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朱熹的《诗集传》以训释简明而著称,这与朱氏善于运用训诂术语有关。本文通过集中研究训诂术语"放此"在《诗集传》注释中的运用情况,探讨其作用。  相似文献   

2.
《说文广义》是反映王船山语言文字思想的重要著作。文章从训诂实践中概括出了王氏词义训释的体例,对其中以形索义,据本义求引申义和关注社会用字等三个方面的训释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和讨论,指出"形义统一"是其研究《说文》的指导思想,也是其词义训释的根本特点。  相似文献   

3.
《郑笺》训诂主要是字词句的训释,这是学者研究《郑笺》的重点,但《郑笺》也涉及整体内容的训释,关于这点历代学者没有涉及。从分析篇章结构、补释文题主旨、说明史实典故、解释名物制度看《郑笺》整体内容的训释,《郑笺》从总体上进行了科学的整体的关照与把握,这对后世注释之学是极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4.
传统语言文字学是以解读文献语义为实用目的而展开的,其成果大都包含在随文释义的训诂材料中.现代研究汉语言文字学的历史,无论是通史还是专科史,都应该重视历代传衍的训诂材料.分析训诂材料,需要了解古代注释的体例,以"训条"为单位,确定其训释对象、训释目的、训释内容和训释方式."训释方式"不同于"训诂方法",也不同于"训条"之间的关系.一般把"形训"、"声训"、"互训"、"反训"、"递训"等看作训释方式,值得商榷.利用训诂材料来研究汉语学术史大有作为,《〈周礼〉复音词郑玄注研究》是一个例子.该书通过对郑玄注释的全面分析,总结了古人研究复音词的经验和注释复音词的特点,为汉语词汇学和注释学提供了历史性成果.  相似文献   

5.
《说文解字注》分析总结了字(词)典释义与传注训诂释义的异同,并对《说文》释义作了进一步的阐释和补充,其训释理论和实践对于辞书学研究和辞书编纂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论语集解》是我国训诂史上第一部集解体训释专著,它打破了两汉学界的师法门户之限,杂糅古今经学,吸收了汉魏以来八家学者的优秀成果,援道入儒,训释简洁精当,不但本身成果卓著,跻身于《十三经注疏》之列,亦能破除两汉注经的烦琐和阴阳五行之说,给经学注入一股清新简洁之风,也导致了魏晋经学“儒道兼综”思想格局的形成和经学的玄学化,可谓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说文解字》是中古一本重要的字典辞书。"异词同训"现象是该书中一种词义的训释方法,从其分布、被训词数量以及训词和被训词的意义关系等不同的角度出发,对《说文解字》中"异词同训"现象进行分类,并分析这种训释方法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毛传》、《郑笺》二者是否易字说的角度切入 ,通过部分实例的辨析 ,探讨单音语词训释歧义产生的原因 ,从而增深对《郑笺》词义训释的理解和研究。并试图对少数实例的训义去取阐述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毛传》、《郑笺》二者是否易字说的角度切入,通过部分实例的辩析,探讨单音语词训释岐义产生的原因,从而增深对《郑笺》词义训释的理解和研究。并试图对少数实例的训义去取阐述一已之见。  相似文献   

10.
传统语言文字学是以解读文献语义为实用目的而展开的,其成果大都包含在随文释义的训诂材料中。现代研究汉语言文字学的历史,无论是通史还是专科史,都应该重视历代传衍的训诂材料。分析训诂材料,需要了解古代注释的体例,以“训条”为单位,确定其训释对象、训释目的、训释内容和训释方式。“训释方式”不同于“训诂方法”,也不同于“训条”之间的关系。一般把“形训”、“声训”、“互训”、“反训”、“递训”等看作训释方式,值得商榷。利用训诂材料来研究汉语学术史大有作为.《<周礼>复音词郑玄注研究》是一个例子。该书通过对郑玄注释的全面分析,总结了古人研究复音词的经验和注释复音词的特点,为汉语词汇学和注释学提供了历史性成果。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众多的女性形象丰富了文学的世界,但是受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格局的影响,大多数文学作品对于女性的描摹很简略,这和女性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相符的。《史记·项羽本纪》中的虞姬仅在项羽兵败时才出现,所占笔墨极少,但却给后世的文人及艺术以无限的想象空间。本文试图从虞姬短暂的形象展示和《虞美人》词所展现的艺术世界来解读虞姬们的悲剧——其实也是“人”的悲剧。  相似文献   

