激组GSH-Px活性极显著上升(P〈0.01),血糖含量显著上升(P〈0.05),胰岛素水平显著下降(P〈0.05),MDA含量有所下降,IL-2水平有所上升,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日粮中添加大豆黄酮一定程度上能增强机体抗疲劳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苏北沿海土壤理化性质对当地主要造林树种根际丛枝菌根真菌(AMF)侵染及球囊霉相关蛋白数量的影响,为丛枝菌根真菌在沿海困难立地造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江苏盐城大丰林场内的8个不同树种为研究对象(薄壳山核桃、杨树、水杉、榉树、中山杉、杜仲、银杏、胡颓子),测定土壤理化性质,根据通径分析,探讨造林树种根际丛枝菌根真菌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丛枝菌根真菌(AMF)侵染率最高为薄壳山核桃,最低为银杏; 孢子密度最高为杜仲,最低为银杏; 总球囊霉素最高为榉树,最低为中山杉; 易提取球囊霉素最高为杨树,最低为银杏。AMF侵染率与土壤全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总球囊霉素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速效钾和有机碳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易提取球囊霉素与土壤全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全磷呈显著负相关(P<0.05); 孢子密度与土壤因子并无显著性关系。通径分析显示,土壤全磷对AMF侵染率直接作用最强,土壤全钾、电导率的作用次之; 土壤速效钾对总球囊霉素的直接作用最强,pH、可溶性有机碳、全钠、电导率的作用次之,硝态氮对总球囊霉素含量的影响表现在间接作用上; 全钠对易提取球囊霉素的直接作用最强,电导率、全磷的作用次之,全钾对易提取球囊霉素的影响表现在间接作用上。【结论】沿海地区生长的8个树种均检测到AMF侵染,且土壤因子对AMF与树种的互利共生关系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测定了干旱胁迫下冷季型草坪草草地早熟禾幼苗几种抗旱性指标。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期间,早熟禾幼苗植株体内过氧化物酶活性、脯氨酸含量均先升后降,与对照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当土壤含水量大于17.9%时,MDA的含量均高于对照,但没有显著差异(P〉0.05),当土壤含水量小于17.9%时,MDA的含量显著上升,与对照相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膜结构遭到破坏,抗逆性显著下降,为草地早熟禾幼苗抗旱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20.
以西北干旱区内陆河塔里木河下游地区的荒漠河岸林为研究对象,对塔里木河下游5个监测断面范围内的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荒漠河岸林的10个科的15种主要植物根系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侵染状况,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了土壤因子对AMF侵染率、侵染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植物中,11种植物为菌根植物,非菌根植物有4种;表征AMF侵染的指标不同,不同科植物之间AMF侵染状况存在差异,比较而言,禾本科的芦苇和杨柳科的胡杨AM真菌的孢子密度相对较大;从侵染率来看,除沙拐枣外,其余菌根植物的AMF侵染率均大于50%,尤其是疏叶骆驼刺和胀果甘草,侵染率分别高达97%,92%;从侵染强度来看,柽柳的AMF侵染程度最高,其次是疏叶骆驼刺,而胀果甘草的侵染程度则是中等.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总盐、含水量、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钾及pH值与丛枝菌根真菌侵染间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