12.
孔子整理《春秋》所继承的是古代史学中的“记言”传统。重在阐释古史的微言大义一面,由他的弟子所传承的《公羊》,《谷梁》二传,继承了孔子重在阐释的风格。在丘明的身份是“鲁太史”,“鲁君子”,所继承的古代史学中的“记事”传统,由他所传承的《左传》仍是从“记事”一面为《春秋》补充史料,但是在《左传》中,却又包含有较之《公羊》,《谷梁》更多的孔子史论,这些史论基本上体出了《论语》所说“子以四教,却又包含有较之《公羊》,《谷梁》更多的孔子史论,这些史论基本上体现了《论语》所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胡志亮是一位跨越文学、书法、美术等多个领域,身兼作家、书法家、兼职教授数个职务的文化艺术人才,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他创作了《傅抱石传》、《文天祥传》、《木石魂——赖少其传》、《王云五传》等多部传记作品,其中《傅抱石传》荣获首届“中国优秀传记文学作品奖”。他立志做一个不知疲倦的跋涉者,在他的传记人生之路上,不断地创造新的成绩。  相似文献   

14.
《资治通鉴》史文勘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治通鉴》一书为我国古代重要史籍,影响巨大。但此书因内容浩繁,虽经历朝学者校勘订误,加以中华书局的校勘考证,仍偶有错讹。本文即对《资治通鉴》有关史文所作的厘正。  相似文献   

15.
《七志》、《七录》是我国古代魏晋南北朝时期目录学家王俭、阮孝绪编撰的两部重要目录学著作,也是古典目录学史上的私家开端之作。它们上承《七略》体制,又有创新。二书的分类精神、目录体系以及丰富的史料为后世完善四分法和史志目录所借鉴吸取。通过对王、阮简介及二书的比较研究,进一步凸显出《七志》、《七录》在古典目录学史上的文化贡献。  相似文献   

16.
在晚清诸子学研究中,由于西学的广泛传播、"西学中源"说的再次兴起和研究方法的内在需要,出现了"以西释子"的学术特色。其发展在晚清大致经历了从通过西学对诸子的再注解来发掘诸子中的自然科技,到阐发诸子中的现代价值观念两个阶段,出现了一系列"以西释子"的学术专著。由于这一学术特色的出现,为中国近代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推动了西学的中国化和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也促进了儒学独尊地位的瓦解。  相似文献   

17.
崇珪法师是唐代平顶山籍著名高僧,他不仅是禅宗北宗宗师神秀的入室弟子,还与中唐著名政治家李德裕有着长达十余年的交谊.然而崇珪法师身后却声名不显,《宋高僧传》卷九仅载录276字的传记资料,且有疏误.后出的多种僧传、方志、辞书中的崇珪记传亦多疏误.今细致梳理、考辨《宋高僧传·崇珪传》之史实,并对后出文献中的崇珪传记资料进行了...  相似文献   

18.
《禹本纪》是中国古代地理名篇,太史公将其与《山海经》并举,故为世人所知。但由于其书早佚,其内容与性质究竟如何,长期以来未为学界所知,前人所论也多有不明之处。从传世典籍的零星记载与前人的论述中,勾稽出其基本轮廓,并对其地理价值与《山海经》做了对比判定。郦道元作《水经注》时尚能亲见其书,唐以后逐渐亡佚。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诗话领域对现今学术界而言,乃是一块静待开发的处女地;可供挖掘、深究的地方甚多。张一平的《中国古诗话批评论纲》是诗话领域的重要著作。该书结构谨严、史料详博,论题独树一帜,见解新颖,不但填补了中国古代诗话研究领域的空白与缺憾,更是近期学术界不可或缺的重要著作之一。  相似文献   

20.
作品论作为古代文论的基本理论层面,具有显著的人本精神特征,并体现于“以人喻文”的表述方式、内容与形式关系的论述及对内容与形式要素的具体要求等三个方面。古代文论中以人论文的文学思想及从人的角度探索文学问题的方法,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